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兹莱日记》中的罗曼·罗兰

来源 :读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gyi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法国的文化版图中,罗兰与纪德围绕访苏的争论堪称一景。在罗曼·罗兰一九三五年访问苏联后不久,纪德于一九三六年受苏联官方的邀请,对该国进行了为期九周的参访。他返回法国后,不顾大批法国和欧洲左派人士的劝阻,出版了著名的《访苏归来》,公开了他访苏期间的种种见闻和思考。书中介绍了苏联的巨大成就,但是作为法国青年一代的良心,奉“真诚”为处世圭臬的纪德对苏联的负面见闻并没有吝啬笔墨:他在书中直陈了在苏联盛行的个人崇拜,新生的特权阶层,社会批评精神的缺失,国家的封闭自大,无情的政治压制等负面现象。
  这些文字出版后,舆论哗然,引起轩然大波。罗曼·罗兰加入了欧洲左派对纪德的批判,在法共的《人道报》上撰文《对纪德的忠告》,严厉批判纪德“诋毁”苏联,并称纪德的《访苏归来》是一本“恶劣的、平庸的、浅薄的、自相矛盾的书”。纪德不久出版《访苏归来·补正》予以回应,在书的开篇便对罗兰的批评予以回击,声称“《超越甚嚣之上》的作者将严苛地评判昏迈的罗兰” (罗曼· 罗兰曾在一九一四年九月发表《超越甚嚣之上》反对“一战”,因勇气和担当被奉为当时的欧洲良心),并称罗兰“这只老鹰筑好了巢窠,安卧其中”,指责罗兰在功成名就后偏离了知识分子的道义责任。
  面对纪德的反击,罗兰不再反驳。由法国左派人士茹尔丹(Jourdain)与郎之万(Langevin)主编的《澄明》杂志多次向罗兰约稿,请他撰文回击纪德的指责,罗兰都予以拒绝,他无意与纪德就此议题继续公开论战。
  沉默带来了疑虑。在法国乃至全世界,许多人质疑罗兰作为思想斗士的勇气,甚至有人因其夫人来自苏联,断言罗兰被苏联当局摆布,这个疑惑一直困扰世人达八十年之久,成为罗兰留给后世的世纪之惑。他为什么要保持沉默?他是否真的超越了与纪德笔战的尘嚣?兵荒马乱中的老年罗兰是否依然秉持着知识分子的道义担当?从这本最新面世的《韦兹莱日记》[罗曼·罗兰大部分日记手稿密封保存在法国国家图书馆,二000年四月份全部解密公开。法国当代著名的罗兰专家让·拉科斯特(Jean Lacoste)经过十二年的梳理,优先将罗兰生命最后六年的日记手稿整理出来,命名为《韦兹莱日记》,于二0一二年由法国Bartillat出版社出版]中,我們能读到罗兰当年的心境。该书的出版,打破了罗兰作为当事方的沉默。
  一九三七年,罗曼·罗兰的苏联好友,一九三五年六月罗兰访苏时曾经陪同过他的苏联作家、时任苏联对外文化委员会主席阿罗谢夫受到镇压。数月内,罗兰多次致信斯大林等政要,试图通过与苏联高层直接沟通为阿罗谢夫争取更为人道的待遇,但是这些信件均石沉大海,无人回复他的请求。他等来的是包括阿罗谢夫在内的一大批苏联文化人士遭到处决的消息。
  至此,在公开场合,罗兰对自己的言行高度谨慎起来,他不再回应“诋毁苏联”的言论,甚至避谈苏联。一九三八年,法国左派人士,苏联之友协会书记费尔南·格勒尼耶(Fernand Grenier)计划出版专辑《今日俄罗斯》,三次约请罗兰撰稿,他一一拒绝。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让罗兰猝不及防,把他推向了绝望的深渊。理想主义的激越与热忱瞬时遭遇了政治现实的冰冷与残酷。曾几何时,罗兰为了实现他理想的社会模式,对“暂时”的暴力与动荡采取忍耐的立场,但此刻,现实销蚀了他一切天真的寄托。
  苏联“二战”前夕的对德政策彻底击碎了罗兰十数年来的希望,他认为自己有必要和苏联切断所有官方联系。当月二十六日的日记记录了他写给法国苏联之友协会书记格勒尼耶的信函:“我很遗憾地向您辞去苏联之友协会的主席职务。此外,我认为,在目前的局势下,该协会的责任只能是立刻自行解散。”法国超现实主义诗人阿拉贡在苏德缔约的问题上支持苏联,和罗兰的立场截然相反,罗兰在二十八日的日记中斥其“荒诞”,称他的选择是“绝望的顺从”。
