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放松技术是运动员在短跑运动过程中神经系统和肌肉系统高度协调配合,肌肉的收缩与舒张按照技术要求和谐进行 ,人体用较小的能量付出获得最高速度的一种综合能力的表现。本文通过对放松技术进行详细的分析研究, 提出了放松技术在短跑项目中的训练方法和需要注意的问题, 以达到提高短跑运动成绩的目的。
关键词 大学生女子 短跑 放松技术 训练方法
一、前言
短跑是速度和维持高速能力的较量,高速中的放松能力是提高速度耐力、增大肌肉力量、提高动作协调性、改进运动技术,取得好成绩的关键因素。世界最优秀的短跑运动员获得成功的秘诀在于具有高水平的协调放松能力,国内专家也认为:高速中的放松能力是当代短跑技术发展的精华。放松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放松能力与短跑技术专项素质,专项能力诸因素有直接关系。形象地说:放松是短跑的灵魂,短跑运动员的天才在很大程度是从放松能力中表现出来的。因此,如何提高短跑运动员的放松能力关系到短跑训练的质量和短跑成绩的提高。因此对于初级训练阶段的短跑选手来说,掌握良好的放松技术和能力,是训练的关键环节。笔者就放松技术的作用效果,从生理角度、心理角度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培养短跑运动员放松能力的训练方法及建议。
二、研究结果对比分析
以百米跑为例百米全程跑包括起跑后的加速跑(0——30m)、途中跑(30——90m)和冲刺跑(90——100m),途中跑的快慢正是获胜的关键。我校女子短跑运动员在途中跑速度能力不如我国优秀短跑选手,问题主要在与力量、灵敏、速度耐力、放松技术等因素,本文主要研究放松技术问题,由于在跑的过程中不善于放松,因肌肉紧张导致技术动作的变形,最终不能保持高速度跑至终点。短跑成绩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肌肉放松能力和短跑放松技术的提高。
从运动学特征角度分析,步幅和步频是短跑速度快慢的决定因素(见表1)。短跑技术要求在保持步长的前提下,尽可能缩短每步的时间(即提高步频)。步频的加快依赖于大脑皮质运动中枢兴奋与抑制的快速转换,使身体的协调肌群有更多肌纤维参与运动。运动肌纤维数目的增加,加大了肌肉的收缩力量,也就加快了肌肉的收缩速度,减少了收缩时间提高了肌肉的工作效率,从而加快了步频。由表1可以看出来运动员的身高与其成绩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这是因为虽然身高值大能使步幅也大,但身高值大的运动员往往协调性、灵活性差,从而导致步频值降低。步幅而言,张硕和我国优秀女子短跑运动员李雪梅身高非常接近,但是步幅比李雪梅少很多,王艳的身高比我国优秀女子短跑运动员李雪梅身高矮7cm,但是步幅只少0.46 米/步。可见,步幅是女子100 米跑取得好成绩的重要因素。步幅也是技术的一种,技术起到很关键的部分。
三、短跑放松技术的训练方法
(一)通过柔韧练习提高肌肉放松能力
1.双臂同时绕环练习。要求练习时两臂向上、向后绕环时用力向下向前绕环时随惯性自然放松摆动;2.双臂交替绕环练习。要求一侧臂前绕时用力,而另一侧臂后绕时则随惯性放松摆动。两臂进行交替用力与放松练习。
(二)采用多种形式的跑以提高放松能力
1.放松大步跑。要求运动员做高抬腿运动,充分对髋关节展开运动,在合适的情况下进行频率较快的放松大步跑训练,一般在田径场直道上进行60——80米的放松大步跑;2.下坡跑。坡度为5度——10度左右的缓坡,掌握跑动技术前提下,让运动员进行惯性跑,每次练习组次为6组,利用斜坡充分体会肌肉放松着地的感觉,发展放松能力;3.惯性跑。跑出最高速度后依惯性自然放松跑,体验放松感受。
四、结论
在短跑中利用放松技术可以发挥运动员的最大速度,并提高运动员保持高速度的能力。同时,可以节省能量的消耗,从而提高短跑的竞技水平。有针对性利用地选择各种训练方法,有助于运动员在大脑皮层中建立正确的专项技术条件反射,可以使放松技术逐渐合理化、规范化。
参考文献:
[1] 黄德春.青少年短跑运动员放松跑能力的训练方法[J].田径.2003(7).
