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读带写 以写促读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gang_nc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处在基础教育阶段的语文老师和学生,都被作文教学活动困扰着,学生怕写,老师怕改。这一直阻碍着作文教学的发展,制约着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笔者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多年,深深感到,语文教学,厘清阅读与写作的关系,指导学生多读、精读,以多读带动多写,以熟读带动熟写,不失为一条通向学生学好文本、写好作文的成功之路。
  自古以来,“读”和“写”就密不可分。尤其是语文学科的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学生的读书和作文,是一项活动的两个密切伙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依笔者看来,阅读可以为作文提供语言,提供经验,甚至提供文本样板。而写作反过来促使我们从阅读文本中寻求语言和经验。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名家,他的语言功夫尤让人称道,被人们称之为一代语言大师。当有人问到他的写作方法时,他说,“文章应该怎样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或方法的。”
  作家赵树理也曾经说过:“写起文章来要像走路一样的顺当,我认为这和我小时候坐在板凳上哇喇哇喇地读书有关系。譬如,小时候老师教我们读《庄子》,我们就学到庄子的句法;读韩愈的文章,又学到了韩愈的笔法。各种风格的文章都学,久而久之,我们学会了读别人的文章,说自己的话。”
  读书是吸收、积累的过程,思想、素材、感受以至语言的表达方法都在不知不觉中储存起来。一旦需要,这些储存就会蜂拥而至,跳出来供你应用;你可以很自然地随手拈来,不费思索而顺理成章,进而推陈出新,把自己的情意表达得生动、完美。
  优秀的书籍记录了前人对世界的探索和思考,既是人类群体才智的结晶,也是作者个人精神世界的展现。读这样的著作,我们仿佛直接进入了作者的精神世界,从中汲取知识,开拓视野,丰富情感,陶冶情操,使我们的精神境界得到提高。
  众所周知,世界上的任何技能技巧,都需要反复历练:如游泳、开车、踢球、唱戏等,如果训练达不到一定强度或熟练程度,就很难奏效。写作也是一种技能,当然不能例外;同时,写作更具有创新因素,必须在反复的实践中体味、揣摩才能“悟”出其中的规律。
  由此看来,我理解在教学中的“读”“写”关系应该是这样的:阅读,既要指导学生弄清楚文本写的有什么内容,还要指导学生弄清楚文本是怎么写的。进而指导他们习得语言,学习写作。写作,既要指导学生确定写什么内容,也要指导学生决定怎么去写。指导他们运用语言,实践写作。
  厘清了二者的关系,我在教学中就特别注意把二者结合起来训练,主要是从两个方面进行。
  一是带着写作教学中的问题进行阅读教学。
  写作中的问题很多,学生写作为难的地方也很多,诸如开头,结构,叙事,抒情,议论,描写,结尾等等。我就逐一进行教学试验,一次解决一个问题。例如开头,我把作文的开头总结成这样几个方面:开门见山式,提纲挈领式,直接描述式,提问议论式,……等等。把这些带到阅读教学中,作以重点指导,再结合作文加以巩固。例如,教学《紫藤萝瀑布》时,我就特意指导学生欣赏它的开头,“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开门见山的开头;接下来写“我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直接描述作者所见到的藤萝的形态、藤萝瀑布的状态。在后来的作文教学中,我就特意要求学生学习这篇文章的开头。在一次作文中,就有一个学生这样写他的开头,“我做了一个梦。”接下来他也是着重描写他梦中的情景。这样的结合教学,就使得这次的作文大获成功。
  二是在写作教学中向阅读文本求实例,温习文本。
  中学课本中的文本,很多是典范性的,虽然大多数文本比一般学生作文篇幅要长,可某些局部是可以作为学生范本的。我们在教学中就完全可以充分利用、寻找学生写作的范例。如我有一次布置学生写《夏天》的作文,我就特意指导学生温习课文《夏感》和《绿色蝈蝈》两篇课文,让他们感受范文是怎样写夏天白天和夜晚景色的。我指导学生复述《夏感》,反复诵读,让他们再感受作者描写夏天白天的景色,“好像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长墙。轻飞曼舞的蜂蝶不见了,却换来烦人的蝉儿,潜在树叶间一声声地长鸣。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色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艘舰船。……”再指导学生复述《绿色蝈蝈》,让他们再感受作者笔下夏天夜晚的景色,“夜已晚了,夜晚9点的天气比较凉爽,蝉已不再叫了。它白天唱了一整天,夜晚来临,也该休息了,但它的休息常常被扰乱。在梧桐树浓密的枝叶里,突然发出哀鸣似的短促而尖锐的叫声。这是蝉在安静的休息中,被夜间狂热的狩猎者绿色蝈蝈捉住而发出的绝望哀号。”
  通过这样的温习,诵读,不仅可以复习一下他们阅读过的内容,还可以激起学生们的写作的灵感,引领他们展开想象,尽快进入写作,以达到理想的效果。通过对文本的复习诵读,学生的这篇《夏天》作文,显然比以前写得顺手,写得精彩,写出了夏天景物的特色,同时又温习了阅读的课文,加深了印象。
  其实,要想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仅仅阅读课本上的文本是不够的,还得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进行大量的课外写作,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要“多读多写”。还得深入社会,从生活中吸取营养,积累素材。再者,语文是一门综合学科,我们还得指导学生学好各门学科,陶冶思想情操,让他们在写作中开掘文章的思想深度。
