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为高中信息技术学习中重要的模块,循环结构具有变量频繁变化、语句跳转多的特点,正是这些原因,使的循环结构程序设计成为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也是由于这样的特点,只有少数学生能够轻而易举的分析出正确结果。因此,直观地表现出循环结构的规律,通过改变教学方法来使循环结构学习变得容易,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更加清楚地了解变量之间的关系,都对提升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的掌握有很大的帮助,也使学生对循环结构程序分析的速度和正确率得到提高。本文笔者将对循环结构程序设计的教学方法提出自己的见解,希望能够对相关工作者有所帮助。
【关键词】循环结构;程序设计;教学方法
一、 引言
程序设计对于高中生来说是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一个学习难点,而循环结构则是重中之重,并且对步入大学以后的C、VB、JAVA等计算机语言的学习也十分重要。程序设计的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为将来走向社会打下良好的思维基础。正因如此,使学生对程序设计产生浓厚兴趣,改良教学方法质量,改变学生以往低效的学习方法,对高中信息技术任课教师而言,已成为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程序设计语言内容主要由以下两方面组成:基本数据结构和程序语句结构。现阶段程序设计教学大多都包含这几个内容,都是学生必须掌握的。通过这两个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对程序设计语言有基本上的了解,同时也可以自己独立的編一些简单的程序。本文希望能够提供一种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独立准确高效地分析循环结构,提升教师和学生质量。
二、 什么是循环结构
在程序语言设计教学中,一般把程序基本结构分为顺序结构、分支结构、循环结构三部分。循环结构主要是通过对一个数据循环处理,来得到问题的最终结果。循环结构最大的优点在于能够简化程序,提升运行速度,防止重复书写。
三、 循环结构程序设计分析的难点
作为程序设计基础内容之一,循环结构的地位对于程序设计而言,相当于接通基础内容与高级内容之间的桥梁,起着过渡作用。学生在完成该部分的学习后,虽然并没有完全掌握程序的设计,但是已经可以对程序设计有了初步了解并且思想也初步成型。假如没有掌握好,会严重影响到后续的学习效果和进程。因此,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此之后的学习中,基本每个程序都会包含循环结构,有时还会出现在一个程序中多个循环结构混合使用的情况。因此,让学生掌握好循环结构,抓住学习分析方法,才是程序设计教学的关键所在。
由于程序设计具有多变量、重结果轻过程、简化步骤等。结合学生自身和教学两方面特点,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出现以下问题:
(1)循环程序分析的复杂性。循环程序本身就复杂难以分析,再加上循环的内嵌和跳转,使得学生在对循环结构的学习分析上更加吃力。
(2)缺少独立分析循环结构的能力。由于教学的重结果轻过程,使得学生也逐渐抱着这种学习态度来学习,不对过程进行分析。这样直接影响了学生对循环结构运行的理解,导致学习效果下降,最终为了应付考试而走向背程序的道路,着实令人心寒。
(3)教师教学节奏过快,导致学生无法跟上。教师对程序理解较为深刻,常常为了加快课堂速度,省略一些步骤而只重视分析结果。另外还存在一些教师明知道学生可能会跟不上节奏却依然对步骤进行跳跃的情况,这些都会使得学生在循环结构的学习上遇到障碍。
(4)由于上述原因,当学生遇到一些问题无法自己独立解决时,假如又无人帮助,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自信心的缺失,最终可能会导致对程序题的恐惧,严重影响了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循环结构程序设计教学方法探究
综上所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仅要考虑教学目标,同时还要把情景的建构当做程序设计教学中最重要的一部分,站在学习者角度思考怎么样才能使学习者更好的建构解决问题的情景。心理学研究结果告诉我们,只有外部刺激唤起人们的情感活动时,才能更加引起人的注意,使人的大脑产生兴奋,从而使理解和记忆更加得到加强。反之,若没能引起情感上的波动,则理解和记忆的效果会变差。
上述教学方法包含了情境创设、建构主义的教学理念,具体分为如下几方面:
1.从情景带入到课程学习,精心设计教学问题情景。
设计问题情景,就是指让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疑惑,并且及其想知道问题的答案,使他们进入与该问题有联系的日常情景中去。这样做既使问题解决处于教学的核心地位,又能顺应学生的学习规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授课顺序不再按照概念-语法-例题的呆板教学模式来进行,而是先提出问题,作为入手点,使学生对问题有个基本的思考,一步步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构造算法,掌握与算法相关的概念、思维方式以及应用。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使学生在学习中位于主体地位,也能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能够独立的发现并解决问题。经过这个过程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便能抓住学生求知心理,吸引学生课堂注意力,使课堂教学效果大幅提高。
