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科老年病人的心理状况及心理干预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ghkjhnngg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方式的变化、心理压力的增加以及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脑血管病( cerebrovascular disease,CVD) 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升高,此病多见于老年人,严重威胁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有效的心理护理对促进老年患者的恢复、提高治疗的效果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我科自2012年1月至6月期间共收治60岁以上老年患者991人,入院后均出现了各种不同的心理问题,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关键词】脑血管;老年人;心理状况;心理干预
  1 临床资料
  我科自2012年1月至6月期间共收治老年患者991人,男510例,女481例,平均年龄72岁;入院诊断脑血栓700 例,缺血性脑血管病500例,脑梗塞病200例;生活完全自理者500例,部分自理者 120例,不能自理者80例;城市患者450例,农村患者50 例。
  2 心理状态分析
  2.1 孤独心理: 老年人住院后,由于条件限制,只能独自一人住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中,失去了与亲人的交往,与社会的沟通,家属来探视只是“蜻蜓点水”,由于中国的医疗体系使得医护人员也不能时时刻刻陪同在患者身边,老年人就更现孤独。
  2.2 焦虑心理: 这是所有患病者特别是老年人的最常见的心理问题,患者往往对自己疾病不够了解,对愈后的担心,对各种疾病产生的疼痛以及面临死亡的恐惧心理,对各种治疗检查缺乏认知,对医疗费用支出的担心等一系列问题,都会使患者产生极度焦虑的心理。
  2.3 猜忌心理: 老年人往往只相信自己或亲近的人,特别是对医护人员有一种抵触心理,且过分关心自己的健康,稍有不适即怀疑自己患病,对旁人的意见和建议不能正确接受。
  2.4 自卑心理: 老年入丧失了劳动、自理能力,减少或无收入,社会及家庭地位下降,自觉不受人重视和尊敬,感觉自己成了家庭和社会的负担,而产生失落感和自卑心理。
  2.5 消极心理: 因为丧偶、离异,子女外出工作,组建自己的小家庭,老年人会对生活无望,对任何事都没有兴趣,有“生不如死”的念头,往往会不配合治疗护理,怀有一种消极悲观的灰色心理。
  2.6 病急乱投医心理: 现今社会有部分老年群体,退休后领取丰厚的养老金,甚至一些经济不宽裕的老年人,为了自身的健康,往往听信虚假广告,不惜“一掷千金”,给自己和家人造成了经济,生理,心理的创伤。
  3 心理护理
  3.1 基础护理 仔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注意病情变化。从生活护理开始,完善各项基础护理,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鼓励、培养患者发挥出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3.2 心理护理
  3.2.1主动倾听:解除患者对护理人员的心理排斥感。对那些焦虑的患者,我们采取主动介绍医院环境,耐心解答患者的疑问,征求患者的需求,帮助患者联系各项检查,使患者焦虑情绪放松,安心住院。对于产生抑郁症的患者,应根据患者的接受能力与之探讨疾病的病因、危险因素等,使患者了解相关疾病的知识。
  3.2.2充满爱心:多与患者主动交流,尽量诱导患者倾诉出其内心的真实想法。对于那些因经济原因产生心理压力的患者,要跟他们讲明治疗的必要性,同时与其家属配合鼓励其积极治疗。总之,在心理护理方面,护理人员必须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和同情心,与患者建立融洽的医患关系,取得其信任,给予患者精神上的安慰,打消其焦虑心理,使其更好地配合医生的治疗。
  3.2.3尊重患者:护理人员必须学会顺应老年病人的心理特点,尊重他们。对他们的称呼要有尊敬之意,谈话不要嫌麻烦,听他们说话时要专心,回答询问时要慢而清楚,语调平稳。在工作中不能用强行的管理制度去限制病人,而是尽量要与病人沟通,在病人自律的基础上进行适当限制。
  3.3 对症护理
