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明儒的重民观

来源 :中国文化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yan9052541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对明儒重民观的概述和探析 ,阐明自先泰儒家以来对重民观的承继与发展 ,即从“以民为本”的重民观发展到“由民为本”的重民观 ,尤其是黄宗羲的“天下是天下百姓的天下” ;“天下为本 ,君为客” ,君臣都是“天下的公仆” ;废“一家之法”以及“公天下”的政治理想 ,把学校视为议政、参政、教育、监督的机关等 ,全面系统地发展了民本思想的重民观 ,并且向近代民主主义的民本思想转化 ,极具进步意义 ,对现代文明也有其价值取向。 This essay summarizes and analyzes Ming dynasty’s view on democratization of people and expounds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republican democratization since the Confucianism of Confucianism, that is, from the concept of “people-oriented” democratization to the concept of “people-oriented” “The world is the world under the common people”; “The world is the foundation, the king is the guest”; the monarchs and chief ministers are all “public servants in the world”; the “one family law” and the political ideal of “public under the heaven” To regard the school as the organ for discussing politics, participating in politics, educating and supervising, etc., comprehensively and systematically developed the concept of valuing people by virtue of the people-based ideology and transformed it into the people-based ideology of modern democracy, which is of great progress and of value to the modern civilization orientation.
其他文献
道德价值与反道德价值之间的区别产生自特定道德之内,而道德价值与非道德价值之间的区别产生自一种超越了一切特定道德视角的理论视角。对道德价值的独特本性的语言学的、心
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的主体性、能动性、创造性也得到了发展 ,原有的思政品德内化模式阻碍了受教育者个体思政品德创造力的发展。本文从内化过程的主体性、互动性、双方的平等
文章利用两种方法研究了我国的区域间资本流动及其结构性变迁特点:一种方法是交错递推的参数估计方法;另一种是平行数据估计方法.这些方法也可以用来研究资本的国际间流动.同
本文以海德格尔为例 ,考察了当代西方哲学的诗化 ,指出其一个重要特征是 :一些关键性概念不再追求清晰的表述而成为涵义隐晦的譬喻。这种与诗歌合流的趋势 ,反映了技术化时代
以二十八宿作为天文观测体系,是中国古代天文学史的一大进步。贵州的水族、苗族也有本民族的二十八宿体系,并且与汉族二十八宿有不少差异,本文就水苗汉二十八宿的异同作一些探索
心理因果性问题是当代心灵哲学中的一个前沿性问题. 金在权基于因果排除论证指出,非还原唯物主义的心理因果性理论遇到了"先占威胁",即心理的因果有效性最终会被物理的因果有
政治伦理正日益成为当代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学术界目前的一般倾向是认为现实主义的伦理思路应当是公共伦理建构的主要指南.但是,超越型的或治疗型的思路也可以在公共的或制
本文考证唐大安禅师的俗籍、生平,由何处前往沩山躬耕助道,继主沩山法席与离沩返闽重兴福州怡山的年代,受封“延圣大师”之号与所居视野院为“延寿禅院”的年代,归寂的时间、地点
不同阶段 ,不同社会及其历史时期 ,义利观的内容是不同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义利观的特征表现为 :义利的辩证统一 ,尚义要求的层次性 ,重利方式的多样性 ,义利统一的前进性
脐火、幻身、梦境、光明、中阴、往生(夺舍)六种密法是藏传佛教噶举派中的重要密法,总称为"那若六法".通过阐释和分析上述六法的含义和修行方法,总结出六法具有二元论的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