  一九三七年前,激越的理想主义曾经遮蔽了罗兰的视线,让他选择了在“忍耐”中期待,容忍苏联制度的阴暗面,他一直在期待暂时的混乱和暴力过后能迎来代表人类希望的全新社会模式。然而,随着真相的进一步揭露,罗兰没有选择“绝望的顺从”。同时,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他却从来没有将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公之于众,令外界对其立场产生了诸多猜疑。
  一九三九年九月二十九日,《新法兰西杂志》主编让·波朗(Jean Paulhan)致信罗兰,向他约稿,请他就苏德缔约发表看法,罗兰在日记中记录了他的回复:“我无意就您建议的话题耗费笔墨。现在,我没有表达思想的彻底自由,只能说一半真话。一半真话就意味着一半谎言。”罗兰此处提到自己“没有表达思想的彻底自由”,在当月的另一篇日记中,他进一步点明了套在他头上的枷锁,在就苏联做出表态时,他首先想到的是身在苏联的继子。他欲言又止,投鼠忌器,担心自己的真实表达会祸及他人,殃及“深爱的继子谢尔盖”,给其带来杀身之祸。
  随着战事的发展,德军很快挺进法国,韦兹莱也未能幸免于纳粹的铁蹄。这一阶段的罗兰日记用大篇幅的文字记录了战事和战时的社会:德军战机的轰鸣声、法军溃败的车队、逃避战乱者的哭喊与杂乱、广播中贝当的讲话、时晴时阴的天气、因受困而吃狐狸肉和乌鸦肉的饥民……面对人类的自相残杀,耳中充斥着乱世的嘈杂,罗兰唯有坐在钢琴旁抚琴慰心,从柏辽兹、李斯特到贝多芬,他说,唯有音乐能让他远离世间的血腥与罪恶。然而,不是任何时候,圣乐都能遮蔽罗兰对丑陋人性的反感。他百思而愈惑,在日记中呐喊:“在安静澄明的晚上和夜里,人类狂癫的愚妄攫住了我的心,经过上千年的艰辛进化,人类今天还在为一个人的谵言而荼毒百万生灵,但愿上帝用脚后跟把愚蠢的人类统统踩扁。”
  在《韦兹莱日记》中,暮年的罗兰并不像纪德指责的那样“昏迈”,他对战争的态度与二十多年前提笔写下《超越甚嚣之上》时并无二致。在他眼中,战争不仅戕害生命,它更大的罪恶在于毁坏文明。战争能将历经千年积淀起来的文化瞬间摧毁,与个体生命的存亡相比,罗兰对文化符号遭到战火毁坏感到更加痛心。他在一九四四年二月的日记中写道:“在这场战争中,对艺术品,对神圣城市的轰炸是最丑恶的罪行。我无惧让那些敏感的灵魂感到愤怒,他们认为十条人命重于一座西斯廷教堂。我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他们,为了拯救一座西斯廷教堂,我不惜牺牲一支军队……个体的生命仅是一个生命,但是一座西斯廷教堂,一座巴黎圣母院则代表一个民族、一个种族、人类最伟大的一个时代,它踞于人类梦想与精神最高端。今天的参战者,不过是文明的伪冠军,历史上最坏的野蛮人。他们扼杀了许多个世纪。”
其他文献
此贾长江《南斋》句也。  读其诗,想见其人。南斋独卧,气定神闲。“帘卷侵床月,屏遮入座风”,何其潇洒,又何其冷寂。  适友人自家乡来,谓家乡干部,每至年节必留人在家守候。  问曰:“候亲友耶?”  曰:“非是。”  “防窃贼耶?”  “非是。”  “所以然者何?”  答曰:“收礼。时不可失,机不能再。枕堆礼山,心无旁虑,此亦所谓‘有山来枕上,无事到心中’也。”  乌乎!此长江苦吟之际所未能预知者也
去年12月27日,前世界足球先生乔治·维阿当选为西非国家利比里亚总统,成为第一位集世界足球第一人和国家元首双重身份于一身的超级明星。从贫民窟的顽童成长为足坛政坛双魁首,維阿的人生经历中故事多多。“丛林婴孩”当选总统面对战争、瘟疫、种族纷争让百姓民不聊生的痛苦现实,退役足球明星维阿于2005年首次提出竞选利比里亚总统。为此,利比里亚产生了民主变革大会党,以支持维阿竞选总统。维阿是利比里亚家喻户晓的足
