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法制教育途径刍议

来源 :法制与社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dicafran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的法制教育在我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它承载着培育祖国未来建设者与合格接班人的重任。如何使具备高素质、高品质的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与法律信仰,让他们知法、懂法、守法,是我们亟需解决的问题。对于做好大学生法制教育,正确的教育途径非常重要。本文分析了高校法制教育的缺失,并对其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
  关键词高校法制教育法律意识
  作者简介:沈昌海,法学硕士,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保卫处,研究方向: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1)12-250-01
  
  一、高校法制教育的必要性
  (一)加强高校法制教育是实现依法治国与维护社会和谐安定的需要
  高校法制教育是培养大学生法律品质与法律意识、增强大学生法制观念的有效途径,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对实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要意义。要实现依法治国,就必须全面提升公民的法律素养,这就要求在全社会加强法制宣传与教育,毋庸置疑,学校理应成为的法制教育的主战场。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关键在于培养他们的法治意识与权利义务意识,达到预防和减少大学生违法犯罪、维护社会和谐安定的目的。
  (二)加强高校法制教育是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大学生正处于生理与心理的发育阶段,其辨别是非、自我控制的能力还相对较弱,很容易受到各种消极因素的影响,这就需要对处于困惑中的他们给予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只有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切实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与法律信仰,才能增强大学生明辨是非、自觉抵制“黄、赌、毒”等不良社会现象影响的能力。只有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才能使大学生养成理性思维的习惯,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去面对所遇到的困难,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以理治事,依法行事,促使大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二、当前高校法制教育的缺失
  (一)高校法制教育被边缘化
  根据当前我国大多数高校的实践做法,高校的“法制教育”包含在“德育教育”之中,高校法制教育缺乏自身独立的地位。大学生以接受道德、纪律教育为主,面对实际问题时,就习惯性的用道德、纪律去衡量,而缺乏法律意识。高校为了培养出具有良好专业知识的学生,对专业课的教学一般都非常重视,从而忽视了学生的全面教育与发展,特别是对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社会需要具有综合性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必备的法律知识当然是不可缺少的的内容。当前大部分高校基本上都以《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程为基础,为非法律专业学生传授法律知识。
  (二)高校法制教学亟待加强
  首先,高校法制教育师资力量有待加强。高校法制教育基本上没有专职教师,大多数都是由德育教师兼任,教师的法律理论水平不高。其次,法制教育的内容与形式单一化。我国高等院校开设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在内容上具有“面广而点窄”的特点。大学生法制教育的方式应该多样化,用多种途径提升学生的法律素养,让其知法、守法、用法,以自觉维护法律的权威。
  三、加强高校法制教育的途径
  (一)高校法制教育与德育教育并重
  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是统一整体,它们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又相互补充。它们具有共同的目的——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公民;是实现社会调控的手段;都通过调整和规范人们的行为来维护社会秩序。但是,道德教育重在净化人的内心世界,法制教育重在规范人的外在行为。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不仅需要德育教育,还需要与高校法制教育与其他学科教育相配合,否则,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就难以有收获。高校在加强道德教育的同时,必须加强法制教育,用法律规范其行为。因此,法制教育应该作为一个重要学科纳入高校教学计划。学生需要我们从思想和行为来规范,运用法制教育与德育的结合较为合理,使法制教育与德育并重。
  (二)提高教师队伍的法律素养
  高校法制教育不但具有政治性、知识性与理论性的特点,以及明确的目标、规范的内容,还必须建立一支理论水平高、思想素质好的专业法律教师队伍。在当前高校法律教师中,具有专业法律教育背景较少,缺乏系统的法律专业知识,就难以对学生的法律素养形成影响。所以,搞好高校法制教育的关键在于提高高校教师队伍法律素质、完善教师队伍结构,吸收具有较好的法学理论水平、丰富的法律实践经验、政治思想觉悟较高的法学工作者来从事法制教育工作。只有提高了教师的法律素养与水平,高校法制教育才会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明确高校法制教育目标
  良好的法律意识是大学生积极守法的前提。大学生具有了良好的法律意识,就会从内心信服国家法律的权威;就会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和履行自己的义务;就会尊重他人合法的自由和权利;而且还会促使大学生理性守法,实现校园法治目标。因此,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与理性守法是高校法制教育的核心目标。
  四、结语
  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肩负着建设祖国的历史重任,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依法治国”的重要力量,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施者与创造者。高校法制教育开展的好不好,对学生个人与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发展都相当重要。因此,加强与改进高校法制教育,不但是大学生本身的需求,还是社会发展进步的需求,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王权.论大学生法制教育的现存问题及深化途径.2009.
其他文献
摘要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基层的稳定,没有农村的和谐发展就没有基层的和谐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农村是乡镇司法调处和维稳的难点也是重点。因此把握当前我国农村基层矛盾纠纷的主要表现,制定相应的基本对策和措施对维护农村稳定和及时做好农村矛盾纠纷调处,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稳定的农村,加强新时期农村稳定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农村社会矛盾化解  作者简介:李塬,广西百色隆林县委党校
摘要近年来,创业教育作为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领域,在大学校园中发展的态势强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注入创业教育,能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促进大学生充分就业和全面发展。将创业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能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创业品格和人生观、价值观。寻找思想政治教育和创业教育的契合时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创业教育大学生  作者简介:郑冬云、尚晓霞,温州大学。  中图分类号:G641
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逐渐提高,电力是人们生活中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电力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而特高压变电站是整个电力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电力的质
摘要高职生是现代大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生法律意识之培养是当代高职院校通识教育的核心内容。高职生法律意识之培养的基本内容应当包括公民意识的培育和法律技术的教习。高职学校展开这种教习实践活动之必要性在于,就宏观层面而言,高职生法律意识的提高是推进依法治国进程的基本要求,就微观层面而言,高职生法律意识的培养亦为健全高职生个人人格、保证高职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方式。为有效推进高职生法律意识培养,高职学校应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摘 要:当前,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存在不少问题:如教师的实验教学理念落后、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学生积极性不高。针对这些问题,高中化学教师应当结合新课程改革理念,采取积极的改革和创新对策,促进良好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效果的实现。  关键词: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优化对策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实验教学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开展,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探索能力都具有积极的作用。因此
当前模拟审判开展过程暴露学生接触程序范围过窄,培养学生实务能力过于片面,学生主观能动性不能有效发挥,时间紧张,师生互动不足等问题,可尝试将模拟审判升级为模拟诉讼,更完
目前,很多教师开始思考如何上好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英语课,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学习某种语言最根本的目的在于能运用该语言进行实际交际,因此,教师需要在小学英语课堂
美国法学教育的一个很突出的特点就是其对职业性的强调.诊所教育模式是现实主义法学对美国法学教育的一大贡献,并且现在以为多数美国法学院所采用.受其启发,我国的法学教育亦
地理高考试题中有关时间的计算内容能够较好地反映出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科综合能力等素质水平,并且在近几年高考中常常出现,但由于本身知识点有较高难度,且在教材中安排的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