怎样创新小学语文教学方法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o2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结合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深深体会到语文教学的独有特点和深刻意义:是小学生个体自小展现和表达自我的必要途径,是青少年思品教育的基石,还是一切人文学科的基础。如何使语文教学的作用和效果发挥到最大,达到事半功倍的功效,是探讨教学方法改革创新的终极目标。我通过调查总结,认为教学创新可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注重情趣,引导学生充分参与。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要通过交往互动,师生间建立起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关系。在这种师生关系中,学生体验到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理解、宽容、亲情与关爱,受到激励、鼓舞,形成积极的丰富人生的态度与情感体验,点燃求知的火花,激发自主学习、探究的兴趣,从而使创造能力得到发展。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有利于创新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自由能使人的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学习的氛围直接影响着学习效果。在教学中,教师只有让学生感到“安宁和自由”,学生的记忆力才会大大增强,联想才会更加丰富,自主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才会不断得到巩固、增强。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最大可能地给予学生交流讨论、作业与练习等各个过程中的自由,使其具有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的自由,支配学习时间的自由,选择学习伙伴的自由。让学生充分享受学习的自由,有利于学生调整好心理,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创造一种进步、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学生只有全身心地充分参与教学,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因此,教师要尽量多提供机会、创造机会,让学生都能自始至终在整个学习的全过程中参与;创造条件,让每个学生都能全员性参与;主导方法,让学生全方位地参与。特别是善于发现中下等学生的学习长处,教师应尽可能多地给予其表现的机会,使他们在充分展示自己才能时享受参与成功所带来的喜悦,增强其学好语文的信心。在教学中师生处于一个平等的地位进行读书、讨论、研究、争论,不仅教师可以问学生,学生还可以问老师。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注意倾听学生的意见,鼓励学生敢说、爱说,甚至提出跟老师不同的想法。学生进入自由的充满情感的学习状态时,就会不断超越自己原有的认知经验、智慧水平和想象能力,就会自主理解内容,体会情感,品味情感,就会形成积极的创造精神,促进其语感、想象、思维的发展,从而真正做到理解与感悟的交融,人文性与工具性的交融。面对童趣十足的学生,教师要设计形式多样、富有时代气息的学习活动,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发展健康活泼的个性。
  
  二、尝试探究式教学,摒弃“填鸭式”教学。
  
  语文是学习母语汉语的学科,我们拥有上下五千年历史的伟大祖国,积淀的深厚的传统历史文化都凝聚在语文中,因此学好语文并非朝夕之事,更不是仅仅通过四十五分钟灌输就可以掌握的。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只会让学生产生惰性,缺乏熟练使用母语的积极性,甚至会让学生讨厌写作文。
  
  三、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的能力和寻找新知识的求知欲。
  
  比如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初步掌握自学的探究能力(如广泛阅读),培养探索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把握文化精髓,让学生诵读“古书”。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词也会吟。可见诵读在语言学习中具有重要意义。语文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一课一练几个生词,而应该拓宽视野,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语感和灵感,不需要他们全部理解,只要做到流利背诵,就是语文学习的宝贵积淀和利器,虽然不能立竿见影,但潜移默化中大有好处。
  
  四、建议广泛阅读,而非选读“作文精编”。
  
  小学生的语文基础主要体现在阅读理解和作文上,而非局限于儿童读物。学生拓宽知识和视野,可较早地了解社会和生活,培养主人精神,同时达到思品教育的效果。阅读刊物可以是全国及当的新闻报刊、优秀读物,等等。比如寒暑两个假期,学生如果有效利用的话,在语文能力上就会有很大的提高,包括知识宽度、理解能力、写作能力,等等。
  
  五、在讲读课文之前可以采用抛砖引玉的方法。
  
  与节目预告一样,教师可先把文章的魅力、事情的高潮、结果之中某个突出的片断或者与文章有关的故事讲给学生听,让学生不由自主地产生究根究底的愿望,自然地在教师的带领下进入学习大门。例如: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之前,我讲了一个故事:“同学们,在联合国的历史上曾经记载着一件事。联合国国旗一向有受任何影响朝升夕降,但是有一次,一个国家的总理去世了,联合国秘书长却破例宣布降半旗,已示哀悼。就在其他国家为此举动不理解时,秘书长说了这么一句话:‘你们见个一位拥有几亿人口的大国的总理,自己却没有一个孩子;见过一个国土辽阔的大国的总理,在银行里却没有一分存款吗?’联合国秘书长说的这位总理就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伟大总理——周总理。”这样巧设悬念扣人心弦,激起了学生对总理的敬佩之情,并产生急切想知下文的愿望,由此我顺势利导:“可是就是这么一位全世界人民都爱戴的总理去世后,‘四人帮’千方百计阻扰人民悼念,但是人们仍自发地前来送行。”简单的几句话,使学生知道这节课要学这篇课文,情绪一下子高涨,同时也突出了中心。
  
  六、精讲多练,讲练结合。
  
  精講是帮助学生读懂课文,多练是通过各种形式的口头练习、书面练习、复习,巩固并综合运用学过的语文知识和技能,为培养学生的读书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怎样把知识转化为技能呢?技能不是先天具备的,而是通过后天培养而提高的。我们只有在课堂上达到精讲,节约时间,才能让学生多练。多练,也绝不是次数上的重复。要做到讲什么,练什么,讲练结合。讲,要讲到点子上;练,要练到关键处,而且越练能力越强。要做到精讲,还必须掌握教材的难点与重点,同时了解学生在知识方面的实际基础,以便有的放矢,不致于毫无针对性地乱讲一气。当然,今天的多讲是为了明天的少讲乃至不讲,这犹如扶着小孩走路一样,扶是为了将来不扶,最终目标是要让他们自己攻克知识的难关。
其他文献
摘要: 《高等数学》是高职院校学生普遍感到困难的一门学科,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如何才能帮助学生化解这一難点,成为摆在教师面前的一个问题。本文以极限为例,谈谈高职院校《高等数学》的教学情况。  关键词: 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极限解题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