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百姓的期盼

来源 :老区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se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深山区、库区移民扶贫是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更是顺应民心的一项德政工程。为此,对莲花县深山区、库区移民扶贫工作进行了调查研究。
  
  一、莲花县移民扶贫基本状况
  
  莲花县是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革命老区,自然条件恶劣的深山区,庄稼地多半是大于45°角的坡田,大多数都是一季稻,其生产条件落后、生活条件原始、生存条件恶劣,是典型的“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家人”穷山区。根据省委、省政府要求,莲花县自2004年开始实施深山移民扶贫工作,坚持移民开发式方针,按照“政策引导、农民自愿、统一规划、多种安置方式”的原则,使移民扶贫真正成为移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紧紧围绕“搬得出、稳得住、富得起”的目标,在省、市和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与帮助下,全县13个乡镇1389户6000多名山民陆续搬迁到了县城、集镇地等平原地区、其中集中安置150户,2732人,分散安置739户,3268人,自行购房和敬老院安置30户,101人,全县共建22个集中安置点,建造移民住房508栋,修建泥沙公路77公里,人畜饮水设施22处,架设输电线路56千米,基本农田建设及土地整理36处。
  
  二、基本做法和成效
  
  围绕“整体搬得出,长期稳得住,逐步富得起”的移民扶贫工作目标,按照“高起点、高标准、创一流”的要求做好移民扶贫工作,是我们进行移民扶贫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抓好移民扶贫工作中,我们着力在7个方面采取了硬措施。
  
  (一)强化组织协调,着力解决移民扶贫工作的保障问题
  市、县两级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始终把移民扶贫作为扶贫的“一号工程”来抓、明确提出按照“高起点、高标准、创一流”的要求做好移民扶贫工作。首先成立以市县主要领导为组长,四套班子分管领导为副组长,22个职能部门为成员单位的两级移民扶贫工作领导小组,莲花县13个乡镇也相应成立了移民扶贫领导小组,确立了专职办事人员,同时还从县直单位抽调26名干部组成13个工作组进驻13个乡形成了“领导挂点、工作组进乡、乡、村干部包户、领导下组督导的“四位一体”的工作格局,其次是强化责任,措施到位。县、乡将移民工作目标任务列入年度工作考评重要内容,分别制订工作职责和管理目标,层层分解工作任务,为加快移民工作进程,经常召开现场会进行调度。
  
  (二)精心设计部署,着力构建形式多样的安置模式
  在具体工作中坚持四条原则,一是群众自愿原则;二是整体搬迁原则,以自然村为单位实行整体搬迁,实现“一退二走”。三是多种形式安置原则,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分类安置,不搞强迫命令、不搞一刀切、不搞拉郎配,在坚持“集中安置为主,分散安置为辅,有土安置为主,无土安置为辅”的前提下,根据移民户经济和意愿, 我们采取了有土集中安置、无土集中安置、分散安置、敬老院安置四种类型的安置模式,四是少数民族优先的原则,充分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对自愿接受搬迁的少数民族农户实行优先安排,我市共安排少数民族10户42人,其中新建少数民族集中安置点一个,安置6户,25人。
  
  (三)做到宣传到户、着力实施“阳光操作”
  莲花县组织发动有移民任务的乡村党员干部深入边远山村,进行移民扶贫政策宣传,积极动员和调查摸底,同时实行组、村、乡三榜公示制度,接受群众监督。由于宣传到位,使得移民扶贫政策深入人心,6000移民均顺利搬迁。
  
  (四)高标准规划集中安置点,着力提升移民扶贫工作品位。
  在安置点选址上,把握“近交通、大空间、重发展”的原则,选择三通(通路、通水、通电)条件好的地段做为集中安置点,选择每个集中安置点均征求移民户意见,在规划上做到“四统一分”,即统一征地、统一设计、统一规划、统一基脚、分户建房。其中县城御景湾集中安置点请市规划局设计和规划,共安置来自全县各乡镇182户深山农户,力争建设成为全省移民新居的亮点。
  
  (五)严格工作程序,着力提高移民扶贫工作管理水平
  严把调查摸底关,对移民对象进行认真调查摸底,实地核实;严把审批程序关,严格执行“农户申请——民主评议——村乡审查——县级审批——签订协议“的逐级申报审批制度,做到“三先三后”(先远后近、先贫后富、先整体后个别)。认真做好移民建档立卡工作。严把资金发放关,实施“阳光操作”,在移民补助资金管理环节上,做到“三专四统一”(专人管理专户储存、专款专用、统一合计科目、统一合计帐簿、统一记帐方法、统一会计报表)。做到有严格的操作规程,严肃财经纪律,加强督促检查,确保专款专用。
  
