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阅人之美

来源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m12go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从年初到年末,您一直是我们“特级教师访谈”栏目的嘉宾主持人,在采访过这些特级教师以后,相信您也会有一些心得和收获吧。您对特级教师访谈这样的访谈、阅人的栏目有怎样的期待?
  小郑老师:最初编辑和我谈起“特级教师访谈”这个栏目设想的时候,我的感觉是“眼前一亮”,值得期待。毋庸讳言,信息技术在中小学属于“弱势学科”,众多一线教师面临着和我一样连评高级都屡屡被拒的困境,那些特级教师,简直就是大家心目中的神。能够走近特级,倾听他们的教诲,打捞他们成功的经验,实在是一次令人愉悦的精神之旅。
  最令我们好奇的是——特级教师之“特”,到底“特”在哪里?他们为什么能够成为我们人生的路标?我想边楚女老师给了我们一个特别好的答案:“特别要宁静、特别要努力、特别要好学”。边老师解读“宁静”是一种心态,要静得下心来,找到“落地”的感觉。而“努力好学”则是一种行动,任何人不努力、不学习,即使过去成绩再辉煌,也会马上湮没在奔涌向前的发展洪流中。一个人,如果真能静下来,撇去一些功利心,内心才能走向真正的“丰富的宁静”。段青老师也强调要进入一种“平和而深刻”的理想化教育状态。在访谈多位特级教师之后,我常常感叹:这些特级教师,他们都有着一样丰富的内在积淀和多姿多彩的心灵世界。我相信他们不论从事何种职业,都一样能够发出异彩,令人惊艳。教师的价值或许就在于成就他人、圆满自我。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不错,努力与好学其实在某种层面上也是要建立在一个宁静的心态下的。但是面对目前信息技术教师的现状,想要拥有这种宁静的心态实属不易。更多的课程任务蜂拥而至,要求老师们快速成长与发展,同时教学之外的零碎工作也导致了精力的分散,从而产生的内心压抑、无奈与外部的躁动打破了这种宁静,人们要如何重获这种宁静?这与他们的视角,看问题的方法是否有关?
  小郑老师:与其他学科教师不同的是,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的最大困境是杂务缠身。多数信息技术教师同时兼管语音室、微机室,多媒体教室、电子备课室、广播室、文件打印、成绩管理、网络管理……一句话,凡是和“电”字沾边的都要干。在这样的现实困境中,再加上学科地位不高(高考不考或仅有几分),导致部分信息技术教师甚至放弃了专业发展,在教学上懈怠应付的直接后果就是信息技术教师越来越没有自己的专业地位。作为教师失去自己的专业地位是可悲的,也是可怕的。
  如何面对杂务缠身、重拾内心的宁静并走向高远?从一线成长起来的李冬梅老师给大家支招:在网络管理方面通过建立一个或多个域服务器,将学校所有机器加入域,由域服务器管理。为学校每个使用者建立域用户并设置不同使用权限,如学生通过自己的学籍号密码登录,服务器验证这合法身份后,才允许使用者登录本机,并根据事先的规定给予一定使用权限。这种管理模式不仅极大地提高了管理效率,把信息技术老师从杂务中解放出来,更有效地保证了教研和教学的质量。至于教务管理等其他工作,不妨教会相应部门的工作人员使用计算机,他们的工作应该由他们自己来做!学会这几招,老师们是不是轻松多了?
  教师的成长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教师专业发展意味着教师个人在专业生活中的不断成长,包括信心的增强、技能的提高、对所教学科知识的不断更新、拓宽和深化以及对自己在课堂上为什么这样做的原因意识的强化。教师必须意识到:教育过程主要不是一个单纯的知识授受过程,而是一个互动或交往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学科知识本身不是第一位的,第一位的是教师人格、教师对教学过程(或内容知识)的合理组织,以及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关系的性质。事实上,老师对学生的问题越有真知灼见,越能启迪学生的思维,就越为学生所认可。有人说:“平庸的教师在讲述,好的教师在解释,更好的教师在示范,伟大的老师在激励。”
  特级教师的经历告诉我们:从新手教师到经验教师靠的是经验性知识的累积,而从经验教师到专家教师靠以反思为核心的策略性知识的形成与完善。不经过反思,教师无法达到专家教师的境界和层次。特级教师也曾经历困境,有过破蛹化蝶的过程。许憬老师从一名普通信息技术老师迅速成长为名师并走向校长的管理岗位,他的成长经历不可复制,但极具启发意义。段青老师利用海南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课程网营造了一个常态的、宜于年轻教师成长的生态环境,一大批年轻老师通过这个平台迅速成长起来,有人说没有段青老师的努力就没有海南今天一批好的老师。一个好的引路人或许可遇不可求,但网络时代,做一个教育教学的有心人,一定能找到前行路上的伙伴和路标。王建德老师人称“江湖郎中”,如何从菜鸟修炼成个中高手他有独家良方……一个个鲜活的案例生动地告诉我们:有为才有位,有位才有为。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您能否从这些特级教师中寻找出一些“相同的特质”来?
