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小班幼儿眼里艺术区是一个像超市一样琳琅满目的场所,艺术区游戏材料相對于班级其它区角材料更加的丰富,但对小班初期幼儿认识多种材料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我们应该结合小班幼儿年龄以及班级幼儿特点,制定出比较能够让幼儿自主接受的方式,自主认识材料。
创设材料展示墙
小班幼儿对周围的世界充满浓厚的兴趣,有强烈的好奇心,根据这一年龄特点创设了材料展示墙,在观察幼儿活动过程中找到了孩子们经常游戏的材料,分类摆放在墙上。小班幼儿具有直觉行动思维的特点,摆放在墙面的材料让他们可以又看又摸,初期的他们可能不知道材料都叫什么名字,但是会指着墙上的东西说:“我要玩这个”。
墙面上展示的东西也是有挑选的,例如孩子们未入园前选择在家里面就可以玩的到材料,让幼儿熟悉日常游戏材料,更好发挥材料的作用。支持幼儿熟悉日常材料,幼儿熟悉日常材料后幼儿园会根据幼儿兴趣及材料投放情况更换墙面上的工具,如根据孩子兴趣投放的新材料、玩具柜中幼儿一直未使用过的材料等。
有了直观形象的材料墙孩子们使用材料进行创作的欲望更加的强烈了,起初孩子只玩柜子表面的或者是熟悉的,有了展示墙知道了许多自己没发现的材料,后期在艺术区回顾时孩子们都可以拿着创作的物品指着材料墙和小朋友说他都用了哪些物品。
关注材料层次性
小班幼儿认识活动基本在行动中进行,于是我们进行晨会,开展大小组活动,将艺术区的材料拿到课堂上摆弄,探索材料。我们在选择探索材料时也会有目的的备课,首先选择孩子们喜欢操作的材料作为支持,新材料辅助介绍。在孩子们探索材料过程中教师用发现的眼睛就能够发现孩子们之间的差异,每个人孩子都是有自己的个性。
孩子们在探索串珠的过程中,班上有一位幼儿由于先天原因动作发展特别缓慢,我就在旁边放了一些塑料吸管,他可以用细塑料管来穿木珠中。这样可以让每个幼儿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材料,给他们提供不同的操作机会。在活动中,关注操作能力强的幼儿,给他们一些更加有难度的辅助材料例如:细的线、小的珠子让幼儿有更高的经验提升,这样既让操作慢的幼儿有足够的操作时间,也让操作快的幼儿减少消极等待现象,使每位孩子都获得成功感。
孩子们十分喜欢在艺术区用胶棒在纸上粘小宝石,我们会准备喜欢的宝石,纸,胶棒,然后会介绍双面胶、胶钉、胶纸等同类材料这些材料幼儿日常生活中不常使用,但在孩子喜欢的基础上投放了同类材料在孩子游戏过程中就能无形的认识到多种胶类材料。
我们也会根据关注的幼儿特点、喜好进行材料选择,小班在涂鸦期的他们会慢慢走到象征期,他们会把线条,图形加以变化展示出来,我们会选择材料柜中图形材料、线条材料,让幼儿创造作品从而认识。
梳理探索过程
小班幼儿爱模仿的特点非常突出,模仿是这一时期儿童的主要学习方式,他们通过模仿掌握别人的经验,习得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周围世界充满浓厚的兴趣,对新鲜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喜欢向同伴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虽然这些问题十分肤浅、幼稚,但对他们理智感、求知欲的发展有极大的启迪作用。
在艺术区时幼儿会指着画画的小朋友说:“我也想用它的那个,我也要捏泥”……我们会利用这一契机,支持幼儿同伴学习,小班幼儿期初做计划时不知道自己想玩什么,我们会通过语言带他们逛教室,看到艺术区幼儿使用工具时就会给他们介绍,我看到xxx用板刷在白纸上画了一道红色,无形中介绍了材料的名称,也会看到材料的用法。我们也会利用电子设备,把孩子们在区域中使用材料的行为记录下来,在回顾时展示给幼儿们欣赏,并请他们介绍使用材料的名称,他是如何创作的,促进同伴间学习。还会将幼儿使用多种工具的照片,放到艺术区展示为精彩瞬间,提供幼儿欣赏。
补充整理材料
艺术区的材料包括班级中其它区域的材料都离不开生活,在孩子们的一日中也离不开材料,在日常生活中介绍认识材料会让孩子更加深刻。
我们会将过渡环节时的小奖励变成艺术区的材料,如新投放的落叶、叫出不名字的压花器压出来的小花等。通过小奖励的方式,孩子们会认识材料的名称、用法。我们还会把材料带到户外一起游戏,例如粉笔,毛笔,小石头,头骨等,一起用粉笔在地上画一下,感受毛笔湿了的样子是软软的,因为太沉粘不在纸上的小石头小骨头可以摆一摆,通过日常游戏更加巩固了幼儿对材料的多种使用。
孩子在探索的过程中材料消耗是特别大的。在孩子在探索过程中消耗过多材料时,教师也要设计出节约但不会打击他们探索兴趣的方式。如在班级装饰灯笼的时候,会用到乳胶、双面胶等粘贴羽毛等废旧材料,因为一开始投放的是大瓶乳胶,孩子们在探索材料时一下就倒出了很多,后来我们把大瓶的乳胶装进了,能挤压的小瓶子里,方便了孩子也节省了材料。
小班的幼儿对于班级材料的认识是十分重要的,能够得到多方面的发展,刚入园的他们认识材料较慢,但是我们要通过多种形式尽快让幼儿认识材料,不仅能够发展幼儿的认知力,创作力。还可以减少分离焦虑,因为孩子对幼儿园认识了,感兴趣了,他们会更加有安全感,更喜欢来园。
