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演促讲,别致新颖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iquan330710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生自制力差,上课听讲时容易走神,这是令很多教师头疼不已的问题。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就曾说过:“教学法一旦能触及学生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而抓住学生好奇心强、表现欲强的特点,合理地运用“表演”法进行组织教学,就可以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他们的全部精神都集中到课堂中来。
  “表演”法是指把课文改写成剧本后,师生通过共同表演的形式将课文内容再现出来的一种教学方式。它形象自由,实用性强,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其积极地思考,大胆地想象,轻松地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想想,当一节课在生动的表演中结束后,学生对课文的回忆仍可“绕梁三日”,我们不得不惊叹:真是演一遍胜过读千遍!那么,怎样才能把“表演”法运用到教学中呢?
  
  一、分角色扮演进入课文情境
  
  如果教师能够跟学生一起把课文改写成剧本,并将学生合理地分成几个小组,引导他们根据课本内容和自己的想象演绎课文中的故事,就能有效地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集中他们听课的注意力。
  如上《将相和》这篇课文之前,我让学生根据“思考练习”第4题的要求,自己选其中的一个小故事,改编成课本剧,分组排练。课文上完后,小组上台表演,采用竞赛的形式,评出最佳表演奖。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在表演实践中,既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二、用肢体表演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在日常教学中,学生对一些词语的意思进行质疑,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除了用生活的经验来帮助学生解除疑惑外,教师如果能够巧妙地引导学生运用肢体语言,直接表示其意义,化抽象枯燥的讲解为形象生动的演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就会使学生茅塞顿开,既体会到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精妙之处,又领悟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如我在教《找春天》一课中,有学生问:“‘春天像个害羞的姑娘,遮遮掩掩’,这句话中的‘遮遮掩掩’是什么意思?”学生马上就说:“我知道,‘遮遮掩掩’就是把东西遮起来不让人发现。”又有学生说:“我觉得不对,应该是想遮但没有全遮住。”另一个学生说:“对,就像有些舞蹈节目中大姐姐用手遮住自己的脸,又要露出眼睛偷看什么东西的样子。”于是我趁热打铁,让这个学生演一演。他愉快地走上了讲台,用书当手帕表演起姑娘羞答答的样子,他的表演赢得阵阵掌声,看来这“遮遮掩掩”我再解释就已成多余了。我问学生:“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用这个词?”有位学生站起来:“有些学生不守纪律怕被老师发现也可以用‘遮遮掩掩’,比如上课做小动作。”我让他在座位上表演,他表演了上课在抽屉里玩折纸的样子,果然够“遮遮掩掩”的,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像这样或为理解词语而表演,或为理解句义而表演,学生的表演欲望得到激发,就增强了学习语文的兴趣。
  
  三、就地取材,丰富表演内容
  
  课堂表演,不可能带人很多教具,因此教师要学会就地取材。比如,桌椅、板凳可以是房子、小船,铅笔、橡皮可以是飞机、宇宙飞船等。
  在教学《小松树和大松树》中,我安排了一个表演“读”的环节,让两名学生上台与我一起合作表演朗读,我当大松树,两名学生分别当小松树和风伯伯。为了更好地模仿课文中的情境,我搬来了一张课桌放在讲台上,让扮演小松树和风伯伯的两名学生站上了课桌,而我则站在讲台下,这么一摆弄,“山上”和“山下”的感觉马上就出来了,学生的兴趣也来了。表演朗读中,学生们的脸上洋溢着笑容,个个都很投入,朗读兴趣高涨。
  这样的教学设备既简单,又实用,让学生能够亲身参与。当学生能够参与到课堂中来的时候,注意力自然就集中了,听课也就更加认真了。
  
  四、用集体表演导入课本内容
  
  由于课堂时间有限,不可能做到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课堂的主角,但是每一个学生都有表演的欲望,如果长时间忽略一部分学生,恐怕会降低这些学生对课堂的兴趣,从而导致有些学生听课时精神不集中,思想开小差。那么此时,我们可以运用集体表演的形式来导人课本内容。
  如我在教《春笋》时,采用了“群体表演法”。在深读课文后,让学生坐在座位上边读边演动作。读到“一声春雷,唤醒了春笋”,便抬起头,伸一伸腰,一副刚睡醒的样子;读到“它们冲破泥土,掀翻石块,一个一个从地里冒出来”时,学生用手做出“冲破”、“掀翻”的动作。一个接一个地站起来;读到“一节,一节,又一节。向上,向上,再向上”时,大家便站起来踮起脚,两手握住一节一节往上伸,更有的学生最后爬到了椅子上,表示“向上,向上,再向上”。这种群体表演,往往可以调动全班学生的热烈情绪,对调控课堂气氛能起重要作用。
  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就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要使学生愿学、要学、乐学,调动学生的兴趣是最重要的。爱表演、爱模仿是孩子的天性,以演代讲,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也得到了充分地发挥,验证了我们的期望:人人学表演,人人会表演,在表演中体验,在体验中发展。
  
  (责编 钟 岚)
其他文献
环境意识是指人们对环境和环境保护的认识水平和认识程度,包括人们为保护环境而不断调整自身的经济活动和社会行为,协调人与环境、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在当今经
什么是尸检?医疗事故争议中,尸检应当由哪些机构和哪些人员进行?律师同志:某村民骑着摩托车外出,在一条小路的转弯处不慎摔倒,致使头部受伤。当天傍晚,他被送进县医院脑外科住院
猪病毒性疾病已成为当前制约养猪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干扰素是一种广谱的抗病毒生物制剂,几乎对所有病毒都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综述了干扰素对预防与控制规模化猪场病毒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要“表达真情实感”。如何才能实现以上目标?我认为,读写结合、学科整合、联系生活的“三个结合”不失为一种比较有效的途径。  一、读写结合,提高学生感悟和表达的能力  叶圣陶曾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 通过读写训练,以读促写,以写促读,能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和表达能力。读写结合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而是一个一
人到中年,身体各器官开始衰退,但只要早期注意保养,完全可以延缓衰老进程。主动饮水成年人每天排出的水分在2500毫升左右,而平均每天仅能从食物中获得1000毫升左右,蛋白质、糖类、
老年人是患病、外伤和心理疾病的高发人群。预防康复是对老年群体的健康干预和疾病防护,对已患慢性病的老人防止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命质量和生活质量,对每个老年人的具体
教师文本解读应该是教师对文本的感知、理解、对话和创造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教师这个主体通过观照文本这个客体与文本作者进行对话的过程,是以文本为媒介来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创造信息的复杂过程。文本解读是优化教学设计与进行有效教学的前提与根本。    一、固本寻源:敞开文本背后的资源意义    (一)管窥文本背后的文化背景  曹明海、陈秀春在《语文教育文化学》中曾说:“语文教材特别是那些文质兼美的经典型教材
前不久,一些老同志、老朋友见到我都说:“你是怎么保养的?比起前几年,肚子小了,气色好了,似乎更年轻了。”我饶有兴趣地回答:“养生健身有‘三宝’,一要心理平衡;二要饮食科学;三要适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