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推进科学发展观进专业课堂,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是培养高素质合格人才的现实需要,也是新形势下在大学生中推动科学发展观大学习、大普及的客观需要。推进科学发展观进专业课堂要取得实效,必须以提高认识,转变观念为前提,以队伍建设为保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为切入点,做好试点,选好课程是关键。课程的选择要“因课制宜”,不能搞一刀切;要根据课程内容选择合适的章节,找准切入点,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专业课堂;五进
科学发展观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的重大举措,推进科学发展观进课堂,是高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要任务。针对目前高校青年大学生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还存在浅尝辄止、知之甚少的现象,少数青年大学生在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上还存在较大差距,我校在坚持注重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的同时,大胆创新,积极延伸教学领域,大力推进科学发展观进专业课堂。在进专业课堂的教学实践中,我们逐一回答、践行了科学发展观“为什么要进专业课堂”?“能不能进专业课堂”?,“进入哪些专业课堂”?“如何进专业课堂?”等根本问题。经过一年多的教学实践,取得良好的成效,不但增强了学生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论认同,而且还增强了大学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实效性。
一、推进科学发展观进专业课堂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推进科学发展观进专业课堂,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长远发展的战略需要。
未来世界的竞争说到底是当代青年的竞争,大学生作为青年中知识层次较高、最有潜力、最具创造性的群体,其素质如何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在21世纪的发展。正如邓小平指出:“我们的学校是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人才的地方。”胡锦涛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进科学发展观进专业课堂,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对于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和解决当代中国的实际问题,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信念,忠实执行科学发展观,积极促进社会和谐,真正成为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确保我国在复杂变化的国际环境和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2.推进科学发展观进专业课堂,是进一步增强大学生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论认同,培养高素质合格人才的现实需要。
高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高校能不能科学发展,直接关系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科学发展观它不仅涉及思想政治领域,同时其理论内涵与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等方方面面的知识紧密相连,它所揭示的发展规律、蕴含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体现的价值取向,为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和国家前途命运、正确认识肩负的社会责任和如何立身做人,指明了根本方向,提供了根本准则。因此推进科学发展观进专业课堂,把科学发展观的内容和精神渗透到专业课的教学之中,是科学发展观科学性的要求,也是专业课教学在人才培养中发挥作用的要求。积极鼓励专业课教师探索科学发展观进专业课的途径、手段和方法,结合不同学科特点拓展科学发展观进专业课的领域,将教学内容与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有机融合,能深化学生对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认识,进一步增强学生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论认同。学生只有对科学发展观理论认同了,才能把践行科学发展观变成自觉的行动。
3.推进科学发展观进专业课堂,是新形势下在大学生中推动科学发展观大学习、大普及的客观需要。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传又与时俱新的科学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科学发展观进专业课堂,是宣传普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一种形式创新,是对大学生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的一种途径拓展。在继承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优良传统、充分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主课堂、主渠道作用的基础上,通过专业课堂着力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普及到大学生中去,必将有助于当代大学生真正明白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什么,贯彻科学发展观能到来什么,推动科学发展应该做什么,必将使他们从内心深处更加拥护科学发展、更加主动投入科学发展。
