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做合一”在幼儿科学活动中的运用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kteach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我国社会发展新形势下,家长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尤其是幼儿教育,更是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科学活动作为幼儿教育的关键组成部分,其可以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关键词幼儿;科学活动;教学做合一
  中图分类号:G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13-0050-01
  在幼儿教育教学活动中,每个幼儿在接受能力、智力水平、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等方面存在差异,如果教师采用“一刀切”的方式开展科学活动,会阻碍幼儿特长与个性的发展。因此,教师在组织开展科学活动中,需要合理运用“教学做合一”的方式,给予幼儿充足的探究空间,促使其获得素质与能力的发展。
  一、“教学做合一”在幼儿科学活动中的作用
  首先,在运用“教学做合一”中,孩子拥有更多的时间进行独立探究,通过实践找出问题的答案,培养幼儿的探索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并且体会到科学探究带来的快乐和成就感;其次,幼儿在科学探究中可以通过实验掌握不同的表达方式,并且主动思考和积极创新,突破以往固化思维的制约;最后,运用“教学做合一”可以促使幼儿主動地参与到科学活动中,并且利用自己的想象力进行创新,有助于培养其创新意识。
  二、“教学做合一”在幼儿科学活动中的具体运用
  (一)激发幼儿探究欲望。幼儿由于生活经验不足、年龄较小,在开展科学活动中,经常出现热情不足以及半途而废的情况,而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为缺乏探究欲望,因此,教师在运用“教学做合一”中,需要注重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只有唤醒幼儿对身边事物和周围世界的探究欲望和认识兴趣,才能更好地参与到科学活动中。例如在探究“沙漏”科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将沙子自由装在相同大小的瓶子中,并且在瓶子底部钻一个小孔,幼儿会发现沙子从瓶子底部的孔中漏出来,这一现象会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此时,教师要进行正确的引导,并且提出问题:“孩子们,说出你们发现了什么现象?”幼儿结合教师的问题,对现象进行详细观察,并且观察中形成科学素养。
  (二)选择生活鲜活事例。教师在应用“教学做合一”中,选择的教学内容要与幼儿生活相贴近,尽量从生活中选择鲜活事例,促使幼儿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实践学习、获取知识。同时,引入生活案例还可以帮助幼儿正确认知世界,并且丰富自身的生活经验,激发幼儿的探究动机和科学兴趣,将科学知识转变为生活经验。例如在开展“沉与浮”科学活动中,教师要从生活中挖掘实验材料,利用幼儿在生活中较为常见的雪花片、玻璃珠、钥匙、回形针以及积木等物品,先让幼儿猜测,哪些物品放在水中会沉下去,哪些物品放在水中会浮起来,幼儿猜完之后,教师要让幼儿说出猜测的依据,然后组织幼儿进行亲手实验,通过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利用生活中较为常见的材料可以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探究意识,体会到科学活动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幼儿认识到科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三)鼓励幼儿探索答案。伟大的教育先行者陶行知先生指出:教学的目的不在于将知识传递给孩子,要引导孩子掌握学习的方法。因此,教师在引入“教学做合一”理念中,需要鼓励幼儿自己探索问题的答案,对幼儿进行学法指导,促使其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由于幼儿生活经验不足、年龄较小、科学知识储备量少,教师要耐心地给予幼儿引导,让孩子大胆探索,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科学活动中,幼儿经常会遇见一些难题,教师不能用自己的固化思维去限制幼儿,要鼓励其在操作中通过归纳、总结和检验促进思维发展。例如在“沙漏”这一科学活动中,幼儿会发现自己的沙子漏得比较快,而别人的沙子漏得比较慢,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自己解决这一问题,并且在问题探索中享受过程带来的快乐。
  (四)引导幼儿学会表达。当幼儿完成科学活动后,需要对自己的实验结果进行表达和展示,但是很多幼儿都不会向其他展示自己的成果,因此,教师在“教学做合一”中,要注重引导幼儿学会如何表达,并且在成果报告中,使用照片、图画、文字以及符号等,让其他小朋友和教师看得懂、听得懂,进而更好地与伙伴进行交流互动。例如在组织开展“沉与浮”这一科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表达自己的实验成果:记录不同物品在水中的状态,用分类表或者记录单的形式进行物品统计,如沉下去的物品使用“√”表示,浮起来的物品使用“×”表示,鼓励幼儿开动自己的脑筋探索多元化和个性化的表达方式。
  三、结语
  总而言之,幼儿正处于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在科学活动中运用“教学做合一”,可以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探索热情和探究兴趣,体会到科学知识的实用性和生活性,并且形成初步的科学素养、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幼儿未来的学习与发展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培培.对幼儿科学领域活动开展之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1).
