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卒中患者的慢性肾脏病患病率和危险因素评价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oFeic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卒中人群中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的患病率以及该类患者的卒中危险因素和预后特点。方法连续收集270例住院治疗的急性卒中患者,横贯性评价其CKD患病情况,比较270例卒中患者中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相近的53例CKD患者与106例无CKD患者的各种危险因素和近期预后。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60ml/(min·1.73m^2)和(或)随机尿白蛋白/尿肌酐比值(albumin-to-creatinine-ratios,ACR)〉30mg/g且持续3个月以上者定义为CKD,依据肾脏病饮食改良(Modification of Diet in Renal Disease equation,MDRD)简化公式估算GFR。近期预后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价。结果本组卒中患者CKD患病率为19.6%,主要为早、中期CKD。CKD组高血压(81.13%)、糖尿病(33.96%)和卒中病史(45.28%)比例均显著高于无CKD组(分别为64.15%、18.86%和27.36%)(P均〈0.05);伴CKD者收缩压[(151.74±20.98)mmHg]和低密度脂蛋白[(3.03±0.96)mmol/L]显著高于无CKD组[收缩压为(144.30±21.64)mmHg,低密度脂蛋白为(2.75±0.76)mmol/L](P均〈0.05);另外,CKD组红细胞沉降率(39mm/h,中位数)、超敏C-反应蛋白(5.12mg/L,中位数)、甲状旁腺素[(81.01±26.78)pg/ml]水平均显著高于无CKD组[分别为20mm/h、3.36mg/L和(46.95±24.63)pg/ml](P均〈0.05);CKD组还存在低血钙和高血磷的改变趋势。CKD组发病3个月后mRS评分≥3分的患者比例(66.03%)显著高于无CKD组(46.23%)(P〈0.05),3个月时的病死率(9.43%)也有增高的趋势(P=0.073)。结论卒中人群的CKD患病率较高,主要为早、中期CKD。伴CKD者卒中危险因素多于无CKD者,目预后也更差。

其他文献
突触损伤在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发病的早期即存在,与认知功能障碍关系密切,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研究突触形态结构的可塑性、突触传递效能的可塑性以及突触蛋白在VCI发病中的作用和机制,有助于进一步阐明VCI的发病机制,从而更有效地防治VCI。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macrophage clony-sfimulating factor,GM-CSF)是一种血液细胞因子,与粒细胞和巨噬细胞生成有关。最近的研究提示,脑缺血后GM—CSF在神经系统的表达增高,提示其在脑缺血后神经保护中起着重要作用。GM-CSF主要是通过抗凋亡、促进侧支循环和抑制能量消耗来保护神经元。
主要基于西欧调查的流行病学研究显示,男性卒中比女性更多见。近年来,在世界各地陆续得到了有关卒中发病率、患病率、亚型、严重程度和病死率的性别特异性资料。瑞典厄勒布鲁大学医院神经内科的Appelros等对世界范围内卒中流行病学性别差异进行了系统评价。
应用神经保护药治疗缺血性卒中尚未获得成功,是否可用这些化合物来减少卒中复发后的残疾也不得而知。在有效预防二次卒中方案(Prevention Regimen for Effectively Avoiding Second Strokes,PROFESS)试验中,德国杜伊斯堡-埃森大学神经内科的Diener等对抗血小板药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替米沙坦的推定神经保护作用进行了探讨。
在讨论总体人群筛查对无症状颈动脉狭窄(asymptomatic carotid artery stenosis,ACAS)的价值方面,可靠的患病率估计至关重要。荷兰乌特勒支大学的de Weerd等通过系统文献回顾和汇总回归分析提供了可靠的ACAS患病率的年龄和性别专率。
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是一种常见神经系统疾病,其死亡率和致残率均很高,但目前对ICH后脑损伤的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最新的研究表明,铁超载在ICH后脑损伤中起着重要作用。文章对脑铁分布和功能、ICH后铁超载引起脑损伤的机制以及铁螯合剂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小剂量阿司匹林对于许多闭塞性血管病患者具有明确和实质性的净益处。英国抗栓试验协作组已对其在一级预防中的益处和风险进行过评估。
除受传统危险因素影响之外,卒中发病还与气温骤降有关。对绝大多数地区的研究发现,卒中与冷天气关系密切,后者通过多种机制影响卒中的发病,如血管调节机制的季节变化、血液成分的改变以及对感染因素的影响等。研究证实,炎症因子在动脉粥样硬化和卒中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而寒冷应激对卒中患者基因表达产生的影响也可能起着重要作用。文章概述了气温骤降与卒中发病的关系和机制。
沙格雷酯与阿司匹林对脑梗死二级预防有效性和安全性比较研究( Sarpogrelate-Aspirin Comparative Clinical Study for Efficacy and Safety in Secondary Prevention of Cerebral Infarction, S-ACCESS)是一项在1510例日本患者中进行的随机双盲试验,但对于预防脑梗死的复发方面,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原刊名:《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是国家卫生部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的国家级学术期刊,是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之一,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核心期刊),并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版。办刊宗旨是,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贯彻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办刊方针,反映国际脑血管病临床和科研工作的最新进展,促进脑血管病领域的学术交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