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变电运行是电力生产的重要环节。变电站人员误操作,特别是恶性误操作事故,直接威胁着电同的安全运行和人员的生命安全,本文对变电站误操作事故的各种危险因素和激发条件进行了简略分析,探讨误操作事故深层次原因,提出一些预防途径和防范措施。
关键词:误操作原因;分析;预防措施
随着电网建设的快速发展,电网结构也愈来愈复杂,对系统安全稳定、安全运行的要求也愈来愈高.变电运行人员在改变运行方式或事故处理的倒闸操作中。有时会因自身责任造成错误操作致使发生或扩大事故[1,2]。长期以来,电力系统内为了防止电气误操作事故的发生,在加强人员的安全思想教育和业务技能培训.提高和完善设备的防误闭锁功能。规范现场规程和规章制度,不断加大管理和考核力度等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但是从事故的统计情况来看。误操作事故时有发生,而且许多误操作事故的性质和原因相似。为此,深入研究误操作现象,寻找其内在的规律和预防良策是我们每个变电运行工作者应该高度重视的问题。
1.误操作的原因分析
根据历年来发生的发供电企业电气误操作事故分析情况来看。导致电气误操作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原因:
1.1 运行人员业务技术方面
变电运行操作人员由于业务能力低、技术水平差.不能根据调度令和当前的运行方式正确填写和使用“两票”。不能发现自己的操作错误;对本站的继电保护装置不熟悉,在一次设备方式改变时未能及时调整保护方式:进行倒闸操作时技能差、操作未掌握要领:对站内设备性能不熟悉,操作中出现的异常现象不能正确分析处理,而是凭主观意志,强行解锁甚至破坏闭锁装置,野蛮作业等等。
1.2 运行人员违章操作方面
电气操作人员违章操作,特别是违章操作而造成的误操作事故,占误操作事的比例高。其中存在两方面原因。一是操作人员有章不循,习惯性违章严重;二是管理不实、考核不严,监督检查不到位,就其违章行为的产生,存在以下心态.一是从众心理,因为周围的人都这样做,所以明知是违章作业,反而随大流,得过且过;二是侥幸心理,违章者总是认为:哪有那么巧?别人多次违章都没事。自己以前这样也干没有出事,难道这次就会出事吗?这种侥幸心理,使得一些人明知自己的行为是违章的。但还是想再碰一次“运气”;三是懒惰心理。工作省事、怕麻烦,总是投机取巧或抄近路、走捷径,视规章制度如同虚设。
1.3 防误操作装置的局限性
近年来,电力系统为防止人为的误操作事故,对防误操作闭锁装置不断改进。机械锁、程序锁、电磁锁、微机闭锁等防误装置广泛应用,应该说:只要操作人员的行为符合规程要求,就能够杜绝误操作事故的发生.可在实际工作中,防误装置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局限性、缺陷甚至负面效应。
1) 目前已经应用的各种防误装置在其功能、质量、适用性、可靠性等方面还远远不够完善,难免存在一些缺陷和问题.使其在某种情况下限制或丧失其闭锁功能。
2) 和所有机械或电气装置一样。防误操作闭锁装置同样存在故障率、维修需求和使用寿命,老化失效等同题,反映为一定的停用概率。
3) 由于装置本身存在的某些缺陷,使用不当或设计不合理,在一定的条件下产生一些负面效应,甚至成为新的误操作危险因素而导致严重后果.如机械程序锁经常因锈蚀而打不开,以至操作人员常常不得不将其砸开,一旦操作人员走错间隔就有可能误认为“锁不好”。而引发误操作。
4) 当前广泛使用的微机防误闭锁装置,设置有提示、显示、语音、操作引导功能。从而可能产生操作人员对装置的依赖,久而久之使操作人员习惯于跟着机器走。而消弱规章制度的作用。
2.提高防误操作的途径和措施
通过对引发误操作事故的原因分析,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研究和探索误操作的措施。
2.1 加强技术培训,提高操作人员的技术素质
