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下的自由

来源 :职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fyz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中央部委到联想、博士伦再到搜狐,最后陈勇选择了以创业的方式,停留在公关关系、整合传播这个理性和感性缺一不可的双子行业,他选择了一种框架下的自由。
  
  陈勇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干;争儒雅,说话温和而有条理,完全没有想象中那种创业者和商人应该有的激情外露。6年前,陈勇辞掉了搜狐副总编辑的职位,创立了联华盛世传播机构,如今当年那个几个人的小公司,已经搬进了位于北京CBD核心区的高档写字楼,员工也达到了近百人。在陈勇看来,一个企业的成功在于正确的管理理念方法和价值观,而一个管理者能获得正确的管理思路,则来源于过去的积累和探索,以及对未来的规划和洞察。
  
  跳出职场三步舞
  
  对于一个公关行业的创业者来说,陈勇应该算是半路出家的“非专业人士”,但是现在回头看来,正是过去那些与公关行业相关或者非相关的经历,为他今天的事业打下了坚实基础。
  从毕业至今,陈勇经历了国家政府机关、国企、外企、互联网公司等不同背景的企业,也曾经从人力资源经理做到搜狐的副总编辑,大跨度的转换工作和行业,并没有造成陈勇职业上的断裂层,而是清晰地把他的职场人生划分成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学习阶段,第二个阶段是创造性复制的阶段,第三个是创造阶段。”陈勇说,“第一个阶段是刚毕业才不久的那几年,这一个阶段完全是在学习,包括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和在联想的工作。在政府部门工作,让我了解了中国基本国情,包括一些基本行业的为人处世原则。然后我又有机会进入到了联想的平台,让我第一次接受了系统的企业职业化训练,这一平台对我来说帮助非常重大,应该说我早期的职业素质的培养都是从联想开始的。”
  离开联想后,陈勇又进八了美国博士伦等外企,开始把过去的经验进一步总结完善,,“第二个阶段我认为是创造性的复制阶段,主要是在外企和搜狐工作的那段时间。”陈勇说,“其实就是把我原来学到的这些东西,带到了一个新环境、一个完全不同的行业。我刚大学毕业的时候,从事的是HR方面的工作,直10进入搜狐的时候,我都是以人力资源经理的身份,是搜狐提供给我了转行的机会,当时我在搜狐内部尝试了很多不同的领域,最终落到了媒体这部分,到离开的时候,我的职位已经是副总编辑。而选择离开,是因为我在搜狐已经做了6年,我觉得我应该开始人生中的第三个职业阶段——创造阶段:当然,想要创业不是一个一时兴起的念头。当时。我把做公司可能面临哪些压力、需要哪些能力和知识的储备、需要哪些资源的积累等都想到了,差不多花了几个月的时间来做准备工作,虽然做媒体的时候也会经常跟公关公司打交道,但毕竟从没有亲自做过。”
  
  公司可以小,但体系不能缺
  
  陈勇刚刚创立联华盛世的时候,一开始只有两三个员工,主要为几个大客户服务,所以公关行业所有最基层的工作,陈勇全都一点一滴地亲自来做:从做采访、翻译稿件、写新闻稿、做方案发稿子,到做活动、拍照、摄影……这让陈勇对公关行业每一个最细节的环节都变得非常熟悉,对整个行业每一个作业的流程都很了解。
  “但这却远远不够!”陈勇强调,“作为公关公司的领军人物,最重要的专业能力还在于你能否看到这个行业的专业方向,然后带领你的团队来打造这方面的专业能力、符合行业方向的发展”
  这样来,陈勇职业初期在人力资源方面的积累和探索就派上了大用场。因此,在创业初期,陈勇对自己公司的定位就是:公司小不要紧,做事情必须是正规化、专业化的。陈勇说:“冯仑在他的书《野蛮生长》中曾说,‘江湖式进入,商人式退出。’我非常赞同这句话,任何一个公司在创业初期为了解决生存和发展的问题,可能在很多具体管理方面无暇顾及,这样一来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的时候,管理就会成为一个瓶颈:在企业的人才的培养、客户服务的专业化、流程的标准化等方面都会出现重大问题,这些将极大制约一个企业能不能从一个平庸的公司变成一个伟大的公司。”
  
  公关人天生是双子座,需要“带着脚镣的舞蹈”
  
  外行说起公关人或者广告人,第一感觉就是天马行空的创意、放荡不羁的性格。但事实上公关却是一个需要有着感性触觉,同时用理性思维来做事的行业、,在陈勇看来:“虽然创意非常重要,但公关行业更是一个智业,公关人的角色更像咨询顾问——就公关关系方面的问题,帮客户进行诊断和分析,给他们提供解决方案——那么作为顾问,最大的特点自然是方法论,而方法论是理性思维的重要体现。”
  在整个联华盛世,陈勇倡导员工用思维导图作为分析问题的方法和结构,事实证明,这种能够将放射性思考具体化的方法非常适合公关公司,大家可以开放地思考,然后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往回收。“基本上来说,不管客户是哪一个行业、哪一个产业的,在分析问题的时候,用思维导图和方法结构,大方向的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另外,最关键的一点还是公司本身也要有自己的方法论,用以规范我们的作业流程,同时培养新人。”陈勇说。
  “另外,其实完全不用担心方法论会压制员工的创意。”陈勇补充道,“每一个品牌方案的提炼,我们都会提前开天马行空的策划会,在会上每一个创意、每一个人突然想到的小点子都会被尊重,没有人会嘲笑你,也没有人会马上否定你……但是最后定下方向,呈现给客户的时候,我们必须要用自己的方法和结构来规范,这样才不至于让客户看到一堆不着边际的东西,我们把这叫做框架下的自由,框架一定是有准则的,但是准则实施之下怎么走,有极大自由度。”
  更多的时候,陈勇和他的同事们还需要在框架下的自由里“无中生有”,2008年的时候,伊利作为奥运会的赞助商,具体的宣传活动由联华盛世提供策划方案,如果用普通的广告投放方式,不管是何种广告载体和广告创意,其关注度一定会被赛事本身掩盖。于是陈勇他们碰撞出了与消费者互动的想法,设计了一个叫做“寻找你的奥运坐标”的活动,通过网络互动的形式,让消费者在一张中国网络地图上,找到自己所在的位置并签上自己的奥运寄语。最后活动开展了两个半月,一共有150多万人参加了活动,策划本身还获得了2008年的奥运优秀案例奖。
  陈勇说:“这就是无中生有,本来用简单的方法也可能完成客户的需求,但我们创造出一个活动,让客户的宣传效果更好。这些就需要我们用感性思维去找到创意,然后用理性方法变成可行方案,所以框架下的自由,也是一种带着脚镣的舞蹈,你必须要逼着自己同时调动感性和理性双向思维,才能实现创意和方案的最终完美呈现。”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