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小学作文教学的基本模式都是按“教师命题—教师定内容—教师指导作文—教师改作文—教师评作文”这种单一的模式进行,这种训练模式,不能很好地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不利于培养学生个性能力,作文教学显得呆板、单调,学生写出的作文千篇一律,缺乏生动、缺乏广度。针对这些弊端,改革作文训练方式,就显得很有必要。
一、组织学生开展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有感而发
写《野炊》《拔河》《扳手劲》等一些文娱、智力性活动的作文,要组织学生直接参与活动、亲身感受。让他们成为活动的主人,成为作文的主人。只有通过亲自参与、体验才会产生真情实感,才能激发写作兴趣,学生才会有话可写。
训练的步骤大致如下:1、激情引趣,调动情绪,交代活动内容;2、开展活动,亲自体验,及时反馈;3、口述活动经过,确定中心,理清写作思路,突出重点;4、汇报交流,点评习文。
重点放在开展活动,营造一个情景交融、生动有趣的欢快气氛,为学生提供作文材料,引导学生全身心投入活动。在活动中教师注意提示、启发、归纳学生的口头表达词句。如:组织学生到有山有水,旷野优美的环境中搞野炊,教师问:“用什么词句来表达我们搞野炊的环境贴切些呢?”学生便会脱口说道:“依山傍水”、“山青水秀”。在野炊做饭、炒菜实践中指导学生表达自己的体会。有学生说;“小明挽起了衣袖,佩带围裙,掌刀切菜,那模样真像厨师呢!”在垒灶生火,筹划菜料搭配等的过程中既培养了他们的动手和动脑能力,又启发了他们的智慧。野炊过后,他们都有心得体会。有的说:“自己做出的饭菜要比别人做的饭菜可口多了。”有的说:“做饭菜也不容易,真辛苦哩……”有的说:“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认真,才会做好。”开展其他活动,教师要边启发边拓展,使学生自然地想到相应、恰当的词句来表达。如:写《拔河》,有学生这样写道:“王刚身子往后倾,两眼瞪得老大,腮帮圆鼓……”学生还总结出“有力一处使”,“团结就是力量”等语句,这些语句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深化了文章的中心思想。活动中要强化学生的体验意识,点拨学生真有所感,写起来才不会空洞、干瘪。
二、指导学生观察事物,情境感悟,真情描写
写人、物、景、事以及静态和动态类型作文,要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到实地观察、感受,直接获取作文素材。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观察是作文的最重要的能源。显而易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源头活水。观察可以分类进行,观察人:主要是人的外貌、衣着、神态、语言、行动和心理;观察事:事情的起因、发展、变化和结果;观察景物:四季、朝暮、阴晴雨雪等的变化;观察环境:建筑构造、地理环境、房间陈设等;观察动物:外形、生活习性等;观察植物:形态、颜色、特点和生长过程等。在观察过程中,要调动学生的“五官 ”去感知事物,调动学生的“七情”去体察事物。观察发现课的作文教学训练思维思路是:观察—比较—发现—认知—表达。具体步骤大致如下:1、启发谈话,激发观察兴趣;2、提出目的要求,教给观察方法;3、指导观察;4、组织表达,先说后写;5、交流评改。指导观察是重点,方法要讲究,有些是从有趣的事物入手观察;有些是带着问题去观察;有些是按一定的顺序去观察等。要求学生观察认真、细致。如:写《我们的校园》时,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观察,要求按一定的顺序描写校园的景点,从校门—校园大道—黑板报—花圃绿篱—操场—教学楼等步骤描写,并且知道抓住景点的特点进行生动的描写。有学生写校门用“气势雄伟,金碧辉煌”来修饰并抄下书写在校门上的对联;描写花圃绿篱会用“枝繁叶茂,花团锦簇,绿树成荫等”,有学生在文章结尾这样写道:“我们的校园内书声琅琅,歌声嘹亮,笑声不断……”通过这些语句由衷地表达了对学校的赞美和喜爱之情。写赞美一种事物的题材作文时,有位学生写《蜡烛》,他这样写道:“蜡烛就快燃尽的一刹那,火焰猛地跳动一下,把她最亮的光明送给了人类…… ”这位同学之所以写得如此真实、生动,催人启迪,主要是小作者具有了细心、敏锐的观察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三、在教学中读写结合,学习作者写法,以读促写