  小郑老师:我一直在观察,也一直在思考:这些特级教师身上,他们共同的内在特质是什么?他们不仅懂教学,更懂得什么是教育。正如雅斯贝尔斯所云“教育是人类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教育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这些特级教师,他们有渊博的学识、更有迷人的人格魅力。他们共同的特点是热爱并享受当下的事业和生活,他们教书、唱歌、喝茶、散步、写作、品味生活,有许多奇思妙想并努力去实现它。他们的幸福人生在于教书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育人的过程,有机会指导学生和青年教师获得智力和心灵上的成长,“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人生之乐也。
  基于此,很多人感到困惑的是:信息技术课的发展,到底要依赖其学科魅力还是教师的人格魅力?有人怀疑信息技术课的学科魅力,指出信息技术课学生喜欢的往往不是教师教的内容和教的方式,而是机房里的电脑。如果信息技术课不能打赢这场和机器(网络)的斗争,真正让学生获得智力上的融入和成长,那将成为失败的课程。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学科,课程知识体系尚不完善,学段之间的衔接也缺乏科学性和逻辑性,要展示信息技术的学科魅力,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更精心的选择和设计。不妨用心学习和借鉴那些优秀教师的经验,可以少走很多弯路。张勤坚老师坚持“对教材内容进行有效分解、科学整合、分层拓展、适度延伸,及时补充适切的教学内容进入课堂。比如,把“邮箱”的申请和QQ做了捆绑,关于论坛则索性迁移到了腾讯微博,又因为微博中图像的美化,向孩子们推荐‘美图秀秀’”;李冬梅老师通过霍夫曼不等长无损压缩编码等内容向学生展示技术的无穷魅力,这样的内容会让学生眼前一亮,启迪他们的智慧,在独立思考中学会创新。   “亲其师,信其道”,特级教师是一个具备独特人格魅力的特殊人群。但如果一门学科沦落到完全依赖教师的人格魅力去维持,那是学科的悲哀。信息技术课程的春天才是信息技术老师的春天。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哪几位教师的哪些观点或实例让您收益最大?
  小郑老师:在课程开设方面,郭林涛老师提出信息技术“三面向”的教育体系:面向全体学生进行信息技术普及教育,坚持上好必修课;面向部分学生进行信息技术应用教育,坚持上好选修课;面向少数学生进行信息技术精英教育,坚持上好竞赛课。这个框架的搭建圆满地解答了中学信息技术课程如何有效开设的问题,极具指导意义。
  在教学设计方面,李冬梅老师提出“让学生在信息技术的‘深水池’游泳”。李冬梅老师指出学习是一件充满挑战,经历艰辛,经过努力,付出智力与体力后收获结果,获得成功体验的趣事。成功创设信息技术的“深水池”,让学生能够获得智力上的参与和成长,教师需要结合教学内容,设计一些有创意,有一定难度和挑战性、综合性的专题式探究活动,让学生在信息技术实践活动过程中更好地学习和掌握教学内容。李冬梅老师设计的“搜索引擎研究报告”、“我的校园我的同学”等专题系列,有着浓浓的课程开发的味道,真正给一线老师以启迪。
  在教学实施方面,张勤坚老师大胆提出,要敢于上“不完整”的课。不管设计得多么完美的课,在实际实施的时候却常常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留下颇多遗憾。也许,追求完美本身即最大的不完美。张勤坚老师指出“教学应该以学生为本,真正从学生学习内需与学习状态以及学习兴奋点等因素出发,能在课堂教学中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与目标,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终极目标并非是教师的课堂教学看上去有多完整(一种表象的所谓完美),而是学生是否对你的课程有兴趣,是否有学习的兴致,是否产生了自主学习的动力等”。教师敢于打造“不完整”的课,是基于对学生、对教学的信心。这样的课,才是生动鲜活的。一堂“活”的课,未必是学生操作电脑的忙碌,回答问题的“踊跃”,而是教学内容所引发的学生思维上的活。教学如“煲汤”,讲究的是火候与耐心,并不是“复杂”。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您认为读书和阅人,有着怎样的不同?
