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尔夫器乐在中学音乐教育中辅助作用研究

来源 :学习周报·教与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rothy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自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引入奥尔夫教学体系以来,它就对中国普通学校的音乐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在追求国民音乐素养不断提高的时代背景下,奥尔夫乐器在学校内外的音乐教育中逐渐传播,发挥重要作用。对于中学生来说,在音乐学习过程中,乐器是他们学习音乐的重要方式,充分利用乐器演奏音乐能够激发他们的创造力。本文通过对奥尔夫乐器在中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进行解读,就奥尔夫教学体系中器乐教学在我国中学生音乐教学中的辅助作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奥尔夫;音乐教育;乐器;教育体系
  一、引言
  卡尔·奥尔夫(1895-1982)是德国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由他创立的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是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形成的,由于该体系具有广泛的特点及优势而迅速传播[1]。奥尔夫音乐教学方法的教育理念是一种原创的、独特的音乐教育理念[2],它是把音乐、动作、舞蹈和语言这些人本身所具有的天赋都调动起来的教学方式[3],该体系倡导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强调参与性、即兴性和实用性[4],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引入中国,影响了中国音乐教育的诸多方面。
  伴随时代的进步和学科的发展,为了突出音乐课程的审美功能,充分展示音乐课程的人文属性和学生创造性发展潜力的课程价值,新的教学标准被整合为“鉴赏”和“表现”两个教学领域[5-6]。奥尔夫教学中,除了使用传统的和为儿童特制的打击乐器外,奥尔夫独创性地发掘人体自身的“乐器”来发出声音,根据人体不同位置发出不同的声音来进行演奏。如果我们只是孤立地去学习那些“原汁原味”的课程,也许我们无法感受到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魅力之所在[7]。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作为一个在全球有着如此大的影响力的音乐教育体系,成功的因素之一就是它始终坚持注重亲身实践,让学生主动学习音乐,培养学生的创造力[8]。通过对奥尔夫乐器在中学音乐教学中应用的解读和研究,本文研究了奥尔夫乐器如何更好地协助教师达成教育领域新课程的教学目标。
  二、奥尔夫音乐教育的思想原则
  从音乐的起源和本质出发,奥尔夫音乐使用最原始、朴实的音乐材料和形式来设置音乐活动。原始音乐不是指纯粹的音乐,而是指舞蹈动作和语言的紧密结合,这是人类的原始状态,是最原始和最接近人类心灵的状态[9]。
  参与者必须在奥尔夫音乐活动中,做出最重要和最原始的回应,具有特色的综合声乐训练能够提升学生在声乐艺术教学中的声乐练习能力,彰显“舞台社会化,课堂舞台化”音乐表演专业课程的精髓。学生在没有任何修饰或伪装的情况下互相支持、帮助和鼓励,才能够在接受和宽容的氛围中更真实地表达自己。图1是用于构建有效课堂环境和学习效果的路径分析模型。
  图1 路径分析模型
  对乐器的运用并不能取代声乐教育,并且,人们首先用来表达音乐感受的工具,作为开发、形成和学习音乐的第一个工具,都是人声。将奥尔夫乐器运用在中学音乐教学中训练学生来学习音乐节奏、元素和其他内容,不仅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鲜血液,还提升了教师的音乐素养,也有助于学生自主的动手去演奏,即借助即兴演奏对自己的音乐进行设计,以有效提升学生的主动性。元素性的音乐教育,不只是把音乐艺术当作某种学科的基础教育,更可以描述为是人的全部身心的一类基础教育,就如同自然界要有腐殖质,才可以保证万物生长,借助元素性的音乐,可以显著地体现出学生身上的能力。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基本思想原则能够总结为:1.把自然的本性作为出发点;2.发挥即兴性、幻想性和创造性;3.自主完成唱、奏、演、跳;4.自主进行音乐设计;5.从朗诵入手,以节奏为基础;6.重视体感,强调兴趣。
