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恨人心不如水

来源 :课外语文·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ace_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老子曾言“上善若水”,“水”作为老子思想中至善至美的人生境界的代表,拥有深刻而丰富的内涵。本文通过对老子“水”的哲学内涵的分析,探讨老子的人生哲学。
  【关键词】水;哲学;庄子;上善若水
  【中图分类号】H109.2 【文献标识码】A
  人处于世,总会经历起伏得失的考验,体味尽喜怒哀乐、甜苦甘酸。面对尘世的纷扰,很少有人能真正做到心如止水、宠辱不惊。不论是那些勇于进取、建功立业的伟人,还是柴米油盐、安于现世的市井平民,抑或归隐山林、与世无争的隐士,都无法逃离时代、命运带来的影响和触动——或得意、或苦闷、或悲戚。故常言道“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老子曾言:“上善若水” 。“上善若水”是一种人生艺术,一个人若能让自己的心修炼到如水一般处变而自静、纳浊而自清、不怨不争,便是近乎于“道”了。水可谓是至善至美,如果人能够做到像水一样,那便是一个完人了。许多人把它当做一种人生追求,可是我们都明白,真正践行起来并不容易,甚至需要毕生的体悟和修炼。以下是笔者对于老子“水”之哲学的鄙薄之见。
  谦下不争、甘居下处
  “奋斗”与“成功”不仅是这个时代的主旋律词汇,在任何一个时代它们为人所追求。古往今来圣贤之辈大都渴望建功立业、名垂青史,这是一种很崇高的人生理想,许多令人敬佩的伟人都是兢兢业业、奋发图强以完成常人所不能之事。然而老子却提出“不争”这一思想。老子在论证“上善若水”时说道:“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夫唯不争,故无尤。”告诉我们要做到像水一样甘居下处,与世不争。《道德经》第六十七章亦有云:“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其中“不敢为天下先”就是说不敢居于天下人的前面、不敢争先,也体现了老子谦下不争的思想。老子的谦下、不争思想,是他“师法自然”得出的结论。老子认为“作为本体的“道”及自然本身就具有谦下不争的品性。……老子非常喜欢用水的利物、不争、处下的特性来比喻道的谦下不争的特性,并以此证明法“道”之人应以此种谦下不争作为自己处世的法宝。”不争之人其实并非永远居于下处,因为甘于人后有时反而可以避免许多“枪打出头鸟”的危险,自保的同时积蓄力量、以退为进,他们终会因为其美德而得到好报和尊敬。就好像水尽管往低处流聚,但最终能涵容广大、汇百川以成汪洋。
  要充分理解老子的这个观点,还得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争霸,乱世之中许多有雄心壮志或者不轨企图的人都拼命地表达自己的政治观点争取赢得君王的重用,以实现自己的目标。但是今天我们回顾历史可以看到这些谋士前赴后继地奔上的是一条不归死路,“朝为座上客,夕为阶下囚”的例子比比皆是。诸侯争霸,君主只看重自身利益,启用谋士时也是纯粹地利用其可用价值,一旦局势有变,便杀之如草芥。许多时候甚至各国国君自身都难保,更何况平民百姓。因此不争不抢、甘居人后、追求现世安稳反而能在乱世中生存。而且争抢的这些东西本就没有什么意义,乱世之中功名利禄转瞬即逝,为其争得头破血流实在不值。老子在当时便深刻认识到了这一点,谦下不争的处世之道也极富时代意义。
  二、贵柔处弱、以柔克刚
  “贵柔处弱”是老子人生观中一个基本的休养方法和处世之道,是“上善若水”的题中之义,是“谦下不争”思想的一种延伸和补充。老子在其著作中提出“柔弱胜刚强”这一理念:“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第七十六章)“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第七十八章)所谓贵柔处弱,就是指为人处世应该以柔弱为贵,提倡弱者守弱、强者退强。在寻常看来,强大的事物总是在竞争中具有更明显的优势,成为社会中的强者更是许多人毕生追求的目标。然而为什么老子却说柔弱胜于刚强呢?这又要回归于老子的基本思想“道”。老子曾明确提出:“弱者道之用。”(第四十章)表明柔弱才合乎“道”的本性。“道”对万事万物的作用是无穷尽的,但是这种作用却是属于柔弱无为的作用。正所谓“无为自化”,柔弱顺应了万物这种自然的天性,使其不觉得是被外在强力所驱使改变,而是自生自长。故“柔弱”是“生之徒”。而“坚强”则违背了“道”的自然、无为之质,在世界万物的发展变化中难以应对。就如老子所言:“揣而锐之,不可长保。”(第九章)我们都知道高大坚硬的树木容易招人砍伐、招风摧折,而细弱的柳丝和小草因为其柔软和无用却能免遭砍伐、迎风招展。再如人身体最坚硬的部分是牙齿,然而在人年老之后牙齿却会掉落殆尽,柔软的舌头反而得以长存。在社会生活中性格强势、锋芒毕露的人往往会遭人警惕和反感,但是温和谦让的人却能受人喜爱。不论是自然还是人世,随处都能体现出“柔弱胜刚强”的道理。
  但应该注意的是,老子并非反对坚强、刚毅这种品格,也不是反对人有强大的技能、能力,“柔弱”是一种处世之道,与这种品格和能力并不矛盾。一个拥有坚强品格和强大能力的人,同时又能在生活中注意谦下不争、温和包容,自然也是一个顺应了“道”、能获得自身长足发展的人。“贵柔处弱”其实对人的行为、品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不仅要避免“自矜、自伐、自是、自见、自彰”,要能忍一时的逆境,还要如水一般以柔和谦逊的态度去面对世界,善容万物。甘居弱势有时比盲目逞强更需要勇气。最终顺应了天道人道的柔弱,会在时间的见证下长久留存,取代看似刚强的事物。其实柔弱才是真正的“坚强”,因为它以一种最柔软的形态包裹着最坚不可摧的内核——“道”。
  也许许多人终其一生也无法达到老子所言的“水”的境界,但是我们可以将“上善若水”作为一种人生信仰和追求:它不仅是一种与这个世界相处的方式,更是一种我们自己与自己的相处方式。人心虽不是水,但终可似水。
  参考资料
  [1]朱晓鹏.老子哲学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12:372.
