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翻译中的文化表象

来源 :校园英语·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c4731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风俗习惯,思维方式和社会心态。诸多的文化因素势必导致不同的语言形式。因此,语言和文化不可分,不同文化产生不同的语言结构,进行翻译,就必须了解其赖以生存的文化,并对比两文化的差异,消除文化障碍,实现语际转换。
  【关键词】文化差异 思维方式 语义
  一、文化差异对词汇语义的影响
  词汇是人类语言和生活经验的紧密衔接点,人们想把客观世界同主观抽象思维用语言表达出来,就必须选择适当的词汇。英语词汇语义众多,且拥有许多特定的文化信息,有些表达特定国情的词语在汉文化找不到与之相对应的词,有的是表面或部分意义的对应,而深层语义发生变化。如:“tree”和“树”基本对应,但前者所指范围比后者大得多:不仅表示木材,木造器具,家谱,还有行刑的台或架之意,而这是汉语文化中没有的。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因此,翻译时,不能单独孤立的进行词语的译码转换,而应警惕文化内涵。
  另外,由于生活环境不同,人们对客观事物也各持所见,这正是不同的民族文化所致。因为它影响着人们的认知方式,制约着词义的引伸。如在西方,人们强调个体,崇尚独立,为此,便有养宠物之习。狗因忠实于主人的特性自然成为西方人寄托感情的对象,狗可享受较高的待遇,在西方国家,狗医,狗食商店,有人甚至将狗作为崇拜的象征,为其命名为“林肯”,“卡特”等。因此,英文中的狗常带有褒义,如:lucky dog (幸运儿),old dog (经验丰富的人)。而在中国,人们强调集体的作用,彼此友爱。狗同样也因其听从主人吩咐并忠实于主人的特性,在汉语中狗常常带有贬义,如:走狗,狗腿子,狗急跳墙,丧家犬等。
  因此,人们重视翻译中的文化问题源于对背景知识的作用的正确认识。背景知识对正确理解原文,正确译文极为重要。译者要从历史的角度,从文化交际发展的角度对文化因素进行动态的传译。分析文化信息量度在文化因素传译中的作用,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出发,将文化内涵传达给译文读者,这是遵循文化因素传译的基本原则。
  二、文化差异对句法的影响
  如果说文化对词义的影响主要是由于生活环境及习俗的不同而引起的,那么文化对句法的影响主要是由于思维方式的不同而引起的。西方人重思维的个体性,其思维方式是分散型,重理型,不强调主体意识和对立平衡;而汉族人重思维的整体性,思维方式是综合型,重直觉,强调意识流。这深层文化差异体现在语言上,则是句法的不同。
  第一,语法范畴方面,英语语法意义的表达依靠形态变化,而汉语依靠词汇手段。概括讲,英文名词有性,数,格的有定性,代词有性,数,格及人称的不同,动词有时,体,语态,语气的变化,还有形容词,副词等级的差异,这造成了英汉表达方式上的许多不同。
  第二,句子组合方式上,英语强调SV基本结构,且SV必须一致;汉语则没有一致的标定,在英语的基本句中,句首有重心,句尾开放,后置修饰功能很强;英语句子组合依靠关系词,代词,结构方式严格而明显,一般先主后从,汉语依靠词义结构连接句子,先偏后正。
  中西表达习惯上的差异可从传统文化上找到根源:西方诸国是在征战,奋斗中生存,这就造成西方文化最突出的特点:激进。形式和环境不容西方人深思熟虑的考虑后果,而是必须当机立断做出抉择。在这种环境中生存下来的西方人不可能是犹豫不决,而只能是决断,迅速,雷厉风行。这种民族文化心理造成了以感情奔放和大胆袒露为特征的刚直民族风格,语言表达习惯开门见山。而中国文化从《论语》开始即讲“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事事求稳重,以示大国之威严,将中庸之道以为至德,形成中国的“小不忍则乱大谋”的以忍耐求大同的大民族心理特征。语言表达讲究含蓄,委婉,不直陈其事,而是先铺陈或试探一番,再说主要的,形成先偏后正的句式。这种差异也可以从不同否定方式上略见一斑。
  英语否定词开门见山,否定主句而不顾及其逻辑性,而汉语否定逻辑性强。
  综上所述,翻译教学不仅要进行语言结构对比,还应当及时把握那些渗透在语言中的文化现象,进行对比分析,增强文化的敏感性,重视文化在翻译中的作用并在以后翻译实践中,创造性地发挥所学知识。
  三、结语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及文化的差异,在翻译实践中语义空缺的出现是在所难免的,关键是译者如何去对待这些空缺。理解和表达是翻译过程的两个阶段,不论在哪一阶段上出现的失误都会直接影响到翻译的效果。语义空缺会直接影响到译文的表达。虽懂其义却无恰当的词来表达是对一个译者严肃的考验。译者应该深入了解两种语言和文化的差异,对两种语言中语义的空缺有一定的了解,在翻译过程中对这些空缺需要尤其注意,必要时借助一些辅助手法减少译文和原文在意义表达上的差距,尽量把损失减少到最低。
  参考文献:
  [1]沈之兴.西方文化史[M].中山大学出版社,2000.
