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歌曲校本课程开发的成效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z999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古诗词歌曲校本课程开发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了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反思能力并提升了教师的教学能力,促进了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
  【关键词】校本课程 ; 古诗词歌曲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0136-01
  在课程开发的过程中,我们把自己作为研究的对象,研究自己的教学观念,逐步形成自己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见解,使自己真正成为教学和教学研究的主人。
  校本课程开发要求教师自己确定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负责课程实施、课程评估,而不仅仅是实施课程,因而必然有助于教师课程能力的全面提高。一般而言,教师通过对学生需求、学校环境、自身能力等3个方面的分析来确定课程目标。
  古诗词歌曲校本课程开发提高了学生的综合音乐素养
  1.提高了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我们的唱诗是要学生在音乐中去感受古诗的意境,体验其中的美感。体验是现代美学中一个很重要的概念,正所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我们力求让古诗词自身的美感和音乐的美感融为一体,让学生在唱诗课中获得美的体验、美的感受。在这个美的历程中陶冶情操、培养人格、培养美的心灵。小学生是爱表现的,我们应创设一个轻松、开放的平台让他们尽情发挥,倾洒热情。通过表演来展示学习成果是再现古诗意境的好办法。“表演”可以化抽象语言符号为生动直观的形象,从而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感悟和体验。因而在教学易表演的古诗时,等学生唱熟歌曲后,可激励他们上台表演。为了使学生充分体会诗中的意境,很多歌曲都可以让学生手拿扇子或书本扮演诗人演唱古诗,使学生仿佛亲临其境,感悟诗意。
  (1)提高了学生的演奏能力和演唱能力。如果我们老师对古诗教学能给予充分的重视,我们的小学生对于古诗的朗读,鉴赏能力都会有提高。由于古诗积淀在学生的脑海中,在教学一个主题的古诗后,对古诗进行分类比较:哪些是绝句?哪些是律诗?哪些用我们现有的旋律能直接吟唱,哪些不能吟唱,还可以做哪些修改?这样可激励学生进行古诗改作,举一反三,进行归类吟诵、吟唱,记得有一次临近期末,我在班上组织了一次小组竞赛:每组每次派一名代表上台演唱古诗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热情。结果,同学们就跟赛诗会一样,一个比一个踊跃,争先恐后地与大家分享着背诵古诗词的乐趣然后我再利用同学们已有知识帮助同学们分析这些古诗词并进行归类之后,再回到音乐上来,想一想:用我们刚学过的歌曲的旋律,能不能把这些古诗词唱出来?这样一来,同学们不仅对古诗词有了更深的理解,对音乐的兴趣也大增。
  (2)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小学生学习积极性主要来源于兴趣,他们年龄小,注意力易分散,兴趣不稳定。在小学古诗词歌曲教学中,要把激发兴趣当作重中之重,贯穿于全过程,而一些形象生动的FLASH动画,就可以很好的勾画出诗情画意,并能吸引学生的注意,从而始终让学生保持浓厚的兴趣。如:在教学《春夜喜雨》一诗时,动画展示了一段诗中描写的情景,这不仅帮助学生理解了诗中的一些词语,还能通过动画给学生带来一种诗情画意般美的享受,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一下子将学生投入诗境之中,更是一下子对整首诗有了大概的了解,更形象的理解诗的意境。提高了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古代诗歌是我国历史长河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五千多年的文明古国,孕育了一大批的优美诗、词、曲,这块芬芳绚丽的园圃令人目迷,令人神醉。每每徜徉其中,都会有各自种种的感受,而其与音乐的内涵与外延的结合,又显得相得益彰。也正是这种诗情画意的结合,使学生获得了感知与创造音乐美和表现与鉴赏音乐美的能力,在音乐情感的体验与抒发的過程中受到良好的情感教育。让古诗词走进音乐课堂,不仅能够提高个人的文学素养,轻松地领悟古诗的魅力,更能让中国古诗这非物质遗产更好的传承。
  2.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文化涵养。乘着音乐的翅膀飞进古诗词的国度,当今儿童音乐教育中最令人困惑的问题是形形色色的流行歌曲对儿童身心健康所造成的不良影响。如何有效抵御快餐文化对儿童的侵蚀,为其提供健康的精神食粮已经成为一个十分严峻的社会问题。流行音乐充斥着各种场合,学生或主动或被动接触的都是通俗歌曲。“快餐文化”影响着学生。他们没有机会去接触古诗词歌曲,更没有时间去体会古诗词歌曲的美感和意境。
  因此,笔者在音乐课堂中有意识地向孩子渗透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把凝聚着千百年来中华文化精华的、古风古韵的经典古诗词歌曲,带到音乐课堂,在对儿童进行生动活泼的审美教育的同时,又于微风细雨中潜移默化地对他们进行文化奠基。儿童古诗词歌曲的普及既可以涵养性情,又可以在不知不觉中渗透价值观的教育,这其实是美育和德育的完美结合。
  音乐音响的感染力是一种强大的和原始的力量。当古诗词经过当代艺术家的创作,与现代流行音乐的元素相结合不断回响在孩子的耳边时,孩子就会在聆听之中随着音乐的脚步,不由自主地走进古诗词的国度,慢慢地认识了一首又一首渐远的古诗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尹爱青.学校音乐教育导论与教材教法[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7
  [4]尹爱青.当代主要音乐教育体系及教学法[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5]尹爱青.音乐课程与教学论[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6]曹理.何工.音乐学科教育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7]郭声健.音乐教育论[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4
  [8]修海林.罗小平.音乐美学通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
  [9]熊梅.校本课程课开发的行动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
  [10]吴刚平.校本课程开发[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2
其他文献
【摘要】新课程改革强调要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小学语文教学更要求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如果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育教学中,体会和把握知识的形成过程,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最终会主动地学习,而不是被动地听老师讲授。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能力,这是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与实践并积累经验来实现的。下面笔者结合教学的实践与经验,从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学习自信心的树立、学生自学方法的传授来对这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0132-01  小学阶段是各种习惯诸如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尤其是学习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有利于学习有条不紊的进行,有利于知识的习得,有利于学生学习独立性的养成。如果不是习惯,许许多多看似平常的事做起来就会显得手忙脚乱。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应培养学生的哪些语文学习习惯呢?下面我就结合自
目的:研究人胰腺癌和大鼠胰腺癌组织中MV、TAM、MC计数,探讨三者间相互关系及其对胰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意义.结论:胰腺癌MVC和间质炎性细胞TAM、MC计数之间均存在着明显一致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探究性学习模式的提出和实施,使小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明显提高,从而增强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对于促进小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的具体教学策略进行分析和探讨,以为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提供更多参考依据。  【关键词】小学语文 ; 探究性学习 ;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
目的 建立紫外辐射损伤人角质细胞(HaCaT细胞株)的模型。研究UVB对细胞周期的进程和细胞凋亡情况,并研究了维生素E(VE)对紫外照射的保护作用以及相关基因p53和bc1-2在这些作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0135-01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这句话被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所熟悉。有很多卓有成就的学者,在回顾自己成长历程时都感慨得益于早年的启蒙教育,尤其是古诗的诵读。从语言角度来看,古诗在遣词造句中力求体现作品的文学性,讲究平仄、对仗、韵律、节奏,富有音乐美。而幼儿时期是一个人记忆能力最强的时期,如果在此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