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同学车江亮

来源 :山西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3647097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车江亮是我小学同学。关于他的名字叫法和写法,我曾经和他探讨过,但一直没有统一的定论。
  小时候,他的书皮和作业本上都写的是“车将令”,但读的时候,通常是“车京令”听上去像古代的官名。因为我们老家(山西夏县)方言中,汉语拼音中的“eng”和“ang”分不清,把所有“黄”的音都读成“红”。小时候很多同学名字的发音都有这样的困扰。
  我和他一直同学到1986年初中毕业,我去了运城中学上高中,而他则因为家庭贫困辍学——尽管他的学习成绩一直不错。从此,我们就失去了联系,直到三年前,通过我父亲的牵线,彼此才有联系,也互相知道了电话号码,存在手机里的他的名字我选择用“车江亮”。
  之所以用“亮”,不是因为和我名字的最后一个字相同而有的亲近感,而是因为他的哥哥在上学时名字最后一个字一直使用的是“亮”,所以,我认为应该是“亮”。小时候,我们这些农村孩子搞不清所谓的方言,才有了“令”之写,到现在,他自己也认为应该是“亮”。至于“江”,是我自作主张,听起来大气点,他自己倒无所谓,说怎么叫都行。“江”和“亮”恰好是我们老家方言中都发不出来的音,所以至今,他仍被老家人叫做“京令”,只有我叫他“江亮”,但他本人至今也分辨不清,说怎么叫都无所谓。
  说到他的哥哥,大我们四岁,当时在学校也高我们四个年级,和我的哥哥是同班。记得他哥哥和我哥哥当时关系也不错,经常到我家玩,我看到过他哥哥的作业本上写的名字都是“车根亮”,所以确定他最后一个字应该是“亮”。因为“亮”是我们那儿人给男孩起名字经常用的一个字。
  费此笔墨讨论他名字的叫法,绝不是效仿孔乙己“茴”字的四种写法,而是因为和他取得联系以后的这几年,他的为人处事几次震撼到我,每每感动时,总不知该用哪种发音叫出他的名字:“京令”?亦或“江亮”?
  当年在村里上小学时,因为在班里都算学习成绩不错的,我们俩的关系比较亲近,这种关系一直到初中毕业彼此分开。我上高中他辍学,我之后留北京工作,他四处漂泊打工,30年没有任何音讯。直到有一天,也许是他漂泊累了,回到了他自己的村里,然后又有一天,他突然跑到我的家中,对我父亲说他和我是同学。由于分别在两个村里,我父亲并不认识他,但农村人与生俱来的质朴很容易产生亲近感,一听说是我同学,便热情款待。后来,父亲把我的电话告诉了他,而他则经常去家里看望我的父母,逢年过节,从不空手。父亲曾在电话里跟我说过,但我们俩却一直没有通过电话,我甚至还没有得到他的电话号码,我只知道我这个老同学当时在开卡车,搞运输,经常跑长途为别人送货,偶尔还会来北京。
  前年冬天的一个周六上午,我突然接到一个陌生电话,对方用我最熟悉不过的家乡话直呼我的小名,只有村里人这样叫我。他说:“我是京令。”我几乎没有犹豫,第一时间就知道了这便是我更愿意叫作“江亮”的那个老同学。
  瞬间,关于他的记忆,全部浮现在眼前……
  他说:“我开车来北京送货,给你捎了一箱苹果和一箱桃子……”没等我的“你在哪儿?我去接你”这句话说出口,他却说:“我已经在你家小区门口了,你告诉我是哪个单元几楼,我这就上去。”我惊讶到无法相信,傻子般地挂了电话,飞速下楼。
  远远地看见小区门口站着一个人,穿着一件现在已经很少看到的老式军大衣,一手提着一个水果箱,眼睛在不停地搜索。毫无疑问,这就是他——我的老同学——尽管额头已满是皱纹,头发花白,沧桑和疲倦镌刻在脸上。典型的庄稼汉。完全颠覆了我儿时记忆里他的形象。心里一热,还好,眼泪没有出来。
  原来,多年前他四处漂泊时,曾经在北京朝阳公园附近的一家银行干过两年保安,后来又转移到我家楼下的银行“服役”了短暂的一个月,从我父亲处拿到我北京的家的住址后,就已经很清楚了。
  缘分有时候挺能捉弄人的,我们曾经近在咫尺,我住11楼,他在1楼银行,却彼此不知。
  他说,这次是到北京新发地送菜,顺便给我捎了两箱家乡的水果,晚上到京卸了货,将卡车停放在五环外,天亮后,先乘坐公交,再上地铁二号线倒五号线。“不用你来接,北京太堵车了,我住的地方远,你跑一个来回,油钱也够买两箱水果了。”面对我的责怨,他是这样解释的。
  从地铁五号线出来走到我家,至少還有两公里的路,尽管那天寒风并不凛冽,但是一大早,两大箱子,几番倒车,然后步行……我的内心突然十分沉重,眼眶里也塞满了泪水。我们曾经在同样的环境里长大,时移人非,养尊处优的我出门时,总是矫情地寻找各种理由,不去乘坐公共交通。
  记忆太久远了,其间又无机会碰触,我几乎将这个人和与他相关的事遗忘。记忆又太深刻,几乎在看见他的一刹那,关于他的故事全部涌现。
