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归于平淡?等

来源 :南风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139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第16期《汶川之后,如何奥运》)
  也许是巧合,当我读到本期策划时,恰逢奥运火炬进入四川省广安市,开始了在四川省的传递之旅。地震和奥运,作为在短时间内接连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都砥砺了国民的心智,在某些方面激发了国民意识,孕育了社会进步的可能。
  这种进步可以信手拈来。比如,在两起大的事件中,我们都看到了民间社会力量的成长。地震后,全体国民捐款捐物,表现出了无与伦比的慈善热情,从物质到救援,都有他们积极地参与。而在奥运会的筹备中,志愿者的身影更是无处不在。再比如,在抗震救灾和奥運会的筹备中,我们都见识了公共管理部门“非同寻常”的快速反应机制和公共治理智慧。为了奥运会的顺利举办,北京市在治理交通秩序、改善空气质量等方面的做法也颇有成效。而所有这些,如果不是灾难和奥运的“契机”,这些进步虽然可以预期,但可能还尚需时日。
  绚烂之极,归于平淡。地震和奥运会毕竟都不是社会的常态。因此,奥运之后,如何过平常的日子?非常时期的那些“措施”能否延续到日常生活中来?显然,这只能取决于这些进步的成果,能否用制度的形式保存和积累起来。
  (石子砚)
  
  公务员退出机制变成“汰优”机制?
  
  (2008年第16期《公务员超编危机》)
  理性地看待问题,我们会发现,公务员是一个保护与约束同在的行业。由于个人资质和能力的不同,公务员实际上奉行的是削长补短的原则,对于能力较强的人而言,付出了比其他行业更多的机会成本。首先,在合乎法律的范围内,公务员收入虽然稳定,但与垄断行业或外企相比,绝对收入和收入增长速度都没有优势。而且干好干坏一个样,不像企业可以比较彻底地实行按劳取酬。其次,公务员升迁一般要靠年资,与企业遵循凭才擢升的情况不同。再次,公务员一般有服务年限的约束,在年限内,无论继续深造学习、跳槽或辞职都比较困难,并且违约赔偿条款也较模糊,实际上都是由用人单位说了算,这给打算辞职的人造成后顾之忧。再者,对于退出公务员队伍的人,现在社会上往往会有一种“是否犯了错误”的疑问,给这些人再就业带来了负面影响。
  因此,公务员正常退出机制,不仅仅是打破铁饭碗,维护公务员队伍吐故纳新的重要一着。同时,还要对目前公务员中“一律拉平”机制进行彻底改革,否则,公务员正常退出机制一旦建立,因为少了社保、声誉方面的制约,可能很多不甘忍受“温水煮青蛙”模式的优秀分子会利用这个机制退出这个队伍,导致公务员正常退出机制最终成为公务员“汰优”机制,恐怕就与建立这个机制的初衷南辕北辙。
  
  (一峰)
  
  政治合法性的依托
  
  (2008年第16期《苏联人为何“不珍惜”苏联?》)
  本质上,苏联作为一个政治系统,其最终解体其实来自于其政治合法性的瓦解。从苏联的建立到其消亡,大部分时间里,其政治取向明显地表现出重国家而轻个人。无论是以“政治正确”名义而展开的“大清洗”,还是以推进“农业集体化”为由开展的将农民“纳入国家轨道”,以及对不同政见者的大规模流放与关押,个人在政治格局里仅被当作实现国家目的的工具。在此种政治模式下,国家政治的合法性仅系于这个“想象的共同体”带给个人感觉上的荣光。而与此对应,基层民众则要承受低水平的、被规制好了的“平均”,和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秘密警察的“窥视”(克格勃)。
  苏联名为联邦制实为高度集权的体制,在压制了不同意见而维护表面稳定的同时,也使整个社会变得僵化与封闭,从而丧失了一个社会肌体正常的活力,错过了危机在内部渐进解决的通道。及至苏联后期,由于经济的恶化,“花钱买稳定”的“高福利”政策无力维系,官僚腐败与特权阶层加剧了民众的不满,加之一些苏联历史阴暗面在这一时期的大量披露,以及体制官员在民主化上的“骑墙”政策和“换船”心理,在历史的风云流变中,苏联这个庞然大物便倒在了人们求变的潜心理之下。
  现代国家理论中,国家的合法性或权力是人民大众通过一个契约过程授予的,是人民权力让渡的结果:因此国家的合法性应建立在服务人民身上,而不是国家作为一个“自在物”本身实力的增长上。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当下中国也不应该仅停留在GOP增长等“政绩”上;另外,面对苏联“党外无党,党内无派,以党代法”的前辙,怎样在渐进中持续推动民主增量也是当局必须直面的课题。
  (程国)
  
