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税改革与社会公正

来源 :中国经济报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qing32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自2018年6月29日在中国人大网公布,迄7月28日为止,面向社会公众征得意见达十几万条。
  个税改革理应受到广大国民的高度关注,因为,此项改革关乎国民的切身利益,关乎国民收入分配的公正,而收入分配的公正当然是整个社会公正的一个不可或缺、至为重要的方面。一个包括财产权利在内的整个公民权利配置达致大体公正的社会才是一个可欲的良善社会。
  综合社会公众和各界专家的意见,中国现行个税制度的主要不足在于,分项计征所得税造成逆向调节,即收入多元化的高收入者的税负相对较轻,而收入较低的普通劳动者和工薪阶层的相对税负反而较重;对工薪劳动所得累进征税,对资本利得和租金等收入则按比例征税,导致工薪阶层与劳动者税负偏重,可谓轻重失当;单一扣除标准违反税收公平原则,未考虑纳税人的实际负担;扣除项目少,使中低收入群体税负加重,不利于居民消费;个人所得税与整体税收不协调,个税收入增速长期大幅高于居民收入增速和GDP增速;在个税收入高速增长的同时,未能及时降低增值税等间接税收入。
  从表面看,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个税收入在国家税收总收入和GDP中的占比都较低,但是,由于发达国家多实行直接税,而中国以间接税为主,因此,中国居民实际上承担了许多隐含在各类消费品中的隐形税负。从这个角度看,任何一个中国国民,只要其存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基本生存性消费行为,他(她)就必然是一個名副其实的纳税人。
  关于中国宏观税负的真实水平,基于统计口径和研究方法的不同,国内外机构和专家说法不一。2009年和2011年,福布斯杂志曾分别发布全球“税负痛苦指数”榜单,中国均排名第二。当然,中国财政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从国际比较来看,中国宏观税负水平并不高,而“痛苦指数”的统计方法并不科学。
  2012年4月,世行发布报告称,中国对正式部门职工的税费仍很高,远高于经合组织国家平均水平,甚至稍高于发达的欧盟15国水平。同时,有中国学者撰文指出,中国五项社会保险法定缴费之和相当于税前工资水平的40%,有的地区甚至达50%,若再加上公积金缴费,则可能超过60%,中国社保缴费比例数倍于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但国民实际享受到的社保水平和范围却与之相差甚远。
  时至2018年上半年,中国GDP同比增长6.8%,财政收入同比增长10.6%,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8.7%,而个人所得税同比增长则达20.3%,财税增速仍远远跑在国民收入和GDP的前面。由此可见,要使中国公民能更加公正地分享到中国发展的巨大红利,要使中国公民不断增强获得感,要缩小中国贫富差距,尚任重而道远。
其他文献
过去40多年来,中国经济保持了高速增长,GDP总量已位居全球第二位,预计10年内将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但在这个过程中,一些问题正在不断积累,这也是事实。从历史来看,各国在发展过程中都出现过很多问题,面临诸多考验,这些都需要通过在实践中摸索来克服。我的建议是,出现问题的时候不要过多在意,而是要想办法解决问题。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仍在推进,我也期待未来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的举措。在下一步的改革开放中,中国
期刊
中国的对外开放始于1979年邓小平建设开放中国的理念,但中国对外开放的主要机遇是2001年正式加入WTO,由于中国进入海外市场的机会增加,中国经济依靠出口和投资驱动获得了高速增长。目前来看,如果考虑到庞大的经济体量,中国在对外开放方面仍然任重而道远。当然,我并不是说这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障碍,因为对外开放不是唯一的标准。  中国现在正试图寻找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希望不再过多依赖基础设施投资和出口,而
期刊
从中国过去40多年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来看,最关键的一点是,中国需要承认自己不再是一个贫穷的发展中国家,而是一个全球经济大国。我们都知道,上海与伦敦或纽约已经没有多少区别。这一点对于贸易谈判或改革的推进至关重要。  当然,长达40多年的改革,每一次改变,都会遇到挑战。比如你想要削减煤炭、钢铁等行业的过剩产能,必然需要关闭一些企业,一部分员工可能将面临失业,这是去产能不得不经历的“阵痛”。尽管如此,我
期刊
一、中美关系走向  贸易战永远没有赢家,也永远不应该打。从经济学原理来看,贸易战最大的后果是心理上的威慑,真正对供求关系的影响很小。我希望我们不会看到真正的贸易战。如果我们真的经历贸易战,每个国家的工人、企业和消费者都会承担后果。我认为这没有什么好处。双方都有正当的商业目的,但正确的做法是谈判,而不是对抗。  竞争是永远存在的,美中两国应该寻求共同发展的可能。在当今的世界舞台,美国经济在很大程度上
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作中共十九大报告时指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其透露出的信息是:中国只有实现经济结构再平衡,才有可能保持现在的增长。  中国需要解决的不平衡问题可以追溯至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之初的发展战略。当时,中国依靠出口导向型战略来解决经济基础薄弱的问题。但出口引擎并不是憑空创造出来的,而是依靠大量的产能和基础设施投资,从而使固定资
期刊
像中国这样的新兴经济体有可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会以高增长率发展,发达经济体的市场已经饱和,预计至少在之后几年都会受到资产负债表问题和相关后果的影响。不管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公司,投资中国的企业越多,用于发达国家的商业资源和资金就越少,其受到的影响就越大。  实际上中国可能在2008年已经遭遇陷入资产负债表衰退的危险,中国也经历了股市和房地产泡沫破裂,房价在深圳等城市急剧下降。但在处理2008年秋资产
期刊
从20世纪8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之初,到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这显然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有很长的路需要走。不同的改革路径所付出的代价是不同的,中国政府所推进的改革就与前苏联有很大区别。  关于产业政策,我个人不太理解美国的产业政策,美国过去也尝试过运用产业政策来振兴经济,但效果并不理想。因为产业政策的基本假设是,政府里的人要比市场中的人更聪明,能够更好地识别下一个可能会成功的产业是什么。
期刊
【摘 要】中国发展步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伴随时代步伐,中国人的梦想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又涌现出哪些新时代特征和新梦想诉求?中国人梦想的核心价值又增添了哪些新内涵?不同代际和不同群体的梦想又有哪些共性和差异的变化,追逐梦想的机会、路径和难易程度又有何不同?梦想的实现让中国人不断实现了自我及后代的向上流动。生活状况改善使中国人对美
期刊
【提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经济建设方面的成功经验显示,结构性、体制性的改革能够产生大量的改革红利,为结构转型与经济增长提供巨大动力。当前,中国经济仍处于结构转型和体制转型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大量结构性、体制性问题。结构性、体制性改革,依然能起到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和增长质量、促进结构转型的作用,仍是决定中国经济潜力能否得到充分释放的关键所在。本文以放松落户限制和大病抵扣改革为例,对改革所能带来的红利进行
期刊
【提要】本文借鉴国内外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学术研究成果,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度量了中国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动态变化,并以此为基础讨论中国宏观经济走势与相关政策。最新测算结果表明,2019年上半年中国宏观层面系统性金融风险指标较2018年水平大幅下降,处于历史较低水平,但微观层面指标仍然高企。2018年年中以来的政策转向是近期宏观经济企稳的主要原因,民营企业融资等问题得到部分缓解。但经济周期的滞后效应以及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