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YUGUO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人文精神的概念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的精神文化的精髓的高度凝聚,对人类高尚品德的浓缩,而人文学科是集中表现人文精神的知识教育体系,人文精神的核心是良好的精神文化跟外在的表现。从某一方面来看,人区别与其它物种的根本就是具有自己的精神文化,也就是人文精神。
  二、人文精神渗透的意义
  在中国教育长时间的发展历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很多阶段人们对于成绩的重视往往高于其它的方面,尤其是受传统教育的影响老师在很大程度上处于一种较高的地位所以导致对于人文精神这一块不够重视,而人文精神的缺失导致了很多不良现象的出现,如马加爵杀人案,复旦大学投毒案,这些都是由于人文精神的缺失所产生的惨痛后果,而语文作为高中的一个重点课程,人文精神的渗透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让学生更加的积极向上。由于一些不良现象的出现使教育者跟教育部门等社会组织都意识到了,人文精神渗透的重要性,所以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成为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文精神在高中语文的渗透不仅仅是现实所迫,还是时代的趋势,可以将中华民族的核心精神文化发扬光大,高中语文教学必须将人文性跟工具性放在同一个高度,在教学中贯彻人道主义精神。人文精神的传递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品德,促进学生优良个性的发展,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在人文精神渗透的课堂中增强学生跟老师的情感交流跟沟通,有助于老师彻底的解决学生的问题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有利于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氛围,从而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和新课改的不断推进,高中语文的现状必须积极彻底的完善,而人文精神的渗透将是其中的一大重心,借助我国的优秀的人文精神,可以使学生吸收先进的人类文化,提升自己的知识素养,高尚的审美情趣,以及深厚的爱国情结。
  三、人文精神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1.树立人文语文观
  在传统的教学观念里面,就是往往在寻求着“同”这个字,就是通常所说的标准答案,尽管标准答案往往是在教学中不可否认的教学事实,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也应该注重到其他的方面,比如在文言文的学习中,不仅仅只注重词语的理解,还应该注重情感的理解,注意到包含的人文精神。深刻的贯彻《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把人文性跟工具性结合,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体会到中国五千年以来的优秀的文化传统,从而感受到民族的智慧,用现代化的眼光的审视文学作品将优秀的人文文化跟现在结合。所以树立科学的语文观刻不容缓,同时也要把握好语文教学的本质,体现语文教学的意义,在此基础上不断提高老师的文化素养跟人文修养,只有以教师为基本出发点,才能将我们的人文精神渗透在语文课堂。
  2.构建人文文化的教学环境
  “以人为本”是现今社会所常见之名词,同时也是人文精神的核心,高中语文教学要在根本上体现出课堂的人性化,把人放在核心位置,尊重学生的差异性跟人格,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加强学生跟教师之间的交流,加强教師跟家长的交流,对学生的成长环境、性格、家庭环境进行多方面的了解。针对每个学生所遇到的问题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你老师对学生各个方面的关怀,另外可以让每个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激励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钻研,构建人文文化的教学环境,有利于人文精神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3.衔接生活,感悟人文情怀
  由于生活是多姿多彩,与生活相连的语文课堂才具有人文情怀,如果语文局限于课堂,教师必然成为井底之蛙,如果只是瞄准考试,语文教学必然为众人所厌弃。任何的教育都是为了让人们更好的生活,语文学习必须与现实相结合,这样才能将语言知识生活化,才能提高语文知识的应用能力。要让学生在社会中感受到语文学习的益处,将不同的名胜古迹,风土人情作为语文课程的资源,以生活的不同事物作为语文课程资源,可以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赏识学生,关注人生。
  4.实施人文评价
  评价作为课程教育的最后一个环节同样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因为这一环节将决定教学的成败,科学、合理的评价将有助于学生发挥自身优势,改变学生的不良习惯,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知识、年龄跟理解能力都有很大的差异,所以对于学生的评价应该相对公平而不是绝对的评价,并且在评价中要运用科学化的手段,激发学生勇于解决自身的问题。
  总而言之,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渗透人文精神的语文教学,定能够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开启幽闭的心智,使他们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热爱语文,在自己的人生大道上昂首阔步,为他们的人生打上最亮丽的充满人文精神的底色。
  作者通联:吉林吉化第一高级中学校。
其他文献
随着环境污染日益加剧,健康养殖已成为21世纪渔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本文作者就健康养殖有关问题作一些扼要的探讨。
养殖容量是近年来一个新的研究领域,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进展较晚,且在实际生产中往往被人们所忽视。本文就象山港水产养殖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从养殖容量和环境生物修复等方面
本文着重从捕捞、养殖、加工三个方面概述了湄洲岛海洋渔业的发展现状,对湄洲岛如何发展海洋经济进行了初步的调查探讨,并提出了几点切合实际的建议。
一、学会观察,积累生活素材  鲁迅先生说:“如要创作,第一须观察。”从作文角度说,观察就是有意识、有目的的知觉自然或认识社会现象,从中获得写作的材料。观察的过程,便是积累材料的过程。写作的源泉是生活,丰富多彩的自然、社会环境与千变万化的社会生活实践是学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源泉。但客观存在的环境万物与丰富生活的种种特色,只有靠观察才能发现、掌握与积累,才能形成写作的素材与题材。因此,中学生要养
对华东南地区1970年以来5.5级以上地震前的地震活动空间图像进行了分析,发现震前多有不同程度的地震条带、空区或增强异常出现。所研究的9次地震中,有4次震前出现了地震条带
目前,洞庭湖“四大家鱼”等半洄游性、洄游性鱼类资源产量持续下降,经济鱼类比重减少,渔获个体低龄化、小型化、低质化,其影响因素主要为湖泊淤围、水工建筑、水域污染和酷渔滥捕
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那么,怎样才能使课堂更有活力呢?我认为,语文活力课堂,首先应从精彩导入开始。  一、图片导入  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每册语文课本前都有几页插图,上网可搜集到更多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这些
利用华北地区2009—2014年绝对重力与相对重力多期重复观测资料,得到不同时空尺度的华北区域重力场动态变化图像。采用欧拉反褶积方法,通过对理论模型试算,获得最优反演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