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学生历史学习兴趣的培养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bert6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兴趣是学习活动赖以产生、持续和强化的动力源泉,是勤奋的内在动因,它甚至使学习者达到如痴如醉的程度,因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上好历史课,提高历史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实现历史课程改革目标的基础。作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和体会,从“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教给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实践活动丰富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多样的教学手段和丰富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兴趣”等方面谈谈认识。
  关键词: 新课标 历史学习 兴趣激发
  新一轮课程改革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给予高度重视,《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就明确指出:“注重初中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结合具体、生动的史实,从多方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历史学习,积极参与历史教学活动。如创设历史的情境,使学生感受到历史上出现的矛盾、纠纷,从而产生了解历史和探寻历史的愿望。”可见,培养历史学习兴趣,是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是历史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
  对于兴趣的重要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乐知者,乐知者不如好知者。”二十世纪的科学巨匠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瑞典心理学家皮亚杰更明确地指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可以说,古今中外无数学者、科学家都将兴趣作为学习成功的第一要素。
  一、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没有目的地行走,既不能使行路人感到愉快,更不能激发行路人的动力,这样的行走没有意义。学习也如此,没有目标的学习就像在黑夜中摸索,没有终点和目的地,学习者也不会积极、主动地寻找最适合的学习途径。中学生所要学习的课程有十几门,每门课都有丰富的内容。特别是历史这门课,学生不仅要接触大量时间、人物、事件,而且难写难背,枯燥无味,于是很容易产生厌学情绪,进而失去学习信心。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应当从学习历史的目的上引导,让学生认识到学习历史的重要性,如通过对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和影响的理解,让学生懂得以后如果再有此类危机爆发则应该如何避免灾难;通过了解历代农民战争的爆发原因,让学生认知“民以食为天”的道理,不管统治者是谁,只要老百姓没饭吃,政权就必会被颠覆;通过对不同历史事件的比较和分析,可以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等。通过这样的思想教育,使学生增强求知欲。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思维发端于问题,又通过问题展开,始终和一定的问题相联系。而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从介绍典型而新奇的事实入手,引出的问题最生动,对学生最有吸引力,最能引起学生思维。学生的面前一旦出现问题,他们的认识心理和情性心理便会活跃起来。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设疑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一种点燃学生思维火花,进而开发他们的智力的教学艺术。因此,历史老师课前要精心设计疑问,课上巧妙提出疑问,激发学生产生一种解决问题的愿望。比如《鸦片战争》一课,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辩题:“鸦片战争的失败是否可以避免?”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有关资料的收集,在辩论中,正方学生可以列举史实,证明我方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的众多因素,更强调了中国人民具有反抗外来侵略的悠久历史,反方学生则可以从清王朝政治的腐败,经济的“闭关”政策,军队的废弛等社会背景进行分析,特别指出“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规律,以此证明战争的失败是不可避免的。又如讲到中共成立的历史意义时,设问学生,如果把“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面貌就焕然一新”加上问号,让你用史实说明,你将怎么办时,则学生会陷入思索之中,然后便说出一些自己的理解。课堂气氛热烈,同学们或是情绪激动,据理力争;或是平心静气,阐明因果;或是通情达理,一分为二,这样的质疑既培养了学生的智力,又诱发了学习兴趣。
  三、教给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般说历史课本的每一课通常分为几部分内容,大字部分是该课的主要内容,要求掌握的基本知识点都在这一部分,因此同学们应该对该部分进行精读,着重掌握这部分内容,要学会分析这一部分哪些是重点,哪些不是重点,哪些内容是一定要记住的,哪些内容属于了解就行的,只有把握了重点,才能在学习中做到有的放矢,对知识的掌握才能更加牢固。此外,课本有些内容是用小字印刷的,这部分内容不是课本的主要内容,编排的目的是扩大同学们的知识面,不一定要记的,但是同学们可以阅读,最好结合课本的大字部分看。有时候我们要理解教材内容,就要借助这些小字部分。还有一部分内容,它们不属于阅读的范围,但有助于知识的丰富和思维的发展,这部分就是课本中涉及的练习题。比如,七年级第一课就有“请你想象一下北京人的一天如何渡过”这道题具有很强的应用性,不仅要运用历史知识,而且要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把知识用到日常生活中。
