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本刊与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共同举办部分高校党建宣传工作座谈会。14家高校代表结合各自实际,就如何进一步做好高校党建宣传工作,不断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进行交流。现将与会代表发言摘要如下:
北京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夏文斌:
把学生党建工作放在思政教育大格局中谋划
北京大学大力拓展学生党建工作体系,不断创新教育方式,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相关教学单位实施了教学组式的教师组合方式、专题讲座式的授课办法、多种多样的教学环节、多媒体教学的技术手段、灵活宽松的考核方法、全年滚动的排课方式、学生自由的选课办法,以及课程主持人、课堂主管教师、主讲教师和助教“四位一体”的教学管理模式等八个方面的新举措。学校要求教师将理论教学与世情、国情、党情教育密切结合,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密切结合,真正做到让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学校支持建设了青年马克思主义发展研究会、邓小平理论与实践研究会等一大批优秀的学生理论社团,以文化节、讲座、读书会、研讨会等丰富多彩的形式传播马克思主义。
清华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向波涛:
重视基层组织建设,开展支部特色活动
清华大学根据学科整合和行政机构调整的状况及时调整党支部设置,新增研究生纵向党支部等100多个党支部。并在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国庆60周年群众游行方阵等学生群体建立临时党支部,实现了学生在校内外学习工作期间全过程全方位党的工作覆盖和党员作用的发挥。学校重视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培训,形成了以学校党校为主要基地的经常性教育体系,学生《党的知识概论》课程成为全校选课人数最多的选修课。学校开展了支部调研和特色活动,建立党建工作创新的支持机制。学校党委2008年开始设立基层党支部调研课题和特色活动基金。课题覆盖了组织生活、党员发展、教职工队伍建设、服务中心工作等方面,涌现出一批有新意、有推广价值的好成果,给基层党建带来了新思路新活力。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郑水泉:
拓展功能,塑造形象,构建党建宣传新平台
中国人民大学围绕“服务中心、坚持导向、塑造形象、促进和谐”的思路,全面做好新时期高校党建宣传工作。学校在原有党委宣传部的基础上,设立了新闻中心,建立了新闻发布和新闻发言人制度,加大对外宣工作的力量投入,扩大对外联络与沟通,不断扩大学校的影响力。学校进一步整合力量,把对内与对外宣传工作结合起来,不断加强与学校内部各学院、部处的沟通与联系,加强与社会媒体的沟通与联系,多方式、多途径全方位地宣传学校,实现“外塑形象”与“内聚人心”共同推进。党委宣传部除了做好校报、广播、有线电视等传统媒体的工作,还不断适应网络社会的要求,大力加强学校的新闻网、各学院网站、学生网站的建设,构建网络宣传平台。
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方增泉:
注重理论研究,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
党建理论研究是北师大的鲜明特色和传统优势。学校充分发挥雄厚的人才和学科优势,形成了“依托专家学者队伍,围绕重大理论问题,推出高质量研究成果,服务国家决策咨询”的工作特色,搭建了高校党建研究 中心和党建研究基金两个重要的理论创新平台。“高校党建研究中心”承担了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项目《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出版了《高校党建研究丛书(六卷本)》。学校2006年设立了党建研究基金,共投入经费近80万元,先后支持课题研究百余项,出版了《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创新研究》等多本著作。
中国农业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宁秋娅:
以师德建设为抓手,推动思想政治工作
中国农业大学重视教师工作在学校发展中的根本性地位,以师德建设为抓手,走出了一条“以教育为基础,以制度为保证,以活动为载体,以典型为示范,以考核为手段,努力加强师德建设,将师德建设落实到基层”(简称“五要素一落实”)的路子。党委讨论制定了《师德规范》,并由教代会通过了《师德公约》,持续加强师德建设和学术道德建设。学校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在农大讲话精神,大力弘扬学校优良传统,积极倡导服务“三农”、强农兴国的敬业精神和艰苦探索、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注重抓好“五个着力点”,即:用科学理论武装教师、用时代要求动员教师、用国际视野启迪教师、用事业发展引领教师、用真诚关怀团结教师。
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李春丽:
优化组织设置,创新活动载体
北京外国语大学注重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对基层党组织设置进行调整和优化,选拔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群众基础好、具有奉献精神的党员担任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学校建立了出国出境党员流动党支部,开展按照专业建立学生党支部试点工作;依托志愿者团队垂直管理体系,建立志愿者临时党支部;通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三结合”工作模式,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通过“支部共建”,“红色1 1”等共建活动,搭建支部活动新平台。
