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生态学双语课件的制作是多媒体教学的关键。本文从课件素材选择、总体原则、层次结构、与其他教学形式的结合等五个方面对双语教学课件设计进行了分析,对提高双语课件制作水平促进生态学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生态学 双语教学 多媒体课件
在生态学教学改革和实践中,我们根据教学实际要求和学生英语水平,进行了普通生态学双语教学的尝试。优秀的多媒体课件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进一步改善教学效果。张昊阐述了生态学教学目的与改革目标及存在问题等,提出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是关键内容。[1]江勋源对双语教学课件的总体布局、屏幕文字安排、背景与版式的设计、声音与动画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并介绍了多种特殊效果的应用技巧。[2]阳树英认为选用合适的外文原版教材,制作全英文多媒体教学课件。[3]本文分析生态学教学中多媒体课件的设计方法,对如何制作双语课件的问题作了探讨。
1.多媒体课件素材的选择
在生态学双语教学中,多媒体课件素材的选择以多种教材基础,制作条理清晰、重点突出、图片丰富和信息含量高的课件。我们以原版教材Ecology:Concepts and Applications(MollesMC,科学出版社,2001)、双语教材《生态学基础》(双语教材)(方萍等编著,同济大学出版社,2008)和中文教材《基础生态学》(牛翠娟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为基础,[4]结合网上的教学资源,进行资料整理和综合,形成符合教学大纲要求的较为系统的授课课件。
2.课件设计的总体原则
双语教学以具有较强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同时又具备一定生物学基础知识的大四学生为授课对象,采用了中英文对照为主的设计方式,同时做到句式简洁和词汇易懂。中英文对照方式可以兼顾不同外语水平的学生,保证外语水平较低的学生能够领会教学的基本内容,使得学生在课堂上能听懂授课内容。[5]
而且,根据学生实际基本情况,中英文对照课件中的英语使用量采用循序渐进、逐渐增加的方式,英语使用量内容由30%、50%增加到80%以上。第一阶段以中文为主,用英语标注重要词汇,如第一章授课前先列出个体(individual)、种群(population)、群落(community)等专业词汇。第二阶段使用中英文对照,易于理解的章节用英语讲解,而不易理解的章节则用中英文对照,如第三章《研究种群的目的/原因》(intention/cause for research):1.挽救濒临物种关键(the key to save endangered species),2.控制害虫、制定捕鱼狩猎计划的依据(the basis of controling pest and establishing plans for hunting and fishing),等等。第三阶段以英文为主,学生可以熟练运用英文回答和进行问题讨论。
3.课件设计的层次结构
课件的开始部分除了设有章节目录,以及重点和难点分析外,还列出本节课的生态学专业词汇,加深学生对专业术语的认识和记忆,帮助学生课堂学习和课后复习,有助于提高双语教学效果,全面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娴熟的英语表达能力。[6]每节课程后设有小结,用英语作总结归纳,有利于学生对课程重点和难点的掌握。此外,还设计了思考题与课外阅读目录,在思考题中增加了讨论题的比例,学生可以分组讨论,不同英文水平的学生能够互相带动;提出课外阅读材料的目录,学生可以增加学习的自主性,同时提高学习的兴趣。
课件中结合课程内容安排,引入大量实例,介绍生态学相关的科技文献,讲解生态学理论的实际应用与研究成果。有意识地向同学们介绍当今科学研究领域正在兴起或至今尚未解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索科学的热情,让学生了解目前国际上生态学研究的热点[7]。而且根据授课的重点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以专题形式开展了“植物化感作用的研究”、“土壤线虫群落的研究现状”、“我国主要的入侵植物种类及危害”等讲座,[8]增强了学生的实践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培养了学生的科研意识。
4.课件设计与其他教学形式的结合
生态学双语教学课件的背景设计采用浅色背景黑色字,重点内容用彩色字标识,突出点。文字英文字体选择TimesNewRoman,最小字号为28号,标题行字号最小为32号。汉字字体选择隶书或黑体,最小字号为28号。此外,每页PPT的字数不要过多,做到条理清晰,能够让学生一目了然。