在如今生动复杂的社会中,要求法律能及时、准确、全面地调整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已经成为一个富有神话色彩的设想。愈想单纯凭借法律设定社会生活中的一切,愈觉法律懦弱无能。社会变迁、文化环境、法律调整、个人感受四者间的互动作用日益显突,寻求它们相处的衡平点极为必要。由此,要求突破陈旧的理论框架、观念模式和研究方法,把法律研究以及对法律与其他社会现象关系的理解搁置于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中。在这方面,严景耀先生
这里要说的伯爵,名叫若夫瓦五世(Geoffroy v,1132-1151),其领地位于今天法国西部,古称安茹(I’Anjou),于公元八七0年设伯爵领(1eeomt6 d’Anjou)。若夫瓦五世,人称“美男子”,估计长得相当帅。此外这位伯爵还爱美,相传他喜欢在帽檐上插一枝金雀花,因此又得了一个绰号,叫“金雀花若夫瓦”。  法语里,金雀花写作le genet,是一种开金黄色花朵的漂亮灌木。gene
德富苏峰(一八六三——一九五七),是明治至昭和时期活跃于日本文坛的著名报人、历史学家,曾任大日本言论报国会、文学报国会、大日本国史会会长等职。“二战”后被盟军统帅部认定为甲级战争嫌疑犯。早期主张“平民主义”,甲午战争前后,开始狂热鼓吹以皇室为中心的对外侵略。其皇室中心主义是包含家国同构、忠君爱国、神国思想和武士道等在内的天皇专制国体思想,其实质是内行尊皇之“王道”,外行霸道,继承和发展了皇国史观,
经典诠释学不是对哲学经典的解释,而是对某位哲学家经典解释的解释,而且,即使是对某位哲学家经典解释的解释,它也不是对该哲学家经典解释的具体观点的阐明,而是对该哲学家经典解释的理论背景、有效范围和效果意义的研究,即所谓不是第一序的研究,而是第二序的研究。因此从诠释学立场看来,哲学史研究或对某一哲学家关于经典的解释的研究,首先需要找出他们面临的现实问题和背景知识,他们是在什么背景和现实问题里提出问题的,
世界杯足球亚洲区预选赛第二阶段比赛在9月6日晚落幕。中国队客场战胜卡塔尔队,以小组第五名的成绩结束了自上世纪中期以来的第十一次冲击。伊朗、韩国、日本和沙特阿拉伯获得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赛参赛资格,叙利亚和澳大利亚将进行附加赛。中国足球参加这次12强赛,本身已属万幸。尽管未能实现晋级之梦,但从长远计,还是取得了重要收获。这是一次由10轮战斗组成的战役,是实施足球改革发展战略中的一次高端战役。比起具
@sghfhjjhhs:敢进NBA,我们就敢把你投进全明星。@西王庄社区民警张金秋:易建联能力上肯定没问题,但这不爱说话的性格真是不如姚明能很快融入圈子里,姚明的语言天赋和幽默感让他更容易适应美职篮,阿联还需要与队友更多沟通啊,加油吧。@SHA-GE:如果阿联一个赛季后因为打得不好再次回到CBA,希望大家不要恶语相加,毕竟他是目前国内最好的篮球运动员。我觉得阿联还会像新秀时那样,前面的表现非常亮眼
近日为会议准备主旨发言,翻阅北京大学出版社二○○四年版《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三人谈·漫说文化》,真的感慨万千。这册小书,乃一九八八年人民文学出版社版《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三人谈》和一九九七年湖南教育出版社版《漫说文化》的合刊,扣除新写的“小引”,也就区区二百二十六页。  关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这个概念,引用的很多,批评也不少,但作为一种问题意识与论述框架,已被学院派广泛接纳——或课程,或教材,或著述,《
一乡绅欲为亡父立传,以重金聘三秀才——东吴奚聘仁、扬州史文甲、余杭庄友直也。绅父,恶行著于乡里。立传,为讳饰也。  秀才至,绅设宴。席间质以立传之本。奚曰:“传者,专也,从人专声,是专主一人也。一人者,传主也。”绅曰:“诺。然于传主行状有择乎?无择乎?”史窥知其意,拈须微颔,日:“传者,传也,传之后世也;传者,布也,布化四方也;传者,颂也,颂其功德也,故必择其可传、可布、可颂者而大书之。”  绅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