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怎样提高中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jsdsds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是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语文阅读的一种实践活动,它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阅读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中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具备独立阅读和分析文章的能力。作为中学语文教师,怎样进行阅读教学,才能提高中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呢?通过近几年的语文阅读教学实践,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要提高中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教师必须提高认识,改变陈旧的灌输式的教学观念
  在以往的中学语文教学中,许多教师都是先领读课文,再讲解课文,形成了以“讲”(教师讲解课文)代“读”(学生阅读实践),以“听”(学生听讲和做笔记)代“读”的现象。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语文阅读中,形成了依赖教师的习惯。教师领着学生阅读,教师一讲学生就懂;如果拿一篇文章让学生自己去阅读,他们便不知道怎样去读,不知道怎样去分析。而在课外,学生的阅读,也多是凭借某种兴趣去阅读,过后,只是记住了某个感兴趣的人或事,对其中的思想精髓和文章的艺术技巧则无从谈起。对此,人们往往归因于学生阅读能力太差。要改变这种状况,仅靠加大阅读题的训练量,远远不够,只有彻底改变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观念,引导学生自己从思想上、从写作方法上去分析课文,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的阅读能力才能够得到提高。
  二、要提高中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教师必须给予学生正确的方法指导
  鲁迅曾经说过,一部《红楼梦》,经学家看到了《易》,道学家看到了淫,才子看到缠绵,革命家看到了排满,流言家看到了宫闱秘事。同样的道理,同一篇文章,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种欣赏方法,所以说,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对学生给予正确的引导,引导他们用积极向上的思想去欣赏文章中的人物,去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去分析文章的主题。每篇文章都可以说是作者情感的结晶,每一个作品中的人物或情景,都是作者思想感情的代言人。无论它是以抒情为主,还是以写景、叙事为主,都或多或少地渗透着作者的情感因素,具有一定程度的感染力量。例如法国作家都德的《最后一课》,就洋溢着作者浓厚的爱国主义感情。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欣赏体会作者的这种感情,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初读课文时如果受到了一定的感染,激发起一定的情感体验,就可以形成一定的情绪氛围,对进一步领悟文章的中心思想将有很大的帮助,对形成积极向上的思想将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同时还要引导学生欣赏作者塑造人物、抒发思想感情的写作技巧,让学生成为分析、欣赏文章的行家里手。正确的方法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保证,不同作品会有不同的侧重点,记叙文有“六要素”阅读法,散文有“四要点”阅读法,小说有“三要素”阅读法。这些基本阅读方法是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应该注意的,我们应该努力寻找学生喜欢的、效果最佳的阅读方法来指导学生的阅读,充分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如在讲授散文时,向学生推荐朱自清、周作人、巴金等人的名篇,并指导学生洞悉其中的美质,在学习诗歌时,除了介绍传统的经典名篇之外,还要向学生推荐徐志摩、闻一多、臧克家等人的诗篇,体会诗歌的意象和音韵之美。此外每年的寒暑假,介绍两到三部世界名著给学生,并提出适当的阅读要求等。通过这些有目的的阅读训练,使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
  三、要提高中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教师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要达到这一目的,在指导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的同时,还要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使学生愿意读,爱读。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必须使学生明白“工夫在诗外”。阅读是写作的基础,生活的源泉。不阅读,就会知识面狭窄,思维僵化,语言干瘪枯燥,索然无味。广泛的阅读,可以开阔视野,丰富学识,培养创作的灵感。也唯有博览群书,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其次,作为教师,必须明白激发和调动学生语文阅读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基础。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或看到它与自己的目的有关时,学习的时间就会缩短,而且这样所学的东西效果好,并有利于发展自我。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如能灵活运用各种激励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潜力,从而主动积极地探求知识,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阅读教学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激励的手段,可以采取阅读训练的方式,看谁完成训练的正确率高,看谁完成训练的速度快等;也可以采取复述文章主要内容的形式,看谁对原著内容的复述最完整,表达最准确等等。只要能提高学生阅读兴趣的办法,都可以试着运用。
  总之,只要改变陈旧的教学观念,给予学生正确的方法指导,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就能提高阅读效果,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责任编辑 韦淑红)
其他文献
摘要:学科竞赛是一种通过竞赛方式考察和评价学生专业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的活动。高校可以积极采用举办学科竞赛的方式,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其学习潜力,培养其创新能力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强化其学习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本文积极研究和探讨了高职院校的学科竞赛运作管理模式,将学科竞赛纳入到人才培养方案中,建立学科竞赛长效激励机制,促进高校的教学课程和教学内容的改革,全面提高高校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分层教学是根据因材施教、因人施教理论而提出的一种教学模式。文章介绍了大学英语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实施策略、教学效果及分析了相关问题和解决方案,由此得出分层教学是高
古人常用“凤头”“猪肚”“豹尾”来形容写作,意思是开头要精彩亮丽,中间要充实丰富,结尾要响亮有力。同样,一节好的政治课,这三部分也缺一不可。可是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喜欢的是“猪肚”,认为“猪肚”厚重,实在有料,因而但凡公开课,高潮都安排在这一部分。殊不知,这就忽视了开头的精彩亮丽和结尾的释放升华。  一、亮丽“凤头”,巧妙“生疑”  在心理学上,有个词语叫做“晕轮效应”。即如果认知对象被标明是“
结合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本质特点,提出专业综合实践、毕业设计以及技术资格证书考取的创新模式,使得应用型本科在掌握理论的基础上提高应用技术水平,使应用型本科培养出企业需
摘要:企业文化是企业内部组织成员的共同价值体系,渗透于企业的各个领域和全部过程。如何在企业内部建立与企业愿景和价值观相一致的文化理念,是当今人力资源开发的关键所在。近年来胜利油田技术检测中心坚持以一定的物质文化理念作基石、先进的精神文化理念作指导、科学的制度文化理念作保证,积极构筑适合中心发展的人力资源开发机制,从根本上保证了生产经营和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企业文化 人力资源 技术检测中
研究性学习是在新课程理念下提出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其实质是要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全身心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恰当地把研究性学习引入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促进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整体发展,帮助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培养他们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所以,将研究性学习与政治课
五月,我校七年级举办了《西游记》精彩故事表演赛,这次活动以“阅读与人生”为主题,以“舞台小天地,天地大舞台”为活动口号,以“阅读经典名著,改编戏剧话本,演绎精彩片段,激发创新思维”为活动目的。这次表演赛,年级组要求以班级为单位,由语文教师牵头,随机抽取一则《西游记》的相关故事,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语文实践活动,作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最好形式有声有色地开展起来。每个班级都成立了许多兴趣小组,有
提出了面向工程应用的仪器仪表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改革新思路,重视大学生的实践工程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理论联系实践能力的有效培养问题。对目前高等院校常规实践教学
随着Internet的迅速发展,电子商务作为一种全新、高效的商务模式,其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文章从网络和电子交易两方面分析了电子商务系统存在的安全威胁,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一
艺术是美好的体现,是创造的追求,是感染、触动与激励人们的能量。讲究评价的艺术性,正是初中物理新课程改革所追求的一种理想教学方法,其集创新、高效、富有能量于一体,能吸引学生全身心地投入物理学习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激活物理课堂气氛。一、知识评价和技能评价兼顾,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如何使学生以基本的物理现象与自然认识为前提,来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物理规律及其运用,避免单纯的死记硬背