在课件讲授中适当引入音频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习效果,如我们在“生物多样性”一节中引入了《奇异的深海生物》视频(片长5分54秒),增加了学生探索生物奥秘的好奇心。我们还利用超链接技术引入大量图片,以生动形象的方式进行展示,增加了讲课的灵活性和信息量。如介绍“温度对生物影响”一节中,采用超链接技术引入《极地的动物和植物》图片;介绍“互利共生关系”时,引入“全球七大洋中从浅水到深海里,七组最具代表性的共生生物”大组彩色图片,增加了学生学习的乐趣,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领域。
5.课件的评价和及时修正
在讲授课程时主讲教师给出联系方式,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有利于课件改进。设计合理的双语教学课件评价统计表,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评分估测,对课件进行及时的修正和改进,不断完善双语教学课件。
优秀的生态学网络课件的制作可以使学生能够随时上网查供多媒体课件、习题与课外阅读资料,增加生态学学习的灵活性和主动性。目前,在生态学双语教学改革和实践中,我们需要加强网络课件制作这一内容,同时,要学习双语课件的制作技巧,提高双语教学能力,促进生态学教学改革和实践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张昊,陈士超,李治国等.生态学教学方法及手段改革的探讨.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2).
[2]江勋源.双语教学Powerpoint课件制作探讨.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4,18,(6).
[3]阳树英,刘向华,何飞飞等.提高《普通生态学》双语教学质量的途径与方法.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9,(6).
[4]刘方明,张丽敏,张卫东.普通生态学双语教学的问题及对策.科技信息,2009,(1).
[5]刘增文,高国雄.大学本科专业课程双语教学实践与提高.中国林业教育,2005,(3).
[6]曹春晖,刘宪斌,崔青曼.海洋生态学双语教学研究与实践.科教文汇,2008,(28).
[7]高宇,王晓,李俊清.生态学双语教学的研究.中国林业教育,2005,(2).
[8]刘方明,田立娟,李修平等.生物科学专业生态学教学改革探索.科技信息,2009,(35).
基金项目:佳木斯大学教学课题(2009115)
关键词: 生态学 双语教学 多媒体课件
在生态学教学改革和实践中,我们根据教学实际要求和学生英语水平,进行了普通生态学双语教学的尝试。优秀的多媒体课件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进一步改善教学效果。张昊阐述了生态学教学目的与改革目标及存在问题等,提出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是关键内容。[1]江勋源对双语教学课件的总体布局、屏幕文字安排、背景与版式的设计、声音与动画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并介绍了多种特殊效果的应用技巧。[2]阳树英认为选用合适的外文原版教材,制作全英文多媒体教学课件。[3]本文分析生态学教学中多媒体课件的设计方法,对如何制作双语课件的问题作了探讨。
1.多媒体课件素材的选择
在生态学双语教学中,多媒体课件素材的选择以多种教材基础,制作条理清晰、重点突出、图片丰富和信息含量高的课件。我们以原版教材Ecology:Concepts and Applications(MollesMC,科学出版社,2001)、双语教材《生态学基础》(双语教材)(方萍等编著,同济大学出版社,2008)和中文教材《基础生态学》(牛翠娟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为基础,[4]结合网上的教学资源,进行资料整理和综合,形成符合教学大纲要求的较为系统的授课课件。
2.课件设计的总体原则
双语教学以具有较强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同时又具备一定生物学基础知识的大四学生为授课对象,采用了中英文对照为主的设计方式,同时做到句式简洁和词汇易懂。中英文对照方式可以兼顾不同外语水平的学生,保证外语水平较低的学生能够领会教学的基本内容,使得学生在课堂上能听懂授课内容。[5]
