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学语文新课程改革的出路在于让语文课堂真正动起来,才能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宏伟目标。为此,要大胆让学生上网,因势利导,鼓励他们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提高自己的学习是效率;要坚持开展课本剧表演活动,让课堂动起来;要让学生在做中学,自己动手,制作各种知识卡片。
关键词:新课改 教育现代化 语文课堂活动 学生上网 课本剧表演 卡片制作
笔者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实践已十有余年,对中学语文教学的现状深感无奈。曾经有一幅帖子在网上广为流传,帖子是这样写的:“锄禾日当午,上课真辛苦,一本小破书,一坐一上午。”它生动地描绘了中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和学生的真实心理。我们今日的语文课堂已不同于往日的课堂,今日的课堂已经配备了各种现代教育教学技术装备,如电脑、大屏幕显示器,实物展台、网络终端、校园广播系统等。我们今天的学生也更不同于往日的学生,他们每天接触的是现代文明,感受的是都市气息,所以他们呈现处思维敏捷、活泼好动的特点。而我们的老师呢,却没有顺应时代的变化,让语文课堂动起来,还在沿用过去的老方法在教学,甚至抱怨现在的学生真难管,试想,语文课堂怎能不死气沉沉?
中学语文老师教语文课越教越苦,中学生学语文越学越难,语文成绩越来越差,语文素养越来越低,这就是近日语文教学的现状。那么,语文新课程改革的出路在何方?——让语文课堂动起来!
我们这里所说的“动”即活动,也就是语文教学实践中的操作活动,它包括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操作性活动和语文学习课外活动两种形式,我们在这里探究的是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操作性活动——语文活动课。
语文活动课的课程目标是:通过中学语文活动课的设计、实施,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得到充分的动脑、动口、动手的机会,促使每一个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在语文实践中丰富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提高素养,进一步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这个目标的设立,也明确了语文活动课的教学任务是: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即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爱好语文的情感;使学生动脑、动手、动口,达到自主学习,主动发展;构建起丰富的、科学的、合理的语文知识结构,使学生掌握一套行之有效的语文学习方法。
那么,如何开展语文活动课,使这一目标得以实施并实现呢?
一、鼓励学生上网活动
计算机网络作为开放式信息传播和交流工具,已经走进了我们的生活,利用网络进行在线课堂教学也已成为现代化教育教学的必然趋势。现在许多学校都在努力普及电脑,鼓励学生在信息时代占据有利地位,许多家长给孩子购置电脑或手机,以方便孩子参加各类网络学习班,到网上学习新知识,接受新信息。国家更是制定出“科教兴国”的伟大战略,斥巨资投入到教育领域,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步伐。
教育教学现代化,学生上网已势所必然,所以我们老师大可不必视学生上网为洪水猛兽,而要因势利导,使学生上网活动成为语文教学的一大亮点。因为互联网是一个信息的海洋,它有着极其丰富的各种图书、文献、技术资料以及工作、娱乐、生活、教育、新闻和商业等各种信息,为我们提供了更多交流和学习的机会。如网络可以用来收发电子邮件、学习知识、下载资料、远程教育、实时新闻、网上聊天、休闲娱乐、视频通话等,我们在课堂上输入的视一个词条,而看到的是一片知识的海洋。我们在语文课堂上如果遇到一个疑难问题,可以让学生自己到教室里的电脑上上网查询或求助,问题便可迎刃而解,实在很方便。在课堂上让学生主动操作电脑,上网查阅资料,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二、课本剧表演活动
课本剧表演活动就是把课文中叙事性的文章改编成戏剧形式,以戏剧语言来表达文章主题的语文活动。
中学语文教材里面有许多生动的叙事性的文章,如小说文言文中的传记等,都可拿来作为课本剧表演活动的素材。我们可以先让学生把这些素材改编成课本剧表演活动用的剧本,然后再让学生组成若干个课本剧表演的社团,通过课外的排练、比较,选拔出优秀的社团再在语文课上表演。笔者所教的班级有两个很特别的学生,一个是女生,何慧成,文静内向不多言而擅长用笔表达自己的思想;一个是男生,侯茂盛,天资愚钝性憨直而可爱。我在教学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的作品《皇帝的新装》时,就先安排同学将之改编成课本剧表演的剧本,结果何慧成同学以极快的速度当堂就写好了剧本,而侯茂盛同学在看了她的剧本后,毛遂自荐,要求在课本剧表演活动课上饰演皇帝一角。令人惊异的是,《皇帝的新装》课本剧表演活动大获成功,该剧后来在学校2011年的元旦文艺汇演中荣获一等奖,侯茂盛同学一举成名,获得“皇帝猛子”的雅称。
三、卡片制作活动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教学合一”的理论,强调“教学做是一件事,而不是三件事。”“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先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通过教、学、做的统一,使学生获得真知灼见。这种统一的关键性步骤,当然是让动口、动手、动脑,动脑是结合动手、动口一起进行的,以形成多思的语文学习习惯,从“思”中获得真知,从思中求得灼见。
陶行知先生所主张的“拿做来教,拿做来学”有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就是卡片制作活动。
文言文教学长期以来就是语文教学的一大难点,其实,我们可以采用卡片制作活动的来让学生在做中学。笔者在文言文教学活动中先把课程教学内容分成“文学常识、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难点汇总、课文翻译、文章内容与结构分析、作者思想与主题、作品文化与价值、练习设计与训练”十二张卡片,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到老师手里拿回卡片去制
作,小组代表把卡片拿下去以后,又让本组的同学主动请缨完成卡片的知识点制作,也可合作完成制作。这样,每一个小组都有卡片制作任务,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了锻炼,既增长了知识,又培养了自主探究、合作研究的能力,还加强了团结协作、互帮互助、共同提高的意识,建立了新的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关键词:新课改 教育现代化 语文课堂活动 学生上网 课本剧表演 卡片制作
笔者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实践已十有余年,对中学语文教学的现状深感无奈。曾经有一幅帖子在网上广为流传,帖子是这样写的:“锄禾日当午,上课真辛苦,一本小破书,一坐一上午。”它生动地描绘了中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和学生的真实心理。我们今日的语文课堂已不同于往日的课堂,今日的课堂已经配备了各种现代教育教学技术装备,如电脑、大屏幕显示器,实物展台、网络终端、校园广播系统等。我们今天的学生也更不同于往日的学生,他们每天接触的是现代文明,感受的是都市气息,所以他们呈现处思维敏捷、活泼好动的特点。而我们的老师呢,却没有顺应时代的变化,让语文课堂动起来,还在沿用过去的老方法在教学,甚至抱怨现在的学生真难管,试想,语文课堂怎能不死气沉沉?