教师在教学阅读课中,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有特点的范文作为阅读内容,帮助学生分析课文结构、写作顺序、写作方法和中心思想,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以文引文,以情激情,以读带写,举一反三,拓宽选材思路。
具体步骤是:1、初步阅读,感知内容,深入阅读;2、了解文章结构,掌握写作方法;3、借鉴范文,联系选材,自己拟题,起草成文。
选择这种训练方式,重点是选择阅读的内容,目的是把学生从阅读内容中获得自己作文的思路和材料。从阅读中受到启发,引发联想,是一种远距离的“读写结合”。
在教学典范性强的课文时要让学生多读,抓住文章的特点,渗透写作知识,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表达思想的方法。在教学中结合文章适时指导学生拟题、审题、立意、选材、开头、过渡、结尾、照应等的写作知识,要教会学生如何谴词造句,如何运用修辞方法,如何写通顺语句,如何写具体,写生动……在小学教材中有不少的名篇佳作对指导学生写作有很大的帮助。如:写景的范文有《桂林山水》《鸟的天堂》《游金华双龙洞》《草原》等,其间,《桂林山水》文章结构清晰,极富文采,学生容易理解,读来琅琅上口,对指导学生写好景物或游记起到重要的作用。写人的文章有《刷子李》《鱼游到了纸上》《荔枝》《少年闰土》《一夜的工作》等,文章通过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心理活动的特点来描写,表现刻画人物,反映人物的个性、特征以及内心世界等。叙事的文章有《飞夺泸定桥》《草船借箭》等,这些文章都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来记叙的,故事脉络清楚,故事性强,跌宕起伏,引人入胜。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多读,从课文中学习作者的写作技巧、表达方式,从文中积累词汇、积累素材等,使学生不断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提高写作能力。
每学习一组课文之后,可以结合本组课文作出作文训练要求,笔者在执教了写人的文章之后,布置写《我的老师》,一位六年级的学生这样写道:“新学期,我们班来了一个新老师。他30岁左右,身材魁梧,双眼清澈,穿着一件白色短袖衬衣,系着一条花色领带,腰间别了一部手机,显得英气逼人。他往讲台上一站,用那闪亮的目光向全班同学环视一遍,然后说:“我姓王,叫王—定—军,也就是王朝的王,有一座山叫“定军山”,诸葛亮去世后就埋在定军山呢!”他边说,边比画,并在黑板上写下了端端正正的“王定军”三个字。问我们,记住了吗?从此,他的名字就像刀刻般铭刻在我心中,我不由地喜欢上了这位王老师。
王老师向大家鞠了个躬,说:“我今后就是你们的班主任,你们的语文老师,请记住我的手机号码,你有什么事情可以拨打我的电话,我就是你们的110了……”
这位学生通过衣着、打扮、语言真实地描写出了新时期教师的形象和气质,展现了新时期教师的独特魅力,是一篇难得的佳作。
四、培养学生想象力,激发写作欲望
“想象力是飞向成功的翅膀。”丰富的想象力有助于写好作文,如:编童话、写续文、扩写、改写、写故事等,都需要想象。想象符合儿童的心理需要,符合儿童的思维特征。但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想象,符合故事情节,这就要求学生从现实生活出发,依据提供的条件,写作的中心,抓住事物的特点,展开想象,想得大胆、新奇、有意义。平时多开展编故事、编童话的活动,即席表达,看谁编得合理,编得精彩。给学生一个发挥想象的天地,锻炼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教育学生自觉阅读《西游记》《童话》《365夜》《科幻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等书,有目的地观看动画片,结合自己的想象力,写下日记。在指导写好想象作文时,可采取以下步骤:启发谈话,激发兴趣—提示想象的依据—展开合理想象—表达、评改—走进想象世界,写想象中的事物。
小学教材编排了《巨人的花园》《去年的树》《小木偶的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等童话文,安排这些课文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明白童话的意义。童话,就是通过一个故事告诉人们一个道理,揭示真、善、美。在指导学生写童话时设想自己喜欢的主人公,使之具有人性化,想象出一定的情节,运用拟人化的手法表达自己对真善美的赞美,对丑恶的批评。学生大多乐于写童话,表示好写。这可能与少儿特有的天性有很大的关系,写出来的文章虽结构不是很严谨,可都能娓娓道来。如有的借鉴教材《去年的树》拟题《去年的鸟》,内容描写了去年的鸟曾快乐的生活在这片茂密的大森林,可是却被我们人类枪杀了,这棵树生病了,也没有鸟来跟它治病。通过学生编写这一可悲的故事,告诫我们人类要保护动物,保护环境。指导写想象未来生活情景时,如:“未来的—— ”为题,要求学生立足实际,大胆想象,善于观察生活,放飞自己的想象,与自己的生活愿望相结合,对遥远的未来生活进行具体描述。特别是科学幻想,要根据对科学知识及其发展规律的了解,大胆想象超出当代科学技术的故事情节。青少年的想象力是丰富的也是无穷无尽的,点燃他们想象的智慧,撑开他们想象的翅膀,将会使他们文泉思涌,妙笔生花。
