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肝移植能够去除肝脏肿瘤,同时治愈肝硬化,具有传统的肿瘤切除术无法比拟的优势,所以肝移植被认为是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较理想的治疗方法.由于尸体供肝来源相对缺乏,现在,国际上各大肝移植中心已较多的选择活体供肝移植(LDLT)治疗肝癌[1,2].随着LDLT增多及术后随访时间的延长,肿瘤的复发和转移逐渐成为影响肝癌受者术后存活率的主要因素之一。
【机 构】
:
210029,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脏移植中心,210029,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脏移植中心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肝移植能够去除肝脏肿瘤,同时治愈肝硬化,具有传统的肿瘤切除术无法比拟的优势,所以肝移植被认为是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较理想的治疗方法.由于尸体供肝来源相对缺乏,现在,国际上各大肝移植中心已较多的选择活体供肝移植(LDLT)治疗肝癌[1,2].随着LDLT增多及术后随访时间的延长,肿瘤的复发和转移逐渐成为影响肝癌受者术后存活率的主要因素之一。
其他文献
作为目前免疫抑制方案的主体,钙调磷酸酶抑制剂(CNI)的肾毒性日益受到关注.因此我们亟待建立一种不含CNI的新型免疫抑制方案,在有效预防急性排斥反应的同时,避免对移植肾的慢性毒性损害。
目的 探讨大鼠骨髓间充质细胞(BMSC)经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预处理后移植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治疗效果.方法 (1)全骨髓贴壁法培养大鼠BMSC;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BMSC趋化因子受体(CXCR4)基因的表达;将BMSC分别与10和100μg/L的SDF-1作用24 h后,在无氧、无血清条件下培养6 h,流式细胞仪和末端标记(TUNEL)法检
肝细胞癌(HCC)的手术切除率总体较低,且术后复发率较高,远期疗效不尽人意.随着肝移植技术的成熟和广泛开展,对于符合米兰标准的HCC患者,采用尸体供肝移植(DDLT)治疗已取得较理想的效果,但供肝资源的缺乏却制约着其进一步发展.活体供肝移植(LDLT)尽管存在供者风险、手术难度大及适应证是否扩大等问题,但其具有供肝来源丰富、较短的缺血时间、较充分的术前准备及不存在供肝分配伦理问题等优势.尽管如此,
三、讨论 移植肾能否长期保持功能成为影响肾移植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而钙调磷酸酶抑制剂(CNI)类药物与慢性移植物肾病密切相关,因此,移植术后早期撤除或减量使用CNI的方案是非常重要的.然而,移植术后直接使用西罗莫司(SRL)可能会增加一些术后并发症的发病率,如囊状淋巴管瘤和伤口愈合延迟等,这些现状促使我们在移植术后3个月开始应用以SRL为主的免疫抑制方案。
目的 探讨应用抗可诱导共刺激分子(ICOS)抗体阻断ICOS-BTRP-1共刺激通路对大鼠慢性移植肾肾病(CAN)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实验分为3组:(1)同系对照组,供、受者均为Wistar大鼠,进行肾移植;(2)同种对照组,以SD大鼠为供者,Wistar大鼠为受者进行肾移植,术后灌胃给予环孢素A(CsA),用10 d;(3)实验组,在同种对照组的基础上,于使用CsA后经腹腔注射抗ICOS单
2009年5月30日至6月3日,由美国移植外科医师学会(ATST)和美国移植学会(AST)联合主办的第9次美国移植会议(ATC)在波士顿举行。
随着等待肾移植的患者不断增多,肾源却远不能满足需要,不少患者死于等待中,活体供肾移植不失为缓解肾源紧张的途径之一.我院于1983年开始施行亲属活体供肾移植,现将2001年至2007年9月间施行的70例亲属活体供肾移植总结报告如下。
巨细胞病毒(CMV)感染是肾移植术后发生率最高的感染并发症[1],也是引起受者死亡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因此,如何预防肾移植术后CMV感染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更昔洛韦是最早被证明治疗CMV感染有效的药物,我们使用国产更昔洛韦胶囊(商品名:丽科乐,湖北科益公司)来预防肾移植术后CMV感染,并探讨其有效性和安全性。
他克莫司(Tac)是从筑波链酶菌的培养液中提取的一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1989年由Stazl首先应用于临床肝移植中[1]。
目的 总结肾移植术后并发肠穿孔的诊断和治疗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肾移植术后并发生肠穿孔患者的资料.8例均为首次肾移植,术后采用环孢素A(或他克莫司)、霉酚酸酯及甲泼尼龙预防排斥反应.8例患者中,1例肾移植术前有胃大部切除手术史,其余7例术前无胃肠道病变.1例于肾移植术中切除了双侧多囊肾.1例在发生肠穿孔前因急性排斥反应而接受甲泼尼龙冲击治疗.8例患者均接受了剖腹探查术,同时减少免疫抑制剂的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