中学语文老师教语文课越教越苦,中学生学语文越学越难,语文成绩越来越差,语文素养越来越低,这就是近日语文教学的现状。那么,语文新课程改革的出路在何方?——让语文课堂动起来!
我们这里所说的“动”即活动,也就是语文教学实践中的操作活动,它包括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操作性活动和语文学习课外活动两种形式,我们在这里探究的是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操作性活动——语文活动课。
语文活动课的课程目标是:通过中学语文活动课的设计、实施,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得到充分的动脑、动口、动手的机会,促使每一个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在语文实践中丰富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提高素养,进一步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这个目标的设立,也明确了语文活动课的教学任务是: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即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爱好语文的情感;使学生动脑、动手、动口,达到自主学习,主动发展;构建起丰富的、科学的、合理的语文知识结构,使学生掌握一套行之有效的语文学习方法。
那么,如何开展语文活动课,使这一目标得以实施并实现呢?
一、鼓励学生上网活动
计算机网络作为开放式信息传播和交流工具,已经走进了我们的生活,利用网络进行在线课堂教学也已成为现代化教育教学的必然趋势。现在许多学校都在努力普及电脑,鼓励学生在信息时代占据有利地位,许多家长给孩子购置电脑或手机,以方便孩子参加各类网络学习班,到网上学习新知识,接受新信息。国家更是制定出“科教兴国”的伟大战略,斥巨资投入到教育领域,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步伐。
教育教学现代化,学生上网已势所必然,所以我们老师大可不必视学生上网为洪水猛兽,而要因势利导,使学生上网活动成为语文教学的一大亮点。因为互联网是一个信息的海洋,它有着极其丰富的各种图书、文献、技术资料以及工作、娱乐、生活、教育、新闻和商业等各种信息,为我们提供了更多交流和学习的机会。如网络可以用来收发电子邮件、学习知识、下载资料、远程教育、实时新闻、网上聊天、休闲娱乐、视频通话等,我们在课堂上输入的视一个词条,而看到的是一片知识的海洋。我们在语文课堂上如果遇到一个疑难问题,可以让学生自己到教室里的电脑上上网查询或求助,问题便可迎刃而解,实在很方便。在课堂上让学生主动操作电脑,上网查阅资料,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二、课本剧表演活动
课本剧表演活动就是把课文中叙事性的文章改编成戏剧形式,以戏剧语言来表达文章主题的语文活动。
中学语文教材里面有许多生动的叙事性的文章,如小说文言文中的传记等,都可拿来作为课本剧表演活动的素材。我们可以先让学生把这些素材改编成课本剧表演活动用的剧本,然后再让学生组成若干个课本剧表演的社团,通过课外的排练、比较,选拔出优秀的社团再在语文课上表演。笔者所教的班级有两个很特别的学生,一个是女生,何慧成,文静内向不多言而擅长用笔表达自己的思想;一个是男生,侯茂盛,天资愚钝性憨直而可爱。我在教学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的作品《皇帝的新装》时,就先安排同学将之改编成课本剧表演的剧本,结果何慧成同学以极快的速度当堂就写好了剧本,而侯茂盛同学在看了她的剧本后,毛遂自荐,要求在课本剧表演活动课上饰演皇帝一角。令人惊异的是,《皇帝的新装》课本剧表演活动大获成功,该剧后来在学校2011年的元旦文艺汇演中荣获一等奖,侯茂盛同学一举成名,获得“皇帝猛子”的雅称。
三、卡片制作活动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教学合一”的理论,强调“教学做是一件事,而不是三件事。”“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先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通过教、学、做的统一,使学生获得真知灼见。这种统一的关键性步骤,当然是让动口、动手、动脑,动脑是结合动手、动口一起进行的,以形成多思的语文学习习惯,从“思”中获得真知,从思中求得灼见。
陶行知先生所主张的“拿做来教,拿做来学”有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就是卡片制作活动。
文言文教学长期以来就是语文教学的一大难点,其实,我们可以采用卡片制作活动的来让学生在做中学。笔者在文言文教学活动中先把课程教学内容分成“文学常识、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难点汇总、课文翻译、文章内容与结构分析、作者思想与主题、作品文化与价值、练习设计与训练”十二张卡片,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到老师手里拿回卡片去制
作,小组代表把卡片拿下去以后,又让本组的同学主动请缨完成卡片的知识点制作,也可合作完成制作。这样,每一个小组都有卡片制作任务,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了锻炼,既增长了知识,又培养了自主探究、合作研究的能力,还加强了团结协作、互帮互助、共同提高的意识,建立了新的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