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原:让名著课文展露“庐山真面貌”

来源 :语文天地·小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longdy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教材中对古典文本进行创编,旨在提升小学语文的文化品位,引领学生对经典文本进行品味与感知,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有效发展,更为重要的是经典名著的语言生动形象、凝练简洁,这正是名著类文本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价值所在。
  一、还原直接删除的语言,拓展语言的积淀
  因为经典名著中的文本篇幅都相对较长,语言也超越了学生已有的认知能力。因此,在编入教材时,编者都对古典文本进行了必要的删减与压缩。这种删减与压缩不仅让原来的字数发生了变化,更为重要的是原来文本的质地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原来文本的品悟与辨析。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对原来的文本进行必要的还原、补充与拓展。
  以《三打白骨精》一文为例,为了引领学生感受白骨精的诡计多端、阴险狡诈,教师追问:白骨精变成了一个怎样的村姑?当六年级学生罗列出一长串的词语之后,教师似乎并没有满足于学生原始的认知积累,而是为学生出示了《西游记》一文中一段描写村姑的语段:冰肌藏玉骨,衫领露酥胸……半放海棠笼晓日,才开芍药弄春情。教师首先引领学生感受古典名著对人物描写时对仗、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在诵读、品味、感知的过程中促进体悟语言表达的效益,丰富学生的认知积淀;随后,教师再次引领学生感受这美丽的村姑内在隐藏的却是白骨精的影子,带着这样的认知,学生再次走进这段外貌描写,则不禁为吴承恩的描写所折服:这段文字表面盛赞村姑的貌美如花,却有蕴藏着白骨精的险恶用心,可谓一举两得。
  本案例中,教师正是紧扣课文内容中的留白点,为学生拓展链接了原著的内容,丰富了学生的语言感知,在还原文本中提升了学生认知能力的不断发展。
  二、还原改编的语言,辨析表达的精准
  对经典文本的改编不仅要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更要尊重经典文本的表达韵味,切不可一味迎合学生的认知趣味,硬将原本充满质地的语言变得轻浮,使得原本纯美的意境变得淡泊寡味,有的甚至会产生歧义,这就不但会让原著的表达大打折扣,而且会制约学生深入阅读的兴趣。
  还以《三打白骨精》这篇课文为例,教材课文中为了刻畫猪八戒好吃的本性,这样描写:“唐僧一再推辞,八戒嘴馋,夺过罐子就要动口。”其中,一个“夺”字显得较为形象,很多教师常常会紧扣这个动词,感受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准。但事实上,只要翻阅《西游记》原本,我们就会发现吴承恩在此处运用的并不是“夺”字,而是“拱”字。教师引领学生细加对比之后,也就不难发现“拱”字的运用不仅再现了猪八戒嘴馋好吃的特性,更与其“猪”的身份息息相关,比“夺”更具形象感。
  本案例中,教师正是紧扣课文与原著之间的细微差异,在深入辨析的过程中,深切感受到原著语言表达的精妙。
  三、还原削除的语言,开掘丰富的意蕴
  一部经典的名著,其最大的魅力并不完全在于其宏大的结构和纷繁的情节,而往往在于人物的一个小小装束,一句看似漫不经心的话语中。正是这些细节,经典的文学名著才会散发出独到的魅力。但在选入教材时,编者往往遗神取貌,提炼原著中情节发展轨迹,而将很多作者精心设置的细节视为可有可无的枝蔓,而在教学中,教师有必要将这些细节补充进课堂,深入感知原著的丰富意蕴。
  如《三顾茅庐》一文中,教师不仅正面描写了刘备尊重人才的特点,更是借助张飞的鲁莽对刘备的高贵品质进行了映衬。原本中有这样一个细节:刘备长时间站立在草堂等待午睡的诸葛亮醒来,但诸葛亮就是“不解风情”地沉沉欲睡。张飞早已不耐烦,扬言要将“放一把火,看他起来不起来”,遭到了刘备地严厉训斥。但这个细节在入选苏教版教材时,却遗憾地被删除了。纵观苏教版教材中《三顾茅庐》这篇课文,我们不难发现课文基本保持了原著的精神风貌,但细节不够饱满。
  在教学这一段时,教师引领学生在补充阅读原著片中的这一段细节,从而在还原文本的过程中补充原著所裹挟的内在意蕴,深化了学生对经典文本的深入感知。
  总而言之,古典名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学生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的载体。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紧扣语言这一本质属性,引领学生在还原原著表达的基础上,感受经典名著语言表达的魅力,从而促进学生言语生命的不断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吴桥中心小学(225222)
其他文献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文言文在较长一段时间一直是一块涉及较少的处女地。新教材一个轮回之后,回首文言文当下的教学现状,发现小学文言文课堂教学显得过于“中学化”,缺少儿童的气息与特点,很难激发儿童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与儿童的学习产生了距离。所以在小学文言文教学中,尊重儿童天性和学习特点,才能使文言文教学摆脱枯燥冗长的困境,近而拉近与小学生的情感距离,使文言文教学更有语文味,也为中学学习文言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小学低年段要求学生“多认少写”,激发学生识字、写字的兴趣。在教学中,需要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去指导学生进行识字。  一、看图识字,智慧学习  处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他们对外部世界的感觉主要是直观性,认识的耐力较差,持久性较弱。而图像是形象直观的
目的 探讨超声实时弹性成像局部应变率在乳腺良恶性肿瘤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共选取97例乳腺肿瘤患者122个乳腺病灶行超声实时弹性成像检查,测量局部应变率。以活检证实病
目的通过比较分析不同剂量左乙拉西坦(LEV)对初发癫痫患者脑电图与认知功能的影响,探讨治疗初发癫痫患者的最适左乙拉西坦剂量。方法选择同期初发癫痫患者105例,在患者知情同意下均分为A组、B组和C组,初始给药剂量分别为500 mg/d、750 mg/d和1 000 mg/d,治疗后比较各组患者脑电图与认知功能评分变化情况,同时比较各组患者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病例。结果治疗3个月后各组患者脑电图与认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古诗词教学是其中的关键一部分内容。小学阶段语文教学活动应该关注对学生语文基础素养和能力的提高,这既是教学的难点,同时也是教学活动的重要任务。在语文古诗词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对于教学方式进行适当地选择,重视对学生的思维过程进行引导,更好地帮助学生对于古诗词中的内容进行理解,更好地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提高,真正地对作品的情感进行领会,提高学习深度,实现对语言的有效积累。  第一,
什么样的课是好的语文课?相信所有的语文老师和我一样,曾经深深的思索过这个问题。今天,听了《圆明园的毁灭》一课,忽然觉得,真正的语文课,应该是抛去浮华,质朴自然,让学生有所发展的课。也是散发着浓浓的“语文味儿”的课。  《圆明园的毁灭》这节课,自始至终,没有林立的小手,没有老师刻意展示的素质。整个课堂的设计过程中,老师好像一个大魔术师,用无形的神奇魔棒,让平淡的课堂变得魅力四射,高潮迭起。老师又像一
目的探讨基于微信平台的健康教育干预对肝硬化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等方面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 年1 月至2018 年10 月在本院消化内科收治的144 例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