  ★作者单位:湖北孝感市孝昌县第一初级中学。
其他文献
一、积累必要的鉴赏知识  1.分清诗歌类别  中国诗歌源远流长丰富多样,依据题材的不同,可以把诗歌分为不同的类别,有山水田园诗、借景抒情诗、咏史怀古诗、托物言志诗、边塞征战诗和赠友送别诗等。不同类别的诗歌在表情达意、节奏、韵律方面各有特点,了解不同题材诗歌的一般特征,有利于正确理解诗歌内容。  2.积累相关知识  诗歌往往蕴含了深厚的文化积淀,诗歌的意外之象更需要仔细品味,这就需要学生了解相关的文
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些思路也有借鉴日本的,比如说“翻两番”,实现“小康”等,就是在小平同志与日本领导人交换意见过程中形成的。    日本政治为何会日益保守化    《南风窗》:近几年中日关系多有曲折,许多人会回忆起1970年代中日关系比较顺畅的时期。从1970年代至今。日本政治的发展日益保守化,这种变化是如何发生的?  徐敦信: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民意调查老百姓感觉最有亲近感的同家,排第一位的是美国
据印度高等教育信息网站(ndtv.com)2017年9月5日报道,在《泰晤士高等教育》公布的2018世界大学排名中,印度的著名大學(如印度理工学院德里分校、班加罗尔的印度科学院等)排名下滑。  在《泰晤士高等教育》排名中,牛津大学蝉联第一,剑桥大学则从去年的第四上升到第二。这是自泰晤士报大学排名发布以来,首次出现前两名都是英国大学的情况。印度上榜的大学从31个下降到30个,并且其中8所大学排名有所
在高中语文教学实际中,如何确定散文教学内容,一直是困扰广大中学语文教师的难题。王荣生教授曾经指出:“据我和同事的观察与研究,中学语文的散文教学,目前极少有教对内容的,往往是错的一塌糊涂,严重地违反读与写的常识”。导致这一局面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在确定散文教学内容时无视高中生散文学习的特点和规律无疑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  当下,在学术界,关于确定语文教学内容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规律
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联系”。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阅读就没有写作。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的素材往往又来源于阅读中的间接感受。经典美文具有可借鉴性和指导性,品读经典美文,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美文的选择  这里的经典美文主要是指既具有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又具有极高的写作范文价值的优美散文等。教者在用足教材的同时,可进一步向纵
初中语文新课标对语文课程阅读的要求让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生积极性,注重把研究性学习全面融入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借助问题来带动学生,用问题来激活课堂,给阅读教学一片研究的天空,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潜能,让阅读教学的课堂变得生动活泼。  一、启发引导,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初中生天性好奇,他们往往有主动探求奥秘,自我提高、自我完善的内在需求和倾向。在语文阅读课堂教学
《与朱元思书》编者安排在人教版八下第五单元第一篇,此文是一篇只有144字的短小精美的山水小品,景物引人入胜,情感朴实真挚,文字简练隽永。文中没有生僻字,读起来朗朗上口,课下注释详实,学生学起来应该没多大难度。于是在教学设计时,我想改变“朗读课文—介绍作者—时代背景—字词解析—文章翻译—内容分析”传统文言文教学方式,希望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紧扣“语言”这根主线,通过学生读、说、议来达到“理解积累
拉美的市场容量比非洲大,除了是原料产地,还是中国重要的出口目的地,中拉双边贸易额近10年来保持30%左右的增速。中国政府已从战略高度来看待中拉关系,但是鉴于中非峰会引发西方媒体恶炒的经历,中国在拉美的投资与合作应该相对低调进行。    常驻拉美地区长达23年的黄士康先生是公认的“拉美通”,1967年就被派驻智利商务代表处,当时中国在南美洲尚无一个邦交国,也没有直线航班,到南美去要绕道莫斯科、布拉格
媒体    资源饥渴下的中国  中国人口占世界的1/5,但它消耗了世界一半的猪肉,一半的水泥,1/3的钢铁和1/4的铝;它目前的大豆和石油的进口量是1999年的35倍,铜的进口量是1999年的23倍。而国际能源机构估计中国在2030年的石油进口量将是现在的3倍。中国对能源和资源的需求是如此强劲,以致于对世界各地的农民、采矿者和石油业者来说,“牛市”或“周期性增长”已不足以描绘目前的蓬勃景象,于是,
据美国教育新闻网2015年9月23日报道,卡内基梅隆大学的研究人员对慕课中的交互活动展开研究,并且将其与慕课录像和文本带来的学习效果进行比较,发现参加慕课交互活动的学生比仅观看慕课录像的学生取得的学习效果高六倍。  乔治亚理工学院将“心理学科学导论”在线课程引入学校,部分学生选择以常规观看录像的方式完成课程要求,而部分学生在课程中选择使用由卡内基梅隆大学开放学习中心提供的交互学习材料。研究人员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