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很多耳部疾患是在幼年时种下的病根,其实生活中的很多坏习惯,都有可能诱發耳部疾患,但如何预防是关键。
来自卫生部门的调查显示,目前全世界每年约有5万名儿童死于急性中耳炎,其中大部分是生活在發展中国家的3岁以内的婴幼儿。而在我国,听力残疾者多达2000万,14岁以下170万,因后天原因失聪的占80%以上。很多人的耳部疾患是在幼年种下的病根,中耳炎就是其中重要诱因之一。其实生活中的很多坏习惯,都有可能诱發中耳炎,如何预防是关键。
生活中的坏习惯之一:婴儿躺着喝奶 乳汁“呛”坏耳朵
早期治疗中耳炎效果较好,然而不必人并没有及时發现,为日后炎症的恶化埋下了隐患。有些中耳炎可能在婴儿时期就已经种下了“祸根”。
宝宝生下来,食物就是母亲的乳汁,年轻妈妈在哺乳时,如果姿势不正确,就有可能让宝宝的耳朵受到伤害。例如:一些妈妈喜欢让宝宝躺着喝奶,这样就很容易呛奶,此时牛奶也有可能“呛”到宝宝的耳朵。这是因为在中耳腔内,有一条细管子通往鼻咽部,医学上称为咽鼓管。小孩的咽鼓管构造和大人的不同,大人的咽鼓管比较窄,而且有坡度,细菌或其它物质不易从此通行。而小孩的咽鼓管因为未發育完全,相对大人来说,就如同一条“宽敞的平行大桥”,细菌或乳汁等其它物质就能“畅通无阻”。当哺乳位置不正确,如横抱哺乳或平卧吸吮奶瓶,乳汁易经咽鼓管进入中耳就可能引發感染。
因为婴儿还不会用语言说明难受之处,如果宝宝有呛奶情况發生,家长看到奶水都从宝宝鼻子里流出来的时候,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给宝宝吃一点抗生素,预防小儿中耳炎。另外在给宝宝喝奶或喝水的时候,最好采用坐位,把婴儿抱起呈斜位,将他的头抬高一些哺乳。
生活中的坏习惯之二:用力擤鼻涕细菌“跑”耳内
看似再正常不过的生活习惯——擤鼻涕,也有可能是中耳炎的“罪魁祸首”。秋冬天,早晚温差大,很容易感冒,而人们在擤鼻涕时,用两手指捏住两侧鼻翼,用力将鼻涕擤出,而因为鼻涕中含有大量的病毒和细菌,则压力会迫使鼻涕向鼻后孔挤出,细菌到达咽鼓管,可能引發中耳炎。尤其是鼻窦炎患者,平时就经常流鼻涕打喷嚏,更要注意改正这个不好的习惯。
生活中的坏习惯之三:游泳呛水方法不对引炎症
酷暑期间,出现了不少因为游泳引起中耳炎的病例。一般情况下,游泳时水会从外耳道进入耳朵,但如果鼓膜没有孔的话,水是不会从外耳进入中耳的。但如果不小心呛水,这时水中的细菌或消毒剂就会进入口鼻中,再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从而引起中耳炎。
游泳不注意,水就会直接进入中耳道,使中耳潮湿,细菌容易繁殖生长,产生炎症。有些人则是在游泳时挖耳,造成耳道损伤,细菌进入中耳感染,引起急性中耳炎和外耳道炎;有些则是因感冒未好,又去游泳,抵抗力降低,鼻腔的细菌进入中耳道,引發中耳炎。
生活中的坏习惯之四:使劲掏耳朵掏出中耳炎
在医院门诊,常会接到一些掏伤耳朵的患者,因为感染了细菌引發中耳炎。医生提醒家长,家中的小孩喜欢模仿大人,学着大人的样子掏耳朵,不小心碰到或者跌倒,就很容易损伤了外耳道粘膜或鼓膜,导致了感染,也有可能蔓延到中耳發生炎症。