2.结合生活中的例子,对算法进行实际应用,使学生能更加深入地了解算法。
这一步对课堂所选的例子十分讲究,必须保证精炼、与生活息息相关,能够表达清楚所要解决的问题,具有极强的代表性。对于学生而言,他们之前对程序设计的接触并不多,因此常常对程序设计的学习感到抽象,不知道日常生活中何时可以利用,甚至由此对该门课程的学习觉得没用,失去兴趣。因此对于老师而言,应该不仅仅教会学生程序设计,还要教会他们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利用程序设计来解决问题。
在第一步教学过程之后,学生对循环结构有了初步的了解,这时候教师应该设计出学生容易接受的例子来将循环结构的三要素进行概括,例如“设计循环结构计算1+2+3+…+100结果”。在讲到循环结构语法时,要把重点放在单步调试上面。这样既让学生清楚地看出变量的变化情况,也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
3.最后对算法在程序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总结。
综上可知,程序设计教学中如遇到典型例题的算法,一定要对这个算法进行详细的描述。 这就要求面对程序设计时不仅仅要心中有清楚的程序流程图,也要求对算法有个具体的分析总结。通过这样的过程,便能使学生对一大类问题解决方法有大体上的掌握。这也便是程序设计教学的目的所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对算法的分析,让学生掌握一类问题的解决方法,而不是单纯的对个案进行分析,因为这样应用范围就会变得狭窄,脱离了该问题之后,便会逐渐遗忘。因此循环结构的教学过程中,应将循环结构常见问题进行算法上的分析整理,这也能为学生在今后的计算机语言学习提供了帮助。
五、总结
由于程序设计本身具有枯燥乏味的学习特点,因此激发学生对程序设计学习的兴趣,对于教师教学来说十分重要。而本文提出的教学方法,正是基于激发学生学习求知欲的基础上的,通过构建合适情景引发同学学习热情,使学习与生活相结合,最后使学生归纳总结,掌握算法规律。这样下来,学生对循环结构学习的热情有所提升,掌握也更加熟练,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杨剀,黄玲玲. 循环结构程序设计教学方法[J]. 电脑开发与应用,2010,10:28-30.
[2]盛小春. VB程序设计中循环结构教学方法的探讨与实践[J].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1,08:86-89+96.
作者简介:
陈丹,女,贵州省贵阳市,工作单位:贵阳市乌当中学,职务:教师,研究方向:高中信息技术教育。
【关键词】循环结构;程序设计;教学方法
一、 引言
程序设计对于高中生来说是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一个学习难点,而循环结构则是重中之重,并且对步入大学以后的C、VB、JAVA等计算机语言的学习也十分重要。程序设计的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为将来走向社会打下良好的思维基础。正因如此,使学生对程序设计产生浓厚兴趣,改良教学方法质量,改变学生以往低效的学习方法,对高中信息技术任课教师而言,已成为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程序设计语言内容主要由以下两方面组成:基本数据结构和程序语句结构。现阶段程序设计教学大多都包含这几个内容,都是学生必须掌握的。通过这两个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对程序设计语言有基本上的了解,同时也可以自己独立的編一些简单的程序。本文希望能够提供一种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独立准确高效地分析循环结构,提升教师和学生质量。
二、 什么是循环结构
在程序语言设计教学中,一般把程序基本结构分为顺序结构、分支结构、循环结构三部分。循环结构主要是通过对一个数据循环处理,来得到问题的最终结果。循环结构最大的优点在于能够简化程序,提升运行速度,防止重复书写。
三、 循环结构程序设计分析的难点
作为程序设计基础内容之一,循环结构的地位对于程序设计而言,相当于接通基础内容与高级内容之间的桥梁,起着过渡作用。学生在完成该部分的学习后,虽然并没有完全掌握程序的设计,但是已经可以对程序设计有了初步了解并且思想也初步成型。假如没有掌握好,会严重影响到后续的学习效果和进程。因此,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此之后的学习中,基本每个程序都会包含循环结构,有时还会出现在一个程序中多个循环结构混合使用的情况。因此,让学生掌握好循环结构,抓住学习分析方法,才是程序设计教学的关键所在。
由于程序设计具有多变量、重结果轻过程、简化步骤等。结合学生自身和教学两方面特点,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出现以下问题:
