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伴随着信息传播和舆论监督环境的变化以及我国新闻体制改革的推进,越来越多的新闻媒体以及记者自身成为了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有赢得声誉的“媒体青天”,也有获得骂名的“媒体腐败”。通常认为,记者在社会生活中充当着传播信息、引导舆论、监视环境的角色。由此引发了对新闻记者需不需要社会影响力、记者角色如何审视和定位等问题的新一轮思考与讨论。
关键词:新闻记者;舆论焦点;角色
中图分类号:J9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3)11-17-1
人们常常用“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来形容记者。是的,用眼睛观察社会,用头脑思考现实,用文字、图像记录社会发展进程,这就是记者的工作;做历史的记录者,社会的瞭望哨,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这就是记者的职责。约瑟夫·普利策说得好:“倘若一个国家是一条航行在大海上的船,新闻记者就是船头的瞭望者,他要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观察一切,审视海上的不测风云和浅滩暗礁,及时发出警报。”这段话应该是对记者职业角色定位的一般性概括和表述。社会角色体现着人们对特定社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记者是社会中的一个重要角色,公众期望记者按照社会、受众的需要履行必须的权利和义务。从职业化的角度讲,其基本职责是发现新闻、捕捉信息、客观公正地报导事实真相,使公众了解所置身的环境,采取正确的思维和行为。
一、记者职业角色与社会责任
记者职业角色与伦理道德等社会责任的冲突一直存在,当冲突发生时记者采取高度职业化的做法,往往容易引起舆论的关注。一方面,记者在二者发生冲突时高度职业化,甚至舍弃伦理道德、社会责任。前几年,一个暴风雨的下午,厦门的大街上有一个水坑,一个骑车经过的市民为此栽了跟头,一个摄影记者拍下了这个场景。照片发表后引起了激烈的争论,争论的焦点在于“记者传达新闻的责任和社会公德心之间应如何平衡”,即记者该去提示行人还是该拍照片。另一方面恰好相反,记者在二者发生冲突时坚守人性与伦理,同样容易引起舆论的关注,然而大多数获得的是赞赏。
二、记者职业角色与个人利益的矛盾
这包括记者淡薄名利、清正廉洁和记者贪污腐败、利益熏心两种一极化的情形。前者中,记者扮演了“包青天”的角色。近年来,许多新闻单位都出现了敢于仗义执言的记者,不但奋笔疾书,甚至通过个人力量为民请愿。例如在2001年的广西南丹特大矿井透水事故中,新闻界——包括中央驻桂新闻单位和广西当地媒体的记者——在南丹矿难被掩盖得几乎密不透风的时候,不顾个人安危,深入事故矿区调查取证,冲破层层伪装和封锁,果敢地向中央反映和对外披露了这一特大矿难,冒着生命危险坚决揭露了这一“惊天大案”。结果,黑暗的铁幕被撕开,事故责任人被严肃查处,南丹矿区开发中长期混乱不堪的局面开始得到控制和全面整治。这种情形下,媒体成为了舆论关注的焦点。
三、记者成为舆论焦点不能盲目推崇
社会公信力通常是指社会普遍成员对某事或人的期待和认可程度。新闻记者应该认识到自身的社会公信力的重要性,这与其职业特征密切相关。社会公信力的重要性要远远大于社会影响力。记者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可能会增加记者的社会影响力,然而有些时候会降低记者的社会公信力。一个记者不应该把成为舆论焦点作为他的工作目标,这只会适得其反,或者产生不利的结果。并且上述两种最易成为舆论焦点的情形中,分别有积极和负面的两类,新闻记者如果在处理那些矛盾时没有做出正确的选择,将会损害记者形象,败坏社会风气,影响社会和谐安定。
四、记者成为舆论焦点不能一概否定
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社会发展和受众需求发生着新的变化,使得媒体市场竞争加剧。出于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媒体必须采取相应的竞争措施和手段。记者是一种高度社会化的职业,往往自身容易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由于工作的特殊性,记者必须接触新闻现场、新闻事件、公众人物等,记者的作为必然受到公众的关注。这是由记者的职业特征所决定的。此外,新闻界、媒体行业同样需要注重宣传,同样需要树立榜样,而自身的宣传是不可或缺的。一个行业的发展离不开榜样的带头模范作用。新闻行业也不例外。树立先进,表彰典型不同于作秀或者炒作,它有利于激励媒体和记者自身的发展与竞争。
对待记者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这一问题,笔者认为应该以社会公信力为判断标准,只要有利于新闻媒体和新闻记者发挥社会共信力作用或者增大社会公信力的,都是积极的。新闻记者在遇到矛盾和冲突时,要以社会公信力为评判的标准,做出正确的抉择。新闻记者应该始终坚守作为社会信息传递者的角色职责,以满足受众的知情权、服务社会公众为最高职业追求。但同时,作为一个有责任感的社会公民,又必须遵从相应的社会道德规范。当角色发生冲突时,新闻记者应该把国家利益、公共利益、集体利益放在首位,把记者角色应尽的社会义务和责任放在首位,自觉地做到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团体利益服从国家利益、媒体利益服从社会利益。
参考文献:
[1]郑瑜.记者角色与社会责任[J].当代传播,2007,(01).
[2]罗真如.做一个让人尊敬的“瞭望者”.http://news.sina.com.cn/ o/2006-11-14/180010495753s.shtml.
[3]张弓.记者的角色错位与越位[J].新闻记者,2004,(04).