  3.3.1对孤独心理的患者: 通过与老年人家属的沟通,建议他们尽力多抽出时间来陪同老年人,同时,护士要加强对老年人的巡视、观察、照顾,多与老年人聊天,唠唠家常,潜移默化的使老年人了解自己的病情,还可建议老年人多多与病友交流,同龄人,同病相连的人会有更多的共同话题以排除自身的孤独。
  3.3.2对焦虑心理的患者: 要用科学的知识,通俗的语言向老年人解释其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在进行各项检查及治疗前,要做好充分的解释说明工作。住院费用透明公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用药,避免患者产生“一病回到解放前”的忧虑。鼓励患者产生战胜疾病的信心。
  3.3.3对猜忌心理的患者: 日常工作中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做到态度和蔼可亲,言语温柔大方,對待患者以礼相待,一视同仁。把老年人当作自家的长辈亲人。关键是要精通业务,使老年人对我们放心、安心。努力缩短和他们之间的距离。
  3.3.4对自卑心理的患者: 要关心老人、支持老人、鼓励老人,联合老人家属多关心照顾老人,不使老人产生被抛弃的心理。尊重重视老人,凡事都与老人商量,使老人参与其中,调动其主观能动性。
  3.3.5对消极心理的患者: 多鼓励老人与人沟通,接触社会,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甚至组建新的家庭。多做宣教,使老人能够正确的面对死亡,使其了解死亡是人生的必经之路,无须畏惧,积极过好每一天。
  3.3.6对病急乱投医心理的患者: 可以给老人通过读书看报、看新闻、真人真事讲解等方法,使老人多多了解骗局,防止他们上当受骗,要让他们树立正确的、科学的、客观的治疗观念。同时要对各种虚假广告给予坚决的打击。
  综上所述,对待老年病人我们护理人员要付出更加多的耐心、细心、关心和爱心。随着护理模式从生理护理到心理护理的转变,要求我们积极转变思想,适应新时代的护理大潮。应以患者为中心,积极主动的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加强患者生理和心理方面的护理。只有正确了解神经内科脑血管患者的生理及心理特点,熟练掌握护理技巧,才能更好地给患者提供合理、有效的护理,也才能更好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参考文献:
  [1] 浅谈现代老年人心理问题及护理 刘欣 南京市职业病防治院,江苏南京210042
  [2] 余桂珍,曾琨,陈慧 .社区老年人生活质量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 , 2009,40(9):713.
  [3] 老年病人心理护理体会《中外健康文摘》2010年第18期 作者:史翔凤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 探讨2%汞溴红染色镜检在真菌性角膜炎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临床病例系列研究.对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眼科临床诊断为真菌性角膜炎127例行角膜刮片,标本分别行2%汞溴红水溶液染色、KOH湿片检查和真菌培养及菌种鉴定.以培养结果做为确诊真菌性角膜炎的“金标准”.结果 127例真菌性角膜炎病例中93例检出真菌,阳性率73.23%(93/127).2%汞溴红水溶液
【摘要】 目的 观察分析人性化管理模式在内科护理应用和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通过对我院近年来实行人性化管理模式的护理人员进行调查了解,在实施人性化管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对管理制度的满意程度、床位周转率、人员流失率等数据统计分析,探索人性化管理模式在内科护理管理中运用的效果和影响。结果 实际工作中,实施人性化管理模式后,我院护理人员对管理制度的满意程度、床位周转率比未实施前有显著提高,大大降低了人员的
期刊
期刊
【摘 要】目的:探讨肿瘤病人的心里问题。方法:通过问卷形式对肿瘤病人,健康生活质量有关的主要问题前后的效果比较。结果:实施相应的心理干预,能取得良好效果。结论:对肿瘤病人进行连续心理干预,病人能取得良好心理状态,生活质量有不同程度提高。  【关键词】肿瘤病人心里问题;心理干预;提高生活质量  现代肿瘤学科已经達成共识,肿瘤病人的生命质量比生存率、病死率更能准确反映病人的治疗效果和康复情况[1]。2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