1) 熟练准确地填写变电站各种运行方式下的倒闸操作和各种检修情况下的安全措施票,以及熟练应用倒闸操作现场作业指导书,是确保不发生电气误操作事故前提,也是一个运行操作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功,操作票综合了变电站的各种技术规程、安全规程、设备特性、运行方式和继电保护方式的配置以及二次回路等,是衡量一个值班人员综合素质的标准。
2) 在培训中力求使值班人员达到“三熟三能”的要求。三熟:指熟悉設备、系统和基本原理;熟悉操作和事故处理;熟悉本岗位的规程制度。三能:指能正确地进行操作和分析运行状况;能及时地发现故障及排除故障;能掌握一般的维修技能。
3) 预定的重大操作或运行方式将发生特殊的变化,运行专责或变电站站长应提前制定措施,提出相应的要求及注意事项.事故预想等,使值班人员操作时心中有数,并对倒闸操作工作进行现场监护。
在操作前进行“三对照”、操作中坚持“三禁止”,整个操作要贯穿“五不干”.三对照;指对照操作任务、运行方式,由操作人填写操作票:对照模拟图审查操作票,并进行预演:对照设备编号无误后再操作,三禁止:指禁止操作人、监护人一齐动手操作。失去监护;禁止有疑问盲目操作;禁止边操作,边作其它无关工作而分散精力.五不干:指操作任务不清不干;无操作票不干;操作票不合格不干;应有监护而无监护不干;设备编号不清不千。
2.2 强化安全意识,严格执行规范化操作
定期组织安全活动,开展安全技术知识竞赛等有利于提高职工安全意识的丰富多彩的安全宣传活动,加强职工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运行人员责任感和对运行岗位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提高操作人员的敬业精神和心理素质.在执行制度方面,要克服说的多,做的少,说的硬。执行起来不硬,规范和随意同伴,经常化和松松跨跨同行等等弊病。
严格执行规范化操作。是确保不发生误操作事故的关键。由于操作人员工作不负责。不按规范化要求进行操作,习惯性违章造成的误操作事故所占比例很大。在提高操作人员对规范化操作认识上下力气,把要我规范变为我有规范,把典型的误操作事故拿出来分析。结合本站实际查找存在问题,同时要求各级主管领导经常深入变电站。检查规范化操作的执行情况,发现违章操作行为要从严从重考核,规范化操作一般分为以下步骤:正值接调度令、副值填票、正值审票、模拟预演、准备工作、检查安全工具、准确走位、核对设备、唱票复诵、发操作令、执行操作、检查设备、逐项打勾、记时盖章等。操作中,监护人和操作人双方必须做到“心到”、“口到”、“眼到”、“手到”。
2.3 加强防误操作装置的管理
1) 严格执行防误操作装置管理制度,是把住误操作事故的最后防线。电力安全工作规程中明确规定:“操作中发生疑问时,应立即停止操作并向发令人报告。待发令人再行许可后,方可进行操作。
不准擅自更改操作票,不准随意解除闭锁装置”。应教育操作人员严格遵守这条规定,以免发生当操作过程中防误装置闭锁作用打不开时,操作人员就盲目怀疑是防误装置有问题而强行解除闭锁发生误操作。特别重视“解锁钥匙”的管理,建立解锁钥匙的使用和管理制度,明确解锁钥匙怎样封存、由谁封存、什么情况下允许使用,由谁批准使用、使用中的注意事项.以及相应的考核制度规定等等。
2) 加大对防误装置研究开发的投入和参与,使其更具可靠性和适用性.积极推广和应用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实现人与机器的优势互补.同时对现有的防误装置加强维护、检修工作。随时处理发现的问题,使其处于完好状态。
综上所述,只要以科学的实事求是的态度去分析、挖掘误操作的原因,寻找和发现其内在的规律,就能使预防误操作事故的努力和措施达到预期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黄玉龙, 李有铖, 林玮玲, 等. 变电运行事故的根原因分析[J].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08,4(4). [2] 宋红杰, 白慧芳, 于枚. 提高变电运行供电可靠性的若干管理措施[J]. 高电压技术, 2003,29(8).