  教给学生科学的记忆方法,一般的记忆方法主要有:(1)顺序记忆法;(2)特征记忆法;(3)规律记忆法;(4)隔年记忆法;(5)重复记忆法;(6)回忆记忆法;(7)谐音记忆法;(8)形象记忆法;(9)讨论记忆法;(10)口诀记忆法;(11)词头记忆法;(12)练习记忆法;(13)联想记忆法;(14)多种感官参与记忆法;(15)信息压缩记忆法;(16)对比记忆法;(17)归类记忆法;(18)重点记忆法;(19)理解记忆法;(20)推理记忆法;(21)网络记忆法。
  教给学生综合学习的方法:比如历史知识:历史概念、历史结论、历史特征、历史线索等;历史背景:动机、条件和原因:历史原因和现实原因、内因和外因、必然性原因和偶然性原因、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根本原因和一般原因、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等;历史经过:时间、地点、人物、政党、团体、阶层、事件、现象、著作、制度等;历史影响:结果、性质、功绩、经验、意义等。
  四、利用实践活动来丰富学生学习的兴趣   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历史课教学中,历史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通过举行演讲比赛、辩论会、小论文征集评比等多种活动吸引学生,还可辅之以一些激励机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新课程标准下,我们不仅要传授知识给学生,更重要的是应该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发现与感受。历史教材的特点就在于启发学生如何寻找历史、学习历史的方法,增强知识性和趣味性,每节课的“动脑筋”、“练一练”、“活动与探究”都能很好地启发学生的历史思维。学生学习的好坏并不决定于对历史知识的机械记忆,而在于课堂45分钟能力的训练。我认为这45分钟的能力训练是本次课程改革的关键所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为学生创造机会进行这方面的训练,学生的能力就会逐步提高。
  五、运用多样的教学手段和强化教学模式来丰富学生的兴趣
  引入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直观地认识历史事务与历史任务,解决教学重难点。比如:在讲《长征》时,由于时代距离我们较遥远,因此学生很难体会到当时红军的长征精神。那么我们可以通过播放《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过草地》等片段,让学生体会到红军不怕艰难险阻的大无畏精神,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在直观感受中理解和升华。
  引入探究式教学模式,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自主地活动起来,形成思考问题和研究问题的兴趣,这也是提高学生历史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
  营造和谐和宽容的教学环境,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给予学生更多成功的激励,使学生体验成功的愉悦,获得成功的动力和信心。人文学科本身的观点和结论就是开放的,它可以不像自然科学结论有一定的确定性和整齐划一性,对于学生看待问题不同的观点,教师应给予更多的宽容、鼓励或肯定,使学生体验更多成功。
  总之,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采用多种形式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学生有了兴趣以后就愿意去学,去探索,去求知,从而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牢固掌握知识,这样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追求之中,能经常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使学生对自己学习充满信心,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制订.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2]教育部制订.历史新课程标准(实验稿).
  [3]马兰,编著.合作学习[M].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其他文献
摘 要: 教学设计是为了有效实现教学目标而预先对教学所进行的规划,是对学生学习的解决方案进行策划的过程。文章针对新课改背景下,如何做好教学设计进行反思。  关键词: 新课改 教学设计 教学反思  传统的备课就是写教案,清楚地理解区分“教学设计”和“传统教案”是我们做好教学设计的第一步。  一、历史教学设计与传统教案的区别  在设计理念方面:教案展示的知识是教材内容的呈现,学生只是接受知识。新课改下
1.尊重教材与创造性使用教材的结合。新课程观主张,教材是重要的教学资源,蕴涵丰富的学科文化并具有一定的“精典性”和“示范性”的特征;但教材并不是课程资源的全部,教材容易受时空和学情等条件的制约,而具有某种局限性。教师只有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机动地使用教材,才能使之价值提升并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材涉猎内容广泛,具有很强的生活性、活动性与开放性,图文并茂和板块灵活的设计,既承载了一定
摘 要: 研究新课程的互动,强调转变教师观念,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使学生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态度和情感。在互动中,对课程进行研究、设计和实施,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整合教材知识,备好互动教案。二是教师不再是授人以鱼,而是授人以渔。三是活化教材让学生走进“自主—互动”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必须打破教教材的传统观念,树立用教材的新理念。四是在互动中培养学生兴趣,发展学生个性。在动态中教师要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