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

来源 :速读·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illybl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是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基础课,是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实践课,是引导学生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课。说到底,语文是学生用来说、讲、读、写、用的必然工具。其中阅读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乃至整个教育过程中都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培养初中生的阅读能力首先要从诵读抓起,通过师生互动和有梯度的训练,落实好阅读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把握阅读教学必须遵循的原則,培养学生语文阅读能力。
  一、中学生语文阅读的重要意义
  由于社会上普遍存在对语文的漠视态度,中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总是受到社会观点的影响,认为读书无用,阅读对于语文成绩影响不大。社会上各种观点的抨击和新闻媒体发展的冲击,导致了中学生语文阅读水平低下,缺乏基础的语文阅读能力。很多中学生认为语文阅读没有活力,重视分析轻视语文阅读的体验,重视结论轻视语文阅读的过程,重视成绩轻视语文阅读的实质。
  这些不良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因为中学老师和学生没有理解语文阅读的重要性。语文不仅仅是教材中的几篇课文,而是建立的一种大语文观,语文阅读饱含世间万象,在人生百态中方能体会生活的真谛。语文直接影响着学生的道德素质和对社会的认识。加强中学生语文阅读水平,势在必得。
  二、在有声诵读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诵读是阅读的基础。学生阅读文章时,要扫清阅读障碍。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生词,读准生字,理解其意思,在此基础上才能诵读。诵读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主动学,并提高学习效率。诵读时,眼、手、口、耳、脑等各种感官要同时活动。通过有声诵读可以让学生感悟到作品的真谛,不经意之间对语言的那种抑扬顿挫的语音、错落有致的节奏与奇特严谨的结构拥有深切的体验。要改变目前语文教学效率不高,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普遍较差的局面,万万不可对诵读掉以轻心、等闲视之。利用语音、语调、语气等引导学生进入角色,摹拟人物情态。开启学生情感的闸门,让在文章中蕴涵的感情的潮水在诵读中奔涌出来。学习《最后一次讲演》,引导学生通过多次朗读,体会在集会上闻一多先生的心情:对革命死难者——李公朴表示深切的悲痛;对反革命的刽子手——国民党反动派表示刻骨的愤恨。学生的这种诵读在不断的得以加强,体味作者深刻的情感。
  三、研发专门教材,开设阅读训练课
  语文阅读能力培养是语文学习的重点,因此学校要加大语文阅读教材的研发。派遣专业的老师编撰适合学生使用的教材,教材专业化、备课系统化、责任明确化,保证学生能够享用合理的教材。
  中学生语文阅读训练课非常重要,学校每周拿出一节课的时间进行专门训练,主要在精加工策略训练、速读训练方面加大力度。精加工策略训练主要有五个环节,学生能够对阅读的文章进行提问、提取关键词、重复主要内容、明确中心思想和掌握关键情节。速度训练主要培养中学生阅读速度,在规定的时间内,尽可能多的完成阅读文字的训练,获取主要的信息。速读训练在不同的年级要有差别,从简单到复杂,从短篇到长篇,日积月累,逐步提高中学生阅读水平。
  四、教师需要诱导学生反复朗读内容含蓄的文章
  对文章进行品评赏析,从字里行间看出作者遣词造句的功夫与用心,看出文中的美点妙要,品出力透纸背的意蕴。笔者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品读法”,更易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下面从四方面谈谈“品读”教学中要注意的问题。 一要品得细,就是一个字一个字地、一句话一句话地、多角度地反复地咀嚼品味语言材料。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一字未宜忽,句句悟其神。” 我的体会是:让学生阅读课文,抓住那些凝聚作者情感的,闪烁作者独到感受的精华文段、重点语句、关键字词进行细细品析。这样既可以在字、词、句的咀嚼中领略作者遣词造名的功力,体会其用法的精妙;又可以更深、更全面地去理解文章的内容,作者的情感,作品的思想,语言的风格等,达到对文章“窥一斑而见全豹”的认识效果。 二要品得深,就是对课文见解深刻,经过一番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品读,从别人不易读或不能读的地方读出味道来。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探幽发微、扣问弦外之音,揣摩语言外壳下蕴含的深层次含义,既可培养学生思维的发展,又可更深刻地理解文章的内涵。如鲁迅先生《孔乙己》一文,结尾这样的写道:“孔乙己大约的确死了”?课上笔者引导学生思考“大约”和“的确”深层含义学生。经过思考讨论,便明白这两个词看似矛盾其实反应的却是孔乙己真实的命运。三要品得美,就是从“美”的角度、“好”的角度对课文进行品味揣摩,品评欣赏文中不同凡响的表达艺术,从而产生审美激情,获得深刻的审美体验。品读美文时,教师要善于从“美”的角度,引导学生进行“美点寻踪”,无论是用词、写句、层次、结构,还是音乐、画面、形象、思想等,都可让学生用自己审美的眼光去追寻和探究,发现其美的所在。如果我们的语文课上,学生能与庄子一起逍遥游,与苏轼同游赤壁,随毛泽东观北国风光,跟随范仲淹做客岳阳楼,岂不美哉!四要品得奇,就是角度丰富,视野开阔,通过多角度鉴赏和思辨分析,进行科学的审美判断,形成独创的见解,发别人所未发。