  三、音乐教育中引入奥尔夫乐器的目的
  音乐教育从业者都能认识到不同的学生可能会适合完全不同类型的音乐,并能够从中看出一些活跃的主动型人格,主要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为声乐类型,这类学生喜欢唱歌,他们有良好的先天条件;另一类为乐器类型,学生更喜欢选择他们可以进行操作的不同类型的乐器。还有一部分则是被动类型的学生,他们更喜欢听音乐而不想直接参与活动,他们更喜欢以理性的方式接近音乐。正如学生在实践中所感受到的那样,音乐是在欢乐当中不乏认真与严肃,这种处于快乐环境中的严肃态度,令学生感到自己已经成为整体里的一员,每个学生都能够丰富自己,自觉遵循纪律,克服羞耻和怯懦的心理,并从音乐中获得真正的自然和宁静。
  四、结论
  本文中简单介绍了中学音乐教学中使用奥尔夫乐器的辅助作用,但是如何更好地在教学中使用这种教学方法,是在未来的中学生音乐教学中每位音乐教师的重点研究课题。在全国音乐素养不断提升的形势下,奥尔夫原声乐器将逐渐在学校内外的音乐教育中流行起来,不断深化其在教育中的重要位置。根据不同的教学练习,奥尔夫乐器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使用,充分发挥其效果,有助于良性的音乐教育。奥尔夫音乐教育能够利用人与音乐之间的特殊关系,来对学生调整人际关系的能力和技能进行有效培养,再将这些能力和技能推广和转化为日常互动,最终能够有效地改善中学生的人际关系。这种沟通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这是无法通过个人努力实现的。正确科学地使用奥尔夫乐器,能够有效发挥奥尔夫器乐在中学音乐教育中的辅助作用,对我们的音乐教学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Juntunen,Marja-Leena. Teacher educators’ visions of pedagogical training within instrumental higher music education. A case in Finland[J]. British Journal of Music Education,2014,31(02):157-177.
  [2] Hallam S,Rogers K. The impact of instrumental music learning on attainment at age 16:a pilot study[J]. British Journal of Music Education,2016,33(03):247-261.
  [3] 李丹丹. 奥尔夫音条乐器在中国学校音乐教育中的传播实践[J]. 音乐传播,2013(3):116-120.
  [4] 袁雅麗. 浅析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与民族乐器的运用[J]. 大众文艺,2014(24):239-240.
  [5] 刘继东. 论小学音乐教学奥尔夫乐器的运用[J]. 艺术评鉴,2017(10):93-94.
  [6] Lindgren M,Packendorff J,Sergi V. Thrilled by the discourse,suffering through the experience:Emotions in project-based work[J]. Human Relations,2014,67(11):1383-1412.
  [7] 冯亚,周骏. 奥尔夫音条乐器在我国学前音乐教学中的应用[J].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6):135-139.
  [8] 谢芳. 我的音乐我做主——浅谈奥尔夫音乐教育中打击乐器在大班律动课的运用[J]. 新课程(上),2015(8):106-106.
  [9] Roden I,Grube D,Bongard S,et al. Does music training enhance working memory performance? Findings from a quasi-experimental longitudinal study[J]. Psychology of Music,2014,42(2):284-298.
