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年的进化 改变摄影术的时间节点

来源 :摄影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_k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世纪的古典摄影工艺


  摄影术基于光学现象、照相器材和感光材料的共同作用。光学现象即《墨经》记载的小孔成像原理,照相器材源于暗箱。1839年,摄影术发明的标志是发明感光材料。
  尼埃普斯的日光摄影法最早使用沥青作为感光材料,但是感光度太低,曝光时间漫长。在与达盖尔合作并经后者改进后,最终完成为达盖尔银版摄影法。这种金属版摄影法,可以获得独版左右颠倒的清晰正像。
  而塔尔博特发明的卡罗式摄影法虽然画面模糊,却可以由负片得到正像。正负像系统作为重要特征之一,贯穿自摄影术发明至胶片时代,数字时代的照片中正负像效果依然可见。
  作为摄影术早期研究者之一,巴耶尔在当时并没有获得法国科学院足够的重视,但是他在同一时期的研究形成了另一种技术特征。巴耶尔的摄影术是基于纸质材料的正像照片,纸基照片这一点与塔尔博特的方法相似,正像又符合达盖尔银版法的特征。
  1850年,弗雷德里克·斯科特·阿彻(Frederick Scott Archer)发明湿版火棉胶法,不仅具备非常好的清晰度,而且可以使用透明玻璃板获得负像,照片可以有效复制和传播。因此湿版火棉胶法迅速成为最流行的摄影术,配合湿版法流行的印相工艺是蛋白工艺。由于湿版法使用起来过于繁琐,二十多年之后,被成熟的干版工艺所取代。
  另外,蓝晒印相、碳素工艺、铂钯印相等工艺也是那一时期非常重要的技术。

属于胶片时代的20世纪


  19世纪80年代末期,纸基胶卷开始商业生产,经过几年的改良,1895年现代意义的胶卷诞生,摄影术的20世纪是属于胶片的时代。
  最早的感光材料基本都属于色盲片,即对部分色彩不敏感,胶片时代全色片发明后,基本对所有色彩都感光。早期感光材料普遍感光度偏低,曝光时间较长,但是到20世纪感光度不断提高,从世纪初的ISO20,到20世纪80年代已经达到ISO1600~3200。胶片的颗粒度也随着技术进步,可以获得微粒效果。
1奥诺雷杜米埃绘制的《一种用于实现优美姿态的新过程》。因为曝光时间长,早期的肖像摄影需要在身后放置防止身体抖动的支架
2安布罗法湿版工艺,可以实现正负像系统,如果使用透明玻璃板,只要在背面垫上黑纸便可以呈现正像
3约翰汤姆逊使用湿版火棉胶工艺拍摄的《满族新娘》(1871)
4柯达克罗姆胶卷
5徕卡原型机
6禄来2.8F胶片双反相机

  彩色摄影逐渐成熟,1904年由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发明的奥托克罗姆胶片,是最早可商用的彩色感光材料,柯达克罗姆胶片和彩色负片进一步普及彩色摄影。
  胶片的诞生,配套使用的相机也获得进化。干版工艺之前,因为感光度低,曝光时间长,相机是没有快门的,移除和装回镜头盖即可控制曝光。随着感光度的提升,快门成为相机结构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机身的改变主要体现在体积的小型化和便携化,折叠式相机、旁轴测距相机、双镜头反光相机、单镜头反光相机先后发明。

