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音乐走进孩子心灵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123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幼儿教育中,如何让音乐走进幼儿心灵,感受艺术美,谈几点方法和同行们共同探讨。
  一、利用环境资源开展音乐活动,让幼儿感受音乐
  幼儿艺术感知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是长期的,是在充满艺术氛围的环境中和参加无数次的艺术活动中得到发展的。因此,幼儿艺术教育不能仅局限于教师组织的艺术活动,应走向大自然,接近大自然,通过大自然让幼儿感受音乐。在活动中,我有意识的引导幼儿去寻找大自然中的各种声音。在一次观察活动中,幼儿穿上雨靴、雨衣,打上雨伞,在大自然中感受雨。幼儿兴奋的在操场中玩耍,有的慢步,有的飞跑,有的在积水处踏得“啪啪啪”响,我感到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教育契机,于是引导幼儿发现雨落在不同的地方会发出什么声音。幼儿带着问题在玩耍中仔细寻找,发现了雨点落在雨伞上会发出“滴滴塔塔”的声音,落在小草上没有声音,落在大型玩具上有“笃笃”的声音等;然后参与到幼儿感兴趣的踏雨水的活动中,发现会发出“叭叭”的声音。于是,提议让幼儿用小雨靴来唱歌,幼儿尽情的在积水中玩耍,踏出了许多好听的节奏,玩耍中不知不觉渗透了音乐教育。幼儿在玩耍中进行了创造性活动,但幼儿并未感到这是一节音乐活动,反而觉得“原来下雨在外面是这么好玩呀”。大自然广阔的空间为幼儿提供了宽松的自由的环境。也为幼儿的创造提供了丰富的元素。幼儿在大自然中,自由的、无拘无束的快乐的创造,同时也感受了音乐的美丽。
  二、巧用表演游戏开展音乐活动,让幼儿喜欢音乐
  游戏是幼儿表现生活、表现学习的重要方式,是幼儿喜爱的一种活动。他们常在游戏中以最自然的方式抒发情感、表现自我。我们的音乐活动如果只停留在让幼儿被动地听唱歌曲的层面,那必然会让幼儿感到索然无味。我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常贯穿着游戏进行来开展音乐活动。例如:边唱边做开火车游戏,边唱边玩拍球游戏,边唱边做红灯、绿灯游戏,这些玩起来很简单的游戏不仅减轻了幼儿唱歌时的心理压力,还体验了唱歌的乐趣。
  《纲要》指出:“游戏是幼儿最基本的活动”。喜欢玩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实践表明:幼儿对自己感兴趣的游戏连续玩上若干遍,仍然兴趣盎然,它较好地培养和保护了幼儿的参与意识,使幼儿的创造力和表现力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幼儿在游戏中体验了成功与快乐的情感。
  三、挖掘兴趣寻找音乐源泉,让幼儿享受音乐
  能让幼儿快乐的接触音乐,首先是幼儿喜闻乐见,贴近幼儿生活的音乐。过去往往教师自己费许多时间选出音乐,但幼儿却不喜欢,因为教师忽略了幼儿才是活动的主体。于是我想到,在选择教材时为什么不能让幼儿与教师共同收集喜爱的音乐,从幼儿生活中寻找素材,寻找他们快乐的源泉。幼儿喜爱动画片,观看动画片成了每日必须完成的事,也是幼儿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从幼儿生活中寻找和挖掘兴趣是《纲要》倡导的一种教育观念,也是我在操作中实践的一种思路。通过与幼儿的交流,我发现幼儿对《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动画片非常感兴趣,片头曲更是人人会唱,甚至有一人唱众人合的效应。于是当我把《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主题曲放给幼儿听时,立即引起了自发地合唱和欢呼。如何挖掘《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歌曲的教育性就放在了我的面前。
  四、巧妙运用图谱理解歌曲,让幼儿爱上音乐
  由于幼儿尚未具备一定的视唱的能力,不能独立处理关于音准的高低、节奏的快慢等方面的问题,所以他们只能采用模仿演唱的方法来学唱歌曲。在幼儿初步了解歌曲的基础上,通过日常活动渗透,让幼儿多倾听,多哼唱,多模仿。在不知不觉中体会歌曲的情感。一些简单的线条帮助幼儿理解歌曲的节奏,音高。如节奏缓慢的就~~~表示,节奏快的就用 ””””表示。形象又生动,有些歌曲中的附点是幼儿们难掌握的地方,我就用—表示前半部的3/2拍,*表示后半部的1/2拍。幼儿们一下就明白了,符合幼儿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
  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有效的图谱首先是科学的,设计必须符合音乐材料的结构、内容和情绪,有一定的意义。比如:中班幼儿打击乐活动《土耳其进行曲》,这首曲子的图谱将小熊改成了士兵,在第一段音乐结束时,放一个“扛着枪神奇走路的士兵”,幼儿很快就能理解乐曲还没有结束,还要继续下去,在音乐完全结束时放一个“敬礼的士兵”,表明士兵停下来不走了,那么幼儿也能很快从前面推理出来乐曲的结束。图谱在幼儿园歌唱活动中,比较适合采用图片和象征性的符号这一形式,这样能够帮助幼儿理解和记忆歌词。如:中班歌曲《买菜》,其中“萝卜、黄瓜、西红柿;蚕豆、毛豆、小豌豆”这一段说唱节奏较快,幼儿掌握起来比较困难,我就用小小的实物图片来表示,易于幼儿掌握歌词,唱得更清晰,歌曲最后一个“嗨!”,我用一个大大的“感叹号”来表示,幼儿一看就明白了。在幼儿园欣赏音乐中,图谱的设计应该能表现出来一定的情节,采取恰当的形象性符号。比如,在欣赏乐《狮王进行曲》中,狮王走路的音乐用狮王的脚印来表示,狮王大吼的音乐用弧形锯齿,幼儿在音乐背景的烘托中,再加上图谱的帮助下就很容易联想到音乐表现的情景了。
