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全面提升宜川县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推进马铃薯间作套种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在示范区的应用,加快以地膜马铃薯间套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推广为重点的生产基地建设步伐,确保粮食生产安全,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1 示范区基本情况
2016年至2017年连续两年在宜川县英旺乡刘庄、丁盘两个自然村建立地膜马铃薯间套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示范区,示范面积250亩,涉及32户,该区域气候湿润、凉爽,四季分明,昼夜温差大。
2 主要技术路线
2.1 品种选择
2.1.1 克新一号:其品种株型开展,分枝较多,株高70cm。块茎扃椭圆型,白皮白肉,表皮光滑,芽眼中浅。块茎大而整齐,块茎,耐贮藏。薯块含淀粉13~14%,还原糖0.52%。抗环腐病,退化慢耐涝。一般亩产量为1500~2000公斤。
2.1.2 陕单609:夏播生育期100天左右,幼苗叶色深绿,生长势强。成株高265cm,穗位110cm。果穗柱型,千粒重350~360克,籽粒半马偏硬,出籽率90%。
2.2 技术要点
2.2.1 整地施肥
马铃薯喜湿润的土壤环境,不耐涝。该品种根系分布在30cm的土层中,因此,应深耕30cm左右,有机肥2500~3000公斤,碳铵50公斤,过磷酸钙50公斤,硫酸钾20公斤。
2.2.2 种薯准备
2.2.2.1 催芽壮芽。将薯块放在15~180C的温室内催芽。芽长约1cm左右时即切块备用。
2.2.2.2 切块。大小以30~40克为宜。切块时,先将种子薯脐部切掉不用,使用的刀具严格消毒,以 50克甲基托布可湿性粉剂 1000克滑石粉拌种100公斤药剂拌种使用。
2.2.2.3 起垄覆膜,适时播种
以垄面覆膜宽窄行模式种植,先起垄再覆膜,待10cm耕层地温稳定在80C以上即可播种,马铃薯播期为4月5日~10日;玉米播期为5月10日~15日。
(1)垄面宽70厘米,垄沟宽30厘米,垄高15厘米,大行距70厘米,小行距30厘米,选用副宽100厘米地膜,膜中间播种两行马铃薯,可错行交叉排列,株距35厘米,亩定植马铃薯苗3800穴。
(2)播种马铃薯时亩使用1%敌百虫3公斤,加细土10公斤,撒于播种沟内,或撒施5%辛硫磷颗粒剂2公斤防治地下害虫。
(3)玉米采用垄沟点播1~2行,大行距70cm,小行距30cm,株距25cm,亩留苗2670~4000株左右。
2.3 田间管理
2.3.1 中耕除草培土
苗出齐后锄草1次,结合锄草深松土壤。现蕾期锄草1次。生长后期根据情况再锄草1次。苗高达到10厘米时中耕松土、锄草,培土高度5厘米。现蕾期高培土,培土高度15厘米。关键注意除草、松土、培土等问题。
2.3.2 水肥管理
开花前,结合中耕每亩追施尿素10公斤。初花期每亩追施硫酸钾5公斤,以保证开花前的土壤肥力
浇水应根据降雨情况灵活掌握,可在现蕾期、盛花期和終花期各浇水1次,采用喷灌、滴灌等先进节水灌溉技术。
喷施叶面肥及植物激素:在薯块膨大期可喷施0.2%磷酸二氢钾水溶液2次。应喷施矮壮素或多效唑1~2次,使植株高度控制在60厘米以下。
2.3.3 病虫害防治
主要是防治蚜虫,若田间有翅蚜虫达到0.5头/平方米时,选用2.5%敌杀死或者25%速灭杀丁或40%乐果防治。使用剂量按照使用说明书操作,在晚疫病大流行,则要选用以杀毒矾为主。玉米在出苗-拔节期促进根系发育、培育壮根,达到苗早、苗足、苗齐的“四苗”要求;拔节期-抽穗期要及时防治玉米病虫害;抽穗-成熟期防早衰、增粒重、防病虫。
3 示范区取得的成效
3.1 实施效果及效益分析