  谨防外资的过度渗透
  
  (2008年第16期《世界第一产金国的忧虑》)
  我曾在三门峡市工作了相当长时间。其所属的灵宝市(县级市),是中国产金第二大县。由于工作关系,经常到灵宝市调研,而黄金开采、提炼是必然的调研内容。那里的青山都被疯狂的采金者挖得光秃秃的,水源更被污染至不能喝。采挖者多是农民工,随时都要冒着生命危险,而每月的工资只有几百元。当然,采矿区社会治安之差,是完全可以想象出来的。
  环境的污染、廉价劳动力的命运、资本的无情和疯狂以及严重的社会治安问题,这些代价,即使我们成为世界第一产金大国,那也无论如何高兴不起来。值得我们反思的是,标榜为自由市场经济的美国,对石油、黄金等能源资源的保护非常严格。在资源、能源开采上,美国都严禁外资进人,把其列入了经济安全审查的法律里面。文中提到已有70多家外资进入中国展开金矿勘探,并且有大型金矿都被外资控制,这种情况令人担忧。
  (常亮)
其他文献
近年来俄罗斯在东亚地区的影响有所增长,但是,作为一个过多倾向欧洲的欧亚文明结合部国家,在多大程度上能够认同于东亚政治文化,这依然是一个有待考验的问题。    卡尔马克思曾经这样描述俄国外交的特征,即俄国能够以相当长时间的努力,孜孜以求来实现其既定的目标。解体以来,俄罗斯外交已经经历了16年的风云考验,人们越来越感觉到:俄罗斯外交正在显露其独特的锋芒。     纵横捭阖的周边外交    近年来,俄罗
越南经济对中国的依赖程度很深,而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越南受到严重冲击,保持和发展与中国的良好关系,对其有利。但越南政府也面临着已经难以完全控制的国内民族主义情绪的压力。    “我们喜欢中国人来越南,你们来得越多,我们的生意会越好做,可以赚更多的钱。”在接过几张人民币后,一名越南妇女笑嘻嘻地用生硬的普通话说。之前,记者通过讨价还价以20元人民币购买了她出售的一扎共6罐越南产的“红牛”饮料,以及其他
政府部门的检查督促不到位,致使企业逃避劳动合同的违法成本极低。工人多有的权利都维系在他们和老板之间的信任关系之上,然而这关系如此脆弱,不堪一击,导致他们今天的维权之路走得分外艰难。    编者按:  2009年7月21日。《潇湘晨报》报道了湖南耒阳100多名在深圳打工的风钻工人因工作过程中职业病防护措施缺失而罹患尘肺病的事情,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以北大、清华两所学校为代表的高校师生也很关注这件事
中国强调节能减排,但在石油、煤炭的利用上一直无法走出结构性陷阱。对于能源成本失真问题,即使眼下正逢价格调整的好时机,政府依然犹豫难决。    空气污染,致命的病菌,生态破坏,安全事故,土地、矿山以及与之相关的一应资源要素被廉价利用,这使中国的能源看上去不再是一个纯粹孤立的消耗问题。特别是如何用合理的政府管制和经济手段克服能源消耗的负效应,已经成为一个亟待破解的难题。    一种呼声    目前中国
重估中国GDP    新的数据显示,中国的GDP总量比原先设想的小40%。中国的GDP用人民币计算仍保持不变,但世界银行采用了新的计算方法以便进行国家间经济数据的比较。把一个穷国的数据按照市场汇率转换给美元通常会低估真实的情况,因为在中国这样的新兴市场一美元能买到比美国多很多的东西。因此,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宁愿采用购买力平价的方法来转换GDP,因为它考虑到物价的因素。    以前,计算中国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于12月7日在北京闭幕。从官方公布信息来看,此次会议有个提法值得注意:把解决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在城镇就业和落户作为推进城镇化的重要任务,放宽中小城市和城镇户籍限制。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放宽城镇户籍限制作为重点话题,这还是第一次。  此次中央提出放宽中小城市和城鎮户籍,关注的重点在于“农业转移人口逐步在城镇就业和落户”,不同于过去之处在于,中央希望农村转移人口能在城镇留住,在城
在没有丑闻发酵的环境里,当事人及其后台很可能躲在“经济案件”的幌子下,以涉及经济纠纷的普通民事或刑事案件“掉包”可能造成全国影响的腐败大案。    按照维京百科的解释,“丑闻”是指广为民众所知的“丑事”。据其定义,一桩“丑闻”始于“丑事”,经过坊间口耳相传、或媒体报道、或政府检调部门对外发布调查情况,才转化为“丑闻”。在“家丑不可外传”的国度里,表面看上去一片祥和,无丑无闻,官员职位异动,不规则升
当我把一台油亮亮的、保养得很好的古董缝纫机扛进家门时,太太与儿子都认为,东西买得好,位置却摆错了。我也知道,哪有年近花甲的男人,会在书房里放上一台女红大家伙。  经济不景气,我们家附近的一条老街,短短200公尺内,竟然多了好几家旧货店。以前只要东西旧了,人们就想赶紧换新,不管坏了没,都往垃圾堆一扔,现在则是能卖就卖,能省就省。名为“寻宝屋”、“跳蚤市场”、“惜福居”等的这类二手商品店,倒是在百业看
已经遥远了吗,乌鲁木齐的夜晚?“7·5”事件中,整个乌市死亡人数达197人,直接经济财产损失6895万元。  数字背后,浮现的却是一个女孩忧虑的脸。那是一位家在乌鲁木齐的朋友,离家求学,现在广州一间公司做白领。那几天里,她不停地拨电话、发短信,好在最终确认家人平安,但同学的家人中却有不幸发生。她痛心于民众间的暴力相向:“我一直在祈祷,希望事情能得到妥善的处理,希望主政者公正严明,希望鸟市不要从此成
作为宏观经济政策,必然要有前瞻性,必然要注重战略层次。对未来中国通胀的关注,这是一个大目标。不仅要关注当前的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还要关注未来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与社会稳定。  在今年对于中国经济形势和政策的争议中,如何看待通胀和通胀预期是个重要焦点。在中央层面,对于通胀可能一直是谨慎的。不过,这种形势有了微妙的转变。温家宝总理9月10日在由世界经济论坛主办的2009年新领军者年会(夏季达沃斯)开幕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