中国传媒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裴鸣:
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党建宣传网络
中国传媒大学加强宣传思想工作制度建设,逐步健全了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制度、新闻发言人制度、校内突发性事件新闻报道管理办法、新闻发布与新闻宣传工作管理规定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整合校内媒体资源,组建了一支专兼结合、师生共同参与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按照“内聚人心、外树形象”的要求,加强校内外宣传报道,构建宣传网络。近年来,学校制作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活动”、“形势与政策网络课程”等专题网站,设置了“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感动中传——我眼中的良师益友”等专题,深入开展宣传思想工作。
天津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花建锋:
将“项目管理”方法运用于党建工作之中
2007年以来,天津大学党委将“项目管理”方法运用于党建工作之中,每年投入资金75万元开展“强基创先、创新发展”基层党组织建设立项工作,汇聚和激发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创造性。学校各级党组织重点结合十七大以来中央对党建工作的新要求和在基层党建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选题立项,教工党支部结合培养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等中心工作,学生党支部结合党员教育管理、优秀党员与学习困难学生结对子等,切实增强了学校基层党建工作的针对性。各基层党支部形成了“师生结合、老中青教师结合、多支部结合、校内外结合、党内外结合”的党组织活动形式,基层党组织的创新活力有很大提高。
山东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史永志:
积极推进党建信息化工作
山东大学各级党组织积极探索建立立体化、交互式的基层党组织工作平台,不断拓展基层党组织开展活动、发挥作用的空间,进一步扩大信息时代基层党组织的影响力。建立了党组织和党员信息库管理系统,实现了发展党员、党员管理和组织生活的实时动态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近年来,学校重点建设了“山大先锋网”等网络教育阵地,增强了党员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2010年初,创办了“山大党建手机报”,每周向党员领导干部编发党建最新动态、典型经验、工作方法等信息,扩大领导干部视野。学校还着力建设“山大干训网”、“师风网”和“干部在线学习中心”,开设“干训学堂”,以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复旦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方明:
以创先争优活动为抓手,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
复旦大学以“抓基层、打基础,争先进、作表率,促发展、创一流”为主题,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通过党 员的模范行动,最终达到促进学校各项事业科学发展、努力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复旦大学以活动为载体,动员和引导党员积极创先争优,并带动广大师生学习先进、争当先进。哲学学院提出开展“为人、为师、为学”主题活动,树立典型,发掘普通人物闪光点;化学系开展以“做好接力一份子,写就化学新篇章”为主题的活动,在党内外营造人人关心化学系的事业发展大计,人人是化学系事业发展中的接力队员,人人为化学系事业发展贡献力量的浓厚氛围;华山医院提出在医务工作者党员中开展亮身份、亮行为、亮形象的“三亮示范”活动,争当“人民满意的白衣天使”。此外,学校开展了基层党建特色项目申报资助工作,鼓励基层党组织开展有特色的党建活动。
南京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陆江兵:
强化“创新意识”,构建党建宣传新载体
南京大学注意结合高校师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特点,不断构建党建宣传新载体。“部长论坛”迄今已举办了16期,多位部长级干部亲临南京大学,做辅导报告。学校邀请来自农村、企业、部队、机关的先进典型来校做事迹报告,通过这些报告,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紧密联系起来,进一步增强了全校党员干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精神动力。学校充分利用重大节日等组织开展一系列庆祝活动,向广大党员宣传党的光辉历程,宣传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的巨大成就。学校还加强“南京大学党员教育中心”的建设,为各党委(总支)和党支部过组织生活、开展党内教育活动提供场所、音像资料等服务。
浙江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沈文华:
大力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