按照高产创建测产要求,对马铃薯间套玉米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集成示范田,随机选取10个样点,每个样点面积66.7平方米,进行了产量实测。经测产与效益分析:2016年马铃薯亩平均3710穴,平均亩产1510公斤,商品薯1205公斤,非商品薯228公斤,残损薯77公斤;玉米平均每亩2600株,平均亩产502公斤。按照 市场价格马铃薯每公斤1.9元,玉米每公斤1.5元计算,马铃薯每亩收入2869元,玉米每亩753元,每亩共计收入3622元;2017年马铃薯亩平均3800穴,平均亩产1580公斤,其中商品薯1263公斤,非商品薯236公斤,残损薯81公斤;玉米每亩2526株,平均亩产510公斤。按照 市场价格马铃薯每公斤2.2元,玉米每公斤1.8元计算,马铃薯每亩收入3476元,玉米每亩918元,每亩共计收入4394元。2017年较2016年每亩增加收入772元。实施效益明显,达到预期效果。
3.2 示范区采取的管理措施
3.2.1 马铃薯间套玉米,在精细整地的基础上,采取垄面覆膜宽窄行模式种植。
3.2.2 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及培肥地力技术。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和秸秆还田、合理轮作、增施有机肥等技术。
3.2.3 实施土壤深松耕技术。疏松土壤,打破梨地层,实现秋雨春用,抑制地表蒸发,有效的保证土壤的墒情。
3.2.4 加强病虫害防控。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做好示范点病虫害监测与预报。为示范区的健康保驾护航。
3.2.5 应用机械化生产。推广农机作业技术,促进农机农艺结合,提高马铃薯间套玉米产量。同时成立了由农技、农机、种子、植保等单位人员组成的专家组和技术指导组,为示范区提供技术保障。示范点的农户必须按照高产高效栽培示范技术要求,规范操作。
(作者单位:1.716200陕西省宜川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2.716200陕西省宜川中学高2019届)
1 示范区基本情况
2016年至2017年连续两年在宜川县英旺乡刘庄、丁盘两个自然村建立地膜马铃薯间套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示范区,示范面积250亩,涉及32户,该区域气候湿润、凉爽,四季分明,昼夜温差大。
2 主要技术路线
2.1 品种选择
2.1.1 克新一号:其品种株型开展,分枝较多,株高70cm。块茎扃椭圆型,白皮白肉,表皮光滑,芽眼中浅。块茎大而整齐,块茎,耐贮藏。薯块含淀粉13~14%,还原糖0.52%。抗环腐病,退化慢耐涝。一般亩产量为1500~2000公斤。
2.1.2 陕单609:夏播生育期100天左右,幼苗叶色深绿,生长势强。成株高265cm,穗位110cm。果穗柱型,千粒重350~360克,籽粒半马偏硬,出籽率90%。
2.2 技术要点
2.2.1 整地施肥
马铃薯喜湿润的土壤环境,不耐涝。该品种根系分布在30cm的土层中,因此,应深耕30cm左右,有机肥2500~3000公斤,碳铵50公斤,过磷酸钙50公斤,硫酸钾20公斤。
2.2.2 种薯准备
2.2.2.1 催芽壮芽。将薯块放在15~180C的温室内催芽。芽长约1cm左右时即切块备用。
2.2.2.2 切块。大小以30~40克为宜。切块时,先将种子薯脐部切掉不用,使用的刀具严格消毒,以 50克甲基托布可湿性粉剂 1000克滑石粉拌种100公斤药剂拌种使用。
2.2.2.3 起垄覆膜,适时播种
以垄面覆膜宽窄行模式种植,先起垄再覆膜,待10cm耕层地温稳定在80C以上即可播种,马铃薯播期为4月5日~10日;玉米播期为5月10日~15日。