五、让学生互评作文,学会赏析他人作品,取长补短
学生写好作文后,让学生相互批改,要求指出同学作文的优点或不足,并提出自己的见解,进行自我对照,找到差距。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和指点,并教会学生自评、互评的方法和原则。在自评、互评的过程中让学生明确作文要求,掌握评判依据,比如看中心是否明确,选材是否恰当,标点是否正确,有无错字,语句是否通顺,重点段落是否具体等。让学生在自评、互评的过程中找出问题所在,边评边改,并相互交换意见,相互学习,相互启发,取长补短。评判的过程遵循两面性原则,即在评判优秀作文时,要让学生学习其长处,学会赏析他人的作品,找出其“闪光点”。这样, 可以鼓舞后进生,增强他们写作的兴趣和信心。同时,也要大胆“挑刺”,找出美中不足之处,提出修改意见。
学生互评作文的具体做法:在每次作文批改前,教师要把本次作文的具体要求、方法、步骤等分条列出,引导学生参照标准去修改,以避免随意评判。要求;1、同桌互改,在作文的眉批、缝批和旁批上,划出优美的语句,提出修改的意见,画出对方写得好的句子;2、总结出对方作文的优点,写在本子上准备发言;3、小组讨论,小组长向全班汇报总结;4、学生互改后,对自己的作文进行修改后上交,由教师逐一批改;5、教师对本次作文进行综合性讲评,提出观点,让学生自我对照。6、教师引导赏析佳作,可以是学生朗读自己作品,也可以由其他人朗读。然后各抒己见,提出看法。通过上述方法,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把每次写得好的作文张榜展示,以示鼓励,并供大家学习。
小学作文教学面对着一个奥妙无穷的客观世界和一个丰富多彩的儿童主观世界,它涉及到作者的知识、情感、意志和个性心理领域。作文教学和训练方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无定法,教无完法,有的因人设法,有的因人施教。只要教师面向全体学生,不断创新,积极探索,相信作文教学一定会取得丰硕之果。
(作者单位:湖南省江永县桃川镇中心校)
一、组织学生开展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有感而发
写《野炊》《拔河》《扳手劲》等一些文娱、智力性活动的作文,要组织学生直接参与活动、亲身感受。让他们成为活动的主人,成为作文的主人。只有通过亲自参与、体验才会产生真情实感,才能激发写作兴趣,学生才会有话可写。
训练的步骤大致如下:1、激情引趣,调动情绪,交代活动内容;2、开展活动,亲自体验,及时反馈;3、口述活动经过,确定中心,理清写作思路,突出重点;4、汇报交流,点评习文。
重点放在开展活动,营造一个情景交融、生动有趣的欢快气氛,为学生提供作文材料,引导学生全身心投入活动。在活动中教师注意提示、启发、归纳学生的口头表达词句。如:组织学生到有山有水,旷野优美的环境中搞野炊,教师问:“用什么词句来表达我们搞野炊的环境贴切些呢?”学生便会脱口说道:“依山傍水”、“山青水秀”。在野炊做饭、炒菜实践中指导学生表达自己的体会。有学生说;“小明挽起了衣袖,佩带围裙,掌刀切菜,那模样真像厨师呢!”在垒灶生火,筹划菜料搭配等的过程中既培养了他们的动手和动脑能力,又启发了他们的智慧。野炊过后,他们都有心得体会。有的说:“自己做出的饭菜要比别人做的饭菜可口多了。”有的说:“做饭菜也不容易,真辛苦哩……”有的说:“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认真,才会做好。”开展其他活动,教师要边启发边拓展,使学生自然地想到相应、恰当的词句来表达。如:写《拔河》,有学生这样写道:“王刚身子往后倾,两眼瞪得老大,腮帮圆鼓……”学生还总结出“有力一处使”,“团结就是力量”等语句,这些语句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深化了文章的中心思想。活动中要强化学生的体验意识,点拨学生真有所感,写起来才不会空洞、干瘪。
二、指导学生观察事物,情境感悟,真情描写
