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文关怀充满中学语文课堂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lla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学是最能体现人文关怀最具创新活力的教育,尽管百年来,语文教学在理论纷争中有过徘徊,但总体上讲是变得越来越丰富多彩、个性纷呈。纵观语文教育名家的教学理念,无不洋溢着人文关怀的光彩。陶行知先生的“千教万教教人学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魏书生先生的“商量商量”,于漪老师的“教文育人,学语文学做人”等等都致力于唤醒学生心中真善美的细胞,体现了语文教学对人的终极关怀。语文教学性质历来有工具性、人文性、科学性等多种纷争,现在大家都基本认同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之说,其实争论双方的出发点不同,工具说侧重于知识、文化传承对人的影响的角度,人文说侧重于人对知识文化的接受和发展这个角度,两者的统一是文化传承和发展关系的统一。人文关怀是语文学科本身及语文教学充满活力体现魅力的根源。
  一、让语文教学过程洋溢人文光彩
  语文教学要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培植人的精神,这一点已成为当今语文界的共识,而要做到这一点,不仅要做到胸中有书,更要做到目中有人,只有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拥有自主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才能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学生主体的人文价值才得以实现。从人文的角度去重新解读名篇,探索文本的多元意义,语文教学才能进一步展示其活力和魅力。以《祝福》为例,对祥林嫂之死的分析历来有多种观点,从宏观上讲,有所谓“四权”说,即祥林嫂是被政权、族权、夫权、神权逼死的,从微观上讲则有所谓“算账”说,即为祥林嫂打工算一下经济账,其实这些解读有的在文中没有依据,鲁四老爷身上有多少“族权”“政权”的影子?贺老六身上有多少“夫权”的影子?而打工时祥林嫂脸色的白胖有笑容则恐怕也与经济无关。祥林嫂的死实则是一个“人”的毁灭,丧失做人的价值和尊严才是她死亡的真正原因。又如解读《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这样的诗文,我们不仅要得到作者厌恶官场鄙弃功名的这样的表层印象,更要把陶潜放在传统隐士文化的大背景下去审视,从而理解古代知识分子追求自由和个性解放的思维特征,理解其在出世与入世间矛盾心态中的一种超然一种解脱的思想内核,这样我们才能更多地去探求得到作品所包含的人生意义和人文思想的底蕴。
  二、让语文教学内容充满人性的光辉
  钱理群先生曾说过,中学语文教育落实到人文教育上就是给人建立一种精神底子,这种底子应是浪漫的、理想的,能给人的生命一种亮色的,因此青年时代应是做梦的季节。中学语文教科书则重视了文化熏陶和人文精神的渗透,转向为人(学生)服务,转向为人的可持续性发展服务。语文不仅仅是工具,也不仅仅是所谓的精神的载体,而是中国人的精神家园本身,语文就是要让学生融入一个最优秀、最典范、充满了营养、能使他高度吸收的语文环境当中,语文教学要体现人文关怀,就是要不把语文看作是单纯的静止的知识,而是看作是前人认识社会的成果和我们今天认识前人生活的桥梁,把每篇文章都看成是前人的生活,看成是在一定历史条件和具体生活情境下的活生生的灵与肉的体验,而阅读这些文章本身就要在情感上能充分地与之交流,这样语文学习才会充满情趣。泰戈尔老人曾说过一句话,“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向人传递生命的信息。”语文教学的内容也应该向人传递生命的信息,生活的气息,感悟并发展它,正是语文教学久远而宏大的终极旨趣。在这里,我想比较一下两篇文章,《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和《我与地坛》,从表面上看,两篇文章似乎都具有人文关怀的价值,但前者主要是从外部环境(主要是政治制度)来“体现”人文关怀,而后者则主要是通过人的内心反省内化后“外现”出人文关怀的色彩,前者侧重展现的是制度或社会群体对人的价值的肯定,后者侧重从人本身来展现人的生存的价值。推而广之,语文新旧教材的很多篇目都可作这样的观照,如《荷塘月色》的删节本和全本,《猎户》和《黄鹏》等等。由此,我们可以这样说,语文教材的改革不仅仅是文章的变换,也不仅仅是钱钟书、余秋雨、杨振宁等著名学者的加盟,而是把改革的基点落实在“人文关怀”这一点上。《再别康桥》的清新婉约,《故都的秋》的清静悲凉,《我的空中楼阁》的小巧精致,《死水》的愤激呐喊,《赞美》的深沉呼唤,《〈宽容〉序言》的古朴厚重,教材内容的人性化为语文教学体现人文关怀提供了广阔的平台,而多元化的教材本身就是人文关怀价值体现的最佳样本。
  三、让语文教学语言荡漾着灵性的诗意
  我们的汉语言文字经过几千年的锤炼,已经积淀了丰富的文化气蕴,教学中启人感悟的、包含人性美的语言,会如春风化雨般“滋润”学生心田。语言之美充满感性感情,更体现一种人文之美,只有在人文这个层面上引导学生吟哦语言,体验语言,语文学习的过程才能成为一个人成长的过程。在教学《故乡榕树》时,先深情地说:“乡思是一曲古老的歌,背井离乡的游子们从古唱到今。李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而舒兰则端着一杯‘乡色酒’叹道:‘你满,乡愁也满’,余光中则临海峡而吟:‘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而席慕蓉更是感叹:‘乡愁是一棵没有年龄的树’。同学们,你们有些也是远离故乡的人,有没有想起故乡绿草如茵的山坡,苍翠欲滴的小树林,漫山遍野的蒲公英?……今天,我們就去看一看《故乡的榕树》。”一段开场白,化用诗文,熔铸古今,唤醒学生对故土的怀念之情,这种充满灵性的语言,其本身就是一次美的熏陶,它会让学生在美的共鸣中进入语文学习的情境。充满灵性的语言可以让朦胧的美变得清晰,让零星的感受转化为形象深刻的思想。它不仅可以体现在课文导入中,也可体现在教学环节过渡语中或结语中。比如在教学《世间最美的坟墓》时,在引导学生了解托尔斯泰墓的特点之后,教师深情地小结:“最伟大的人,最简朴的坟墓。在世俗的眼光看来,这是不可思议的,可正是托尔斯泰的真诚谦逊、朴素无私的内在人格使得这种朴素显得更加伟大、崇高,更加令人感动、敬仰。朴素是最伟大的美。”这样动情的语言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文字的内核。
  总之,作为一名语文教育工作者,也不必急于将你的财宝奉送给你的学生,而应该引导你的学生去品尝人类的文明成果,用你的爱心你的智慧去点燃学生内心的火种,这样语文教学才会永葆活力,也才能永远焕发出迷人的魅力,让人文关怀充满中学语文课堂。
其他文献
摘 要:倾听孩子的心声可以让你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更容易和孩子勾通交流,从而成为孩子的知心朋友,可以分享孩子的快樂,也可以为孩子排忧解难;倾听孩子的心声可以锻炼孩子的口语发展,激发幼儿喜欢表达的兴趣,培养孩子的自信心;通过倾听可以让孩子感受到老师家长对他们的爱,对他们的尊重及关注,促进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关键词:倾听 勾通交流 锻炼 健康成长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未来,如何能让孩子从小