[2] 季浏.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 张恒亮.大学生短跑放松技术特征与训练[J].潍坊学院学报2004.4.
[4] 孙东东.论短跑运动员的放松技术[N].陕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
关键词 大学生女子 短跑 放松技术 训练方法
一、前言
短跑是速度和维持高速能力的较量,高速中的放松能力是提高速度耐力、增大肌肉力量、提高动作协调性、改进运动技术,取得好成绩的关键因素。世界最优秀的短跑运动员获得成功的秘诀在于具有高水平的协调放松能力,国内专家也认为:高速中的放松能力是当代短跑技术发展的精华。放松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放松能力与短跑技术专项素质,专项能力诸因素有直接关系。形象地说:放松是短跑的灵魂,短跑运动员的天才在很大程度是从放松能力中表现出来的。因此,如何提高短跑运动员的放松能力关系到短跑训练的质量和短跑成绩的提高。因此对于初级训练阶段的短跑选手来说,掌握良好的放松技术和能力,是训练的关键环节。笔者就放松技术的作用效果,从生理角度、心理角度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培养短跑运动员放松能力的训练方法及建议。
二、研究结果对比分析
以百米跑为例百米全程跑包括起跑后的加速跑(0——30m)、途中跑(30——90m)和冲刺跑(90——100m),途中跑的快慢正是获胜的关键。我校女子短跑运动员在途中跑速度能力不如我国优秀短跑选手,问题主要在与力量、灵敏、速度耐力、放松技术等因素,本文主要研究放松技术问题,由于在跑的过程中不善于放松,因肌肉紧张导致技术动作的变形,最终不能保持高速度跑至终点。短跑成绩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肌肉放松能力和短跑放松技术的提高。
从运动学特征角度分析,步幅和步频是短跑速度快慢的决定因素(见表1)。短跑技术要求在保持步长的前提下,尽可能缩短每步的时间(即提高步频)。步频的加快依赖于大脑皮质运动中枢兴奋与抑制的快速转换,使身体的协调肌群有更多肌纤维参与运动。运动肌纤维数目的增加,加大了肌肉的收缩力量,也就加快了肌肉的收缩速度,减少了收缩时间提高了肌肉的工作效率,从而加快了步频。由表1可以看出来运动员的身高与其成绩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这是因为虽然身高值大能使步幅也大,但身高值大的运动员往往协调性、灵活性差,从而导致步频值降低。步幅而言,张硕和我国优秀女子短跑运动员李雪梅身高非常接近,但是步幅比李雪梅少很多,王艳的身高比我国优秀女子短跑运动员李雪梅身高矮7cm,但是步幅只少0.46 米/步。可见,步幅是女子100 米跑取得好成绩的重要因素。步幅也是技术的一种,技术起到很关键的部分。
三、短跑放松技术的训练方法
(一)通过柔韧练习提高肌肉放松能力
1.双臂同时绕环练习。要求练习时两臂向上、向后绕环时用力向下向前绕环时随惯性自然放松摆动;2.双臂交替绕环练习。要求一侧臂前绕时用力,而另一侧臂后绕时则随惯性放松摆动。两臂进行交替用力与放松练习。
(二)采用多种形式的跑以提高放松能力
1.放松大步跑。要求运动员做高抬腿运动,充分对髋关节展开运动,在合适的情况下进行频率较快的放松大步跑训练,一般在田径场直道上进行60——80米的放松大步跑;2.下坡跑。坡度为5度——10度左右的缓坡,掌握跑动技术前提下,让运动员进行惯性跑,每次练习组次为6组,利用斜坡充分体会肌肉放松着地的感觉,发展放松能力;3.惯性跑。跑出最高速度后依惯性自然放松跑,体验放松感受。
四、结论
在短跑中利用放松技术可以发挥运动员的最大速度,并提高运动员保持高速度的能力。同时,可以节省能量的消耗,从而提高短跑的竞技水平。有针对性利用地选择各种训练方法,有助于运动员在大脑皮层中建立正确的专项技术条件反射,可以使放松技术逐渐合理化、规范化。
参考文献:
[1] 黄德春.青少年短跑运动员放松跑能力的训练方法[J].田径.2003(7).
[2] 季浏.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 张恒亮.大学生短跑放松技术特征与训练[J].潍坊学院学报2004.4.
[4] 孙东东.论短跑运动员的放松技术[N].陕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