写人、物、景、事以及静态和动态类型作文,要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到实地观察、感受,直接获取作文素材。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观察是作文的最重要的能源。显而易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源头活水。观察可以分类进行,观察人:主要是人的外貌、衣着、神态、语言、行动和心理;观察事:事情的起因、发展、变化和结果;观察景物:四季、朝暮、阴晴雨雪等的变化;观察环境:建筑构造、地理环境、房间陈设等;观察动物:外形、生活习性等;观察植物:形态、颜色、特点和生长过程等。在观察过程中,要调动学生的“五官 ”去感知事物,调动学生的“七情”去体察事物。观察发现课的作文教学训练思维思路是:观察—比较—发现—认知—表达。具体步骤大致如下:1、启发谈话,激发观察兴趣;2、提出目的要求,教给观察方法;3、指导观察;4、组织表达,先说后写;5、交流评改。指导观察是重点,方法要讲究,有些是从有趣的事物入手观察;有些是带着问题去观察;有些是按一定的顺序去观察等。要求学生观察认真、细致。如:写《我们的校园》时,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观察,要求按一定的顺序描写校园的景点,从校门—校园大道—黑板报—花圃绿篱—操场—教学楼等步骤描写,并且知道抓住景点的特点进行生动的描写。有学生写校门用“气势雄伟,金碧辉煌”来修饰并抄下书写在校门上的对联;描写花圃绿篱会用“枝繁叶茂,花团锦簇,绿树成荫等”,有学生在文章结尾这样写道:“我们的校园内书声琅琅,歌声嘹亮,笑声不断……”通过这些语句由衷地表达了对学校的赞美和喜爱之情。写赞美一种事物的题材作文时,有位学生写《蜡烛》,他这样写道:“蜡烛就快燃尽的一刹那,火焰猛地跳动一下,把她最亮的光明送给了人类…… ”这位同学之所以写得如此真实、生动,催人启迪,主要是小作者具有了细心、敏锐的观察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三、在教学中读写结合,学习作者写法,以读促写
教师在教学阅读课中,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有特点的范文作为阅读内容,帮助学生分析课文结构、写作顺序、写作方法和中心思想,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以文引文,以情激情,以读带写,举一反三,拓宽选材思路。
具体步骤是:1、初步阅读,感知内容,深入阅读;2、了解文章结构,掌握写作方法;3、借鉴范文,联系选材,自己拟题,起草成文。
选择这种训练方式,重点是选择阅读的内容,目的是把学生从阅读内容中获得自己作文的思路和材料。从阅读中受到启发,引发联想,是一种远距离的“读写结合”。
在教学典范性强的课文时要让学生多读,抓住文章的特点,渗透写作知识,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表达思想的方法。在教学中结合文章适时指导学生拟题、审题、立意、选材、开头、过渡、结尾、照应等的写作知识,要教会学生如何谴词造句,如何运用修辞方法,如何写通顺语句,如何写具体,写生动……在小学教材中有不少的名篇佳作对指导学生写作有很大的帮助。如:写景的范文有《桂林山水》《鸟的天堂》《游金华双龙洞》《草原》等,其间,《桂林山水》文章结构清晰,极富文采,学生容易理解,读来琅琅上口,对指导学生写好景物或游记起到重要的作用。写人的文章有《刷子李》《鱼游到了纸上》《荔枝》《少年闰土》《一夜的工作》等,文章通过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心理活动的特点来描写,表现刻画人物,反映人物的个性、特征以及内心世界等。叙事的文章有《飞夺泸定桥》《草船借箭》等,这些文章都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来记叙的,故事脉络清楚,故事性强,跌宕起伏,引人入胜。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多读,从课文中学习作者的写作技巧、表达方式,从文中积累词汇、积累素材等,使学生不断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提高写作能力。
每学习一组课文之后,可以结合本组课文作出作文训练要求,笔者在执教了写人的文章之后,布置写《我的老师》,一位六年级的学生这样写道:“新学期,我们班来了一个新老师。他30岁左右,身材魁梧,双眼清澈,穿着一件白色短袖衬衣,系着一条花色领带,腰间别了一部手机,显得英气逼人。他往讲台上一站,用那闪亮的目光向全班同学环视一遍,然后说:“我姓王,叫王—定—军,也就是王朝的王,有一座山叫“定军山”,诸葛亮去世后就埋在定军山呢!”他边说,边比画,并在黑板上写下了端端正正的“王定军”三个字。问我们,记住了吗?从此,他的名字就像刀刻般铭刻在我心中,我不由地喜欢上了这位王老师。