期刊
摘 要: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能够促进幼儿独立性、自信心的增强,并为其一生奠定良好的基础。幼儿教育作为人生教育的起始点,我们应该非常注重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小班幼儿 生活自理能力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培养幼儿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所谓生活自理能力是指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照料自己生活的自我服务性劳动的能力,它是一个人应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包括自己穿脱衣服、鞋袜、收拾整
期刊
摘 要:古语云:“学起于思,思其于疑”。质疑是探求新知识的开始,也是探求新知识的动力。求知欲、创造性往往是从“质疑”,也就是提问题开始。  学生提问题是一个求知的过程,会不会提问题体现了学生求知的能力。从教学的各个环节,从课内到课外,学生都可以提出问题。但是,我们常常发现,有的学生很会提问题,而有的学生什么问题也提不出,或者提的问题总是“没水平”。学生的学习水平是与平时是否会提出问题、提高高质量的
期刊
摘 要: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浓厚的学习兴趣在学生接受和吸收新知识、新技能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课堂教学、物理实验、动手创造三个方面探讨了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兴趣的方法,以实现素质教育的真正目的。  关键词:物理教学 兴趣培养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认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认为:“对于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
期刊
摘 要:语文教育是人文素质教育,它属于人文学科,除了给人以知识、能力和智力外,还具有思想教育,感情熏陶。每一位初中生都是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人,情感必然成为师生之间互相沟通的桥梁。世间没有真正不需要友爱和感情的学生,饱含真情的语文教师一定深受学生的喜爱。因此,要上好语文课,就必须使情感教育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关键词:语文教学 初中生 情感教育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适合个人需要和社会需求而产
期刊
摘 要: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而言,乘法的相关内容既是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是学生数学知识网络构建的重要奠基石。乘法在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广泛的应用,教师通过教学活动的设计与教学方案的实施,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乘法学习的兴趣,也能够通过知识的学习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计算难题。在本文中,笔者将会从小学数学乘法教学的现状出发,通过提出相关教学改进措施,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乘法;教学方案;学习兴趣
期刊
摘 要:随着新课改在全国范围内的逐步推进,高中生物学科也需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而不能停留在传统的教学和学习模式中。对于学生来说,学好生物课,不仅需要勤奋和努力,还要掌握一个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因此,本文结合高中生生物学习中遇到的几个典型问题,试谈如何培养高中生物学科的学习方法,以便老师、同学借鉴。  关键词:高中生物;生物教学;学习方法  0前言  要满足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对高中生物学
期刊
摘 要:自信,是有实力的表现,实力决定着自信。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十分重视学生自信心的培养,让学生拥有自信,用自信心撑起求知的翅膀,去搏击知识的蓝天;让学生拥有实力,用实力去展示自己的自信心,让自信心、实力永远伴随学生的成长。  关键词:重视 自信心 培养  萧伯纳曾经说过:“有信心的人,可以化渺小为伟大,化平庸為神奇。” 确实,自信心是一个人对自身价值和能力的充分认识和评价,是激励人们自强
期刊
摘 要:化学实验教学是当前高中化学教学的薄弱环节,十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如何提高教师化学实验教学的水平,做了简要的小结。  关键词:化学实验 教学 学生 设计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性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为学生学好化学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创设了浓郁的化学情境,但是长期的应试教育影响下,相当一部分教师很少做实验怕麻烦、怕中毒,不愿花费时间和精力从事实验教学和创新,结果使
期刊
摘 要:对于语文教学来说,这是一门包罗万象的课程,同时又是一门充满趣味的课程。小学生在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字时,会被悠久的历史、文化所深深震撼,怎样才能学好并继承祖国的文明?我认为,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更有责任来思考这个问题。学校是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的主要场所,而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重要殿堂,所以,教师在课堂上,不仅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结合自己的教学特点和方法,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