浙江大学坚持每学期初制订校、院两级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计划并加强督促检查。建立完善校、院两级领导干部为师生作报告制度,校、院两级班子成员结合分管工作,每年至少为师生作一次报告。组织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预备党员培训班、新生党员培训班和党建骨干培训班。开展系统化、分层次的干部校内培训、境内培训及海外培训。进一步加强对党员之家、党建活动室等场所的规划和建设工作,加强网上学习载体建设管理。加强“求是大讲堂”、“东方论坛”等一批思想理论类、哲学社会科学类论坛讲座的建设,积极邀请中央部委、省市领导和专家学者来校为党员和师生作报告。2008年以来,学校党委中心组共举行理论学习会30余次。
武汉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张发林:
用党的力量凝聚学生
武汉大学十分重视发挥学生党组织和学生党员在全面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骨干作用,校党委在全国高校率先提出“用党的力量凝聚学生”。学校高度重视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的早期培养,及时把符合条件的大学生吸纳到党的队伍中来。学校成立了青年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研究会。学校实施了学生党建“百千万工程”,即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要内容,重点培养100名左右学生党员理论骨干、1000名左右学生党员干部,带动全校1万余名学生党员的理论学习。学校组织了100多个学生理论学习小组,并加强与学生有关的报纸杂志、广播传媒和主流学生网站建设,进一步丰富了学习宣传形式载体。
湖南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黄红立:
“一对一”活动激发基层党组织活力
湖南大学积极开展机关、学院教职工党支部“一对一”联系学生班级活动,充分发挥教职工党支部在育人中的作用。机关、学院教工党支部遵循“方便联系、相对固定、务实到位”的基本原则,从思想政治工作、学生党建工作、班风建设、职业生涯指导、扶贫帮困支持、健康成长指导、平台基地建设等七个方面指导所联系的班级。如党委办公室党支部联系力学与航空航天学院组织开展了“如何有意义度过四年大学生活”主题座谈、“四、六级过级”经验交流会、“评建创优”知识竞赛等活动;党委组织部党支部联系工商管理学院,为贫困学生提供助学岗位,召开“职业生涯指导”主题班会;人力资源部党支部全体党员交纳“特殊党费”,设立助学基金,对所联系的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媒介经营管理4班的多名贫困生予以经济上的帮助,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这些活动的开展,加强了师生之间的联系,增强了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的针对性。至目前为止,教职工党支部与学生班级结对累计达230多对。
(单庆、胡鹏整理)
北京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夏文斌:
把学生党建工作放在思政教育大格局中谋划
北京大学大力拓展学生党建工作体系,不断创新教育方式,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相关教学单位实施了教学组式的教师组合方式、专题讲座式的授课办法、多种多样的教学环节、多媒体教学的技术手段、灵活宽松的考核方法、全年滚动的排课方式、学生自由的选课办法,以及课程主持人、课堂主管教师、主讲教师和助教“四位一体”的教学管理模式等八个方面的新举措。学校要求教师将理论教学与世情、国情、党情教育密切结合,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密切结合,真正做到让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学校支持建设了青年马克思主义发展研究会、邓小平理论与实践研究会等一大批优秀的学生理论社团,以文化节、讲座、读书会、研讨会等丰富多彩的形式传播马克思主义。
清华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向波涛:
重视基层组织建设,开展支部特色活动
清华大学根据学科整合和行政机构调整的状况及时调整党支部设置,新增研究生纵向党支部等100多个党支部。并在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国庆60周年群众游行方阵等学生群体建立临时党支部,实现了学生在校内外学习工作期间全过程全方位党的工作覆盖和党员作用的发挥。学校重视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培训,形成了以学校党校为主要基地的经常性教育体系,学生《党的知识概论》课程成为全校选课人数最多的选修课。学校开展了支部调研和特色活动,建立党建工作创新的支持机制。学校党委2008年开始设立基层党支部调研课题和特色活动基金。课题覆盖了组织生活、党员发展、教职工队伍建设、服务中心工作等方面,涌现出一批有新意、有推广价值的好成果,给基层党建带来了新思路新活力。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郑水泉:
拓展功能,塑造形象,构建党建宣传新平台
中国人民大学围绕“服务中心、坚持导向、塑造形象、促进和谐”的思路,全面做好新时期高校党建宣传工作。学校在原有党委宣传部的基础上,设立了新闻中心,建立了新闻发布和新闻发言人制度,加大对外宣工作的力量投入,扩大对外联络与沟通,不断扩大学校的影响力。学校进一步整合力量,把对内与对外宣传工作结合起来,不断加强与学校内部各学院、部处的沟通与联系,加强与社会媒体的沟通与联系,多方式、多途径全方位地宣传学校,实现“外塑形象”与“内聚人心”共同推进。党委宣传部除了做好校报、广播、有线电视等传统媒体的工作,还不断适应网络社会的要求,大力加强学校的新闻网、各学院网站、学生网站的建设,构建网络宣传平台。