关键词:误操作原因;分析;预防措施
随着电网建设的快速发展,电网结构也愈来愈复杂,对系统安全稳定、安全运行的要求也愈来愈高.变电运行人员在改变运行方式或事故处理的倒闸操作中。有时会因自身责任造成错误操作致使发生或扩大事故[1,2]。长期以来,电力系统内为了防止电气误操作事故的发生,在加强人员的安全思想教育和业务技能培训.提高和完善设备的防误闭锁功能。规范现场规程和规章制度,不断加大管理和考核力度等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但是从事故的统计情况来看。误操作事故时有发生,而且许多误操作事故的性质和原因相似。为此,深入研究误操作现象,寻找其内在的规律和预防良策是我们每个变电运行工作者应该高度重视的问题。
1.误操作的原因分析
根据历年来发生的发供电企业电气误操作事故分析情况来看。导致电气误操作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原因:
1.1 运行人员业务技术方面
变电运行操作人员由于业务能力低、技术水平差.不能根据调度令和当前的运行方式正确填写和使用“两票”。不能发现自己的操作错误;对本站的继电保护装置不熟悉,在一次设备方式改变时未能及时调整保护方式:进行倒闸操作时技能差、操作未掌握要领:对站内设备性能不熟悉,操作中出现的异常现象不能正确分析处理,而是凭主观意志,强行解锁甚至破坏闭锁装置,野蛮作业等等。
1.2 运行人员违章操作方面
电气操作人员违章操作,特别是违章操作而造成的误操作事故,占误操作事的比例高。其中存在两方面原因。一是操作人员有章不循,习惯性违章严重;二是管理不实、考核不严,监督检查不到位,就其违章行为的产生,存在以下心态.一是从众心理,因为周围的人都这样做,所以明知是违章作业,反而随大流,得过且过;二是侥幸心理,违章者总是认为:哪有那么巧?别人多次违章都没事。自己以前这样也干没有出事,难道这次就会出事吗?这种侥幸心理,使得一些人明知自己的行为是违章的。但还是想再碰一次“运气”;三是懒惰心理。工作省事、怕麻烦,总是投机取巧或抄近路、走捷径,视规章制度如同虚设。
1.3 防误操作装置的局限性
近年来,电力系统为防止人为的误操作事故,对防误操作闭锁装置不断改进。机械锁、程序锁、电磁锁、微机闭锁等防误装置广泛应用,应该说:只要操作人员的行为符合规程要求,就能够杜绝误操作事故的发生.可在实际工作中,防误装置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局限性、缺陷甚至负面效应。
1) 目前已经应用的各种防误装置在其功能、质量、适用性、可靠性等方面还远远不够完善,难免存在一些缺陷和问题.使其在某种情况下限制或丧失其闭锁功能。
2) 和所有机械或电气装置一样。防误操作闭锁装置同样存在故障率、维修需求和使用寿命,老化失效等同题,反映为一定的停用概率。
3) 由于装置本身存在的某些缺陷,使用不当或设计不合理,在一定的条件下产生一些负面效应,甚至成为新的误操作危险因素而导致严重后果.如机械程序锁经常因锈蚀而打不开,以至操作人员常常不得不将其砸开,一旦操作人员走错间隔就有可能误认为“锁不好”。而引发误操作。
4) 当前广泛使用的微机防误闭锁装置,设置有提示、显示、语音、操作引导功能。从而可能产生操作人员对装置的依赖,久而久之使操作人员习惯于跟着机器走。而消弱规章制度的作用。
2.提高防误操作的途径和措施
通过对引发误操作事故的原因分析,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研究和探索误操作的措施。
2.1 加强技术培训,提高操作人员的技术素质
1) 熟练准确地填写变电站各种运行方式下的倒闸操作和各种检修情况下的安全措施票,以及熟练应用倒闸操作现场作业指导书,是确保不发生电气误操作事故前提,也是一个运行操作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功,操作票综合了变电站的各种技术规程、安全规程、设备特性、运行方式和继电保护方式的配置以及二次回路等,是衡量一个值班人员综合素质的标准。