  小郑老师:美的本身就是存在的唯一理由。我喜欢陶渊明读书的境界:“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成年人的读书尤其要去掉功利心,首先满足审美的需要。好的阅读是主动的阅读,而这种主动的甚至无所用心的阅读一定会对工作事业有帮助,让我们的心智保持活力与成长。有些书,读后会让人欢喜赞叹,那是正效率,正如我们常讲身边有些人具备正能量;有些书,读后让人愁眉不展,那是负效率,正如有些人具备负能量;而读书后还能有所感悟,自己想出新的什么来,那就是超效率了。
  我们可以向古代先贤学习,可以向大洋彼岸的人淘宝,也可以向身边的人取经。阅读帮我们打开一个又一个头脑、窗户,得以见识更加丰富多彩的世界。借他人之智慧,补自己之短板,这是成长的捷径。毫无疑问,特级教师恰好是我们身边具备正能量的一群人,不妨从他们身上吸收正能量,让自己也具备燃烧的小宇宙。
  编者按:有的时候读者不是特懂技术的人,对于一些作者所提到的专业术语也不是很清楚,所以她就尽可能人性化地去展现给读者,读者可能在看一个有趣的故事,在看一个有意思的讨论,哪怕是一些有新意的来自海外的消息,看的过程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对一些术语,一些新事物的了解,然后慢慢熟悉,但是其中的技术含量却不打折扣,所以有时候你会觉得很顺畅地看完一篇很专业的文章,而这些原本看似对不懂技术的人来讲无关紧要的文章,却能带来收益。例如,开阔了视野,甚至从不懂技术到喜爱技术,从没有技术逻辑,到产生技术逻辑。当然,如果你是专业人士,这些内容就是属于你的可利用信息,《域外采风》栏目主持人张渝江老师下面以微博的形式也是想要表达出这样一种愿望。
其他文献
甘肃地处黄河上游,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种子生产基地之一.近年来,受国际国内种子产业发展的影响,特别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实
新常态下的学前教育应为回归本真的教育,即回归教育本质,回归幼儿本身,回归教育常识。适应回归本真的学前教育发展新常态,应坚持依法办园、科学保教、以人为本,倡导生命关照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对各科教学的影响越来越大,小学语文学科也不例外。小学语文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易激发想象和创造思维的学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整合信息技术,能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帮助学生解疑化难、拓展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能等。但“整合”不是简单地糅合,而是科学地迁移,提高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的有效性,能达到训练学生创新思维、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目的。  丰富学习
当前,种子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各种子企业纷纷从营销入手寻求制胜良策,扩大市场份额.随着质量营销、观念营销的相继登场,宣传战、价格战、概念战层出不穷,使得种子市场营销越来
本文以某大型商业综合体为例,基于其复杂的体型、不规则的形状特点,对其结构体系的设计进行了总结,概括了结构体系布置、结构计算、结构分析以及设计中的关键问题等,旨在为同
夏播繁育花生种子能充分有效地利用土地和光热资源,提高经济效益.同时,夏播繁育的花生种子活力、发芽势强,种子质量高.黄淮地区夏播繁种的前茬一般为小麦,采用合理的繁种技术
目前,种子行业又面临着新的形势: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颁布实施,二是我国已是WT0正式成员国,三是种子行业改革正处于最关键时期.在这种形势下,种子行业统计和财务管理
移动时代来了,微课程、微学习俯仰皆是;云计算来了,课堂搬到云端去;Apps来了,应用程序和娱乐工具闪回到学生随身携带的手机中。技术爆发式迭新的时代早已来临,面对数字原住民们超强
玉米矮花叶病是一种世界性病毒病害,1963年在美国俄亥俄州大发生,导致十几个县的2 000多hm2玉米田受害,William等(1965)首次定名为玉米矮花叶病毒.1968年河南新乡、辉县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