  (六)以“稳得住、富得起”为工作目标,着力提高全方位服务水平
  为了达到移民“稳得住、富得起“的目标,一是抓好移民户建房服务工作,县、乡两级政府投入320多万元解决集中安置点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千方百计为移民营造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并派专人蹲在集中安置点上现场办公,对建房困难的移民户,帮助赊销砖、沙、水泥、钢材,联系水、电安装,做到移民户有求必应。二是积极主动开拓创新抓好移民户劳动力就业培训,培训移民劳动力280多人,优先选派37名移民户子女安排工作,同时依托县工业园内招商引资企业招工优先考虑250户移民户剩余劳动力;六市乡还在集中安置点新办了一家手套厂,安置移民户劳动力60余人,年户均增收1800多人。
  
  (七)整合县域资源,着力促进城乡经济全方面发展
  合理利用县域资源,迁出安置形式多样,6000名山民迁出大山,实际上是对县域资源的调整利用,只有合理利用好土地资源、交通资源、水利资源、城镇资源和人类资源,深山移民扶贫才能做到迁出多条路子,安置多种形式、就业多条门路。各安置点按照“沿公路、靠城镇、选农场、在平原、近水电”的要求建设移民新村,创造出了多渠道,多形式安置移民的经验,移民搬迁进城给城镇带来了生机,给工厂企业带来了劳力。更多的山区移民百姓将享受到城镇化带来的便利。
  
  三、启示
  
  莲花县的深山移民扶贫实践证明:深山移民扶贫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举措,不但大大减少了扶贫成本和行政成本,效果显著,把那些谋生能力较强的深山居民搬迁出来,彻底改变他的生活环境,提供良好的生产条件,使他们充分发挥各自的潜能,通过自力更生,政府引导,逐渐脱贫致富,而且在安置点有足够环境承载能力的情况下,通过政府的合理规划和引导,移民扶贫是解决居住在深山区自然条件恶劣地区贫困群众温饱问题的有效途径。还有更重要的是党心民心贴在了一起,架起了干部群众的连心桥,深入群众在哪里,在移民户的新屋里,群众的冷暖在哪里,在干部的民情日记和奔波在山路田埂的脚印里, 干部工作方法改变了, 干群关系
  融洽了,群众的笑容开朗了。
  (一)移民扶贫,拓宽移民增收渠道,给他们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同时也为城市经济建设与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劳力资源,移民的进城改变了自己的生活,也改变着生活的城市。首力构建有利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劳动就业体系,充分挖掘移民增收潜力,加快移民劳动力转移就业,不断增加移民务工收入,鼓励和支持帮助移民劳动力在当地工业园区就业务工,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培育移民集中安置点产业支柱,拓宽移民增收渠道,从而发展壮大县域经济。
  (二)深山移民安置是一项错综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方方面面的支持、帮助,特别需要强有力高效的政府作保证,移民扶贫涉及到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环境等方方面面,政策性因素与非政策性因素纷繁复杂,需要政府协调和处理的问题很多,要使移民扶贫工作能顺利开展、必须要有强力高效的政府来组织领导实施。政府引导,山民自身的努力,各方面帮助支持,只有齐心同力,才能让移民百姓安居乐业,才能把移民扶贫这件好事做好。“立党为分,执政为民”,是我们每个党员干部服务人民的具体表现。
  (三)要使移民和安置点都满意,必须做到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按照社会、人口、资源的环境相互协调原则纳入规划,分步分户实施,并结合政府各个部门的职责和移民的需要,从财政支持、民政扶助、交通建设、水利设施、电网改造、农业开发、教育卫生、林业发展、用地安排、广播电视和通讯设施、税费项目等12个方面形成合力,充分发扬各自的优势,全力履行职能,千方百计解决好移民的各种困难,提高移民转移就业和外出适应能力,探索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的办法,以高度的责任感做好
  各项工作。
  〔责任编辑 徐永祥〕
其他文献
今年是“十一五”扶贫开发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做好当前的扶贫开发工作,对于确保五年规划的完成,进一步缩小发展差距,促进社会和谐,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毫米波平板隙缝阵天线具有增益高、副瓣低、体积小和质量轻等优点,是毫米波雷达的关键设备。针对其多层、空腔、薄壁的复杂结构特点和加工精度高、封装性好的工艺要求,结合集
目的探究奥司他韦治疗小儿流行性感冒对血清C反应蛋白(CRP)、免疫干扰素II型(IFN-γ)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1月至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小儿流行性感冒患儿160例,根据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