  [2]陈定安.英汉比较与翻译[M].中国对外翻译公司,1998.
  [3]胡文仲.跨文化交际与英语学习[M].上海译文出版社,1998.
  [4]温建平.翻译与写作能力培训[M].航空工业出版社,1998.
  作者简介:王萌(1981-),女,英语语言文学与文化硕士,现为咸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
其他文献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低油价是一场考验,也是一场洗礼,更是剔除泡沫、自我革新的契机.rn高油价下隐藏的总资产规模大、结构性产能过剩、资本增值能力弱、管理粗放、浪费严重、
2013中国糖果文化节暨第十届中国国际甜食及休闲食品展览会(以下简称SSC2013),将于今年10月17日至19日,在上海世博展览中心盛大召开.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糖果专业委员会(以下简
为了充分发挥党建促科研,科研强党建的协同作用,新疆油田实验检测研究院制定了“以重大试验为载体,推动支部三个一建设:一个重大试验、一个先锋队、一面旗”的党建目标,实现
【摘要】随着接受理论的东进西渐,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引入了接受理论,国内的一些学者们便开始运用接受理论研究翻译的本质、译者的主体作用、翻译文本与译者和译本读者的关系,以及翻译策略的运用等,为翻译研究开创了新思路、新方法。本文将从接受美学理论出发来探究中国翻译理论史的开端——道安的“五失本,三不易”,亦欲尝试用新的思路、新的方法来解读“五失本,三不易”说。  【关键词】美学 理论 道安  一、潜在
【摘要】本文浅要分析了一下中西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并总结出一定的翻译策略。  【关键词】文化差异 翻译  翻译是指用接受语(receptor language)复制源语言(source language)信息的最近似的自然等值,首先在意义方面,其次在文体方面。翻译就是指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准确而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的活动。翻译是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活动,是信息和思想的交流,是语言表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新闻英语的语言特点和目的论视角下新闻英语的翻译方法,以期译者能够更好对新闻英语进行翻译,将国外新闻准确的传递给国内读者。  【关键词】目的论 新闻英语 翻译方法 选取  随着社会的发展,世界各地每天都在发生着各种事情,人们越来越关注他国的重大事件。新闻英语向社会大众提供了大量的信息,译者熟练掌握新闻英语的翻译方法,才能向社会大众提供更多更准确的世界新闻。  一、新闻英语的语言
在全国各省市最低工资标准普遍偏低的现状下,文章着重分析了安徽省最低工资标准,在制度设计、标准调整值等方面对安徽省最低工资制度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并得出安徽省最低
《福特汽车公司章程》不但对福特公司股东具有法律上约束力,而且对公司发展和股东利益取得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因为英汉两种语言在使用习惯与语法上存在较大差异,所以译者在翻
一、词素层翻译的定义和西医词的构成特点  词素是构成词汇的最小的有意义的单位。词素层翻译就是利用英语中的词素(前缀、后缀、词根)和连接元音字母O(偶见用i)进行创造新词的一种方法。例如,hysteromyoma(子宫肌瘤)是由hystero( uterus 子宫) myo( muscle 肌肉) ma( tumor 肿瘤)构成; hepatosplenomegaly(肝脾肥大)是由he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