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ClO+NO→ClO+NO2反应机理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来源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ecen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研究了OClO+NO→ClO+NO2反应的微观机理.在B3LYP/ 6-31+G*水平上优化得到反应路径上的反应物、过渡态、中间体和产物的几何构型,通过频率振动分析对过渡态和中间体进行了确认.研究结果表明,该反应是多通道的放热反应,分别可以在单重态和三重态势能面上进行,OClO与NO通过加成-消除机理形成离解产物ClO+NO2.从能量上看,单重态通道比三重态通道更容易进行,整个反应放出热量为149.000 kJ/ mol.
其他文献
为有效提高由乙型肝炎的S抗原基因和戊型肝炎ORF2编码区羧基末端414—606氨基酸基因片段构建的高效表达载体质粒PTΩ-T7SE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的表达效率,研究了质粒稳定性、
用450 W高压汞灯照射VO34-/MeOH/AsO43-,利用光化学反应合成了杂多钒酸盐[(CH3)4N]3H6[AsV12O40(VO)2].用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对其进行了表征,并采用四圆衍射测定了其晶体结构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我国的经济已经发展到一个全新的阶段,正在带动每一个行业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特别是工程地质勘察中的钻探技术的相关应用,正在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采用电聚合方法制成不同浓度双核磺化酞菁钴(bi-CoPc)掺杂的聚苯胺(PAn-bi-CoPc)膜,并用电化学、紫外-可见-近红外光谱、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及电导率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酞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