2) 在培训中力求使值班人员达到“三熟三能”的要求。三熟:指熟悉設备、系统和基本原理;熟悉操作和事故处理;熟悉本岗位的规程制度。三能:指能正确地进行操作和分析运行状况;能及时地发现故障及排除故障;能掌握一般的维修技能。
3) 预定的重大操作或运行方式将发生特殊的变化,运行专责或变电站站长应提前制定措施,提出相应的要求及注意事项.事故预想等,使值班人员操作时心中有数,并对倒闸操作工作进行现场监护。
在操作前进行“三对照”、操作中坚持“三禁止”,整个操作要贯穿“五不干”.三对照;指对照操作任务、运行方式,由操作人填写操作票:对照模拟图审查操作票,并进行预演:对照设备编号无误后再操作,三禁止:指禁止操作人、监护人一齐动手操作。失去监护;禁止有疑问盲目操作;禁止边操作,边作其它无关工作而分散精力.五不干:指操作任务不清不干;无操作票不干;操作票不合格不干;应有监护而无监护不干;设备编号不清不千。
2.2 强化安全意识,严格执行规范化操作
定期组织安全活动,开展安全技术知识竞赛等有利于提高职工安全意识的丰富多彩的安全宣传活动,加强职工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运行人员责任感和对运行岗位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提高操作人员的敬业精神和心理素质.在执行制度方面,要克服说的多,做的少,说的硬。执行起来不硬,规范和随意同伴,经常化和松松跨跨同行等等弊病。
严格执行规范化操作。是确保不发生误操作事故的关键。由于操作人员工作不负责。不按规范化要求进行操作,习惯性违章造成的误操作事故所占比例很大。在提高操作人员对规范化操作认识上下力气,把要我规范变为我有规范,把典型的误操作事故拿出来分析。结合本站实际查找存在问题,同时要求各级主管领导经常深入变电站。检查规范化操作的执行情况,发现违章操作行为要从严从重考核,规范化操作一般分为以下步骤:正值接调度令、副值填票、正值审票、模拟预演、准备工作、检查安全工具、准确走位、核对设备、唱票复诵、发操作令、执行操作、检查设备、逐项打勾、记时盖章等。操作中,监护人和操作人双方必须做到“心到”、“口到”、“眼到”、“手到”。
2.3 加强防误操作装置的管理
1) 严格执行防误操作装置管理制度,是把住误操作事故的最后防线。电力安全工作规程中明确规定:“操作中发生疑问时,应立即停止操作并向发令人报告。待发令人再行许可后,方可进行操作。
不准擅自更改操作票,不准随意解除闭锁装置”。应教育操作人员严格遵守这条规定,以免发生当操作过程中防误装置闭锁作用打不开时,操作人员就盲目怀疑是防误装置有问题而强行解除闭锁发生误操作。特别重视“解锁钥匙”的管理,建立解锁钥匙的使用和管理制度,明确解锁钥匙怎样封存、由谁封存、什么情况下允许使用,由谁批准使用、使用中的注意事项.以及相应的考核制度规定等等。
2) 加大对防误装置研究开发的投入和参与,使其更具可靠性和适用性.积极推广和应用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实现人与机器的优势互补.同时对现有的防误装置加强维护、检修工作。随时处理发现的问题,使其处于完好状态。
综上所述,只要以科学的实事求是的态度去分析、挖掘误操作的原因,寻找和发现其内在的规律,就能使预防误操作事故的努力和措施达到预期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黄玉龙, 李有铖, 林玮玲, 等. 变电运行事故的根原因分析[J].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08,4(4). [2] 宋红杰, 白慧芳, 于枚. 提高变电运行供电可靠性的若干管理措施[J]. 高电压技术, 2003,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