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代教养也有招

来源 :孩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YY7896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住在隔壁的小杨夫妇是双职工家庭,所以孩子一直寄养在乡下老家。结果现在孩子虽已4岁,但仍不善表达,有任何想要做的事情均用动作表示,爷爷奶奶常常要费尽心思猜哑谜,以图平息“风波”,稍不合心意,孩子就会抡起棍子打人。孩子在乡下的这几年,不但老人被折磨得身心疲惫,身体状况大不如以前,孩子也变得顽劣霸道,不通情理,这可怎么办好呢?
  据报道,不少隔代教养儿童有不同程度的自闭、暴力倾向,这些孩子若得不到及时关注,将来极有可能中途辍学,甚至走上犯罪道路。作为新一代的祖父母,为了使儿女能安心工作,就必须与时俱进,调整心态,改变只养不教的陈俗旧风,努力教育好孙辈,做到老有所为。具体来说,可以先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招
  有童心,祖孙两代无代沟
  现在的孩子以独生子女居多,孩子一人在家会觉得特别无聊,再多的玩具也比不上一个可以互动的伙伴吸引人。这就要求爷爷奶奶要有一颗童心,多陪孙辈玩玩,比如可以和孩子一起搭积木、玩跳棋、看动画片,或者进行亲子阅读、户外运动等。若在乡下,农忙时节还可以安排孩子参与剥豆子、拾麦穗、喂家禽、赶家畜等相对有趣的轻松活儿。作为孩子的玩伴,祖辈最怕因为爱心过剩而不小心成为矮过孩子一头的“奴隶”,让孩子任意指挥、打骂。祖父母若能和孙子孙女一样,偶尔撒娇使坏、耍赖吵闹,更易获得孩子认同,成为孩子心目中平起平坐的好朋友。
  
  第二招
  有原则,不良表现不纵容
  在教育孩子的原则性问题上,祖父母切忌被孩子掌控局面。孩子惯用的伎俩是哭闹打滚,祖父母在刚发现苗头时便要及时制止。当孩子因为缺乏耐心而哭闹时,祖父母要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和柔和舒缓的语调向孩子讲明情况,同时抚摸孩子,从正面激励:“我们家宝贝最有耐心了,他可以等我数到30呢!”如果孩子仍然哭闹不止,而且任意打骂别人以泄私愤,祖父母则要下得了狠心,采用冷落、取消重要活动等方式惩罚孩子。
  
  第三招
  有智慧,家教技巧善运用
  经历了“服从命令听指挥”的红色年代,祖父母或许早已习惯了发号施令的生活方式,但如今时代不同了,孙辈们大多不吃这一套。所以,要想让孙辈们听自己的话,祖父母们不动一点脑筋是不行的。比如,有时祖父母可以用“激将法”唤起孩子的斗志:“哎呀,这么高的楼,我看宝宝一定不能自己爬上去。”也可以用激励法增强孩子的自信;“宝宝真能干,都会自己穿衣服了,接下来,他马上就会自己穿裤子了。”有时还可以放低姿态,做一回孩子的陪衬,假装夹不起一块肉、扣不上一个扣子、拉不上拉链等,让孩子有足够的耐心和自信去练习这些内容,直到熟练掌握为止。绝不能讽刺挖苦、催促包办,打击孩子的积极性。
  