  [2]刘加云.浅谈在幼儿园开展科学教育活动的有效途径[J].中国校外教育,2019(10).
  [3]柯长瑜.让孩子在“玩转科学”中触摸世界[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10).
其他文献
摘 要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朗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有利于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學生的历史学习能力,注重学生的朗读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朗读理念,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增强学习的信心,进而提升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有效朗读;朗读兴趣;朗读方法;朗读形式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10-0045-02  朗读作为教学的重要环节在我
摘 要对于高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英语写作是学生比较吃力的环节。很多学生一提起英语写作就会很烦恼。针对学生面对的种种写作问题,笔者在教小学生英语写作时,运用了思维导图这一有利的教学工具,思维导图能够将图文有效结合在一起,能帮助学生增加情感体验,开拓学生思维,丰富孩子们的想象力。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生;英语写作;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1
摘 要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方向有很多,可以从多个方向展开,其中以高考视角展开的教学是现阶段最适合的方式,这将会决定学生日后考上哪所学校。高考中将语文试卷分为四种题型,以四大题型为基础展开复习教学,对学生来说是最有利的。本文以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和作文等四个方面展开对高中语文教学有效手段的论述。  关键词高中语文;古诗文;有效手段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材中,计算占有较大的比重。从低年级20以内整数加减法、乘法口诀到中年级的两位数整数乘除法,再到高年级小数、分数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纯粹的计算教学贯穿了整个小学数学教材。另外,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这三大领域,都与计算密不可分。从质上看,计算在训练学生缜密的思维、严谨的态度、快速的反应等方面也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问题;习惯;能力  中图分类号:B01,A,K89,
摘 要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的普遍与应用,促进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适时、正确地借助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不但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获取,同时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改善学生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方面有较好的作用。信息技术为教学活动提供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为教师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形象的表达工具,以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关键词信息技术
摘 要集合思想是数学中最基本的思想,它有着广泛的应用,亦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低年级学生接触最多的集合思想是一一对应的思想,对两个集合间的交集并无多大体会。本文笔者设置了“熟境”“玩境”“语境”“问境”等不同情境,帮助学生理解看不见的集合思想,将抽象的集合间的运算变得具体形象。  关键词集合思想;情境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10-01
摘 要现阶段幼儿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幼儿的成长和发展需要尽到多方面的努力,研发多种教育策略。这其中幼儿园和家庭是最重要的两方,都是幼儿密切接触、长期成长的场所,这也需要幼儿园和家长共同协作,打造一个良性互动模式。  关键词幼儿园;家园共育;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20-0030-01  要培养好一个幼儿绝非一件简单的事情,要兼顾到生
摘 要初中阶段是学生系统学习物理知识的初级阶段,也是最为基础、重要的一个阶段。课堂提问作为教师和学生之间互动、沟通的方式,在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初中阶段的物理教学,课堂教学大多依赖教师提问学生完成的。但是,现阶段的初中物理教学仍存在诸多问题,若想更好地让学生学习、吸收好物理知识,物理教师应当对课堂上的提问环节做出调整。  关键词初中物理;课堂提问;问题;对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B01 文献标
摘 要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其作为学生进行学习生涯的开始,有必要对课堂教学设计进行优化,以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效果。本文结合小学语文课程内容,从不同角度对小学低年级的语文识字教学设计优化做简要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08-0157-01  汉字是世界历史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也是现存
摘 要文章以部编版初三《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课为例,分析了执教者唯有宏观把握教材文本,吃透教材立意,方能指导、帮助学生厘清思路,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关键词新课程;思维导图;知识体系;建构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10-0174-01  對于部编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创新驱动发展》第二框《创新永无止境》来说,“如何建设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