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方增泉:
注重理论研究,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
党建理论研究是北师大的鲜明特色和传统优势。学校充分发挥雄厚的人才和学科优势,形成了“依托专家学者队伍,围绕重大理论问题,推出高质量研究成果,服务国家决策咨询”的工作特色,搭建了高校党建研究 中心和党建研究基金两个重要的理论创新平台。“高校党建研究中心”承担了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项目《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出版了《高校党建研究丛书(六卷本)》。学校2006年设立了党建研究基金,共投入经费近80万元,先后支持课题研究百余项,出版了《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创新研究》等多本著作。
中国农业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宁秋娅:
以师德建设为抓手,推动思想政治工作
中国农业大学重视教师工作在学校发展中的根本性地位,以师德建设为抓手,走出了一条“以教育为基础,以制度为保证,以活动为载体,以典型为示范,以考核为手段,努力加强师德建设,将师德建设落实到基层”(简称“五要素一落实”)的路子。党委讨论制定了《师德规范》,并由教代会通过了《师德公约》,持续加强师德建设和学术道德建设。学校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在农大讲话精神,大力弘扬学校优良传统,积极倡导服务“三农”、强农兴国的敬业精神和艰苦探索、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注重抓好“五个着力点”,即:用科学理论武装教师、用时代要求动员教师、用国际视野启迪教师、用事业发展引领教师、用真诚关怀团结教师。
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李春丽:
优化组织设置,创新活动载体
北京外国语大学注重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对基层党组织设置进行调整和优化,选拔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群众基础好、具有奉献精神的党员担任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学校建立了出国出境党员流动党支部,开展按照专业建立学生党支部试点工作;依托志愿者团队垂直管理体系,建立志愿者临时党支部;通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三结合”工作模式,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通过“支部共建”,“红色1 1”等共建活动,搭建支部活动新平台。
中国传媒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裴鸣:
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党建宣传网络
中国传媒大学加强宣传思想工作制度建设,逐步健全了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制度、新闻发言人制度、校内突发性事件新闻报道管理办法、新闻发布与新闻宣传工作管理规定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整合校内媒体资源,组建了一支专兼结合、师生共同参与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按照“内聚人心、外树形象”的要求,加强校内外宣传报道,构建宣传网络。近年来,学校制作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活动”、“形势与政策网络课程”等专题网站,设置了“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感动中传——我眼中的良师益友”等专题,深入开展宣传思想工作。
天津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花建锋:
将“项目管理”方法运用于党建工作之中
2007年以来,天津大学党委将“项目管理”方法运用于党建工作之中,每年投入资金75万元开展“强基创先、创新发展”基层党组织建设立项工作,汇聚和激发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创造性。学校各级党组织重点结合十七大以来中央对党建工作的新要求和在基层党建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选题立项,教工党支部结合培养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等中心工作,学生党支部结合党员教育管理、优秀党员与学习困难学生结对子等,切实增强了学校基层党建工作的针对性。各基层党支部形成了“师生结合、老中青教师结合、多支部结合、校内外结合、党内外结合”的党组织活动形式,基层党组织的创新活力有很大提高。
山东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史永志:
积极推进党建信息化工作
山东大学各级党组织积极探索建立立体化、交互式的基层党组织工作平台,不断拓展基层党组织开展活动、发挥作用的空间,进一步扩大信息时代基层党组织的影响力。建立了党组织和党员信息库管理系统,实现了发展党员、党员管理和组织生活的实时动态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近年来,学校重点建设了“山大先锋网”等网络教育阵地,增强了党员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2010年初,创办了“山大党建手机报”,每周向党员领导干部编发党建最新动态、典型经验、工作方法等信息,扩大领导干部视野。学校还着力建设“山大干训网”、“师风网”和“干部在线学习中心”,开设“干训学堂”,以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复旦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方明:
以创先争优活动为抓手,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
复旦大学以“抓基层、打基础,争先进、作表率,促发展、创一流”为主题,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通过党 员的模范行动,最终达到促进学校各项事业科学发展、努力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复旦大学以活动为载体,动员和引导党员积极创先争优,并带动广大师生学习先进、争当先进。哲学学院提出开展“为人、为师、为学”主题活动,树立典型,发掘普通人物闪光点;化学系开展以“做好接力一份子,写就化学新篇章”为主题的活动,在党内外营造人人关心化学系的事业发展大计,人人是化学系事业发展中的接力队员,人人为化学系事业发展贡献力量的浓厚氛围;华山医院提出在医务工作者党员中开展亮身份、亮行为、亮形象的“三亮示范”活动,争当“人民满意的白衣天使”。此外,学校开展了基层党建特色项目申报资助工作,鼓励基层党组织开展有特色的党建活动。
南京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陆江兵:
强化“创新意识”,构建党建宣传新载体
南京大学注意结合高校师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特点,不断构建党建宣传新载体。“部长论坛”迄今已举办了16期,多位部长级干部亲临南京大学,做辅导报告。学校邀请来自农村、企业、部队、机关的先进典型来校做事迹报告,通过这些报告,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紧密联系起来,进一步增强了全校党员干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精神动力。学校充分利用重大节日等组织开展一系列庆祝活动,向广大党员宣传党的光辉历程,宣传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的巨大成就。学校还加强“南京大学党员教育中心”的建设,为各党委(总支)和党支部过组织生活、开展党内教育活动提供场所、音像资料等服务。
浙江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沈文华:
大力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
浙江大学坚持每学期初制订校、院两级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计划并加强督促检查。建立完善校、院两级领导干部为师生作报告制度,校、院两级班子成员结合分管工作,每年至少为师生作一次报告。组织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预备党员培训班、新生党员培训班和党建骨干培训班。开展系统化、分层次的干部校内培训、境内培训及海外培训。进一步加强对党员之家、党建活动室等场所的规划和建设工作,加强网上学习载体建设管理。加强“求是大讲堂”、“东方论坛”等一批思想理论类、哲学社会科学类论坛讲座的建设,积极邀请中央部委、省市领导和专家学者来校为党员和师生作报告。2008年以来,学校党委中心组共举行理论学习会30余次。
武汉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张发林:
用党的力量凝聚学生
武汉大学十分重视发挥学生党组织和学生党员在全面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骨干作用,校党委在全国高校率先提出“用党的力量凝聚学生”。学校高度重视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的早期培养,及时把符合条件的大学生吸纳到党的队伍中来。学校成立了青年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研究会。学校实施了学生党建“百千万工程”,即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要内容,重点培养100名左右学生党员理论骨干、1000名左右学生党员干部,带动全校1万余名学生党员的理论学习。学校组织了100多个学生理论学习小组,并加强与学生有关的报纸杂志、广播传媒和主流学生网站建设,进一步丰富了学习宣传形式载体。
湖南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黄红立:
“一对一”活动激发基层党组织活力
湖南大学积极开展机关、学院教职工党支部“一对一”联系学生班级活动,充分发挥教职工党支部在育人中的作用。机关、学院教工党支部遵循“方便联系、相对固定、务实到位”的基本原则,从思想政治工作、学生党建工作、班风建设、职业生涯指导、扶贫帮困支持、健康成长指导、平台基地建设等七个方面指导所联系的班级。如党委办公室党支部联系力学与航空航天学院组织开展了“如何有意义度过四年大学生活”主题座谈、“四、六级过级”经验交流会、“评建创优”知识竞赛等活动;党委组织部党支部联系工商管理学院,为贫困学生提供助学岗位,召开“职业生涯指导”主题班会;人力资源部党支部全体党员交纳“特殊党费”,设立助学基金,对所联系的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媒介经营管理4班的多名贫困生予以经济上的帮助,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这些活动的开展,加强了师生之间的联系,增强了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的针对性。至目前为止,教职工党支部与学生班级结对累计达230多对。
(单庆、胡鹏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