[4]长平.提醒还是拍照这是个伪问题[J].新京报,2005,(05).
[5]郑瑜.记者角色与社会责任[J].当代传播,2007,(01).
作者简介:
张靖雯,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广播电视台。
关键词:新闻记者;舆论焦点;角色
中图分类号:J9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3)11-17-1
人们常常用“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来形容记者。是的,用眼睛观察社会,用头脑思考现实,用文字、图像记录社会发展进程,这就是记者的工作;做历史的记录者,社会的瞭望哨,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这就是记者的职责。约瑟夫·普利策说得好:“倘若一个国家是一条航行在大海上的船,新闻记者就是船头的瞭望者,他要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观察一切,审视海上的不测风云和浅滩暗礁,及时发出警报。”这段话应该是对记者职业角色定位的一般性概括和表述。社会角色体现着人们对特定社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记者是社会中的一个重要角色,公众期望记者按照社会、受众的需要履行必须的权利和义务。从职业化的角度讲,其基本职责是发现新闻、捕捉信息、客观公正地报导事实真相,使公众了解所置身的环境,采取正确的思维和行为。
一、记者职业角色与社会责任
记者职业角色与伦理道德等社会责任的冲突一直存在,当冲突发生时记者采取高度职业化的做法,往往容易引起舆论的关注。一方面,记者在二者发生冲突时高度职业化,甚至舍弃伦理道德、社会责任。前几年,一个暴风雨的下午,厦门的大街上有一个水坑,一个骑车经过的市民为此栽了跟头,一个摄影记者拍下了这个场景。照片发表后引起了激烈的争论,争论的焦点在于“记者传达新闻的责任和社会公德心之间应如何平衡”,即记者该去提示行人还是该拍照片。另一方面恰好相反,记者在二者发生冲突时坚守人性与伦理,同样容易引起舆论的关注,然而大多数获得的是赞赏。
二、记者职业角色与个人利益的矛盾
这包括记者淡薄名利、清正廉洁和记者贪污腐败、利益熏心两种一极化的情形。前者中,记者扮演了“包青天”的角色。近年来,许多新闻单位都出现了敢于仗义执言的记者,不但奋笔疾书,甚至通过个人力量为民请愿。例如在2001年的广西南丹特大矿井透水事故中,新闻界——包括中央驻桂新闻单位和广西当地媒体的记者——在南丹矿难被掩盖得几乎密不透风的时候,不顾个人安危,深入事故矿区调查取证,冲破层层伪装和封锁,果敢地向中央反映和对外披露了这一特大矿难,冒着生命危险坚决揭露了这一“惊天大案”。结果,黑暗的铁幕被撕开,事故责任人被严肃查处,南丹矿区开发中长期混乱不堪的局面开始得到控制和全面整治。这种情形下,媒体成为了舆论关注的焦点。
三、记者成为舆论焦点不能盲目推崇
社会公信力通常是指社会普遍成员对某事或人的期待和认可程度。新闻记者应该认识到自身的社会公信力的重要性,这与其职业特征密切相关。社会公信力的重要性要远远大于社会影响力。记者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可能会增加记者的社会影响力,然而有些时候会降低记者的社会公信力。一个记者不应该把成为舆论焦点作为他的工作目标,这只会适得其反,或者产生不利的结果。并且上述两种最易成为舆论焦点的情形中,分别有积极和负面的两类,新闻记者如果在处理那些矛盾时没有做出正确的选择,将会损害记者形象,败坏社会风气,影响社会和谐安定。
四、记者成为舆论焦点不能一概否定
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社会发展和受众需求发生着新的变化,使得媒体市场竞争加剧。出于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媒体必须采取相应的竞争措施和手段。记者是一种高度社会化的职业,往往自身容易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由于工作的特殊性,记者必须接触新闻现场、新闻事件、公众人物等,记者的作为必然受到公众的关注。这是由记者的职业特征所决定的。此外,新闻界、媒体行业同样需要注重宣传,同样需要树立榜样,而自身的宣传是不可或缺的。一个行业的发展离不开榜样的带头模范作用。新闻行业也不例外。树立先进,表彰典型不同于作秀或者炒作,它有利于激励媒体和记者自身的发展与竞争。
对待记者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这一问题,笔者认为应该以社会公信力为判断标准,只要有利于新闻媒体和新闻记者发挥社会共信力作用或者增大社会公信力的,都是积极的。新闻记者在遇到矛盾和冲突时,要以社会公信力为评判的标准,做出正确的抉择。新闻记者应该始终坚守作为社会信息传递者的角色职责,以满足受众的知情权、服务社会公众为最高职业追求。但同时,作为一个有责任感的社会公民,又必须遵从相应的社会道德规范。当角色发生冲突时,新闻记者应该把国家利益、公共利益、集体利益放在首位,把记者角色应尽的社会义务和责任放在首位,自觉地做到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团体利益服从国家利益、媒体利益服从社会利益。
参考文献:
[1]郑瑜.记者角色与社会责任[J].当代传播,2007,(01).
[2]罗真如.做一个让人尊敬的“瞭望者”.http://news.sina.com.cn/ o/2006-11-14/180010495753s.shtml.
[3]张弓.记者的角色错位与越位[J].新闻记者,2004,(04).
[4]长平.提醒还是拍照这是个伪问题[J].新京报,2005,(05).
[5]郑瑜.记者角色与社会责任[J].当代传播,2007,(01).
作者简介:
张靖雯,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