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携手互动 共建和谐教育

来源 :江西教育·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g99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在互动中提升家长素质
  家长的素质不仅影响孩子的成长,而且直接影响家庭教育功能的发挥。通过专家引领,建立家长培训机制可以充分发挥家长学校的教育功能,有效提升家长队伍的素质。
  1.让专家教育家长
  专家的理论引领、方法指导、案例分析,可帮助家长开阔视野、转变教育观念,树立现代家庭教育意识,进而增强家庭教育的责任和使命。近几年,我校相继请教育专家举行专题报告,在引领先进理念,提升家长素质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2.让家长教育家长
  通过家长学校实现家长与家长之间的互动,也是提高家长队伍素质的有效途径。我校400多名学生,家长队伍的整体素质参差不齐。我们通过家长学校,举办教育经验交流会、恳谈会、咨询会等形式,让家长互相交流经验、探讨困惑,共同提高,以达到家长教育家长的目的。家长自身的实践经验就是最好的证明,组织一批高素质的家长以专题报告的形式现身说法,既可以推广家庭教育的成功经验,又能够引导家长进行反思。一位优秀家长就是一部活的家庭“教科书”,通过家长互动,为其他家长改进自己的教育方法创造了条件。
  3.让孩子教育家长
  在信息化社会,孩子在许多方面的发展已经超过家长,家长向孩子学习并不是落后的表现,而是教育发展的规律和要求。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通过一系列的家教实践活动,如借“亲子读书”“角色互换”“家庭沙龙”等予以引导,在亲子互动中促进家长转变观念,学会尊重孩子,理解孩子。尊重孩子,就是尊重孩子的生理和心理发展规律,在亲子交流活动中,学生代表的精彩发言,不同家庭的教育背景、经历和感受,在家长心中引起了共鸣。“角色互换”促进了家长与学生之间心灵的沟通,帮助家长了解青春期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及时调整教育方法,增强了教育的针对性。通过在互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沟通,家长自身素质在教育活动中得到了提高。
  二、在互动中整合优质资源
  首先,我们把家庭环境看作是学校的重要教育资源,重视 “家庭小学校”的建设。帮助家长建设家庭文化,开展了感恩教育,倡导孩子每周日晚上为父母洗一次脚,帮助父母分担家务;开展家庭“手拉手”互助互动,使困难家庭与富裕家庭结对子,使学业资助上升为“爱心储蓄”,教育了孩子,激励了家长,成就了教育。家庭文化是一种无形的教育资源,学校不但开展了“亲子读书活动”,还帮助学生建立“家庭图书角”,引导孩子合理使用零花钱。同时通过建立“班级图书角”和“图书交换站”实现优秀图书资源共建共享,优化了家庭教育环境。
  其次,我们把学生家长看作是学校最重要的教育伙伴,在校家之间架起了沟通桥梁,建立了联动机制,扩大了家庭教育的社会影响。如开设家庭课堂,布置亲子作业,引导家长利用好家庭教育资源,对学生进行习惯养成教育、爱心教育和孝心教育;开通咨询热线,进行问卷调查,随时帮助家长解决教育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向家长传递教育信息。组织家长参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活动。另外,我们还聘请了部分家长担任校外辅导员,倡导有爱心的家长都来做“教育志愿者”,组成家校教育共同体。通过家校互动,家家互动,进一步整合教育资源,发挥家庭的教育功能。
  三、在互动中凝聚教育合力
  近年来,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进了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有机结合。
  1.制定了家校联系卡,让家校互动达成共识。家校联系卡主要内容有学生在校完成作业、上课听讲、自我约束、团结同学、学习态度、组织纪律、参加课外活动等方面的情况,也有教师给学生的适当评价以及给学生和家长的指导性建议。联系卡由学生带给家长,家长填写学生在家的表现后,反馈给教师。联系卡每周填写一次,它以书面形式成为家校沟通的重要手段,让家长及时、有效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况,也能让学校及时了解学生在家里的情况,达到共同培养与教育的目的。但要注意不能将联系卡变成教师向家长的“告状信”。
  2.广泛参与,凝聚合力。家长的广泛参与是形成教育合力的前提和基础。为此,学校不断创新载体,拓展渠道,为家长参与学校的各种活动创造条件。除了新学期开学典礼、家长会、元旦文艺联欢会等大型活动,在日常班级管理和教学活动中,都能看到家长参与的身影。学校还面向社区开展家庭教育宣传和社会实践,聘请优秀家长、离退休干部、教师担任学生社区教育辅导员,定期指导家长配合学生开展综合社会实践活动。社区的参与填补了家庭和学校教育的空白。丰富多彩的活动,不仅提高了社会各界参与学校教育的积极性、主动性,也加深了人们对教育的关心、理解和支持。在参与中,教育积极因素被充分调动起来,教育合力逐步形成。
  3.开放互动,合作共赢。教学开放周是学校推动教育开放的重要平台,其间,许多教师把家长请到学校,与家长一起设计综合实践活动方案,确定社区调查主题,一些教师还主动请家长到自己的办公室评课、议课,帮助自己改进教育教学工作。在这种和谐的氛围中,教师细心倾听家长对学生在家庭的表现、对学校教育的建议和意见,随时与家长交流育人的心得体会,耐心帮助家长分析解决棘手的问题,指导家长改进教育子女的方法,改变了家长打压、溺爱、放纵等不良教育习惯,切实增强了教育效果。
   四、在互动中营造和谐环境
   我校地处商业中心和闹市,校园周边环境复杂,学生来源广,家庭环境也参差不齐。为此,在净化美化校园环境的同时,学校下大力气,优化家庭环境和周边社会环境。 一年一度的“环保日”“普法周”“文明礼貌月”“建军节”“母亲节”“艺术节”等都成为我们实现家、校和社会互动的重要载体。学校通过举办联谊活动,让家长、教师、学生以及社会各界的教育人士走到一起,齐心协力,携手共建,创新了教育载体,优化了家庭和社区教育环境。◆(作者单位: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区713学校)
  责任编辑:曾维平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一、教育现代化是以人的现代化为核心的系统转换工程  1.从行为力量的主导方来看——虽然教育现代化是对教育发展内涵的有力补充,是教育发展的必然需求。但在目前,是以政府行为作为推动力的,是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施加的外力要求。学校的发展层次良莠不齐,对教育现代化的认识理解不一,来自学校内部的动力就会显得有些虚弱。虽然在硬件上学校已经初步达到了教育现代化的指标要求,但学校的整体运转机制要与教育现代化的要求相
由于实践教学的历史原因及环节多、周期长、分散性强、可控性差等特点,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尚不健全。开展对实践性教学质量评价的研究,对推动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发展和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要落实高校科学发展观,建设高校 “质量工程”,实现“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观,就要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改革思想,打造开放的和有特色的教学。因而构建现代高效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我认为要遵循如下思路:  1.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