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比较常规补液、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和目标管理补液对胃肠道肿瘤切除术患者容量治疗的效应.方法 择期行胃肠道肿瘤切除术患者60例,ASAⅡ级,随机分为3组:常规补液组(A组,n=20)、AHH组(B组,n=20)和目标管理补液组(C组,n=20).连续监测心电图、心率、平均动脉压、左室射血时间(LVETc)和每搏量(SV).A组输入液体总量=补偿性扩容量+生理需要量+累计缺失量+继续损失量+第三间隙丢失量.B组于麻醉诱导后至切皮前经30 min静脉输注6%羟乙基淀粉溶液(HES 130/0.4)15 ml/kg实施AHH.C组根据LVETc和SV指导补液,LVETc<350ms时(低血容量),经15 min静脉输注6%HES 130/0.4 200 ml,如此反复直至LVETc≥350 ms;350 ms<LVETc<400 ms,且SV增加幅度10%时,继续输注6%HES 130/0.4,直至SV增幅≤10%后停止;LVETc400 ms时(高血容量),暂停输注,待其恢复至≤400 ms后重新开始输注.记录LVETc首次长于350 ms所需时间以及术中血液动力学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计算低血容量状态持续时间和高血容量状态持续时间占手术时间的百分比.于麻醉诱导后即刻和术毕采集左侧桡动脉血样和中心静脉血样进行血气分析,计算氧供指数(DO2I)、氧耗指数(VO2I)和氧摄取率(ERO2);于麻醉诱导前和术毕测定血浆β2-微球蛋白(β2-MG)和乳酸浓度.结果 3组麻醉诱导后LVETc均短于350 ms.与A组比较,B组和C组LVETc首次长于350 ms所需时间缩短,低血容量状态持续时间占手术时间百分比及血液动力学不良事件发生率降低,术毕时β2-MG和乳酸浓度降低,DO2I、VO2I和ERO2升高(P<0.05);与B组比较,A组和C组高血容量状态持续时间占手术时间百分比降低(P<0.05).结论 胃肠道肿瘤切除术患者采用目标管理补液的容量治疗效应优于常规补液和AHH。
胃肠道肿瘤切除术患者不同补液方案的效应
【摘 要】
:
目的 比较常规补液、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和目标管理补液对胃肠道肿瘤切除术患者容量治疗的效应.方法 择期行胃肠道肿瘤切除术患者60例,ASAⅡ级,随机分为3组:常规补液组(A组,n=20)、AHH组(B组,n=20)和目标管理补液组(C组,n=20).连续监测心电图、心率、平均动脉压、左室射血时间(LVETc)和每搏量(SV).A组输入液体总量=补偿性扩容量+生理需要量+累计缺失量+继续损失
【机 构】
:
050011,石家庄市,河北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麻醉科,050011,石家庄市,河北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麻醉科,050011,石家庄市,河北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麻醉科,050011,石家庄市,河北医科
【出 处】
:
中华麻醉学杂志
【发表日期】
:
2008年28期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虽已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麻醉[1,2],但异丙酚与瑞芬太尼靶浓度的具体组合模式有待进一步明确.本研究拟通过评价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不同浓度异丙酚对瑞芬太尼半数麻醉效应靶浓度的影响,探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效应室靶浓度的配伍。
期刊
高乌甲素属于二萜类生物碱类,从毛茛科植物高乌头的根中提取,具有镇痛、解热、消肿和局部麻醉等作用,无成瘾性,在机体内无蓄积[1-3].高乌甲素硬膜外镇痛效果确切,并且对呼吸、循环功能无影响[4].本研究拟评价食管癌根治术后高乌甲素静脉镇痛的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
期刊
目的 评价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和麻醉深度指数(CSI)监测不同效应室靶浓度异丙酚复合舒芬太尼患者镇静水平的准确性.方法 外科手术患者90例,ASA Ⅰ或Ⅱ级,年龄20~49岁,体重45~70 kg,性别不限,随机分为6组(n=15):P1~3组分别靶控输注不同效应室靶浓度(2、4、6 μg/ml)异丙酚;SP1~3组分别靶控输注不同效应室靶浓度(2、4、6 μg/ml)异丙酚复合舒芬太尼.异丙
内脏痛觉过敏的产生涉及外周敏化和中枢敏化两种机制.中枢敏化在内脏痛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1].中枢敏化的形成涉及多种神经递质受体,尤其是脊髓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在组织损伤和炎症导致躯体痛的中枢敏化形成中起重要作用[2,3].有研究表明,脊髓NMDA受体参与了急性内脏痛的发生[4,5],而其在慢性内脏痛中的作用尚不明确.本研究拟评价脊髓NMDA受体在大鼠慢性内脏痛中的作用。
期刊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对幼兔脊髓和脊神经的毒性作用.方法 日本大耳白幼兔120只,随机分为5组(n=24):0.9%生理盐水阴性对照组(S组)、2%丁卡因阳性对照组(T组)和0.25%、0.5%、0.75%罗哌卡因组(R1~3组).行L6,7穿刺后,各组于20 s内鞘内注人生理盐水、2%丁卡因或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各0.2 ml.分别于鞘内给药后3、6 h、7 d时各取8只动物,行运动阻滞程度评估
目的 探讨械牵张对肺泡上皮腺癌细胞A549(A549细胞)穿透素-3(PTX-3)表达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人A549细胞,将A549细胞接种于包被胶原基底膜的培养板上,待细胞贴壁并融合50%后,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Ⅰ组)、假机械牵张组(Ⅱ组)、机械牵张组(Ⅲ组)、siRNA对照组(Ⅳ组)和siRNA+机械牵张组(V组).Ⅳ组仅转染PTX-3 siRNA;Ⅴ组转染PTX-3 siRNA后24 h,
目的 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对全麻患者异丙酚效应室靶浓度和芬太尼用量的影响.方法 择期全麻下行上腹部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2组(n=20),异丙酚复合全麻组(P组),穴位电刺激+异丙酚复合全麻组(EP组)从麻醉诱导前30 min至术毕行持续双侧内关穴、足三里穴电刺激,以刺激频率2 Hz和100 Hz的疏密波进行交替刺激,刺激强度8~12 mA.麻醉诱导:两组均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3 mg/kg、芬
异丙酚、瑞芬太尼靶控输注(TCI)时,临床上推荐的血浆靶浓度分别为3μg·ml-1、4ng·ml-1.当异丙酚与瑞芬太尼复合时,不仅在药效学上产生协同作用[1,2],而且在药代动力学上还具有相互作用[3],异丙酚可增大瑞芬太尼的血浆浓度一时间曲线下面积[4].由此认为对妇科手术患者,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TCI采用推荐的血浆靶浓度可能偏高.本研究拟初步观察降低血浆靶浓度时,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TCI的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