(1)循环程序分析的复杂性。循环程序本身就复杂难以分析,再加上循环的内嵌和跳转,使得学生在对循环结构的学习分析上更加吃力。
(2)缺少独立分析循环结构的能力。由于教学的重结果轻过程,使得学生也逐渐抱着这种学习态度来学习,不对过程进行分析。这样直接影响了学生对循环结构运行的理解,导致学习效果下降,最终为了应付考试而走向背程序的道路,着实令人心寒。
(3)教师教学节奏过快,导致学生无法跟上。教师对程序理解较为深刻,常常为了加快课堂速度,省略一些步骤而只重视分析结果。另外还存在一些教师明知道学生可能会跟不上节奏却依然对步骤进行跳跃的情况,这些都会使得学生在循环结构的学习上遇到障碍。
(4)由于上述原因,当学生遇到一些问题无法自己独立解决时,假如又无人帮助,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自信心的缺失,最终可能会导致对程序题的恐惧,严重影响了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循环结构程序设计教学方法探究
综上所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仅要考虑教学目标,同时还要把情景的建构当做程序设计教学中最重要的一部分,站在学习者角度思考怎么样才能使学习者更好的建构解决问题的情景。心理学研究结果告诉我们,只有外部刺激唤起人们的情感活动时,才能更加引起人的注意,使人的大脑产生兴奋,从而使理解和记忆更加得到加强。反之,若没能引起情感上的波动,则理解和记忆的效果会变差。
上述教学方法包含了情境创设、建构主义的教学理念,具体分为如下几方面:
1.从情景带入到课程学习,精心设计教学问题情景。
设计问题情景,就是指让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疑惑,并且及其想知道问题的答案,使他们进入与该问题有联系的日常情景中去。这样做既使问题解决处于教学的核心地位,又能顺应学生的学习规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授课顺序不再按照概念-语法-例题的呆板教学模式来进行,而是先提出问题,作为入手点,使学生对问题有个基本的思考,一步步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构造算法,掌握与算法相关的概念、思维方式以及应用。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使学生在学习中位于主体地位,也能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能够独立的发现并解决问题。经过这个过程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便能抓住学生求知心理,吸引学生课堂注意力,使课堂教学效果大幅提高。
2.结合生活中的例子,对算法进行实际应用,使学生能更加深入地了解算法。
这一步对课堂所选的例子十分讲究,必须保证精炼、与生活息息相关,能够表达清楚所要解决的问题,具有极强的代表性。对于学生而言,他们之前对程序设计的接触并不多,因此常常对程序设计的学习感到抽象,不知道日常生活中何时可以利用,甚至由此对该门课程的学习觉得没用,失去兴趣。因此对于老师而言,应该不仅仅教会学生程序设计,还要教会他们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利用程序设计来解决问题。
在第一步教学过程之后,学生对循环结构有了初步的了解,这时候教师应该设计出学生容易接受的例子来将循环结构的三要素进行概括,例如“设计循环结构计算1+2+3+…+100结果”。在讲到循环结构语法时,要把重点放在单步调试上面。这样既让学生清楚地看出变量的变化情况,也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
3.最后对算法在程序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总结。
综上可知,程序设计教学中如遇到典型例题的算法,一定要对这个算法进行详细的描述。 这就要求面对程序设计时不仅仅要心中有清楚的程序流程图,也要求对算法有个具体的分析总结。通过这样的过程,便能使学生对一大类问题解决方法有大体上的掌握。这也便是程序设计教学的目的所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对算法的分析,让学生掌握一类问题的解决方法,而不是单纯的对个案进行分析,因为这样应用范围就会变得狭窄,脱离了该问题之后,便会逐渐遗忘。因此循环结构的教学过程中,应将循环结构常见问题进行算法上的分析整理,这也能为学生在今后的计算机语言学习提供了帮助。
五、总结
由于程序设计本身具有枯燥乏味的学习特点,因此激发学生对程序设计学习的兴趣,对于教师教学来说十分重要。而本文提出的教学方法,正是基于激发学生学习求知欲的基础上的,通过构建合适情景引发同学学习热情,使学习与生活相结合,最后使学生归纳总结,掌握算法规律。这样下来,学生对循环结构学习的热情有所提升,掌握也更加熟练,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杨剀,黄玲玲. 循环结构程序设计教学方法[J]. 电脑开发与应用,2010,10:28-30.
[2]盛小春. VB程序设计中循环结构教学方法的探讨与实践[J].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1,08:86-89+96.
作者简介:
陈丹,女,贵州省贵阳市,工作单位:贵阳市乌当中学,职务:教师,研究方向:高中信息技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