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高中化学中实验教学的创新开展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iming26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结合高中学段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搭建开放式实验教学的操作平台,针对化学实验能力要素构建高中化学实验创新教学策略,设计了实验教学创新活动,试图为广大教师进行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创新提供若干教学参考。
  关键词: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化学教学
  近几年的高考理综化学试题加强了对学生设计实验能力的考查,要求学生不仅要有实验操作的直观体验,而且要有深入全面的思考。实验能为化学学习提供必要的感性材料,有利于学生理解化学概念和原理,形成科学的思想和观念;能为学生提供练习和实践的机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实验操作技能;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学习动机,调动其学习积极性;能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应用、检验和巩固有关的知识、技能,继承前人积累的最基本的经验,形成自己的体验。这是培养学生运用化学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途径。总之,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其他任何方法都不可替代的。我们可从以下几个角度来看。
  一、注意化学实验的梯度
  在我国的化学教学内容中,实验所占比例偏小,我国实验大约占总课时的20%,而“欧美国家往往占一半左右,各国教材中安排的实验总数是我国的25倍,其中学生实验是我们的16倍”,这样的安排与我国的教育环境相关,一些学校教师只为应对考试,忽视对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对实验不甚重视敷衍了事,甚至干脆取消,以书面训练代替之,致使我国学生普遍出现动手能力差,创新思维力弱,个性以展不平衡等问题,鉴于此,我认为应该适当增加实验数目并坚持完成,这也是能较好发挥实验教学优势的先决条件。
  教材所附实验均比较典型,但有部分实验方法阵舊,现象不太明显,也有个别实验实施价值小,对提高学生的能力无甚益处。因此在实验教学中,若能根据教学内容,因地制宜,不失时机地增加或改进这些实验,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过程可细分为六个步骤:(1)审议教材实验内容;(2)确立哪些实验需要修改补充;(3)具体方案的提出与实施;(4)不同途径优化实验;(5)运用于教学;(6)效果信息反馈与评估。学生学习效果显示,演示实验改革的成效是显而易见的,增加的实验大多侧重于重难点内容,学生既加深了印象,提高了学生学习效率,又体验到化学呈现了一个多彩多姿的世界而不是空洞死板的理论,增加了学习的乐趣。
  二、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创新
  创新能力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最好体现,创新教学的主要目标是想方设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维,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用自己的头脑来创新。从化学实验对环境也会造成污染这一课题来讲,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带领学生学习并探讨如何将化学实验绿色化。化学实验教学实施绿色化学教育,是强化学生绿色化学思想,培养未来绿色化学公民的重要手段。绿色化学实验是在绿色化学思想指导下,用预防化学污染的新思想、新技术和方法,对常规实验进行研究改革而形成化学实验的新方法。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与绿色化学联系最为紧密,也最为直接,化学实验是渗透绿色化学教育的最好渠道。在高中化学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渗透绿色化学理念,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实验教学资源,开展绿色化学教育的探究性教学。开发微型实验,循环使用溶剂和充分利用反应产物,注重学生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废液、废渣及学生实验产品的处理。普通高中化学新课程倡导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实验能力,在问题的提出、实验用具、实验步骤和实验结论等方面设计不同开放程度的实验,最终使学生体验实验探究的基本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三、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巡视指导、耐心辅导,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规范操作
  能否做到这一点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今后实践能力的高低。因此,要明确选择仪器的原则,正确选用仪器。实验中,培养学生准确地选择仪器,是保证实验顺利完成的前提之一。为此,我们从下述几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
  1.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性质、反应条件选择仪器。
  2.根据控制化学反应速度的要求来选择仪器。
  3.教师必须严格要求自己,给学生做演示实验时,注意一些细节问题,如实验中燃烧过的火柴头不能随地扔、胶头滴管装液后口不能朝上、点燃气体前一定要验纯、不能在量筒中进行溶液稀释等。要特别注意自己的“师表”,必要时设法以生动形象的实例来说明不遵守操作规范的危害,使学生不仅懂得应该这样做,而且必须这么做,从而加深理解、记忆,促进技能技巧的形成。其次,教师要多创造条件让学生动手操作,绝对不能越俎代庖。
  4.教师的教永远不能代替学生的学,只有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在操作过程中不断改进不规范的操作,真正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改进,才能逐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最后,学生通过耐心、细致、认真地进行目的性观察和思维性观察后,自己去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并经过自己的推理得出正确结论。这不仅使学生学会了正确的思维方法,而且切实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从近几年高考化学试题来看,关于常见器的使用、基本实验操作、结论操作评价等题目的设计,对做过实验的考生十分有利,这既体现了高校选拔人才的需要,也是为了鼓励教师以此为导向,重视实验、让学生多做实验。