  第四招
  有远见,亲子感情不能忘
  孙辈早晚要回到父母身边,跟自己的爸爸妈妈一起生活。一些孩子在老家生活时,心中积聚了对父母冷落的怨恨和不解,等一到父母身边,他们就故意疏远父母、报复父母。所以祖父母们必须要为将来儿女和孙辈的融洽相处作好准备,比如经常给孩子看父母的照片、视频等;打电话时要经常让孩子跟父母进行电话交谈;给孩子礼物时,要说明是孩子的父母给的;闲暇时,多跟孩子说说他父母的故事,比如父母小时候怎样生活,有哪些趣事,现在做些什么工作,有哪些优点,生活上有什么习惯……特别要经常提到的是:父母是为生活所迫才远离孩子,他们心里时时刻刻都在思念着孩子,让孩子心目中充满对父母的理解和思念。当然,同时祖父母也要做好远方儿女的思想工作,让他们对很少谋面的孩子多一些关怀,主动联系孩子,多方面了解孩子。
其他文献
近些年,随着儿童心理学的不断发展,专家们发现,儿童的某些疾病、症状,其实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如果过多关注或是积极治疗,反而会加重症状。  咬指甲切勿打骂  患儿男,已满4岁,从小就有咬指甲的习惯,有时指甲出血了还在咬,家长打骂后,情况没有改善,在孩子手指上涂苦味药也没见到疗效,症状一直持续至今。  咬指甲是学龄前儿童最常见的不良行为。4~6岁儿童仍有咬指甲癖者,约有7%左右。  众所周知,婴儿在生
他们不是什么怪物,而是我们的孩子。“自然缺失症”已成为现代化的“通病”,孩子的灵性已被践踏,随之而来的还有一系列令人担忧的问题,包括儿童肥胖、注意力紊乱、孤独抑郁、缺乏爱心等。孩子是家庭的孩子,社会的孩子,但更是自然的孩子,需要按照大自然的法则来成长。然而,我们却正  在从中破坏——  “去自然化”的城市建设  以前,出门就是菜地、水塘和荒野。现在,满眼都是马路和水泥地,仅存的绿地也打上了许多人工
过了一个小时,我的工作结束,孩子们还在院子里玩。我检视了一下六个孩子的肮脏程度:果然,我家女儿是“冠军”,一件灰色洋装全毁,泥巴重到让裙摆都往下坠,颊上、发上、两只脚上全都是黑黑的泥。她很得意地说:“老师说,要抓蚯蚓就要灌水啊!”我一看,惨了!院子半毁,阿妈种的菜有一半都淹没在水里。她骄傲地展示乌漆麻黑的双手给我看:“妈,我很脏吧!”  其他两个孩子衣着整洁,原来他们只敢用指尖去试着挖一点点泥土,
“女儿的坚强出乎我的意料,这十多天的昼夜相处,许多小细节屡屡令我这当爹的感动不已。从她身上,我似乎看到了我的母亲——她奶奶的影子。  这趟欧洲之行,由于受冰岛火山爆发和法国铁路罢工的影响,我和同事不免心情焦虑。三个大男人挤住女儿的蜗居里,看着她当导游、做翻译、煮饭买菜洗衣服……将我们的衣食住行一一安排照顾妥当,使我的内心百感交集!  女儿凭她并不出众的身材和弱小的身躯,在异国他乡,艰难地寻找和实现
这天,我带5岁的儿子去乡下看望他的曾祖母。从祖母家出来,正准备驶上州际公路时,路上的交通几乎停滞不前。很显然,前面发生了交通事故。  我决定走另一条路线回家。这是一条乡村公路,虽然蜿蜒崎岖,但路两边的风景非常优美。  儿子好奇心强,我也一向喜欢教他认识新鲜事物,特别是向他揭示大自然的奥秘。  当经过一个农场时,我看到田野里有十几头奶牛。儿子正坐在小车后面的座位上,无意识地拨弄着一个塑料摩托车玩。于
为什么这个节目能从韩国火到中国?在这个与中国一衣带水、同宗同源的国家,其家庭文化和教育理念和我们有何共性?这一切,就让我们通过对中韩《爸爸去哪儿》360°全方位无死角的大比拼,一一找寻答案吧。  社会:不同背景,相似诉求  韩版的时代需求《爸爸去哪儿》的原版模式购自韩国MBC电视台,因为太受欢迎,该节目已经从一个季播节目成长为全年固定节目;而开设该档节目的初衷,竟然是为了刺激韩国连年下滑的生育率。
新闻链接:  2008年,美国有19个孩子的死和玩具相关,还有超过8,2000例5岁以下儿童因玩具而被急救送医。此外,不符合标准的、劣质的玩具给宝宝造成各种程度的伤害不计其数。比如,玩具上的小部件会被宝宝误食而造成窒息;大于85分贝的声响玩具会损害宝宝听力;玩具中的邻苯二甲酸盐含量超标更会造成性早熟;玩具中的铅含量超标也会导致低智商和中枢神经受损。  逢年过节,送小朋友们礼物是父母避不过的一道关口
近日发生了一件事,有带孩子参加活动的家长提出:“为何选捐书学校要听郜妈的!选书配书也要听她的!”当时听到这样的质问,我既错愕又伤心,第一反应是:“我完全是为了替团队省心省事省钱,才自己揽下这些耗心费力的义务工作,为什么你们不能明白我的苦心呢?”  多么熟悉的反应,在我们指责孩子时,其实也经常冒出类似的抱怨。  幸而四年来因为不少风风雨雨的磨练,让我在极短的时间内就跳出了怨天尤人的愤怒情绪,很快发现
东东是一个聪明、开朗的孩子,但有个“常有理”的毛病,总爱找各种借口为自己辩护,推卸责任:玩完玩具,妈妈让他收拾,他说:“一会儿我还玩呢。”过了一会儿,妈妈再让他收拾,他就说:“我累了,想休息。”可是如果小朋友来家里玩,他就责怪人家玩完后不收拾玩具,妈妈说:“你是小主人,应该带头收拾。”他却说:“玩具是他玩的,应该他收,小朋友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东东仿佛什么道理都明白,但是什么都不愿意自己做,妈妈
看着网络上的妈妈博友们都在晒2010年宝宝的教育投资,且一个比一个花得多,吓得我心惊肉跳——孩子的教育真要这么费钱吗?刺激之下,我也忍不住跟风给笑笑今年的教育开支算了一笔帐:  团队活动课是去年报的,钱已付了,到现在还没上完,暂且算一半,约4500元;  幼儿园学杂费全年4500元;  书、玩具、服装都来自当当、淘宝,拉出帐单一算,总共是2000元;  旅游:笑笑个子不到110cm,门票、车船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