王老师向大家鞠了个躬,说:“我今后就是你们的班主任,你们的语文老师,请记住我的手机号码,你有什么事情可以拨打我的电话,我就是你们的110了……”
这位学生通过衣着、打扮、语言真实地描写出了新时期教师的形象和气质,展现了新时期教师的独特魅力,是一篇难得的佳作。
四、培养学生想象力,激发写作欲望
“想象力是飞向成功的翅膀。”丰富的想象力有助于写好作文,如:编童话、写续文、扩写、改写、写故事等,都需要想象。想象符合儿童的心理需要,符合儿童的思维特征。但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想象,符合故事情节,这就要求学生从现实生活出发,依据提供的条件,写作的中心,抓住事物的特点,展开想象,想得大胆、新奇、有意义。平时多开展编故事、编童话的活动,即席表达,看谁编得合理,编得精彩。给学生一个发挥想象的天地,锻炼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教育学生自觉阅读《西游记》《童话》《365夜》《科幻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等书,有目的地观看动画片,结合自己的想象力,写下日记。在指导写好想象作文时,可采取以下步骤:启发谈话,激发兴趣—提示想象的依据—展开合理想象—表达、评改—走进想象世界,写想象中的事物。
小学教材编排了《巨人的花园》《去年的树》《小木偶的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等童话文,安排这些课文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明白童话的意义。童话,就是通过一个故事告诉人们一个道理,揭示真、善、美。在指导学生写童话时设想自己喜欢的主人公,使之具有人性化,想象出一定的情节,运用拟人化的手法表达自己对真善美的赞美,对丑恶的批评。学生大多乐于写童话,表示好写。这可能与少儿特有的天性有很大的关系,写出来的文章虽结构不是很严谨,可都能娓娓道来。如有的借鉴教材《去年的树》拟题《去年的鸟》,内容描写了去年的鸟曾快乐的生活在这片茂密的大森林,可是却被我们人类枪杀了,这棵树生病了,也没有鸟来跟它治病。通过学生编写这一可悲的故事,告诫我们人类要保护动物,保护环境。指导写想象未来生活情景时,如:“未来的—— ”为题,要求学生立足实际,大胆想象,善于观察生活,放飞自己的想象,与自己的生活愿望相结合,对遥远的未来生活进行具体描述。特别是科学幻想,要根据对科学知识及其发展规律的了解,大胆想象超出当代科学技术的故事情节。青少年的想象力是丰富的也是无穷无尽的,点燃他们想象的智慧,撑开他们想象的翅膀,将会使他们文泉思涌,妙笔生花。
五、让学生互评作文,学会赏析他人作品,取长补短
学生写好作文后,让学生相互批改,要求指出同学作文的优点或不足,并提出自己的见解,进行自我对照,找到差距。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和指点,并教会学生自评、互评的方法和原则。在自评、互评的过程中让学生明确作文要求,掌握评判依据,比如看中心是否明确,选材是否恰当,标点是否正确,有无错字,语句是否通顺,重点段落是否具体等。让学生在自评、互评的过程中找出问题所在,边评边改,并相互交换意见,相互学习,相互启发,取长补短。评判的过程遵循两面性原则,即在评判优秀作文时,要让学生学习其长处,学会赏析他人的作品,找出其“闪光点”。这样, 可以鼓舞后进生,增强他们写作的兴趣和信心。同时,也要大胆“挑刺”,找出美中不足之处,提出修改意见。
学生互评作文的具体做法:在每次作文批改前,教师要把本次作文的具体要求、方法、步骤等分条列出,引导学生参照标准去修改,以避免随意评判。要求;1、同桌互改,在作文的眉批、缝批和旁批上,划出优美的语句,提出修改的意见,画出对方写得好的句子;2、总结出对方作文的优点,写在本子上准备发言;3、小组讨论,小组长向全班汇报总结;4、学生互改后,对自己的作文进行修改后上交,由教师逐一批改;5、教师对本次作文进行综合性讲评,提出观点,让学生自我对照。6、教师引导赏析佳作,可以是学生朗读自己作品,也可以由其他人朗读。然后各抒己见,提出看法。通过上述方法,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把每次写得好的作文张榜展示,以示鼓励,并供大家学习。
小学作文教学面对着一个奥妙无穷的客观世界和一个丰富多彩的儿童主观世界,它涉及到作者的知识、情感、意志和个性心理领域。作文教学和训练方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无定法,教无完法,有的因人设法,有的因人施教。只要教师面向全体学生,不断创新,积极探索,相信作文教学一定会取得丰硕之果。
(作者单位:湖南省江永县桃川镇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