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残胃早期癌或癌前病变的疗效分析

来源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meif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残胃早期癌或癌前病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中心采用ESD治疗的36例残胃早期癌或癌前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术中、术后及随访情况。

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ESD,肿瘤完整切除率为100%(36/36)。切除病变平均最大直径为1.5 (0.6~4.5)cm。术中出血2例,均经内镜下止血成功;平均手术时间40 (10~80)min;术后1~3 d发生迟发性出血2例,经内镜下止血成功。全组无术中穿孔或迟发性穿孔的发生。术后病理示:轻中度异型增生12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7例,增生性息肉16例及印戒细胞癌1例。印戒细胞癌为T1期,于ESD术后7 d行残胃全部切除术加淋巴结清扫,术后失访。全组患者治愈性切除率为97.2% (35/36)。35例患者中位随访36 (6~78)月,自诉无明显不适,胃镜检查无复发。

结论

ESD是治疗残胃早期癌或癌前病变安全有效的方法。

其他文献
本刊对重大研究成果,将使用“决速通道”以最快时间发表。凡要求以“陕速通道”发表的论文.作者应提供关于论文创新性的书面说明、查新报告和2位高级职称的同行专家(至少有1位为非本单位专家)的推荐信,以说明该项成果的学术价值。作者同时可推荐3—5名审稿专家(需注明其详细联系方法,包括Email)供编辑部参考。
期刊
目的探讨利用金属钛夹和尼龙绳进行内镜下荷包缝合(EPSS)闭合胃壁切除术穿孔后创面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5月期间江苏省人民医院和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通过EPSS治疗的25例胃肿瘤(1例腺癌,24例胃肠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8例为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穿孔行EPSS修补者,17例为内镜下全层切除术(即主动穿孔)后行EPSS修补者。结果全组患者均顺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