  五、结合语文教学,注重课堂培养
  阅读教学主要体现在实际课堂教学中,课堂的综合性学习才是语文阅读的根源。在教学过程中,依据课堂进度来安排阅读训练,强调语文阅读认知的训练。课堂教学不需要额外的师资力量,使用初中语文课本就可以达到培训的目的,节省了学生的时间和费用,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渗透式教学又被称为相嵌型教学,主张课堂和课外阅读结合,达到提高阅读水平的目的。渗透式教学中,教师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教师给同学们介绍适合阅读的书目,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书目进行阅读。渗透式教学强调学生本身的自制力、兴趣、意志等,受到家庭的影响很大。所以,家庭成员要积极的陪伴孩子进行语文阅读,营造良好的阅读家庭氛围,提升孩子的阅读水平。渗透式教学意在模式化,但是现在还不成熟,需要积极探究。
  中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思想,进行创新性教学,帮助学生建立完善的阅读体系,增加阅读的水平,提升学生的情操。
其他文献
现代教育科学研究表明, 所谓启发式教学是指能指导、引导、启示、激发学生自觉地、积极地学习和思考及主动实践的教学.这种教学思想符合辨证唯物主义的认识原理和学生的认识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日益推进,各级各类中小学校都在坚持新课程改革标准之下,创新学科教学方式,提高学科教学的课堂效率,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寓教于
摘 要:结合语言习得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和社会互动论,提出农村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互动策略优化的原则,以期促进农村中学英语口语教学质量的提升,从而改变“哑巴英语”的局面。  关键词:英语口语;农村地区;教学策略  一、农村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互动策略优化的缘由  口语教学互动策略注重民主、自由、开放式的教学,它的新颖性、独特性,正是区别于传统教学策略的魅力所在。  1.口语教学互动策略激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 
在平时的数学教学工作中,我们经常会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怎样的一节数学课才是好的数学课?对此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少人在理论和实践上进行了有益探索,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意见
摘 要:新课程理念要求我们的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此转化后进生的工作,促进每一个学生有所发展,就是我们目前不容忽视的重要课题,也是每个教师头痛而又无法避免的问题。任教英语学科多年来,我几乎年年带差班,这也为我研究转差工作提供了平台。为了使后进生转化工作进行得较为顺利,就有必要对后进生的形成原因进行分析并且得出解决后进生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形成原因;家庭因素;教师因素;自身因素;解决的方法  新
目的:观察氨氯地平配伍缬沙坦治疗社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笔者单位收治的68例社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受试者,根据不同治疗药物
摘 要:“谈文色变”是当下大部分小学生共有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他们缺乏观察生活、积累生活素材的能力,针对这一现象,我们语文老师应该在学生习作指导中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不断引导学生进行相当的生活素材积累,学生的习作水平才会不断提高,收到“水滴石穿、水到渠成”的作用!  关键词:积累生活素材;小学生习作  现今好多孩子面对作文无话可说,想一点写一点,写一点想一点,这种挤牙膏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孩子
解题教学中往往会出现这样两幕:教师为了节省时间把一道题目的最简解法教给学生,教师讲得头头是道,学生听得津津有味,讲解完毕,学生对教师的“巧解”叹为观止,感叹之余想到的
高中英语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重视高中英语素质教育的重要开展,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之中良好的渗透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英语素养,达到教学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