(1)垄面宽70厘米,垄沟宽30厘米,垄高15厘米,大行距70厘米,小行距30厘米,选用副宽100厘米地膜,膜中间播种两行马铃薯,可错行交叉排列,株距35厘米,亩定植马铃薯苗3800穴。
(2)播种马铃薯时亩使用1%敌百虫3公斤,加细土10公斤,撒于播种沟内,或撒施5%辛硫磷颗粒剂2公斤防治地下害虫。
(3)玉米采用垄沟点播1~2行,大行距70cm,小行距30cm,株距25cm,亩留苗2670~4000株左右。
2.3 田间管理
2.3.1 中耕除草培土
苗出齐后锄草1次,结合锄草深松土壤。现蕾期锄草1次。生长后期根据情况再锄草1次。苗高达到10厘米时中耕松土、锄草,培土高度5厘米。现蕾期高培土,培土高度15厘米。关键注意除草、松土、培土等问题。
2.3.2 水肥管理
开花前,结合中耕每亩追施尿素10公斤。初花期每亩追施硫酸钾5公斤,以保证开花前的土壤肥力
浇水应根据降雨情况灵活掌握,可在现蕾期、盛花期和終花期各浇水1次,采用喷灌、滴灌等先进节水灌溉技术。
喷施叶面肥及植物激素:在薯块膨大期可喷施0.2%磷酸二氢钾水溶液2次。应喷施矮壮素或多效唑1~2次,使植株高度控制在60厘米以下。
2.3.3 病虫害防治
主要是防治蚜虫,若田间有翅蚜虫达到0.5头/平方米时,选用2.5%敌杀死或者25%速灭杀丁或40%乐果防治。使用剂量按照使用说明书操作,在晚疫病大流行,则要选用以杀毒矾为主。玉米在出苗-拔节期促进根系发育、培育壮根,达到苗早、苗足、苗齐的“四苗”要求;拔节期-抽穗期要及时防治玉米病虫害;抽穗-成熟期防早衰、增粒重、防病虫。
3 示范区取得的成效
3.1 实施效果及效益分析
按照高产创建测产要求,对马铃薯间套玉米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集成示范田,随机选取10个样点,每个样点面积66.7平方米,进行了产量实测。经测产与效益分析:2016年马铃薯亩平均3710穴,平均亩产1510公斤,商品薯1205公斤,非商品薯228公斤,残损薯77公斤;玉米平均每亩2600株,平均亩产502公斤。按照 市场价格马铃薯每公斤1.9元,玉米每公斤1.5元计算,马铃薯每亩收入2869元,玉米每亩753元,每亩共计收入3622元;2017年马铃薯亩平均3800穴,平均亩产1580公斤,其中商品薯1263公斤,非商品薯236公斤,残损薯81公斤;玉米每亩2526株,平均亩产510公斤。按照 市场价格马铃薯每公斤2.2元,玉米每公斤1.8元计算,马铃薯每亩收入3476元,玉米每亩918元,每亩共计收入4394元。2017年较2016年每亩增加收入772元。实施效益明显,达到预期效果。
3.2 示范区采取的管理措施
3.2.1 马铃薯间套玉米,在精细整地的基础上,采取垄面覆膜宽窄行模式种植。
3.2.2 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及培肥地力技术。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和秸秆还田、合理轮作、增施有机肥等技术。
3.2.3 实施土壤深松耕技术。疏松土壤,打破梨地层,实现秋雨春用,抑制地表蒸发,有效的保证土壤的墒情。
3.2.4 加强病虫害防控。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做好示范点病虫害监测与预报。为示范区的健康保驾护航。
3.2.5 应用机械化生产。推广农机作业技术,促进农机农艺结合,提高马铃薯间套玉米产量。同时成立了由农技、农机、种子、植保等单位人员组成的专家组和技术指导组,为示范区提供技术保障。示范点的农户必须按照高产高效栽培示范技术要求,规范操作。
(作者单位:1.716200陕西省宜川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2.716200陕西省宜川中学高2019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