(作者单位: 北京市通州区大方居幼儿园)
创设材料展示墙
小班幼儿对周围的世界充满浓厚的兴趣,有强烈的好奇心,根据这一年龄特点创设了材料展示墙,在观察幼儿活动过程中找到了孩子们经常游戏的材料,分类摆放在墙上。小班幼儿具有直觉行动思维的特点,摆放在墙面的材料让他们可以又看又摸,初期的他们可能不知道材料都叫什么名字,但是会指着墙上的东西说:“我要玩这个”。
墙面上展示的东西也是有挑选的,例如孩子们未入园前选择在家里面就可以玩的到材料,让幼儿熟悉日常游戏材料,更好发挥材料的作用。支持幼儿熟悉日常材料,幼儿熟悉日常材料后幼儿园会根据幼儿兴趣及材料投放情况更换墙面上的工具,如根据孩子兴趣投放的新材料、玩具柜中幼儿一直未使用过的材料等。
有了直观形象的材料墙孩子们使用材料进行创作的欲望更加的强烈了,起初孩子只玩柜子表面的或者是熟悉的,有了展示墙知道了许多自己没发现的材料,后期在艺术区回顾时孩子们都可以拿着创作的物品指着材料墙和小朋友说他都用了哪些物品。
关注材料层次性
小班幼儿认识活动基本在行动中进行,于是我们进行晨会,开展大小组活动,将艺术区的材料拿到课堂上摆弄,探索材料。我们在选择探索材料时也会有目的的备课,首先选择孩子们喜欢操作的材料作为支持,新材料辅助介绍。在孩子们探索材料过程中教师用发现的眼睛就能够发现孩子们之间的差异,每个人孩子都是有自己的个性。
孩子们在探索串珠的过程中,班上有一位幼儿由于先天原因动作发展特别缓慢,我就在旁边放了一些塑料吸管,他可以用细塑料管来穿木珠中。这样可以让每个幼儿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材料,给他们提供不同的操作机会。在活动中,关注操作能力强的幼儿,给他们一些更加有难度的辅助材料例如:细的线、小的珠子让幼儿有更高的经验提升,这样既让操作慢的幼儿有足够的操作时间,也让操作快的幼儿减少消极等待现象,使每位孩子都获得成功感。
孩子们十分喜欢在艺术区用胶棒在纸上粘小宝石,我们会准备喜欢的宝石,纸,胶棒,然后会介绍双面胶、胶钉、胶纸等同类材料这些材料幼儿日常生活中不常使用,但在孩子喜欢的基础上投放了同类材料在孩子游戏过程中就能无形的认识到多种胶类材料。
我们也会根据关注的幼儿特点、喜好进行材料选择,小班在涂鸦期的他们会慢慢走到象征期,他们会把线条,图形加以变化展示出来,我们会选择材料柜中图形材料、线条材料,让幼儿创造作品从而认识。
梳理探索过程
小班幼儿爱模仿的特点非常突出,模仿是这一时期儿童的主要学习方式,他们通过模仿掌握别人的经验,习得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周围世界充满浓厚的兴趣,对新鲜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喜欢向同伴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虽然这些问题十分肤浅、幼稚,但对他们理智感、求知欲的发展有极大的启迪作用。
在艺术区时幼儿会指着画画的小朋友说:“我也想用它的那个,我也要捏泥”……我们会利用这一契机,支持幼儿同伴学习,小班幼儿期初做计划时不知道自己想玩什么,我们会通过语言带他们逛教室,看到艺术区幼儿使用工具时就会给他们介绍,我看到xxx用板刷在白纸上画了一道红色,无形中介绍了材料的名称,也会看到材料的用法。我们也会利用电子设备,把孩子们在区域中使用材料的行为记录下来,在回顾时展示给幼儿们欣赏,并请他们介绍使用材料的名称,他是如何创作的,促进同伴间学习。还会将幼儿使用多种工具的照片,放到艺术区展示为精彩瞬间,提供幼儿欣赏。
补充整理材料
艺术区的材料包括班级中其它区域的材料都离不开生活,在孩子们的一日中也离不开材料,在日常生活中介绍认识材料会让孩子更加深刻。
我们会将过渡环节时的小奖励变成艺术区的材料,如新投放的落叶、叫出不名字的压花器压出来的小花等。通过小奖励的方式,孩子们会认识材料的名称、用法。我们还会把材料带到户外一起游戏,例如粉笔,毛笔,小石头,头骨等,一起用粉笔在地上画一下,感受毛笔湿了的样子是软软的,因为太沉粘不在纸上的小石头小骨头可以摆一摆,通过日常游戏更加巩固了幼儿对材料的多种使用。
孩子在探索的过程中材料消耗是特别大的。在孩子在探索过程中消耗过多材料时,教师也要设计出节约但不会打击他们探索兴趣的方式。如在班级装饰灯笼的时候,会用到乳胶、双面胶等粘贴羽毛等废旧材料,因为一开始投放的是大瓶乳胶,孩子们在探索材料时一下就倒出了很多,后来我们把大瓶的乳胶装进了,能挤压的小瓶子里,方便了孩子也节省了材料。
小班的幼儿对于班级材料的认识是十分重要的,能够得到多方面的发展,刚入园的他们认识材料较慢,但是我们要通过多种形式尽快让幼儿认识材料,不仅能够发展幼儿的认知力,创作力。还可以减少分离焦虑,因为孩子对幼儿园认识了,感兴趣了,他们会更加有安全感,更喜欢来园。
(作者单位: 北京市通州区大方居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