而且,根据学生实际基本情况,中英文对照课件中的英语使用量采用循序渐进、逐渐增加的方式,英语使用量内容由30%、50%增加到80%以上。第一阶段以中文为主,用英语标注重要词汇,如第一章授课前先列出个体(individual)、种群(population)、群落(community)等专业词汇。第二阶段使用中英文对照,易于理解的章节用英语讲解,而不易理解的章节则用中英文对照,如第三章《研究种群的目的/原因》(intention/cause for research):1.挽救濒临物种关键(the key to save endangered species),2.控制害虫、制定捕鱼狩猎计划的依据(the basis of controling pest and establishing plans for hunting and fishing),等等。第三阶段以英文为主,学生可以熟练运用英文回答和进行问题讨论。
3.课件设计的层次结构
课件的开始部分除了设有章节目录,以及重点和难点分析外,还列出本节课的生态学专业词汇,加深学生对专业术语的认识和记忆,帮助学生课堂学习和课后复习,有助于提高双语教学效果,全面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娴熟的英语表达能力。[6]每节课程后设有小结,用英语作总结归纳,有利于学生对课程重点和难点的掌握。此外,还设计了思考题与课外阅读目录,在思考题中增加了讨论题的比例,学生可以分组讨论,不同英文水平的学生能够互相带动;提出课外阅读材料的目录,学生可以增加学习的自主性,同时提高学习的兴趣。
课件中结合课程内容安排,引入大量实例,介绍生态学相关的科技文献,讲解生态学理论的实际应用与研究成果。有意识地向同学们介绍当今科学研究领域正在兴起或至今尚未解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索科学的热情,让学生了解目前国际上生态学研究的热点[7]。而且根据授课的重点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以专题形式开展了“植物化感作用的研究”、“土壤线虫群落的研究现状”、“我国主要的入侵植物种类及危害”等讲座,[8]增强了学生的实践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培养了学生的科研意识。
4.课件设计与其他教学形式的结合
生态学双语教学课件的背景设计采用浅色背景黑色字,重点内容用彩色字标识,突出点。文字英文字体选择TimesNewRoman,最小字号为28号,标题行字号最小为32号。汉字字体选择隶书或黑体,最小字号为28号。此外,每页PPT的字数不要过多,做到条理清晰,能够让学生一目了然。
在课件讲授中适当引入音频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习效果,如我们在“生物多样性”一节中引入了《奇异的深海生物》视频(片长5分54秒),增加了学生探索生物奥秘的好奇心。我们还利用超链接技术引入大量图片,以生动形象的方式进行展示,增加了讲课的灵活性和信息量。如介绍“温度对生物影响”一节中,采用超链接技术引入《极地的动物和植物》图片;介绍“互利共生关系”时,引入“全球七大洋中从浅水到深海里,七组最具代表性的共生生物”大组彩色图片,增加了学生学习的乐趣,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领域。
5.课件的评价和及时修正
在讲授课程时主讲教师给出联系方式,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有利于课件改进。设计合理的双语教学课件评价统计表,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评分估测,对课件进行及时的修正和改进,不断完善双语教学课件。
优秀的生态学网络课件的制作可以使学生能够随时上网查供多媒体课件、习题与课外阅读资料,增加生态学学习的灵活性和主动性。目前,在生态学双语教学改革和实践中,我们需要加强网络课件制作这一内容,同时,要学习双语课件的制作技巧,提高双语教学能力,促进生态学教学改革和实践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张昊,陈士超,李治国等.生态学教学方法及手段改革的探讨.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2).
[2]江勋源.双语教学Powerpoint课件制作探讨.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4,18,(6).
[3]阳树英,刘向华,何飞飞等.提高《普通生态学》双语教学质量的途径与方法.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9,(6).
[4]刘方明,张丽敏,张卫东.普通生态学双语教学的问题及对策.科技信息,2009,(1).
[5]刘增文,高国雄.大学本科专业课程双语教学实践与提高.中国林业教育,2005,(3).
[6]曹春晖,刘宪斌,崔青曼.海洋生态学双语教学研究与实践.科教文汇,2008,(28).
[7]高宇,王晓,李俊清.生态学双语教学的研究.中国林业教育,2005,(2).
[8]刘方明,田立娟,李修平等.生物科学专业生态学教学改革探索.科技信息,2009,(35).
基金项目:佳木斯大学教学课题(2009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