二、推进科学发展观进专业课堂的具体措施
1.提高认识,转变观念,这是推进科学发展观进专业课堂的首要前提。
科学发展观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推进科学发展观进课堂,在一般人看来就是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堂,只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事情。对为什么要推进科学发展观进专业课堂不理解,对科学发展观能进专业课堂持怀疑态度。因此首先必须提高广大干部和教师,尤其是专业课教师对推进科学发展观进专业课堂的认识,学校的各级部门要对科学发展观进专业课堂的进行广泛宣传,充分认识推进科学发展观进专业课堂的意义及作用,要通过讲课、专题报告会,典型经验交流等形式,开阔广大教师和学生的视野,争取他们的认同,为深入开展科学发展观进专业课堂工作打下思想基础。
2.加强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专业教师的主导作用,这是推进科学发展观进专业课堂的根本保证。
推进科学发展观进专业课堂,教师是关键。专业课教师真学、真懂、真信科学发展观,是做好科学发展观进专业课堂工作的重要前提和根本保证。由于科学发展观博大精深,必须采取多种形式努力提高专业课教师全面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能力。首先要有计划、有步骤地集中组织专业课教师深入学习研究科学发展观,提高专业课教师对科学发展观掌握的深度和广度。其次要组织教师结合教学任务学习科学发展观。根据教师担负的教学任务和每门课程的特点,从不同教学对象的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组织他们学习科学发展观,理出贯彻思路,明确贯彻重点,把握贯彻标准,克服和避免简单化的“贴标签”和“对号入座”现象,力求联系紧密、融入课程自然、讲授通俗易懂、解决问题有策,为“进课堂”做好充分准备。再次是教师要加强自学。要先学、学好、学实、学深科学发展观,用科学发展观首先武装好自己,进而武装学生头脑。只要这样,教师才能传好“道”、授好“业”、解好“惑”。
3.做好试点单位,选好课程,这是推进科学发展观进专业课堂的关键。
推进科学发展观进专业课堂是一个全新的尝试,既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也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照搬,首先要选择单位和课程作为试点。我们全面分析了我校11个二级学院的实际情况,既要考虑学科布点又要结合学科专业特点,选择了经济与贸易学院、汽车学院、工商管理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生物工程学院等5个二级学院作为第一批试点单位。5个二学院共推荐申报了《国际金融》、《汽车文化》、《工业设计方法学》、《技术经济学》、《材料科学前沿》、《食品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等14门课程作为科学发展观进课堂的试点课程,既包括专业必修课,也包括学科选修科、公共基础选修课。这14门课程不是随意选择的,而是要紧密结合国际局势和时代发展要求,以及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际,在社会急剧变革进程中人们所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和深层次问题,诸如环境、能源、交通、食品、卫生、经济、金融、新材料的开发等相关问题进行的选择。
4.选择重点章节,精心设计内容,作为推进科学发展观进专业课堂的切入点。
推进科学发展观进专业课堂,要求教师必须科学合理地调整教学内容,把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思想观点和要求融进教学内容中,既要吸收新思想整合教学内容,又要把握结合点整合教学内容,还要突出重点整合教学内容。如在《工业设计方法学》这门课程中,针对“人性化设计”是时下最流行的、最受人关注的,而对于中国设计行业而言也是最难做到的,我们选择在“人性化设计观念”这一章中融入科学发展观,突出以人为本的思想。在《汽车文化》这门课程中,针对制约汽车产业发展的环境污染、交通安全、能源消耗等问题,我们选择了在“汽车与人类社会”这个章节融入科学发展观,突出可持续性发展观的理念。
三、推进科学发展观进专业课堂的几点建议
1.加强对科学发展观进专业课堂的领导。
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党政领导,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推进科学发展观进专业课堂的的重大意义,把科学发展、全面发展、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一重大课题始终摆在重要的位置,切实加强领导。学校党委要统一领导科学发展观进专业课堂工作,制订推动总体规划,对推动工作作出全面部署和安排。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各院系具体负责,教务处等部门通力配合形成合力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2.丰富科学发展观进专业课堂的形式。
课堂是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主要场所,将科学发展观融入专业课堂,除了进行课堂讲授外,还应该结合学科专业、社会热点问题举办专题讲座或专家系列讲座,拓展学生学习的视野。如上学年在我校举办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发展绿色化工”、“从三鹿奶粉事件看企业科学发展的重要性”、“从全面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要求透视次贷危机的影响”等几次专题讲座,取得很好的效果,增加了学生对科学发展观理论认同。
3.课程的选择要“因课制宜”,不能搞一刀切。
科学发展观进专业课堂与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堂在很多方面的做法是不一样的,比如内容的取舍,方法的选择。它不是具体讲科学发展观的产生的背景、基本内涵、意义,而是如何有机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理念与课程内容相结合,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事实上,不是所有的专业课都可以自然地融入科学发展观,要“因课制宜”,要根据课程内容选择合适的章节,找准切入点,体现出课程本身需要。要自然结合,不能生搬硬套,牵强附会。
