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核心素养的学生课程理解研究

来源 :当代教育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jinjinl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课程理解是学生学习的起点,也是学生成长与发展的基本路径。课程理解重视学生的生存与生活;学生在课程理解的同时达成自我关怀;课程理解追求学生的深度理解、主动理解和创造性理解。然而,由于学生课程意识淡薄、学生课程理解止于文本、学生课程理解自主理解匮乏、学生课程理解创生能力与反思能力不足等,导致学生课程理解难以指向核心素养。为此,在学生课程理解的过程中,必须引导学生提高课程意识,强化课程理解的价值;改变课程理解的观念滞碍,树立正确的课程理解观;增强学生理解自觉,提升学生课程理解的责任担当;加强学习方式指导,提
其他文献
数字时代学校教育生态变革主要呈现出知识生产模式转型、教育主体关系变化和教育内外环境迭代三个重要趋势。引发了教师身份从知识生产者转向知识建构者,从教学管理者转向学习引领者,从课程讲授者转向课程开发者。建议从培养多元复合的素养结构、确立平等对话的师生关系、建构和谐共生的教师共同体三种路径实现数字时代教师价值重塑。
植根于传统技术理性的教育行动研究已经面临深刻的危机。晚近以来,随着实践哲学的复兴,教育行动研究也在发生了深刻的转型。实践理性不同于技术理性,以实践理性为指导,教育行动研究急需在思维方式、知识假设和实践范式等维度进行反思与重建。以实践理性来审视,行动研究的思维方式应强调生成性、情境性和具身性,自觉超越确定性思维的局限;行动研究的知识假设应重视意义性知识、地方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而不是可推广的普适性知识;行动研究的实践范式应倡导创意想象与多元共生,反对科学方法的简单套用。
井冈山精神激励和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人.坚定的理想信念、创新精神、奋斗精神和人民群众观等是井冈山精神的主要内涵.新时代,井冈山精神并没有过时,反而被赋予了新的价值,仍然需要继承和弘扬.部分高校对学生进行的红色教育还存在一些不足,需要加以改进,可以参考借鉴井冈山大学的思想政治工作特色,“以井冈山精神引领铸魂育人工程”,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和办学理念.基于此,文章阐述了井冈山精神的内涵,具体分析了井冈山精神的新时代价值,并提出了新时代促进当代大学生红色教育的措施.
中国国家博物馆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通过受捐、购买、调拨等方式,汇集了数量较为可观的明代书画家文徵明(1470—1559)的书画作品,其中既有可以确信的真迹名作,亦有一些颇具研究空间的争议之作,本文掇取数件,加以评述。  《真赏斋图》卷(图1)是文徵明88岁(嘉靖丁巳,1557)时,为当时无锡的收藏家、真赏斋主人华夏(字中甫)而作,绘画没有写明具体时间,卷后以楷书落款:“嘉靖三十六年,岁在丁巳,
期刊
随着乡村社会的变迁,“城市型”新生代乡村教师日益成为乡村教师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建设一支高质量乡村教师队伍注入了活力。然而,当下“城市型”新生代乡村教师因文化价值观、受教育经历及生活环境等因素往往脱嵌于乡村社会,从而当其从教于乡村时便会引发身份认同危机,突出表现为学校生活中价值成就的“失落者”、乡村生活中乡土社会的“外来者”和日常生活中情感归属的“漂泊者”。因此,应在学校生活中,增强“城市型”新生代乡村教师与学校之间的强关系;搭建“城市型”新生代乡村教师融入乡村的多种渠道;提供改善“城市型”新生代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