  作者简介:
  许晴,女(汉族),河南博爱人,中学二级教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音乐教学。
其他文献
摘 要:小学正是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和确立的关键阶段,加强这一时期的德育教育,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同时在教育过程中进行相应的情感渗透,增强学生的情感精神感悟,促进学生养成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以及开朗的学习态度,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这对学校和班主任的教育管理工作都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更为严格的要求,充分利用教学资源营造良好的德育教育环境,做好与学生家长的沟通
期刊
摘 要:校长是学校改革发展的“掌舵人”,是学校教育管理实践的引领者。校长领导力是校长个人价值观的体现,是保证学校效能不可缺少的能力。培养个人领导力是每一位校长都无法回避的问题。本文基于怡雅中学王良校长亲诉的个人成长经历,对校长领导力做出本土化的解读,并尝试在此基础上提出校长领导力的影响因素。  关键字:校长领导力;影响因素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各级学校的不断进步,当下的校长不只是教育政策的被
期刊
摘 要:在小学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和谐的师生关系无论是对于班主任的管理活动,还是对于学生的学习活动而言,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这就要求小学班主任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加强与学生之间的语言交流和情感交流,以便获得学生的支持和信赖,从而为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提供有利的条件。为此,本文针对小学班主任与学生和谐关系的构建这一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阐述了具体的构建策略,希望能够为小学班主任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期刊
摘 要: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是未来发展的基石。对儿童进行教育的目的是让其在生活与学习中快乐地成长。然而对于山区留守儿童而言,有效的教育策略对其成长非常重要。因此在教育的过程中,学校与老师应当对留守儿童更加关注,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时应当具有耐心、信心以及诚心,让每一个留守儿童养成良好的习惯,学会生活,在快乐、健康的环境下茁壮成长,成为未来国家的栋梁之才。  关键词:留守儿童;教育;有效策略  由于我国
期刊
摘 要: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将学生放在教学的第一位,教育应该面向全体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制定合适的策略和正确的方法来适应学生,激励学生学习,为学生的学习成果负责。初中数学相比小学在知识体系上和难度上都有了较大的提升,本文站在适应性教学目标的角度探讨初中数学教育适应学生的策略。  关键词:适应学生;初中数学;策略研究  引言:  学生作为教学主体,是知识的接受者,教师应当改变教学观念,强调“
期刊
摘 要:德宏傣族的饮食文化是傣族长期适应其地理环境的能动成果。德宏地处低纬度高原,地面接收到的太阳辐射量大,热量丰富,气候温和,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特殊的地理环境和优越的气候条件,形成丰富多彩的植物群落。在多种多样的植被组成中,许多都是当地世居傣族人民采集和利用的食材。同时这些山野蔬果伴随着傣族饮食的发展,逐渐演变成当地一种独特的饮食风格——德宏傣味。  做好幼儿园儿童的营养配餐、保证儿童的健康成
期刊
摘 要:班主任工作是学校生存发展的关键,也是学校最有挑战性的工作之一。众所周知,普通高中的多数学生入学成绩较低,他们和优生的差距不仅是知识上的差距,更多的还是学习意愿、学习习惯,甚至是思想品德上的差距。而要改变他们,使他们获得进步和发展,就需要把握普通高中学生心理特点,用诚信和爱心获得学生的信任,用宽容和耐心争取学生的进步,优化教育环境,形成乐学和健康成长的氛围,实践中摸索,亦师亦友,最终会收获柳
期刊
摘 要:新时期的地理教学工作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区域认知”核心素养的落实路径其实有很多,地理教师能否尊重学生主体意愿,挖掘学生内在潜能,帮助他们在全面发展的道路上掌握到更多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这显得至关重要。如果可以提高教学质量,能够构建起和谐的师生互动关系,我们何乐而不为呢?“区域认知”核心素养的培育,决定着高中生们是否有独立探索未知领域的价值,本文特意做了具体研究,希望能为其他教师提供帮
期刊
摘 要:中国是文明古国,素以“ 礼仪之邦” 享誉于世。中国传统文化就其本质特征而言,属于礼仪文化。这与中国古代的当政者以及思想家、教育家重视礼仪的制定及其教育是分不开的。要让孩子成为现代社会中健全的人,需要在教育中对他们进行优良传统文化的熏陶。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礼仪文化”,而在现今教育中,给予孩子们礼德文化的熏陶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学校应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及家校共育的推进,通过系统、递进式的礼德
期刊
摘 要:在课堂教学开展的过程中,为了增进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也为了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教师的评价环节是非常重要的,科学合理的评价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知识的深化理解和掌握。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的评价,应该注重运用丰富且富有真情的评价语言,要注重掌握好评价尺度,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还应该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从而充分发挥课堂评价的积极作用。下面我结合教学实际,主要针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