作者简介:熊晓燕(1965-),女,四川邻水县人,教授,法学硕士,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和党建理论研究。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专业课堂;五进
科学发展观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的重大举措,推进科学发展观进课堂,是高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要任务。针对目前高校青年大学生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还存在浅尝辄止、知之甚少的现象,少数青年大学生在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上还存在较大差距,我校在坚持注重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的同时,大胆创新,积极延伸教学领域,大力推进科学发展观进专业课堂。在进专业课堂的教学实践中,我们逐一回答、践行了科学发展观“为什么要进专业课堂”?“能不能进专业课堂”?,“进入哪些专业课堂”?“如何进专业课堂?”等根本问题。经过一年多的教学实践,取得良好的成效,不但增强了学生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论认同,而且还增强了大学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实效性。
一、推进科学发展观进专业课堂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推进科学发展观进专业课堂,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长远发展的战略需要。
未来世界的竞争说到底是当代青年的竞争,大学生作为青年中知识层次较高、最有潜力、最具创造性的群体,其素质如何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在21世纪的发展。正如邓小平指出:“我们的学校是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人才的地方。”胡锦涛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进科学发展观进专业课堂,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对于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和解决当代中国的实际问题,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信念,忠实执行科学发展观,积极促进社会和谐,真正成为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确保我国在复杂变化的国际环境和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2.推进科学发展观进专业课堂,是进一步增强大学生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论认同,培养高素质合格人才的现实需要。
高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高校能不能科学发展,直接关系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科学发展观它不仅涉及思想政治领域,同时其理论内涵与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等方方面面的知识紧密相连,它所揭示的发展规律、蕴含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体现的价值取向,为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和国家前途命运、正确认识肩负的社会责任和如何立身做人,指明了根本方向,提供了根本准则。因此推进科学发展观进专业课堂,把科学发展观的内容和精神渗透到专业课的教学之中,是科学发展观科学性的要求,也是专业课教学在人才培养中发挥作用的要求。积极鼓励专业课教师探索科学发展观进专业课的途径、手段和方法,结合不同学科特点拓展科学发展观进专业课的领域,将教学内容与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有机融合,能深化学生对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认识,进一步增强学生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论认同。学生只有对科学发展观理论认同了,才能把践行科学发展观变成自觉的行动。
3.推进科学发展观进专业课堂,是新形势下在大学生中推动科学发展观大学习、大普及的客观需要。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传又与时俱新的科学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科学发展观进专业课堂,是宣传普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一种形式创新,是对大学生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的一种途径拓展。在继承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优良传统、充分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主课堂、主渠道作用的基础上,通过专业课堂着力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普及到大学生中去,必将有助于当代大学生真正明白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什么,贯彻科学发展观能到来什么,推动科学发展应该做什么,必将使他们从内心深处更加拥护科学发展、更加主动投入科学发展。
二、推进科学发展观进专业课堂的具体措施
1.提高认识,转变观念,这是推进科学发展观进专业课堂的首要前提。
