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政治科目“学困生”的成因与对策

来源 :现代教育教学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hl79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论是哪所学校,也无论是什么科目,老师们都要面对一个严峻的事实: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学科基础差的学生。面对这些大多非智力因素造成的学生,我们如何才能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信心,从而谋求学生、学校及教师自身的发展呢?对此本人作了一些探索。
  1 政治科目学困生的成因
  政治科目学困生的成因有以下几方面:①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学习动力;②对政治科目的学习不够重视,不懂也不问,怕被人认为笨,长期的积累造成了基础知识的薄弱;③学习习惯不良,没有良好的学习方法;④概括能力差,思维僵化,脑子只想一些没有解决的问题,不愿去思考;⑤学习不踏实,怕苦,不是知难而上,而是见难就退,缺乏坚强的意志;⑥由于近年来的中考改革,政治科在中考中成绩不计入总分,导致学校和家长对政治课不重视,对学生没有明确的要求,使大部分学生失去了学习政治的兴趣和动力。
  要改变政治科目学困生,必须要先搞清楚学困生的成因,然后再对症下药,慢慢地对其进行长时间的心理和学习方法上的诱导,使他们逐渐放下思想包袱,摆脱心理阴影,从而慢慢地回归到学习的正常状态中来。
  2 帮助学困生提高学习质量的措施
  2.1 精心备课,明确目标。初中政治课程标准的教学目的是这样规定的:“初中政治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思想政治课的教育、教学活动,一方面使学生掌握这一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另一方面在学习过程中要培养学生使用科学的学习方法还要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从中明显看出,重视科学学习方法的培养,是《课标》强调的重点,也是近年来政治教改的热点。新编教材在加强政治应用方面也作了改进,把培养学生用政治的意识贯穿在教材编写的始终,在教材各章的章头图或阅读材料中注意提供有实际背景的问题,及把政治知识应用到相关学科和生活、生产实际中去。教材的正文一般都注意从实际引入概念,从实际提出问题,例习题也增加一些实际的内容,这样在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完成“实习作业”和“探究性课题”的研究过程中,认真备课,针对学困生的接受程度,花很大的精力对教材进行加工和处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领会到政治是来源于实践又作用于实践,引发其产生“心欲求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心理,使其在思想上重视政治的学习,明确学习的目标,从而提高学困生学习政治的自觉性。
  2.2 实行“低、小、多、快”,树立学习信心。学习困难的学生,主要是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基础知识薄弱及解决问题时反复失败造成了对政治课学习的信心不足。但他们也同其他的学生一样具有很大的潜力,同样有获得成功的愿望和需要。作为教师,不能再有“教得好不好是教师的责任,至于学得好不好是学生的责任”的观点,应从自己教学方面寻找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因素。针对我校的情况,借鉴了其他老师成功教育的基本模式,我采用了“低、小、多、快”的课堂教学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3 重复训练,巩固双基。学习是渐进的过程,需要学生不断领悟,才能有“水到渠成”的效果。而许多学困生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练习不注重基础,不认真,只求数量,不讲究质量,解题时喜欢讨论,不愿意独立思考,从而掩盖了知识上的缺陷,解题后热衷于对答案,缺少解题评价,不重视解题后的反思,对教师批改后的作业不认真分析,不愿订正,造成了能力训练不到位。而教师对学生的严格训练是学生成才的重要保证。针对学困生的这种情况,对他们适当、科学的“重复训练”是必要的,并且能够提高他们的记忆能力,延长他们的记忆时间。从心理学角度上说,超额学习能阻止短时记忆的遗忘,重复可以看作巩固原有知识的过程,如果没有重复记忆痕迹,记忆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衰退。'练是硬道理,教学过程中,在传授新知识前,对前面相关内容的复习就是一种重复练习,这时应注意学生的反馈,给予肯定或纠正,从而更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提高自信心。但重复练习并不是简单的机械重复,应根据学生智力上的差异,给学生不同的重复练习,难度、进度的适时调整以便达到預期的效果。重复练习对学困生是相当有益的,但要注意防止过度,切勿急于求成。
  2.4 目标教育,设定目标。鼓励学生设定他们自己的目标,计划他们自己的未来,如果他们知道了自己要达到什么水平,那么他们的奋斗目标也就明确了,就如人们所说有了伟大的目标就会产生伟大的动力。学困生的普遍水平都很低,在教学中除了“低、小、多、快”的课堂教学方法,我还实施了目标教学。一种是阶段目标,根据学生原有的水平和实际,指导学生在上次测试成绩的基础上适当提高1%~5%,通过阶段的努力,使大部分的学生都能达到自己的目标,这时就如贝蒂·B·杨斯在《自我尊重的六个关键要素》中写到:当学生达到他们的目标时,动力和能力就会猛增。再结合这次测试和阶段的学习,与学生共同分析成功的原因和存在的问题,应采取解决的措施并制定下一阶段的目标及行动方向。另一种是课堂目标,课前给出目标,然后通过一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明确应掌握的知识,并实现目标。如此反复地进行,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学习中。
  2.5 认识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家长因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对子女的要求较高,而教师因评职指挥棒也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要求很高,造成学生心理压力过大,特别是学困生。美国学者高登·斯多克斯曾说:“80%的学习困难与压力有关,解除那个压力,你就能解决那些困难。”因此在帮助学困生的过程中,不要有立竿见影的思想,不要只在“差”上做文章,要正确认识学生,对他们的学习习惯、生活环境、成长发展过程、父母期望程度,摸清“差”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充分信任学生,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帮助他们在生活的坐标中寻找自我,以得出比较公正的结论,产生自我转化的内动力,从而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习效率。政治的学习和从事科研一样,决不是一帆风顺的,其间充满艰难险阻,在他们主观能动性发挥的前提下,培养他们坚忍不拔、百折不挠去战胜困难的决心和毅力,逐步提高他们的学习意志。
