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硬核白内障手术的临床观察

来源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x8113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白内障是目前我国主要致盲眼病.超声乳化手术具有组织损伤小、切口愈合快、术后散光少及视力恢复快而稳定等优点[1].是目前治疗白内障的首选方法.但由于其设备及耗材较为昂贵、手术价格高、技术难度大、学习曲线长,而且对硬核的处理有一定局限性,因而在基层医院和经济不发达地区目前尚难以推广.我院自2008年1月至2010年3月,在行手法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时,对其中285例( 285眼)Ⅳ、V级硬核白内障采用晶状体调位钩劈核,并植入人工晶状体. 关键词:硬核白内障;小切口;晶状体调位钩劈核;晶状体;人工

其他文献
1 临床资料1.1胶水类眼异物伤脱水类眼部异物19例(19眼).年龄2~52岁.幼儿5例,成人14例.均为单眼伤.系在玩耍或工作中初次开胶水(铝铁硬罐4例,铝箔软管15例)时胶水喷溅入眼.其中1例幼儿上下眼睑全部粘闭.均导致不同程度的角膜炎或结膜炎.治疗:首先去除异物,无眼睑封闭者,用爱尔凯因表面麻醉,裂隙灯显微镜下仔细检查结膜囊,确定胶水凝块的位置,大小,数量.因为胶水有遇水凝固的特性,我们发现
急性硬脑膜下血肿占外伤性颅内血肿的比例很高,约占40%,随着CT的进一步普及,伴随着急救半径的缩小和颅内血肿的超早期发现,急性硬脑膜下血肿有早期快速自然消散的病例,该病例在神经外科鲜见[1].我院2005年5月至2012年8月共发现急性硬脑膜下血肿早期快速自然消散患者13例,由于早期识别,采用了积极的保守治疗,避免了开颅手术给患者带来的巨大创伤及经济负担,现报道如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