  [2]南怀瑾.老子他说[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3]朱曉鹏.老子哲学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4]王蒙.老子十八讲[M].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社,2009.
  [5]陈鼓应 注译.老子今注今译[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编辑:龙贤东)
其他文献
【摘要】作文教学中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自由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有利于激发学生习作的积极性和内驱力。为此,语文教师要在写作内容上给学生有选择的余地;在表情达意上,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在表现形式上,要顺应学生的天性。在作文教学中,多布置开放型作业,多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关键词】作文教学;开放型作业;想象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语文新课标中关于作文的总目标是:“能
【摘要】对于语文阅读教学一向情有独钟,钻研的多一些,想法多一些,下面想以《美丽的小兴安岭》为例谈谈自己的几点思考。  《美丽的小兴安岭》是一篇类似于写景散文的课文,它是语文教材中的一类课文。设计的想法是能从一篇或几篇课文的学习中找到学习一类课文的方法,学习到作者描写景物的美词佳句以及抓住景物特点来描写的方法,对阅读和写作均能起到较好的作用。一学期以来,一直在思考与钻研。  【关键词】阅读教学;《美
【摘要】《新课程标准》上说: “我们的语文教学应努力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提倡教师简简单单地教,学生实实在在地学,不需要人为地把语文教育搞得那么复杂,那么高深。扎实的东西不放弃,新颖的东西不放手,夯实的东西不放松。语文课,自然就高效了。  【关键词】高效教学;语言训练;思维能力;理解感悟;积累内化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新课程标准》指出:“我们
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重大战略判断,高度概括了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提出了从认识层面到实践层面,适应“新常态”的总体要求。因此,“新常态”背景下的教育,首先应该强化“新常态”意识,用“新常态”的思维追求教育的新发展。  江苏省如皋市第一中学作为一所有着60年办学历史、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学校,在国家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为此,以我校行政
【摘要】熟读以至成诵,是传统语文教学很重要的一条原则。宋代朱熹说:“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但一味崇尚“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熟读方式,而忽视人的非智力因素在读书过程中的作用,往往导致死读书、读死书,而失去了读书的意义。  【关键词】研读;体悟;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精读,要求
【摘 要】当前,很多学生的写作能力较弱,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积极性不够高,在生活中积累不多,口语表达能力较弱。由此,教师只有从写作兴趣、积累方法、主动参与入手,通过各种有效手段,培养学生主动积累的意识,掌握积累语言的方法。并通过教师的不断引导和激发,使学生主动积累,运用创造,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关键词】主动参与;有效积累;运用创造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
【摘要】本文以《孔雀东南飞》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为例,通过“目标解读”“自学质疑”“探究点拨”和“检测反馈”四个主要步骤的教学设计,来探讨“四步导学”教学模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高中语文;四步导学;教学模式;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2012年下半年,为了落实课改精神,构建高效课堂,在通过大量的课堂教学调研后,杨泽国和王永强老师适时提出了符合课改理念、具有高
【摘要】本文将对教师应该如何改进教育教学工作,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人才进行探究。  【关键词】审美;道德;法制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人之初,性本善。几年来,各种媒体报道的几则案例,使我们触目惊心:清华大学的学生刘海洋将硫酸泼向无辜的黑熊;云南大学在校生马加爵用罪恶的手夺走了四位同学年轻的生命;天津某大学学生因多门功课不及格,面临被开除的危险,怕父母知道会责备自己,竟然残酷地把
【摘要】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重点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写作特色,让作文蕴含学生的个人风格和情感。同时注重表象积累,增强写实训练力度,提升学生的作文能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返璞归真;和谐自然;写作特色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环节,学生所学知识和对语文的感悟都将通过作文展现出来,因此,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是教师的重要责任。好的作文往往于平凡中显真理,
【摘要】充分利用小学生喜欢画画、爱看卡通画册和童话绘本的特点,指导学生图文结合、以画促写,引领学生在“图文游戏”中快乐写话。  【关键词】图文结合;以画促写;看图写话;图文游戏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美国的教育家格雷夫斯说:“一幅画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个写话的线索。”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小学生喜欢画画、爱看卡通画册和童话绘本的特点,指导学生图文结合、以画促写,引领学生在“图文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