科学发展观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推进科学发展观进课堂,在一般人看来就是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堂,只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事情。对为什么要推进科学发展观进专业课堂不理解,对科学发展观能进专业课堂持怀疑态度。因此首先必须提高广大干部和教师,尤其是专业课教师对推进科学发展观进专业课堂的认识,学校的各级部门要对科学发展观进专业课堂的进行广泛宣传,充分认识推进科学发展观进专业课堂的意义及作用,要通过讲课、专题报告会,典型经验交流等形式,开阔广大教师和学生的视野,争取他们的认同,为深入开展科学发展观进专业课堂工作打下思想基础。
2.加强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专业教师的主导作用,这是推进科学发展观进专业课堂的根本保证。
推进科学发展观进专业课堂,教师是关键。专业课教师真学、真懂、真信科学发展观,是做好科学发展观进专业课堂工作的重要前提和根本保证。由于科学发展观博大精深,必须采取多种形式努力提高专业课教师全面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能力。首先要有计划、有步骤地集中组织专业课教师深入学习研究科学发展观,提高专业课教师对科学发展观掌握的深度和广度。其次要组织教师结合教学任务学习科学发展观。根据教师担负的教学任务和每门课程的特点,从不同教学对象的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组织他们学习科学发展观,理出贯彻思路,明确贯彻重点,把握贯彻标准,克服和避免简单化的“贴标签”和“对号入座”现象,力求联系紧密、融入课程自然、讲授通俗易懂、解决问题有策,为“进课堂”做好充分准备。再次是教师要加强自学。要先学、学好、学实、学深科学发展观,用科学发展观首先武装好自己,进而武装学生头脑。只要这样,教师才能传好“道”、授好“业”、解好“惑”。
3.做好试点单位,选好课程,这是推进科学发展观进专业课堂的关键。
推进科学发展观进专业课堂是一个全新的尝试,既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也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照搬,首先要选择单位和课程作为试点。我们全面分析了我校11个二级学院的实际情况,既要考虑学科布点又要结合学科专业特点,选择了经济与贸易学院、汽车学院、工商管理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生物工程学院等5个二级学院作为第一批试点单位。5个二学院共推荐申报了《国际金融》、《汽车文化》、《工业设计方法学》、《技术经济学》、《材料科学前沿》、《食品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等14门课程作为科学发展观进课堂的试点课程,既包括专业必修课,也包括学科选修科、公共基础选修课。这14门课程不是随意选择的,而是要紧密结合国际局势和时代发展要求,以及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际,在社会急剧变革进程中人们所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和深层次问题,诸如环境、能源、交通、食品、卫生、经济、金融、新材料的开发等相关问题进行的选择。
4.选择重点章节,精心设计内容,作为推进科学发展观进专业课堂的切入点。
推进科学发展观进专业课堂,要求教师必须科学合理地调整教学内容,把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思想观点和要求融进教学内容中,既要吸收新思想整合教学内容,又要把握结合点整合教学内容,还要突出重点整合教学内容。如在《工业设计方法学》这门课程中,针对“人性化设计”是时下最流行的、最受人关注的,而对于中国设计行业而言也是最难做到的,我们选择在“人性化设计观念”这一章中融入科学发展观,突出以人为本的思想。在《汽车文化》这门课程中,针对制约汽车产业发展的环境污染、交通安全、能源消耗等问题,我们选择了在“汽车与人类社会”这个章节融入科学发展观,突出可持续性发展观的理念。
三、推进科学发展观进专业课堂的几点建议
1.加强对科学发展观进专业课堂的领导。
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党政领导,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推进科学发展观进专业课堂的的重大意义,把科学发展、全面发展、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一重大课题始终摆在重要的位置,切实加强领导。学校党委要统一领导科学发展观进专业课堂工作,制订推动总体规划,对推动工作作出全面部署和安排。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各院系具体负责,教务处等部门通力配合形成合力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2.丰富科学发展观进专业课堂的形式。
课堂是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主要场所,将科学发展观融入专业课堂,除了进行课堂讲授外,还应该结合学科专业、社会热点问题举办专题讲座或专家系列讲座,拓展学生学习的视野。如上学年在我校举办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发展绿色化工”、“从三鹿奶粉事件看企业科学发展的重要性”、“从全面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要求透视次贷危机的影响”等几次专题讲座,取得很好的效果,增加了学生对科学发展观理论认同。
3.课程的选择要“因课制宜”,不能搞一刀切。
科学发展观进专业课堂与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堂在很多方面的做法是不一样的,比如内容的取舍,方法的选择。它不是具体讲科学发展观的产生的背景、基本内涵、意义,而是如何有机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理念与课程内容相结合,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事实上,不是所有的专业课都可以自然地融入科学发展观,要“因课制宜”,要根据课程内容选择合适的章节,找准切入点,体现出课程本身需要。要自然结合,不能生搬硬套,牵强附会。
作者简介:熊晓燕(1965-),女,四川邻水县人,教授,法学硕士,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和党建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