  四、学生创新精神和科學探究能力的培养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不能创新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那么如何进行创新教育呢?具体到课堂演示实验教学中,可粗分为两个方面:①从解决问题入手,实施探究的教学。问题提出→实验事实→假说(解释)→验证假说→评价反思。②驾于实验,重在变革的教学。对实验方法改变,实验用品的选择以改善实验以及实验设计方案的再塑等都可以纳入讨论范围进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究能力。
  总之,实验能充分激发学生丰富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验能使学生对化学保持持久、有深度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保证了学生学习化学的主观能动性,促进了化学学科的教学。化学实验重在梯度,重在导向。在教学之中,我们要注意教学的总结性,就是边教学边应该总结,就是将自己的教学过程归纳起来形成条理性,科学性的总结。只有善于总结,我们才能善于教学。
  参考文献:
  张英波.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创新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
  (作者单位:江西省抚州市南丰县第一中学 344500)
其他文献
《范进中举》是吴敬梓的长篇小说《儒林外史》的节选部分,《孔乙己》是鲁迅先生经典的短篇小说。但凡涉猎过这两篇文章的人,都对范进中举之后“噫!好了!我中了!”的疯痴癫狂的形象以及孔乙己那“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的迂腐钝昧的形象记忆深刻。尽管历来对这两篇文章的评价很多,甚至可以用不计其数来形容,但笔者还是想对两篇文章的主题思想再进行一番比较与探究,再次重温大师的风采与佳作的艺术魅力。  一、都对封
期刊
摘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课堂的互动交流作为调动师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一种方式,体现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相互促进,对课程目标的达成有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初中语文;师生互动;语文教学  一般认为有效的课堂互动有双向型互动、多向型互动、网状型互动。课程标准指出,现代课堂要努力成为“动态课堂”,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参与
摘要:新课改的背景下,素质教育俨然成为了师生关注的对象。素质教育要求老师和学生是课堂的两个主体,改变以往的单一教学模式,变“教”为“教”与“学”相结合。实现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良好互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以及自己的心得体会,对如何更好进行师生互动提出自己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数学;师生互动;课堂教学  前言:初中数学要求的抽象思维能力更强,如果只依靠老师或者仅仅依靠学生自己显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主要强调教师、学生、文本间的对话关系.师本对话即教师与文本相关者的对话;生本对话主要包括个性化解读、自我对话
摘要:班主任是班级的核心,直接关系到班级的发展前途。班级的好坏关系到整个学校的命脉。而作为一个班主任要对学生负责,更要对学校负责。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要教他们如何做人。  关键词:班主任;班级引路人;工作方法  一、何为班主任  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管理者和领导者,是联系学校与学生、家长之间的纽带和桥梁,也是这个班级各科任教师之间以及学生与家长之间联系的纽带,更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那么,
摘要:班级德育工作,是德育工作中最基础也是最关键的部分。激励是有效德育工作的重要方法。而如何使激励发挥恰当的作用,取决于在德育实践中,正确运用心理学原理,结合班级学生实际,实施人文关怀,创造性地使用激励。  关键词:班级管理;有效德育;激励  班级作为德育工作体系中的一个“微单元”,“无处不德育”。如何实现德育工作中的有效性?正面激励无疑是一个智慧的选择。  激励,指持续地激发人的动机和内在动力,
语文在教学系统中系数一门基础学科,即为基础,则显其在学校教学中的重要之处,它不仅能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学知识的掌握运用能力,还能提高学生整体的人文素质以及对其他科目的感
期刊
摘要:学校安全工作是开展一切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学生的健康成长是落实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石。在学校体育日渐受到重视的同时,人们对安全措施也有了进一步的要求。课堂常规的建立以及一些运动项目的教学都有相应的保护、帮助措施和方法,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一些细节问题往往被忽视,然而就是这些细小的问题却往往有着安全隐患。体育课中经常会发生扭伤、搓伤、拉伤、碰傷等运动损伤,偶尔也会发生一些重大的安全事故,
摘要:思维是人脑以理性形式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它是人的一种认识活动。学生具有良好的邏辑思维能力,调动学生内在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质疑精神,教会学生思维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是学生在学习上获得成功的有力保证。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显得特别重要。  关键词:思维能力;思维方法;思维品质  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素养的核心,也是数学教育的主体。常言道:“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