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段时间来,结构性理财产品开始让许多消费者望而却步了。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前几年结构性理财产品大量出现零收益、负收益事件,再加上产品结构复杂绝非普通投资者能轻易读懂的,以至于此类产品在投资者的心目中就是“不靠谱”的代名词。普遍印象是,最高预期收益就是忽悠人的,几乎不可能实现。零收益和负收益,遭遇清仓、展期的产品开始大量存在。机构们要么集体“失忆”,要么避重就轻地回避,让投资者更加一筹莫展而不知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