  2.6 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学生学习成绩差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学习方法没有很好的掌握。作为一位教师,要想提高学习学困生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有许多同学上课的效率很低,原因何在?从长期的观察中可知,这些学生上课几乎没有认真听讲并做好笔记,一个原因是跟不上进度;另一原因是,这些东西只要考试前搞突击,背几天就能应付考试;第三个原因是,教师讲解书中的例题时,总认为书本上写得清清楚楚了,看了就懂,无需再听,还不如看些别的。究其原因是学习方法不得当。曾有一句话说:“看了,忘了;听了,有印象了;做了,会了”。可见,听与做是很重要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的引导,课堂上关注他们的行为,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指导。根据本班学生的情况,采取有效的学习方法指导。对于课外学习及作业,我们也应深入了解,根据他们各自的学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方法指导。
  总之,政治科目学困生学习的提高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作为教师应多渠道想办法,争取使每一位学困生都有所进步,达到课标所要求的水平。
其他文献
物理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最终又服务于生活。它与实际生活联系十分密切。这也是新课程理念所提倡的“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下面向大家介绍的实验,就源于生活。液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有向上的浮力,这一点我们能够感受到,也很容易验证,因为液体的密度较大,产生的浮力效果也比较明显。而气体对物体也同样产生向上的浮力,因为通常情况下气体的密度较小,对物体产生的浮力很小,所以我们不易感受到,也不容易来验证。为
期刊
【摘 要】 农村初中学生学物理两极分化现象明显,学生厌学的现象十分严重,物理“学困生”越来越多。本文作者分析其形成的原因,找到对策,激发了“学困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了“学困生”的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 农材初中物理“学困生” 学习兴趣 对策    1 农村初中物理“学困生”学习兴趣下降的原因  1.1 历史原因。农村学校受“应试教育”影响大,目前评价农村初中教育质量的标准仍然是
期刊
【摘 要】 新世纪的教育是全面创新的教育,创新已成为时代的要求,时代要求创新教育渗透到各科教学中。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高度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因此,把创新教育如何巧妙、有机地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并为语文学科教学服务就显得至关重要。  【关键词
期刊
在教学中,我们常会遇到“学困生”。随着教材难度的加深,知识量的增加,这部分学生学习越来越吃力,如不能及时做好这部分学生的转化工作,后果可想而知。怎样指导帮助学困生学好英语是每一个英语教师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从教十年本人在这方面积累了些经验,拿来与大家交流共享。   首先,要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英语的巨大动力,有了兴趣,学习就会事半功倍。有的同学说:“我一看到英语就
期刊
【摘 要】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因此,教者要强调阅读的整体性,对部分的分析只作为对文章整体认识的手段。根据阅读理论和认知规律,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强化学生阅读学习的主体地位,建立创新的意识:下面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谈谈对初中语文整体性阅读教学的思考。  
期刊
关于语言积累,古人为我们留下了大量内涵丰富的论断,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等等,说的都是因为有了足够的语言量,而下笔千言,出口成章,“倚马可待”。用哲学上的话说,叫量变引起质变,没有厚积,哪来薄发。因此,作为“口头为‘语’,书面为‘文’”的语文,语言是构筑语文素养的“秦砖汉瓦”。   新
期刊
审美教育是指以陶冶人的情感,培养人的审美能力为目的的一种教育。它反映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就是要求教师要以教材为基础,联系日常生活实际,启发学生并使学生具有发现美的意识,促成学生自觉的爱美意识,激发学生创造美的兴趣。语文教学的审美性,主要体现在揭示教学内容的内在美,教学设计的情境美,教师的语言美、教态美,师生情感融合、共鸣美等。   语文教学内容中包含着生动丰富的文字美,变化有致的结构美,尤其蕴涵着动
期刊
课堂教学评价是师生双边活动过程中教师必须面临的现实问题,正确运用评价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融洽师生关系,调动积极思维,增强克服困难的决心,为教学的进一步开展和学生的持续发展预设良好的情绪铺垫,反之,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削弱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心。新课改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我们必须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尽快转变评价观念,调整角色意识,积极探索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评价艺术,充分发挥
期刊
数学课堂是枯燥无味的,如何使数学课堂充满情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这就说明教师要具有教学魅力。说到魅力,我在不断的打造我的教学魅力。何谓教学魅力,是由教师的教学功力而引发出来的一种内在的、持久的、强大的吸引力,是教学的思想性、科学性、艺术性的集中体现,是每一位数学教师的理想追求。也是我多年来在教学中的追求。   如何使数学课成为充满活力的课堂,是每一位数学教师面临和解决的问题。这就需要每一教师不断
期刊
教育是一门艺术,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我认为对后进生的教育,更需要艺术。作为班主任,班集体的灵魂,班集体的组织者和教育者,班级学生成长道路上的直接引路人,天天看着学习不认真,作业经常不完成,上课讲话,做小动作,甚至故意破坏课堂秩序的学生,不可以撇下他们不管。因为他们也有做人的尊严,他们也有受教育的权利。要正确对待后进生,能不能做好后进生的工作,不只是关系到一个学生的前途,还关系到一个家庭的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