  他出生在和我村相距不足两公里的一个很小的村庄,由于他们村人口太少,学校只到小学三年级,从四年级开始,他们村的适龄孩子要全部到我们村上学,直到初中毕业。因此,他是从四年级开始与我同学。
  他一进入我们班就显得与众不同:爱说、爱笑、活泼、开朗,很幽默,极其聪明,课堂反应极快,尤其是数学,几乎每次考试都是满分。在他之前,还没有把数学学得这么好的同学。而我,尽管数学与他有较大差距,但各科发展均衡,考试也多名列前茅。也许因为在班里处在同一“阶层”,我们很快熟络并亲近起来。那时村里学校每次期中期末考试,会在学校的墙上张榜排名,我们俩的名字一般都出现在前面。我还注意到,当时初中三年级一个叫“车根亮”的学生,排名每次也都很靠前,那是他的哥哥。
  同班以来,他的衣着总是很破烂,尤其是冬天穿的棉袄,前有窟窿后有眼,棉絮时常外露;印象中几乎没看他穿过完整无缺的鞋,总是左一洞右一洞,像拖鞋一般挂在脚上,走起路来发出踢踏踢踏的声音。一度让我很纳闷。
  直到有一天,他带我去他家玩,我才明白真相。当时我看到的情景是:一个看上去三十多岁的女人,披头散发,蓬头垢面,衣衫破烂,坐在他家炕上,一会哭一会笑,哭得凄凄切切,笑得毛骨悚然。对于10岁的我来说,以为遇到了鬼,被吓得几乎是屁滚尿流地往外跑,很快被江亮拽回来了。他告诉我那是他的妈妈,精神失常很多年了,除了哭哭笑笑,并不伤害任何人,对陌生人也不会有恶意。即便如此,我还是害怕,不敢在他家玩了。
其他文献
1  四月某日,拂晓,天色还黑。  一辆驴车儿仿佛从历史教科书走来。  兰草背腰从后裹着妈的一件紫花夹袄,她嘴皮刚好距离那袄的领口一触即碰的样子。她斜躺着。小驴车仄逼,一个人就占去了半边。她是个喜欢幻想的女孩。她甚至大胆摸一下上空,想摸到些碎亮的东西。然而这世界太多让人失望的时候,她还是收手回来,塞进了夹紧的双腿。  兰草不想进城来,家里多好?班上的小男孩,都有喜欢她的了,这可是最舍不得的。可爹妈
期刊
常存存  我和常存存是在联区开会时认识的。那次会议是传达上级的精神。会议结束后,联区食堂给开会人员准备了饭,但每人要收三毛钱二两粮票。多数成家的老师都觉得不划算,会后就各自回家了。留下的大都是年轻老师了。饭还没做好,这时有个年轻人对大家说捉大头吧。很多人都说好,我不知道捉大头是什么游戏,也就懵懵懂懂地点了头。就见那个年轻人返回了会议室,一会儿出来后,手里放了几个纸团,笑着对人们说,来,捉一个,捉一
期刊
二斑叶螨TetranychusurticaeKoch是20世纪90年代初在我国落叶果树上发生为害的重要害螨,据不完全统计,到1999年全国发生面积约27万hm2,严重影响果品产量和质量。目前,阿维菌素以
盲艺人坐在地上整理那些零钱。  夏天正午的大太阳底下,公园门口的那尊石狮子全没了早上的虚张声势,一副灰头土脸的蔫模样。  这时周围几乎没有了人,石狮子旁边那一大片空地就是他一个人的。也没有风。不远处,公园围墙边的一排白杨树,枝叶浓绿,无一丝动静。只有大门台阶上,一条流浪狗像堆破抹布一样伏在地上,抬头看一眼他,看一眼别处,又埋下头继续睡。  盲艺人整理得很认真,手上捏着一厚沓五角、一元的零钱。早晨经
期刊
  本文对国内一批Bt菌株进行了筛选;对影响ZwittermicinA生成和活性的条件进行了探索;对Bt菌株G03的ZwittermicinA合成基因簇进行了克隆、分析、及部分开放阅读框的功能验证
烟粉虱Bemisia tabaci Gennadius是世界范围内的重要经济害虫,研究表明单一防治方法难以获得良好控制效果,而化学防治又会带来诸多例如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等问题,目前生物防
从土壤中分离的生防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试验证明它对6种植物病原真菌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为了进一步研究利用该生防菌,本文研究了不同饱和度硫酸铵提取的枯
1  路过石门沟,我听见有一片野草在喊我。我俯下身去,仔细聆听,却又发现它们并非是在喊我,而是在喊清晨的一滴露水,和饮过露水的羊群。它们想用呼喊来挽留记忆和光阴,想用呼喊来替代生长和孤独。我挨着一棵草坐下来,那棵草立刻瑟瑟发抖——草的发抖也是我的发抖,我们彼此触碰到了彼此的脆弱和羞涩。我很想给草一个拥抱,但草躲开了,像躲开闪电和狂风,朝霞和落日。草知道它留不住我,正如我的脚留不住我的漂泊,我的眼眶
期刊
温度是稻纵卷叶螟种群发生和扩张的重要因素。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趋势下,高温对稻纵卷叶螟种群的影响将愈大。高温热击对稻纵卷叶螟卵、蛹和成虫的影响已有相关研究,但稻纵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