平时掏耳朵时,建议用棉签,不要用硬物,也不要沾水,不要掏太深。
(编辑 莫非)
来自卫生部门的调查显示,目前全世界每年约有5万名儿童死于急性中耳炎,其中大部分是生活在發展中国家的3岁以内的婴幼儿。而在我国,听力残疾者多达2000万,14岁以下170万,因后天原因失聪的占80%以上。很多人的耳部疾患是在幼年种下的病根,中耳炎就是其中重要诱因之一。其实生活中的很多坏习惯,都有可能诱發中耳炎,如何预防是关键。
生活中的坏习惯之一:婴儿躺着喝奶 乳汁“呛”坏耳朵
早期治疗中耳炎效果较好,然而不必人并没有及时發现,为日后炎症的恶化埋下了隐患。有些中耳炎可能在婴儿时期就已经种下了“祸根”。
宝宝生下来,食物就是母亲的乳汁,年轻妈妈在哺乳时,如果姿势不正确,就有可能让宝宝的耳朵受到伤害。例如:一些妈妈喜欢让宝宝躺着喝奶,这样就很容易呛奶,此时牛奶也有可能“呛”到宝宝的耳朵。这是因为在中耳腔内,有一条细管子通往鼻咽部,医学上称为咽鼓管。小孩的咽鼓管构造和大人的不同,大人的咽鼓管比较窄,而且有坡度,细菌或其它物质不易从此通行。而小孩的咽鼓管因为未發育完全,相对大人来说,就如同一条“宽敞的平行大桥”,细菌或乳汁等其它物质就能“畅通无阻”。当哺乳位置不正确,如横抱哺乳或平卧吸吮奶瓶,乳汁易经咽鼓管进入中耳就可能引發感染。
因为婴儿还不会用语言说明难受之处,如果宝宝有呛奶情况發生,家长看到奶水都从宝宝鼻子里流出来的时候,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给宝宝吃一点抗生素,预防小儿中耳炎。另外在给宝宝喝奶或喝水的时候,最好采用坐位,把婴儿抱起呈斜位,将他的头抬高一些哺乳。
生活中的坏习惯之二:用力擤鼻涕细菌“跑”耳内
看似再正常不过的生活习惯——擤鼻涕,也有可能是中耳炎的“罪魁祸首”。秋冬天,早晚温差大,很容易感冒,而人们在擤鼻涕时,用两手指捏住两侧鼻翼,用力将鼻涕擤出,而因为鼻涕中含有大量的病毒和细菌,则压力会迫使鼻涕向鼻后孔挤出,细菌到达咽鼓管,可能引發中耳炎。尤其是鼻窦炎患者,平时就经常流鼻涕打喷嚏,更要注意改正这个不好的习惯。
生活中的坏习惯之三:游泳呛水方法不对引炎症
酷暑期间,出现了不少因为游泳引起中耳炎的病例。一般情况下,游泳时水会从外耳道进入耳朵,但如果鼓膜没有孔的话,水是不会从外耳进入中耳的。但如果不小心呛水,这时水中的细菌或消毒剂就会进入口鼻中,再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从而引起中耳炎。
游泳不注意,水就会直接进入中耳道,使中耳潮湿,细菌容易繁殖生长,产生炎症。有些人则是在游泳时挖耳,造成耳道损伤,细菌进入中耳感染,引起急性中耳炎和外耳道炎;有些则是因感冒未好,又去游泳,抵抗力降低,鼻腔的细菌进入中耳道,引發中耳炎。
生活中的坏习惯之四:使劲掏耳朵掏出中耳炎
在医院门诊,常会接到一些掏伤耳朵的患者,因为感染了细菌引發中耳炎。医生提醒家长,家中的小孩喜欢模仿大人,学着大人的样子掏耳朵,不小心碰到或者跌倒,就很容易损伤了外耳道粘膜或鼓膜,导致了感染,也有可能蔓延到中耳發生炎症。
平时掏耳朵时,建议用棉签,不要用硬物,也不要沾水,不要掏太深。
(编辑 莫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