  利用图谱的目的是为了通过教师的教逐渐过渡到教师的不教,如果教师在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中,利用图谱完全是教师来教,那么,意义也就不大了,利用图谱最重要的意义是能够帮助幼儿的自主学习,为以后学习养成良好的习惯。
  五、让幼儿参与活动设计,激发幼儿活动动机
  《纲要》指出,艺术教育激发兴趣的目的是将一般兴趣引申提高到有一定深度的动机水平上。让孩子参与到活动设计的过程中来。于是我大胆尝试着让幼儿自己选择活动方式。交流中有幼儿提出:“老师我想唱《大耳朵图图》的歌”,“我想用《大耳朵图图》的歌来跳舞,我想用来打打击乐”,“我想画大耳朵图图……”幼儿有许多的想法,这时我感到一种单一的形式已不能满足众多幼儿的愿望,于是我采纳了他们的建议,活动中尝试多种表现空间,让幼儿得到满足。根据幼儿的需要我设置了“小舞台”、“歌剧院”、“小画廊”等多种供幼儿自选的机会和条件。活动过程中我发现幼儿喜欢音乐,喜欢这些表现形式,但表现还停留在对活动形式本身感兴趣上,此时教师应启发幼儿创造性的表现自己的感受,让幼儿在生动有趣,材料丰富、自由探究、自主表现的活动中获得有益的经验,尝试创造表现带来的快乐。这样,教师不再是设计者和指导者,而是观察者和支持者,幼儿真正成为了活动的主体,在快乐的活动中享受音乐带来的快乐!
  六、综合开展音乐教学,让音乐走进幼儿心灵
  音乐的表现手法还有很多,唱歌、朗诵、绘画、舞蹈等。音乐欣赏激发幼儿的创新欲望和兴趣,针对不同的音乐选择不同的表现方法,从而更好地发展了幼儿的创新能力。教师在活动中要善于引导、善于发现、善于为幼儿提供表现和锻炼的机会,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身心得到和谐的发展,使很多幼儿喜欢上了音乐,而且在音乐的熏陶下,幼儿的自制能力得到了提高,而且不同音乐的熏陶使幼儿的思维得到了锻炼,音乐的感受能力得到了培养,良好的倾听习惯得到了巩固,幼儿的思维开拓了,课堂气氛也活跃了,在其他活动中同样学会了从各个不同的方法去考虑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总之,一节音乐欣赏活动,是要用到多种教学方法,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教师要恰当结合各种方法,让幼儿在有限的经验基础上,丰富对音乐的感受,使音乐欣赏活动成为幼儿喜爱的、轻松地、愉悦的、充满趣味的艺术活动。学前幼儿只有学会认识音乐、驾驭音乐,学会寻找体验音乐的美,才能进入音乐的天地,并借助音乐获得积极的人生经验。
其他文献
摘要:运用电教媒体导入新课,可有效地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激发联想,激励探究,为一堂课的成功铺下了基石。  关键词:小学数学 多媒体 导入  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课的起始阶段,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把他们思绪带进特定学习情 境中,对一堂课教学的成败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运用电教媒体导入新课,可有效地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激发联想,激励探究,为一堂课的成功铺下了
学校体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摆正学校体育工作在学校教育中的位置,是推进基 础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因为学校体育在实现“素质教育”,提高国民体质的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学校体育的主要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为了有效地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其身体及其机能的正常发展,小学体育 教师应了解儿童少年的心理、生理特点,掌握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以实现体育教学的科学化。  一、教学方法要
【内容提要】时下,语文课堂进行有效拓展已成为教学中的热门,但是课堂上千万不能为了拓展而拓展,盲目地引用拓展资源,这样不断做“加法”,不仅不会提高教学效果,反而使课堂教学臃肿不堪。那么,语文课堂怎样进行拓展呢?拓展资源究竟为什么服务呢?笔者认为拓展时,要立足教材,为教学目标服务;要难易适度,为学生学习服务;要时机恰当,为高效课堂服务;要注重生成,为弥补预设服务。  【关键字】立足教材 教学目标 难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