20世纪后期崛起的数字技术


  1975年柯达公司的工程师史蒂文·萨松(Steven Sasson)发明了第一台数字相机。这台相机属于实验室的工程样机,并未推向市场。
  相机数字化的先声是机身的电子化,测光系统算是较早的电子化器件,之后曝光系统、对焦系统、取景系统、感光材料、影像存储系统、机身结构都开始数字化。
  在测光系统电子化后,曝光系统在手动曝光的基础上,自动曝光系统开始在不同品牌的相机上出现,现在常用的光圈优先、快門优先、程序曝光均是从这一时期开始商用。机械快门向电子快门转变也将逐步实现。
  20世纪80年代最重要的革新当属自动对焦技术。美能达最早推出实用的自动对焦相机,佳能随后更换了全电子卡口,成为后世镜头与机身通讯技术的标准。2000年后,数字感光元件逐步成为民用相机的主流技术,数字相机的形态接近完成。2010年前后,奥林巴斯、松下、索尼等厂商开始去除单反相机的反光板结构,并将取景器电子化。
  早期的感光元件单像素画质有限,感光元件面积大,意味着画质更好,相机厂商以胶片规格宣传画质效果。近年来技术进步,使得感光元件的面积与画质获得平衡,部分厂商例如富士开发的135和中画幅系统主要以APS-C和富士G格式画幅为主。近十年,手机摄影的画质也获得了质的提升,软件也令手机摄影获得更多可能。如今数字摄影所经历的技术变化,类似古典工艺向胶片转型时的探索,感光元件也不再拘泥于胶片规格,进化出新的形态。
7感光元件
8柯达研发的世界上第一台数字相机与拍摄的照片
9柯达研发的世界上第一台数字相机与拍摄的照片
10佳能早期研发的自动对焦镜头
其他文献
帶上相机,进入太空  人类的太空拍摄其实是很神奇的一件事。早期的太空探索,人们对于太空摄影的拍摄仅限于:宇宙飞船或火箭发射以及宇航员的训练。而这些的拍摄,实际上是在地球上而非太空中,大家更关心失重状态下人的呼吸、吃喝和吞咽问题。太空照片的拍摄并不是大家所追求的。  John Glenn是已知第一个携带相机前往太空的宇航员。他携带了一台改装的美能达Minolta Hi-Matic,此外他还使用过徕卡
在摄影画面中,线条的应用可以让画面更具延伸性,而同样地,在汽车的设计上,精美的线条设计可以让车身更具科技美感。而此次我们拍摄的主角日产楼兰正是一部从内到外散发科技魅力的SUV。如何拍摄外形炫酷的跑车型SUV  作为跑车型SUV的开创者和引领者,东风日产楼兰以领先的智行科技、领潮的跑车化造型、高品质的舒适大空间,以及豪华均衡的配置,成为大五座SUV的领潮者。夺目的V-Motion前脸,犀利的回旋镖式
精致做工優雅体验  捷信百年纪念版相机带在意大利经过精心设计,并选用世界上公认最好的意大利真牛皮制作而成,拥有独有的碳纤维外观,与捷信三脚架脚管极为相似。这款产品型号为GCB100NS的相机挂带(颈带)专为高端相机设计,设计精致、做工精良,与高端微单、单反相机风格统一,兼具时尚感和专业范儿。挂带主体的曲线设计遵循颈部的自然曲线,能够确保长时间拍摄时颈部依然感到舒适。经过一整天的拍摄试用之后,我们必
聚光灯背后的名人跨界影展  名人跨界到摄影领域进行创作,已成为日渐流行的热门话题。越来越多的名人开始拿起手机或相机,从事更为多样的艺术尝试。他们用相机和灵感去阐释潜藏的视觉力量,为生活中穿梭的各种元素编织与众不同的视觉归途,为当下的摄影实践做出更丰富的诠释。  摇滚音乐人的视觉日记  张楚×语言与停顿之间  2017年4月24日,张楚的首次摄影个展在西安青年美术馆揭幕,展出了张楚近年在视觉艺术方面
标准变焦镜头GF32-64mm F4 R LM WR  这是首批发布的GF镜头之一,覆盖了从25mm广角-51mm中焦的焦段(相当于35mm格式)。镜头结构为11组14片(包括3片非球面镜片,1片ED镜片和1片超级ED镜片)。该镜头可以在潮湿、寒冷或多尘的恶劣户外条件下拍摄。标准定焦镜头GF63mm F2.8RWR  该镜头焦距为50mm(相当于35mm格式),采用8组10片结构(包括1片超低色散
郑永仁讲述着他旅途中的故事。他把七彩斑斓的色调凝聚成整体,在事实的基础上编撰细腻生动具有情节的故事。他致力于演绎超脱作品表面描绘的现实,发掘藏匿于现实下的谎言,并且把这些细微的“触觉”融入作品,使其更加饱满。郑永仁的作品是一段意味深长且无声的对白,它指引人们冲破所谓摄影即记录事物瞬间的局限性,进而探寻更加广阔的空间,尤其体现在他拍摄的关于中国的系列中。  郑永仁第一次来到中国是1995年,他觉得那
摘 要: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互动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最为有效的形式。而有效的互动教学,需要教师分析学情、关注文本、关注个性阅读,只有处理好这些细节,才能独树一帜创造富有生命力的互动课堂。  关键词:语文教学;有效互动;大语文观;个性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2)09-0031-02  《语文课程标准》在“
22岁以下的年轻人,正在用鲜活的态度改变着人们对影像的认识。街拍男孩22岁成为杭城最年轻CEO;18岁退学少女,接受外界对她照片褒贬不一的评价;天马行空的少年拍出未来感的都市俘获15万粉丝……在他们眼中,未知的世界总是充满了魅力。  Part 1对话95后摄影人  96摩羯座  摄影师,独立导演  城市探索达人,现居新加坡  Yik Koat 他们喜欢我照片中的未来感  在Instagram上,2
在活動主办方、品牌方越来越注重公共形象以及传播影响的当下,公关摄影所承载的功能也越来越突出。从台前对于活动、舞台、发言等内容的记录,再到幕后对于现场花絮、观众以及活动后续衍生出来的系列项目的拍摄,公关摄影的范围正在逐渐扩展,摄影师们所需要付出的努力也越来越多。本期我们从时尚、体育、汽车、公益等活动中搜集了一组优秀的公关摄影作品,看看公关摄影师们会如何记录下一场正在进行的活动。
温·布洛克  WynnBullock  印相工艺:  PigmentPrint艺术微喷  尺寸:12”x9”  拍摄/制作时间:1973/2011  版数:50  售价:$1,500  签名方式:作品背面签字(基金会版本)  代理机构:see 画廊(北京)  see 画廊推荐  《岩石》(1973)是温·布洛克去世前拍摄的最后的作品之一。在他的摄影作品中,人类与自然之间的联系是紧密的,自然并非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